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
任继愈(1916.4.15-2009.7.11),山东德州平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 任继愈是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民盟成员,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
新版宗教史丛书(4卷本)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1%
《佛教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内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展开,广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义、经籍、人物、僧制、僧职等等,同时兼及佛教的节目、礼俗、典故、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道教史》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均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伊斯兰教史》是一部伊斯兰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社会状况,止于当今伊斯兰教在各国的情况和特点。《基督教史》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基督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
老子绎读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对中华民族重要的经典——《老子》的注解和阐释。 作者在《老子》原文的每章前,撰写了高度概括性的内容提要和中心思想;对原文中的重点和难懂词句,逐一校注,并附有历代名家的校勘成果;译文精确、流畅、规范、易懂。作者译注《老子》始于1956年,他曾在50年间四次翻译和注释《老子》,期间不断修订与完善,足见其治学之严谨,研究用力之深。本书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研究《老子》的大成,也是《老子》问世2000多年来的新研究成果。 本社和作者都力图使该书成为传统经典研究既有学术性又能走向大众化的尝试。 2015年,时值任先生诞辰99周年,为缅怀先贤,传承文化,我社决定再次出版《老子绎读》一书。本书是其最后一次译注的成果:以王弼本为底本,参以帛书本、竹简本校之,配以简明的释文,精炼的题解,寥寥数语,尽显大家风范。2006年,我社首次出版此书,距今已近1 0年。之后虽四次加印,均已销售一空。恰逢任先生之女任远教授翻译本书英文版时,发现原稿中存在些遗留问题,本次再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修订,并重新设计了封面和开本。希望新版的《老子绎读》,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也能为广大的《老子》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参考。
任继愈谈《易经》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关于周易研究的重要作品。内容包含《易经和它的哲学思想》《易学与人类文明》《读易书札》等多个部分。此次出版,是任继愈先生论《易经》思想的首次结集。本书之出版,可以补市场之缺。
佛教大辞典
本辞典共收佛教及与佛教相关方面的词条11899条,内容包括十三大类;(1)教派、学派、宗派;(2)人物;(3)典籍;(4)教义;(5)因明;(6)佛、菩萨、罗汉、鬼神、诸天等;(7)称谓、教职、教制;(8)仪轨、礼俗、节日;(9)法物、法器;(10)圣地、遗迹、寺院、佛塔等;(11)组织、团体、机制;(12)历史事项;(13)建筑、文学、艺术及其他。 本辞典前附彩色图版七十二面,大致按“早期佛教”、“中国佛教”、“国外佛教”的顺序编排。“词目笔画索引”后附词目首的“汉语拼音索引”和“四角号码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书后附“佛教大事年表”、“部派佛教分派表”、“藏传佛教格鲁派达赖、班禅世系表”以及“词目分类索引”等,以供读者参考使用。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内容简介:佛教在印度开始传播时期,正是印度奴隶社会比较发达的时期。印度封建化的过程历时较长,大约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后6世纪,印度的封建经济才逐渐巩固下来。进入封建社会后,印度奴隶制残余曾延续了很长时期。早期佛教是为当时的印度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后期的佛教大乘则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 佛教开始传播手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以后南到斯里兰卡、印度支那半岛,北到中亚细亚,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近二千年的漫长的岁月,它在中国封建社会各阶层中曾起过广泛影响。自从它传入中国那一天起,一直是适应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来宣传解释其宗教学说的。不少中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佛教背离了印度佛教原旨,使印度佛教走了样。这种看法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看法是不太妥当的。 思想意识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各种社会有它的成长和衰落的过程。印度佛教也有它生长和衰落的过程,总在不停顿地发展、变化着。印度的佛教,不但在一两千年间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拿释氏一生的宗教活动来说,据后人的研究,他早期传教和后期传教,其侧重点也不同。