微信读书
首页
传书到手机
墨水屏版
手机版
登录
高速列车设计方法研究
张曙光
作者从探究设计的内在规律入手,在对一些成熟的列车师的设计方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著者本人列车设计实践,总结提练出具有经验性的快速设计方法。同时《高速列车设计方法研究》还兼述了一般列车设计的流程及规律。
close
简介
作者从探究设计的内在规律入手,在对一些成熟的列车师的设计方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著者本人列车设计实践,总结提练出具有经验性的快速设计方法。同时《高速列车设计方法研究》还兼述了一般列车设计的流程及规律。
版权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
去 App 查看全部
高速列车设计方法研究
张曙光
第1章 1 绪论
第2章 1.1 京沪高速铁路和面临的挑战
第3章 1.1.1 京沪高速铁路和新一代高速列车
第4章 1.1.2 京沪高速列车运行面临的挑战
第5章 1.2 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
第6章 1.2.1 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问题
第7章 1.2.2 高速列车系统的力学关系
第8章 1.2.3 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理论
第9章 1.2.4 高速列车系统(广义)动力学研究
第10章 2 京津高速列车试验分析
第11章 2.1 时速300~350km动车组结构介绍
第12章 2.1.1 cbh2-300型动车组
第13章 2.1.2 crib型动车组
第14章 2.2 时速300~350km动车组性能分析
第15章 2.2.2 高速列车系统各环节振动响应对比分析
第16章 2.2.3 高速列车振动传递关系分析
第17章 2.2.4 高速列车不同位置车辆振动状态分析
第18章 2.2.5 会车振动分析
第19章 2.2.6 运行阻力试验分析
第20章 2.2.7 车间耦合减振器试验分析
第21章 2.2.8 半主动控制试验分析
第22章 2.2.9 弓网试验分析
第23章 2.2.10 车轮磨耗跟踪试验分析
第24章 2.2.11 平稳性和舒适度的对比分析
第25章 2.2.12 线路状况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第26章 2.2.13 不同线路条件的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第27章 2.2.14 安全性分析
第28章 2.3 新一代高速列车的优化设计
第29章 2.3.1 基于试验结果的优化提升
第30章 2.3.2 基于运用需求的优化设计
第31章 2.3.3 基于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理论的优化设计
第32章 3 速度的设计
第33章 3.1 1 临界速度设计
第34章 3.1.1 影响临界速度的主要因素
第35章 3.1.2 临界速度设计方法
第36章 3.2 平稳性设计
第37章 3.2.1 影响平稳性的主要因素和减振措施
第38章 3.2.2 平稳性性能的评价
第39章 3.2.3 基于平稳性要求的悬挂系统设计
第40章 3.3 轮轨关系设计
第41章 3.3.1 轮轨关系评价
第42章 3.3.2 轮对及踏面设计
第43章 3.3.3 线路不平顺运用要求
第44章 3.4 弓网关系设计
第45章 3.4.1 弓网关系评价
第46章 3.4.2 接触网设计
第47章 3.4.3 高速受电弓设计
第48章 3.5 流固关系设计
第49章 3.5.1 流固关系评价
第50章 3.5.2 外形设计原则
第51章 3.5.3 列车流固耦合振动
第52章 3.6 牵引传动系统设计
第53章 3.6.1 系统设计思路
第54章 3.6.2 列车牵引功率设计
第55章 3.6.3 列车牵引特性设计
第56章 3.6.4 列车牵引传动系统容量设计
第57章 3.6.5 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设计计算算例
第58章 3.7 制动系统设计
第59章 3.7.1 常用制动设计
第60章 3.7.2 紧急制动设计
第61章 4 舒适性设计
第62章 4.1 广义舒适度
第63章 4.1.1 广义舒适度的定义
第64章 4.1.2 广义舒适度的分类
第65章 4.2 舒适度因素的影响及控制
第66章 4.2.1 振动的影响及控制
第67章 4.2.2 压力的影响及控制
第68章 4.2.3 噪声的影响及控制
第69章 4.3 广义舒适度的评价
第70章 4.3.1 广义舒适度的研究现状
第71章 4.3.2 广义舒适度的评价方法
第72章 4.3.3. 广义舒适度的研究平台
第73章 4.3.4 广义舒适度研究的后续工作
第74章 5 节能环保设计
第75章 5.1 低阻力设计
第76章 5.1.1 车体低阻力设计
第77章 5.1.2 受电弓的低阻力设计
第78章 5.2 车体轻量化设计
第79章 5.2.1 车体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第80章 5.2.2 结构轻量化设计的措施
第81章 5.2.3 车体的模态设计
第82章 5.2.4 轻量化铝合金车体的结构设计
第83章 5.3 噪声
第84章 5.3.1 高速列车噪声来源及其产生机理
第85章 5.3.2 高速列车噪声水平、声源识别与控制
第86章 5.3.3 高速列车主动降噪设计
第87章 5.3.4 高速列车被动降噪设计
第88章 6 安全性可靠性设计
第89章 6.1 结构可靠性
第90章 6.1.1 不同运动方式的失效行为
第91章 6.1.2 轮轨摩擦磨损
第92章 6.1.3 弓网摩擦磨损
第93章 6.1.4 结构疲劳
第94章 6.2 载荷谱
第95章 6.2.1 高速动车组结构载荷与载荷谱
第96章 6.2.2 轴箱载荷测试与识别
第97章 6.2.3 测试数据处理
第98章 6.2.4 结构载荷谱统计
第99章 6.2.5 载荷谱损伤一致性校准
第100章 6.3 轨道谱
第101章 6.3.1 轨道不平顺谱计算方法
第102章 6.3.2 京津城际铁路轨道不平顺分布特征
第103章 6.3.3 京津城际铁路轨道不平顺特征分析
第104章 6.4 风载荷安全域
第105章 6.4.1 风载荷作用下的安全性分析
第106章 6.4.2 车速对气动力的影响
第107章 6.4.3 风载荷安全域确定
第108章 6.4.4 风载荷安全域确定方法的可靠性
第109章 7 高速列车系统服役性能设计
第110章 7.1 高速列车服役性能分析
第111章 7.1.1 踏面磨耗
第112章 7.1.2 轮对安装形位误差
第113章 7.1.3 偏载
第114章 7.1.4 一系定位刚度
第115章 7.1.5 抗蛇行减振器
第116章 7.1.6 车间减振器
第117章 7.2 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研究体系
第118章 7.2.1 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研究体系
第119章 7.2.2 动力学仿真研究体系
第120章 ……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