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

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

《宋代中国的改革》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
微信读书推荐值
80.2%
324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
王安石通过他的新政,努力为他理想化的国家最佳利益服务,有时,甚至以牺牲其社会出身所属的阶级(class)为代价。然而,他的许多追随者,相对于国家利益,更认同他们的阶级利益——如果不是个人利益的话。
王安石明确认为,相比于道德的自我养成(修己),即个人或内在的个体控制,【33】体制的或从外在对人们道德生活的控制即使不是更重要的话,也是更为有效的。
熙宁二年(1069)九月,推出农业贷款,即所谓“青苗钱”,提供给农民以用于播种,收获之后再连本带息一起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