究竟什么是佛教的原样?释氏逝后约百年左右时间,佛教徒中间对教义教规的理解已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形成上座部、大众部两大部派,随后,这两部派又不断发生分化,形成了十八部(或二十部)。接着又出现了佛教大乘教派。大乘教派中先有龙树、提婆倡导的中观学派,后来又有无著、世亲倡导的唯识学派。大乘自称得到释氏的“了义”,而小乘许多学派并不服输,与大乘并存,各立门户,都继续流传。由此可见,在印度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的佛教样板。如果要把印度佛教的各种教派分化、兴衰变迁的道理讲清楚,就不能只在佛教内部去寻找佛教变迁的原因,而应当从印度的社会历史中去寻找佛教兴衰变迁的原因。这属于另外的题目,不属于中国佛教史的范围。我们的任务是考察中国佛教的历史,揭示出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有助于加深认识东汉以后中国的古代封建文化,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哲学史、文学史以及整个历史。 社会实践表明,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古人所信奉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只能表达取得政权的地主阶级的主观愿望。哲学和宗教看起来高入云霄,好象不食人间烟火,实际上它们仍然是一定的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反映,只是有时是直接的反映,有时是间接的反映,有时是曲折的反映罢了。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而反映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哲学、宗教也相应地改变。我们应当通过考察佛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初传、滋长、兴盛、衰微的全部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中国佛教史(第三卷)
暂无简介
中国哲学八章
《中国哲学八章》运用游刃自如的思维方式,精辟而通俗地阐述了中国哲学的重大问题,涵盖中国哲学、宗教和美学等方面。它代表了一代学术大师在学术研究上的刨见,也是一个时代哲学研究的水准,并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它语言朴实易懂又准确凝练,内容博大精深又切合人们的精神关怀,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读物。
任继愈谈老子哲学
任继愈(1916.4.15-2009.7.11),字又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本书是任继愈先生论老子哲学思想的五篇长文合集。分别取自《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发展史》。此次出版,是首次以单行本形式面世。本书之出,可以补市场之缺。
老子哲学讨论集
1.《老子》一书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2.《老子》一书和老子的关系如何,代表哪个阶级的思想
任继愈谈孔子·孟子·韩非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撰写的关于孔子、孟子、韩非三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合集。含《孔子》、《孟子》、《韩非》、《孔子的仁》、《韩非哲学的性质》、《韩非政治思想中的几个问题》等。
任继愈谈朱熹·王阳明·王夫之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撰写的关于朱熹、邓牧、王阳明、王夫之等历史人物的通俗读物。含《宋明理学家的教育哲学:从朱熹到王阳明》、《朱子的教育哲学》、《朱熹与宗教》、《论朱熹的四书集注》、《朱熹的宗教感情》、《长期被埋没的民主思想家邓牧》、《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王夫之》、《王夫之为什么反对老子》等。
任继愈谈汉唐佛教思想(上卷)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的佛学研究代表作,内容包含《佛教与中国思想文化》《中国佛教的特点》《汉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天台宗哲学思想略论》《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等。该书自1973年初版,至1998年,陆续有多个版本。1998年之后,近二十年来,没有新版本。本书之出,可以补市场之缺。
任继愈谈汉唐佛教思想(下卷)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的佛学研究代表作,内容包含《佛教与中国思想文化》《中国佛教的特点》《汉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天台宗哲学思想略论》《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等。该书自1973年初版,至1998年,陆续有多个版本。1998年之后,近二十年来,没有新版本。本书之出,可以补市场之缺。
任继愈谈儒家与儒教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关于儒家与儒教论述的重要作品。内容包含《论儒教的形成》《儒家与儒教》《儒教的再评价》《从程门立雪看儒教》等,此次出版,是任继愈先生论儒家与儒教的思想首次结集。本书之出版,可以补市场之缺。
任继愈谈中国哲学发展史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论述汇编。本书内容包含《先秦卷导言》《秦汉卷导言》《魏晋南北朝卷绪论》《隋唐卷绪论》《隋唐卷会通编序》,等等。是一本有关中国哲学的入门级著作。本书的此次出版,是任继愈先生论中国哲学发展史思想的首次结集。
国学读本
《国学读本》是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展示国学精华为宗旨,全书分为文学、史学、哲学三编,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加以导读、注释、评析,辅以中外名家的相关评论,配有参考书目与思考题,普及与提高并重,方便适用,对提高读者的国学素养、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大有裨益。
