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
格奥尔格·卢卡奇( Szegedi Lukács György Bernát,1885.4.13-1971.6.4),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是当代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哲学家之一。1885年4月13日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父亲是匈牙利综合信用银行的行长,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虽然他本人不承认)。1910年在他25岁时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写成了其代表作《心灵与形式》,这本书使卢卡奇名扬天下,法籍日耳曼语专家菲利克斯·贝尔多写道:“这一论著是一部完整的哲学概论。其意义之深远,观察之敏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评论。它的作者是一位形而上学家,他重新创作了他所研究的著作。”1915年,写出了他一生中的又一力作《小说理论》。这本书得到当时著名作家托马斯·曼恒久的尊敬。卢卡奇像黑格尔一样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尤其是完整的人的意义,即作为主体的客观精神终将克服自己的当下性,“史诗时代”不复存在,历史已进入“小说时代”,只有通过自己的有限精神构思自己历史的无限未来。(匈牙利人将姓放于名之前,所以应翻译为卢卡奇·格奥尔格)
小说理论
《小说理论》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史诗时代和现代的分析、对比和对各种不同类型小说中主人公特点的集中褒贬评论,表达了一大部分知识分子对史诗时代的怀念、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极端不满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思考、探索和憧憬。此外,卢卡奇在这不著作中把时代看作是史诗和小说的承担者,把小说视为“一个时代的史诗”,“我们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审美特性(全2册)
本书是卢卡奇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以日常生活作为美学的本体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实践论和生存论的视角对审美和艺术做了系统的考察,成为国外阐释性美学的一种范本。书中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对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审美的目标和结构本质、艺术创作和接受的心理学及美学原理以及艺术的社会效应做了独到的剖析,并且指出,艺术具有反拜物化的使命,它要在他律与自律的博弈中,发挥人类自我意识的功能。
历史和阶级意识
本书贯穿了必须恢复被第二国际的领袖们所遗忘和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哲学意义的思想。在书中,作者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后提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的范畴”、“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物化”等一系列概念、表述并使“阶级意识问题”在本书中占据相当主要的地位。
青年黑格尔
暂无简介
卢卡奇自传
第一部分 经历过的思想(自传提纲) 自传对话录(沃尔西等整理) 一、童年时代和早期生涯 二、战争与革命 三、在流亡中 四、回到匈牙利 第二部分 简历 我走向马克思的道路 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自我批评 我在斯大林时期 我向马克思的发展(1918——1930) 附录: 答南斯拉夫《七日》周刊记者问 答英国《新左派评论》记者问
列宁:关于列宁思想统一性的研究
暂无简介
理性的毁灭
暂无简介
小说理论——试从历史哲学论伟大史诗的诸形式/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小说理论》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卢卡奇的名著,从历史哲学论探讨了伟大史诗的诸形式。该书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史诗时代和现代的分析、对比和对各种不同类型小说中主人公特点的集中褒贬评论,表达了一大部分知识分子对史诗时代的怀念、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极端不满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思考、探索和憧憬。此外,卢卡奇在这部著作中把时代看作是史诗和小说的承担者,把小说视为“一个时代的史诗”,“我们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上卷 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引论
这本书写成于1990年,是编者几位中青年学者80年代后期研究工作的一个小结。写作的初衷来自最初的两个原则: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重新评价卢卡奇等人及其理论,使我们的著作成为国内用新方法论评价新马克思主义人物和思想的第一本书;第二,以著作和观点为线索,重新进行深入细致、扎实的人物研究,使我们的著作成为我们对新马克思主义人物和理论的系列研究中的第一本书。近20年来,卢卡奇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哲学界享有盛名的一位下班主哲学家。他的两部最具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和《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概括地反映了他一生的思想演变和学术成就。作为一个早年秉承西方哲学传统而锐意投身无阶级革命事业的现代西方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卢卡奇一生都坚持不渝地追寻马克思的思想踪迹,始终一贯地对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意识形态持严峻的批判态度。本书旨在通过对卢卡奇上述两部著作的分析,展现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学者生涯中,伴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跌宕起伏和世界历史的风云变幻,矢志不移地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轨迹,客观公正地评价他所建树的思想业绩。
卢卡奇早期文选
《心灵与形式》和《小说理论》是卢卡奇早期的两部代表性作品。前者是卢卡奇在格奥尔格·西美尔的“美学社会学”影响下创作的一本论文集,它因为深入刻画了现时代人的存在的悲剧性,而被吕西安·戈德曼推崇为现代存在主义的先声。后者则是卢卡奇在马克斯·韦伯的类型学方法的引导下完成的一部文论著作,它对小说的本质和小说形式的类型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开创性研究,并因此被同时代人称为“精神科学运动最重要的出版物”。虽然晚年卢卡奇不断地号召人们忘却和批判自己的这两部早期作品。但它们却超越了他的主观意愿,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德国思想史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布洛赫、本雅明和阿多诺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选收录了《小说理论》的全文,《心灵与形式》中与前者密切相关的三篇论文,以及卢卡奇在创作《小说理论》时期与保尔·恩斯特和韦伯的六篇重要书信。这些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卢卡奇的早期思想及其历史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存在本体论导论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