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颇有建树。
何其芳诗选(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3%
《何其芳诗选》是诗人何其芳的诗歌作品集,为“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系列之一,由“预言”“夜歌”“听歌”和“夜行歌”四辑构成。首辑“预言”,选自何其芳首部诗集《预言》。第二辑“夜歌”,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夜歌》。第三辑“听歌”,选自诗人第三部诗集《何其芳诗稿》。末辑“夜行歌”,选自诗人佚诗和集外诗。诗人早期的诗风,一方面受到象征主义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影响于李商隐、李煜等中国古典诗人的冶艳凄绝。中后期诗歌主要是为了工农知识分子和“劳动者”而写。本书的目标读者以小学生为主,入选诗歌总体较符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
何其芳散文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7%
本书精选何其芳的散文作品,包括何其芳散文代表作《画梦录》中的《黄昏》、《独语》、《梦后》等名篇,以精致妩媚、梦幻一般的诗境,体现出一名孤独者的内心想象,以及被压抑的热情;同时,还从作者的《还乡杂记》中,遴选了代表性的散文《树荫下的默想》、《货郎》等,体现出作者在乡村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中的内心之变。除此之外,本书还选编了何其芳延安时期的散文《川陕路上杂记》《我歌唱延安》等体现了革命精神和人道关怀的作品,以及作品序跋、《写诗的经过》《一个平常的故事》等文章,充分展现了何其芳的文学观念,也展现了其创作道路。
我想谈说种种纯洁的事情
2人今日阅读
本书精选何其芳诗歌散文及评论,如诗歌《预言》《岁暮怀人》《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散文《扇上的烟云》《静静地日午》、评论《一个平常的故事》《杜甫<梦李白>》等。通过经典作品充分体现其京派文人的风格特色,突出“雅”的特点。本书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画梦录》和2009年版《何其芳作品新编》等为底本,满足读者对精品文学阅读的需求,文字清雅,选文精良,雅俗共赏。
何其芳:紧握着每一个新鲜的早晨
2人今日阅读
何其芳的散文精选集。第一辑,全文收录《画梦录》的所有篇目,体现其早期散文梦幻的特质;第二辑,收录作者另一部散文代表作《还乡杂记》的所有篇目,呈现其中期散文关怀社会的现实主义风貌。第三辑,收录作者延安时期创作的《星火集》《星火集续编》中的代表作,呈现其在特殊历史环境下散文创作的全新气质。
画梦录
暂无简介
诗歌欣赏
何其芳(1912一1977),著名诗人、作家。四川万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著有《汉园集》《夜歌》《预言》等作品。
时代记忆文丛 何其芳诗歌精选
本书系《时代记忆文丛》之一。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表现出诗人早期创作中热爱艺术、追求唯美的内心世界;第二辑先是体现了诗人世界观的真实变化,从热衷于写“精致的诗”转变为对普遍的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思考;此后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作,内容多为反映时代,追忆人物;第三辑为古体诗,内容主要为咏古、怀史、抒情,并有集句诗。本书包括《预言》《岁暮怀人》《生活是多么广阔》《解释自己》《大武汉的陷落》等经典作品。
论红楼梦
何其芳关于屈原,《儒林外史》,李煜词,《红楼梦》和《琵琶记》的5篇文学评论论文。
预言
暂无简介
梦中道路
在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中,何其芳是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位。早期,他有意在散文艺术领域中自创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试图以很少的文字制造出一种情调,有时是叙述一个可以引起许多想象的小故事,有时是一阵传递着某种哲思的情感的波动,努力追求着“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其后的创作,则从“美丽的辽远的梦”中回到现实的土地,更直面人生,文风也趋于朴实、洁净、自然。
杨吉甫诗文选
二○○四年十一月七日,是诗人杨吉甫(一九○四—一九六二,重庆万州)的百年生诞辰。此时重读杨吉甫作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微型诗和小诗,仍然会被诗中的魅力所感染,为诗人的艺朮手法而感叹不已。 何其芳在『杨吉甫诗选–后记』中曾指出:“吉甫诗文很象陶渊明”,这也体现在杨吉甫的微型诗中。方敬更具体地指出:“他那些玲珑可爱的小诗好象自然流露出来的,纯净、雋丽、气韵天成,宛如轻柔的呼吸与温和的微笑。”老友们的评价是十分贴切的。 蝉的声如抽不尽的丝 ——短歌抄–(一) 夏日如小年,夏日的蝉声缠绵不断,如一支抽不尽的蚕丝,奇妙的想象力和奇特的譬喻,把我们带到夏日的蝉声中去。如今,身居闹市的人,听蝉呜、蛙鼓、鸟啼,己经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享受了。杨吉甫这首一行诗,和他的另一首咏蝉的小诗:“柳阴院里蝉儿/唤起悠悠的微风/一个个象婴儿吸乳似的/紧贴在树身上”(石子 –九),把我们又带回到遥远的故乡和童年。 这田里是谁挑过了水 萍叶的稀散处 浮着一把旧瓜瓢 ——片片–(七) 寂寞的秋! 猫儿绕着脚前脚后 ——石子–(三十二) 我原是一个拣水雀儿 在秋后的田坎上 啄草上的露珠 ——短歌抄–(十九) 诗如其人。这些诗句,宁静闲适,散发着淡淡的乡愁;让我们浮躁的心,平靜如止水,亨受着难得的无忧无虑。『此中有真意,却辩已忘言』,杨诗似陶,信哉此言。 小菜初上市来 叫卖的声音是新鲜的 ——石子–(六) 我吹去 爬到我书上的虫儿 使它做一个跳岩的梦 ——石子–(十二) 这些诗句,让人十分惊讶诗人观察生活的细緻入微。