一位哲人的目光:任继愈谈话录
毫无疑问,普京是俄罗斯的灵魂舵手,从总统到总理,再到总统,角色虽然有所变换,普京却一直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并用自己的硬汉思维规划着俄罗斯的明天。那么,普京究竟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是什么让他这样文武兼备?他的思维理念的核心是什么?走近俄罗斯总统普京,纵观其充满神秘色彩的不凡人生。
中国的伊斯兰教
《中国的伊斯兰教》主要介绍了中国伊斯兰教义思想体系,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礼仪、制度和习俗、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等内容。“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
任继愈谈魏晋玄学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关于魏晋玄学、魏晋人物、魏晋社会思潮的作品。含《魏晋清谈的实质和影响》、《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它的政治背景》、《魏晋玄学研究如何深入》、《论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的交融》等,此次出版,是任继愈先生论魏晋玄学、魏晋人物、魏晋社会思潮文章的首次结集。本书之出,可以补市场之缺。
任继愈谈魏晋南北朝的佛教经学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经学的一篇专著,原为《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关于魏晋南北朝佛教经学的部分。此次出版,是该著首次以单行本形式面世。本书之出,可以补市场之缺。
任继愈谈道家与道教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关于道家与道教的重要著作。内容主要包含《中国道教史序》《老子译读前言》等,本书的此次出版,是任继愈先生论道家与道教思想的首次结集。本书之出版,可以补市场之空缺。
任继愈谈墨子与墨家
《墨子与墨家》是任继愈先生关于墨子墨家研究的著作,该书内容共分十章,从墨学的产生到成书,从历史故事深入到墨子在社会中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详细分析综述了墨子以及墨经形成的认识论与自然观,逻辑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介绍了《墨经》对于后世科学的贡献。为读者展示了墨子及其《墨经》的文学魅力与哲学影响。
任继愈谈庄子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作品,内容包含《庄子探源之一》《庄子探源之二》《庄子探源之三》《庄子探源之四》《庄子探源之五》《论齐物论不代表庄周思想》《庄子》《庄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此次出版,是任继愈先生论庄子思想的首次结集。
任继愈谈武圣孙武与《孙子兵法》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撰写的关于孙武、孙膑两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合集。含《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法因素》、《认识论的起点:孙子兵法序》、《孙膑兵法的哲学思想》等。
皓首学术随笔
本书为任继愈先生学术随笔自选集,分哲学编、佛教编、道教编和杂文四部分,多为任先生从事中国哲学、佛学、道教研究的精彩学术短文、序言等,其中部分文章曾结集出版,也不乏未刊新作,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关于<道德经>》《重读<阿Q正传>》《“绿色音乐”还能听到么》《修订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现实意义》等。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任继愈讲演集》内容简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说是五千年,实际上越往后,咱们知道的事情越多。这五千年中间,越往后,对我们的关系就越深。从古代联系到现在,这个问题可以看得更清楚。学习历史就有这么个作用,事后让你总结,回头看看,让你增加些知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五千年我们走过来的路,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总的来说,成功的多,失败的少,所以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是丛书中的一本,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类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最大愿望。
竹影集
任继愈曾用名任又之,1916年生,山东平原人。193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3年后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此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年被委任筹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研究所,后任该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哲学学科学位评议委员会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会长、中国西藏佛教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1985年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兼宗教所名誉所长。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五、六、七届代表。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宗教学专家。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佛学论文集》(合著)、《中国哲学史论》,主编《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宗教辞典》、《中华大藏经》等。
