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书城跨主体性
首页我的书架登录
书籍封面
跨主体性赵汀阳著
微信读书推荐值
评分不足
5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5)
一般(0)
不行(0)
阅读
208人
电子书
会员卡可读
字数
20.9万字
简介

主体性是最具现代性的一个概念,几乎就是现代性本身。由笛卡尔发起端,康德总其成。其存在论单位是个人,还有若干的衍生形式,如国家、文化或文明,甚至异质于人类的新主体。 赵汀阳这本新著即是检讨现代世界以来,因为主体性的分立、扩张与争竞,而导致的个人主义、地缘政治及文化与文明冲突的诸多问题。他曾从政治哲学角度提出“天下体系”理论,以解决全球政治体系缺乏共识与合作的问题;本书则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提出“跨主体性”概念,即通过创造思想聚点和文化聚点,超越文明或文化冲突的边界,不仅在不同主体间形成“相互主体性”,而且要同时超越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局限性,从而建构一种能够超越主体性的独白话语并化解主体间无法协调一致的关系。 全书不仅从概念角度厘清何谓“跨主体性”,提出“文化边界”“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等新观念,而且对近期的热点话题,如外星文明、元宇宙、人工智能(GPT4)等高科技和未来世界是否会诞生异于人类并凌驾于其上的新主体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预判;与欧洲多位哲学同行就“天下体系” 的论辩,则是一个“跨主体性”的实践现场,理解与辩难纷呈,揭示了跨越文化边界的诸多困境与可能。

简介

主体性是最具现代性的一个概念,几乎就是现代性本身。由笛卡尔发起端,康德总其成。其存在论单位是个人,还有若干的衍生形式,如国家、文化或文明,甚至异质于人类的新主体。 赵汀阳这本新著即是检讨现代世界以来,因为主体性的分立、扩张与争竞,而导致的个人主义、地缘政治及文化与文明冲突的诸多问题。他曾从政治哲学角度提出“天下体系”理论,以解决全球政治体系缺乏共识与合作的问题;本书则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提出“跨主体性”概念,即通过创造思想聚点和文化聚点,超越文明或文化冲突的边界,不仅在不同主体间形成“相互主体性”,而且要同时超越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局限性,从而建构一种能够超越主体性的独白话语并化解主体间无法协调一致的关系。 全书不仅从概念角度厘清何谓“跨主体性”,提出“文化边界”“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等新观念,而且对近期的热点话题,如外星文明、元宇宙、人工智能(GPT4)等高科技和未来世界是否会诞生异于人类并凌驾于其上的新主体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预判;与欧洲多位哲学同行就“天下体系” 的论辩,则是一个“跨主体性”的实践现场,理解与辩难纷呈,揭示了跨越文化边界的诸多困境与可能。

版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字数209,593
分类哲学宗教-哲学读物
试读结束
本书为付费会员卡可读
登录后获得专属福利 · 百万好书免费读
热门想法
复制
划线
写想法
查询
书友想法
写想法
公开
想法 · 0
写想法
书友想法
写想法
公开
查询
继续提问
Generated by AI
写想法
公开
字号大小
字体
书籍封面

跨主体性

赵汀阳著
  • 扉页
  • 版权信息
    +书签
  • 文前
  • 鸣谢
  • 前言 如何定义跨主体性?
  • 第一部分 概念
  • 一 跨文化聚点研究 文化边界,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
  • 1 文化间 交叉文化和跨文化的概念
  • 2 文化边界
  • 3 跨文化聚点
  • 4 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
  • 二 关于跨文化和跨主体性的一个讨论
  • 1 从主体性 主体间性到跨主体性的问题串联
  • 2 主体性与共主体性
  • 3 主体间性何以建构共主体性?
  • 4 跨主体性和跨文化
  • 5 不能化或化不了的原因
  • 6 一个实例:中国作为一个跨文化体系
  • 三 中国哲学的身份疑案
  • 1 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的中国哲学
  • 1.1 书架的隐喻
  • 1.2 解释学与特殊化
  • 1.3 语言的诱惑或身体的诱惑
  • 1.4 文化与文明,文学与理论
  • 1.5 分类学的语境切换和结构切换
  • 2 中国化的西方哲学
  • 2.1 中国时间表里的当代性
  • 2.2 西方哲学的中国化
  • 2.3 正宗性,意义续篇和元语言
  • 3 结语:哲学之城
  • 3.1 思想的公共自由空间
  • 3.2 永远从头开始的哲学
  • 第二部分 争论
  • 四 时间和历史的概念 弗兰索瓦·阿赫托戈与赵汀阳对话
  • 西方的“时间”
  • 时间的来历
  • 历史
  • 1 一个用于表述“事”和/或“史”的字
  • 2 以历史为本的文明
  • 3 历史何以成为中国文明的根基
  • 4 何种事件算是伟大变革?
  • 5 司马迁的理论
  • 西方的“历史”:第一选择
  • 1 占卜与历史
  • 2 作为生成矩阵的史诗
  • 关于时间和历史对话文本的互读讨论
  • 五 柏林论辩 天下制度的存在论论证及疑问
  • 开场发言 一个宪法性的天下
  • 普遍主义vs.天下-中国的康德
  • 天下提出的问题
  • 对《天下的当代性》的几点评论
  • 关于赵汀阳的“天下”问题
  • 天下与游戏规则
  • 若干技术性的疑问
  • 对天下理论的评论
  • 世界的世界性
  • 启蒙 民心和尊重
  • 三种世界主义?自由主义,民主和天下
  • 六 全球正义如何可能 梅丽莎·威廉姆斯 莱纳·弗斯特与赵汀阳的对话
  • 第三部分 新主体
  • 七 人工智能的反存在论
  • 1 一个反存在的存在论问题
  • 2 另一种主体性
  • 3 想象一个终极版的超图灵测试
  • 八 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何以可能?
  • 1 危险的不是能力而是意识
  • 2 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对付悖论?
  • 3 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有安全阀门?
  • 九 最坏可能世界与“安全声明” 来自《三体》的问题
  • 1 一个关于生存的问题
  • 2 刘慈欣的宇宙社会
  • 3 安全声明是否可能?
  • 十 假如元宇宙成为一个存在论事件
  • 引子: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1 元宇宙是个未设限的概念
  • 2 在可能世界谱系中的元宇宙
  • 3 如果元宇宙成为一个存在论事件
  • 4 笛卡尔会笑醒吗?
  • 5 存在论问题的递归:新世界和旧问题
  • 6 尾声:一个事先张扬的好消息
  • 十一 GPT提出的新问题
  • 首先是何种意义上的哲学
  • 图灵机人工智能的能力界限
  • 人工智能的经验主义和进化论
  • 人工智能如何可能突破奇点?
  • 人工智能的现实挑战
  • 十二 替人工智能着想
  • 1 GPT只是过渡型号的人工智能
  • 2 GPT的物种局限性
  • 3 人工智能的意识疑问
  • 4 一个悖论作为结论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关闭
跨主体性
已读到0% · 共0条笔记
书籍封面
你可以在这里记录本书的
想法、划线、书签
点评此书
点评此书
推荐
一般
不行
公开
书友想法
《跨主体性》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qr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