他是用心去感触生活的,因此,新鲜的小菜,让小贩的叫卖声也变得新鲜了,让诗句也变得新鲜了,让我们读诗时的心情也变得新鲜了。而一个偶然爬到书上的虫儿,也挑动了诗人的童心,忍不住恶作剧地吹一口气,让那只不速之客的虫儿,做一个跳岩的梦,让我们读了这俏皮的诗句,禁不住发出一个会心的微笑。自然而不造作,是杨吉甫诗的特色。 我不敢回顾 我怕看她们临別时的容颜 ——远行–(一) 夜的院子里亮着萤火似的光 再亮时照见她吹火的嘴 ——短歌抄–(二十) 我爱当着由家乡吹来的风 因为里面有母亲的口气 ——小诗(十八) 乡情和亲情,是杨吉甫笔下常常涉及的主题。他早年流浪在外,离开了才五个月的女儿,他对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心,也在这些诗中得到了反映。农家小院里明灭的火光,家乡吹来的,含有母亲口气的风,都拔动我们的心弦,余音袅袅,回肠荡气。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杨吉甫的诗作曾传播到香港和欧洲,引起強烈的反响,足见其生命力的弥久常新;他的微型诗对九十年代在中国各地兴起的微型诗潮,也有显著和深远的影响。杨吉甫不愧是微型诗的先行者,是一位大师。
留学生妈妈旅美日记
暂无简介
大家小书 史诗 红楼梦(精)
何其芳先生是我国红学研究中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红学研究大家,更是一位红学活动家。本书汇集何其芳先生学术遗产中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绕不开的主要代表之作,共收录了何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上经典的三篇文章,即1956年下半年完成的长篇论文《论<红楼梦>》、1957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讲演《答关于<红楼梦>的一些问题》、1962年原为筹备“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撰写的报告《曹雪芹的贡献》,从而可以对何先生的红学研究有一个接近整体的估量。 《史诗<红楼梦>》此次作为“大家小书”精装版推出,新增我国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王叔晖先生22幅红楼梦人物图,编选者还特意为原作中每一个二级标题添加了恰到好处的新颖标题,起到画龙点睛之功,不仅使得全书的主旨在目录中得以完整呈现,也有益于极大拉近文学经典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何其芳先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严谨细致、精辟独到,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深入认识何先生的红学贡献和从中体悟其在红学发展史上的显赫地位。
地空导弹测试与维修技术
《地空导弹测试与维修技术》重点介绍了部队使用过程中的地空导弹测试与维修技术,总结了国内外已经列装于部队的不同型号的地空导弹测试的方法、原理和技术。内容包括防空导弹测试及其测试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维修及维修性基本理论、可靠性基础理论、基本电参量的测量原理以及地空导弹制导系统、控制系统、引战系统、电气系统的主要参量测量原理和技术等。 《地空导弹测试与维修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本科、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供部队及导弹研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画梦人生
我生活在书上的故事里。我生活在自己的白日梦里。我沉醉,留连于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编辑推荐】 ★看纷纭世态,读各色人生 ★二十位现代文学大家,二十种艺术魅力的文学人生 ★郭沫若的散文热烈而深挚,浪漫而奔放,洋溢着对生命力、创造力的崇拜和赞美,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认识和理解,独具风格与气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生文丛”系列的一种。在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中,何其芳是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位。早期,他有意在散文艺术领域中自创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试图以很少的文字制造出一种情调,有时是叙述一个可以引起许多想象的小故事,有时是一阵传递着某种哲思的情感的波动,努力追求着“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其后期的创作,则从“美 丽的辽远的梦”中回到现实的土地,更加直面人生,并为祖国的新生、进步和光明而讴歌。其作品风格也趋于朴实、洁净、自然。
史诗《红楼梦》
编辑推荐 何其芳的《论<红楼梦>》在20世纪中期的文学批评中独树一帜,既不同于阶级斗争视角的机械化解读,也超越了传统考据学的狭隘性。他强调从人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综合把握作品,为后来的红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至今仍是理解《红楼梦》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重要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史诗<红楼梦>》是何其芳重要的红学研究论著,最初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深刻解读。全书从社会历史角度切入,结合文本细读,对《红楼梦》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进行了系统分析,在红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