我们心中的任继愈
2009年7月11日,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与世长辞。之后关于任先生人生经历和学术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但较为零散,特别是关于他的人生经历,很多人不能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基于此,中华书局于2010年4月推出了这本纪念文集《我们心中的任继愈》。 任先生的人品和学品是该书关注的重点。任先生对宗教学尤其是佛学著作有深厚的造诣,对中国的古代哲学尤其是儒道学说也有独到的看法。在对生活的态度和自我人格的塑造上,他将儒、释、道精神融为一炉,既有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又有对世俗名利的淡薄淡定,最重要的,是他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项艰巨工程的勇于担当。不仅如此,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们也知道了他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始终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关爱万物;他见证了近现代中国在前进路上的波荡起伏,并与之患难与共;在“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岁月里,他与大多数知识分子有相同的经历,在人生逆境中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他非常关心中国的宗教问题和教育问题,并结合切身经历和体会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措施。……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心中的任继愈》这本书里有所反映。 可以说,《我们心中的任继愈》是一部可读性、知识性都很强的纪念性文集。通过阅读该书,我们既可以得到知识的滋养,对任先生的传奇人生有全面的透视,又能受到强烈的感情碰撞,在穿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和与哲人对话中去思考人生的价值。 目录 汝信:深切怀念任继愈同志(代序) 北大学友、学生篇 黄楠森、刘苏:由衷的敬仰 永久的怀念 张岂之:略论任继愈先生的学术研究与唯物史观 汪子嵩:我心目中的任继愈先生 阎韬:紀念任先生 韩敬:任继愈先生教我学习中国哲学史 金春峰:怀念任继愈先生 白化文:追随任又之(继愈)先生的一些回忆 程静宇:怀念恩师任继愈先生 附:汪学群:一次难忘的谈话 宗教所同事篇 杜继文:追思任继愈先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金宜久:深切怀念任公继愈先生 于本源:让任先生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发扬光大 乐峰:任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人 卓新平:任继愈先生与我的学术生涯 张新鹰:“没有什么比事业更重要” 杨雅彬:我跟任先生学针灸 张伟达:我记忆中的任继愈先生 段琦:任继愈先生引领我走进了宗教研究领域 钟肇鹏:回忆任继愈先生 魏道儒:终生难忘的一些事 黄奎: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宗教所学生篇 李申:我的导师任继愈 方广锠:任繼愈先生是怎样培养学生的 赖永海:一代宗师,千古风范 业露华:我心中的任继愈老师 李明友:追忆任继愈先生 玛亚:中国哲学及其成为新理念的潜质 秦惠彬:天亦流泪 龚学增:念恩师牢记关怀不忘教诲 郭瑞祥:终生难忘的几件小事 潘桂明:生命不息,求真不已 宋立道:缅怀我的恩师任继愈先生 何光沪:三件小事见师心 鲍希福:缅怀任继愈先生 王建平:平凡处见伟大 黄燕生:怀念任先生 吕建福:一代宗师教诲 学术生命源泉 崔正森:缅怀导师任继愈先生 吕有祥:感念任继愈先生 中哲史界同仁篇 方克立:我所认识的任继愈先生 张立文:珍惜时间,就是珍惜学术生命 蔡方鹿:哲人仙逝 教诲永存 杨坚:典型未远,风范长存 张西平:展现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 大藏经编委篇 葛维钧:琐忆与断想 温玉成:牡丹时节动洛都 洪修平:哲人驾鹤去,学问满人间 王亚荣:“微尘拂不尽,霁月浩当空” 董平:光风霁月的记忆 徐孙铭:润物无声暖心田 何孝荣:任继愈先生的三封来信 无神论学会同仁篇 习五一: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加润国:搞宗教研究我们最推崇任继愈先生 何祚庥:一位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学术大师 段启明:无神论兴衰与国家民族兴衰相联系 陈祖甲:一生弘扬无神论的先驱 文有仁:大师风范 平民风度 友人篇 王蒙:追念任继愈先生 李锦绣:最后的“宝台山子” 刘天寿:深切地怀念 张曼菱:人淡如菊是吾师 定宜庄:追忆任继愈先生二三琐事 单嘉筠:来自“小朋友”的怀念 助手篇 刘苏:由衷的敬仰 永久的怀念 杨素香:任先生没有走 欧阳美琴:与爷爷一起生活的七年 亲属篇 任远、任重:永远珍藏的记忆 任继周:童心、朴实、宽容、进取 任佶:但问耕耘 不问收获 任海:我的伯父 后记
儒经圣经说(第2辑)
儒教是不是宗教?它又具备什么性质?宗教是西方输入的,还是中国固有的?这些是哲学宗教界争论多年的问题。作为宗教的材料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李申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采掇大量原始材料,编撰出这套《儒教资料类编》,以揭示儒教的存在,有弄清历历本貌,进而正确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颇具开创性。 《儒经圣经说(第2辑)》为大型资料汇编丛书《儒教资料类编》之第二辑。主要通过文渊阁《四库全书》中的大量资料,告诉读者“圣经”这个概念并非只指《新旧约全书》,其实在我国古代,“圣经”这个概念已广泛地被人们使用,而其内容,指的是儒经。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理解儒教是不是宗教,会有一定帮助。
中印文化交流史话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 中国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久性:除了时代差异外,尚有着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性。它是在连绵几千年中,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包括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和各民族文化(包括壮、满、蒙、回、藏等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网络。
天人之际
《天人之际:任继愈学术思想精粹》内容简介:迄今为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对较多,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很多领域还很幼稚,以至无知。当前不论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面对政治动荡,贫富不均,政治纷争,人格残损,生态危机这类亲手制造的结果,表现为束手无策。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哲学家、思想家,耗尽心力,不断探索走出迷津的方案,虽已见到曙光,却未走出困境。原因在于自然科学走得快,人文科学走得慢,人类呈现着文化跛足现象。文化跛足现象不消除。人类难以得到自由。
国际汉学(第11辑)
暂无简介
古代思想家传记
本书介绍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王充、范缜、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13位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80)(精)
暂无简介
任继愈先生宗教作品选辑(5册合辑)
暂无简介
任继愈自选集
这个集子所收文章很杂,这也没有办法,集者杂也,本来是凑集起来的。 研究中国哲学史多年,深感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十分丰厚,让人估不透。像长江大河,挟带着大量泥沙,洪流滚滚,浩渺无际涯。说到它的优点,可以罗列很多;说到它的缺点,也可以罗列很多。它身上这些优点和缺点又经常纠缠得很紧,一时理不清。正因为这样,才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兴趣。他们要追问,它的优点是哪里来的?缺点的病因是从哪年种下的?这决不是一个入的力量能把问题弄清楚的,也许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一个可信的结果。
师道师说
中国文化书院由著名学者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朱伯崑、汤一介、庞朴、李泽厚、乐黛云、李中华、魏常海、王守常等共同发起,以及杜维明、傅伟勋、陈鼓应等港台及海外著名学者共同创建,于1984年11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文化书院的宗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继承和阐扬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对海外文化的介绍、研究以及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水平,并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国做贡献。
党员领导干部十三堂历史镜鉴课
《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素养大课堂》立足于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上走在前面,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由中央党校等国内的权威专家编写,根据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需要,比较系统而简明扼要地介绍与党员干部相关的基本能力素养知识,是党员干部优化知识结构的基础性读物,有利于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本册将为您呈上十三堂历史镜鉴课。
中华传世文选(全20册)
《中华传世文选》,汇粹了古代文化典籍中极为优秀的篇幅。这是一套分门别类、详加评点编纂而成的大众性文学读物。书中文章主要选自:《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和《宫闺文选》中的名家名篇。它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审美价值和版本价值。这更是有一定文化品位的读者所喜好的古籍。 目录 1、《昭明文选》 2、《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 3、《唐文粹》 4、宋文鉴 上 5、宋文鉴 下 6、南宋文苑 7、辽文存、金文雅、元文类 8、明文衡 9、明文在 10、清朝文征 上 11、清朝文征 下 12、晚清文选 13、古文渊鉴 上 14、古文渊鉴 下 15、文苑英华选 16、骈文类纂 17、古文辞类纂 18、经史百家杂钞 19、历代名人书札、明清文才调集 20、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宫闺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