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亮
吴亮,著名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曾经风头甚健,以犀利而敏感的批评著称,在对马原、孙甘露这两位先锋作家的评定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忍经(国学大书院)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4%
忍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韬略“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毛泽东在1944年时对“忍耐”所做的一段精辟的剖析。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马南邨
视己为人:在不确定的时代活出有掌控力的人生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2%
这是一本可以戳中所有职场人的书。书中场景,就是你我极度真实的日常。 在不确定的时代,几乎所有可能遇到职业危机的人都在思考:该种下一株怎样的玫瑰,能够在未来十年乐此不疲地持续浇灌? 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对“如何做选择”“自我”等重要命题,有着极大的缺失。 人们不得不自问,“如何能不内耗不焦虑地去上班?要么卷要么躺?”“忙得都快被掏空了,该怎么办?”“我现在干得很不开心,该不该跳槽?”。 本书作者师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一脉,后又在多家ding级企业实践组织与人才发展,他将心理学和实践有机结合,探讨如何唤醒自我不做工具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热情,如何选择职业赛道,除了打工我们还能做什么等话题,以“视己为人”为内核,给出了一系列做职业选择的原则和实操方法。 面对不确定的外界,学会自我接纳,找回内在动机,唤发内在力量,真正“视己为人”,才是走出职业困境、创造美好人生的原力。 愿每个人,都能破除焦虑,活出自己。
忍经·劝忍百(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1人今日阅读
《忍经·劝忍百箴》把《忍经》与《劝忍百箴》合到一起,从“忍”字出发,融合百家智慧。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以及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故事,编成《忍经》一书。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同吴亮不谋而合,博取众资料,编著《劝忍百箴》四卷。《忍经·劝忍百箴》从更全面的角度阐释了“忍”的意义与智慧。
二元经济转型中收入分配演变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我国二元经济转型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收入分配差距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扩大,到2008年基尼系数达到最大值,之后几年逐步回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究竟是契合了倒U形假说,还是统计误差所致?基尼系数的回落究竟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变动趋势?现有的收入分配理论忽略了结构转型的因素,无法对上述问题给出现成的答案。本书研究了二元经济转型中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变,对于促进中国二元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现实意义。
忍的边界:《忍经》中的处世心法
《忍经》是元代大德年间,由吴亮翻阅浩繁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历经数载编撰而成的不朽之作。全书以故事、言论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忍”的真实内涵。张良圯上取履、韩信胯下之辱、刘伶“鸡肋不足以当尊拳”、陈重代钱不言、韩琦器量过人、蔡襄终不自辩等。书中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简明精致、小巧玲珑,从各个方面和角度阐释了“忍”的不同含义、方法和功用。作者从《易经》、《尚书》、《左传》、《论语》、《和靖语录》、《童蒙训》等经典著述中广泛搜罗,并列于一处,让“忍”的理论发展毕现于尺寸之间。 这是一部寓意极善良又极深刻的书,也是一部济世劝好、指导人们和谐处世、得颐天年的劝世奇书,同时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处世心法。 在这个鼓励个性张扬的时代,重读《忍经》,别有深意。
不存在的信札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术圈和文学圈里的生活片段,看似浮光掠影,却是内心深处的真切交通,兼及宗教、哲学等等的思考。没有署名的信,面目不明的写信者,围绕一个名叫曼达的神秘女人,彼此缠绕又模糊不清的关系……吴亮以不可思议的如谜一般的写作姿态,构筑了一座真实的碎片大厦,却在大厦完成时揭出一个谜底——也许这一切根本就不存在。写过《马原的叙述圈套》的吴亮,也在小说里玩了把存在与虚无的把戏,这一次,却无疑是属于吴亮自己的叙述圈套了。
忍经全鉴
《忍经》是元代吴亮编撰的中国古人隐忍处世故事集,收录了自先秦至宋代有关隐忍的行为故事和言论共173则,给读者提供了一部较完整的中国古代隐忍言事读本。该书内容涉及“忍”的传统道德哲学依据,忍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践功效,名人以隐忍态度获取成功之案例分析等,是一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处世指南宝典。
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中华处世智慧宝典(套装共7册)
《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经典古书。尽管是本古书,但其中的为人处世哲理对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仍具有现实意义。当我们读着这本书的时候,恰如一位慈祥而睿智的老者,在一点一滴地向我们讲授人生的甘苦、做人的学问、处世的真经。 《止学》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止”的精髓集于寥寥千余言之内,告诉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某个时间,停止做某事。当进则进,当止则止。一个 “止”字,关系着一个人的成败荣辱,“止”之奥妙,存乎一心。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止学诠解》帮助人们指明了究竟 ”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功难题。只有把握了其中的精髓。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生的方 《忍学诠解》一书是将《忍经》与《劝忍百箴》合二为一的论忍佳作。它从中选录了广为流传的著名篇章,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详尽的译文,并从浩繁的典故中精选了许多富含哲理与智慧的小故事。《忍学精粹》对“忍学”进行了全面阐释,使人掌握“忍”的原则,达到“忍”的至高境界。《忍经》用浅近的文言散文,选辑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语录、历史人物的隐忍事迹,以及箴铭、谣谚,共计156条。《劝忍百箴》是“忍学”的集大成者,涉及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和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共计100条。向。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整理编辑而成,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俗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但主旨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那些精辟的格言警句绝非凭空而来,他们或来自古代文化典籍,或源于民间俚谚俗语,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部老幼皆宜的著作,其中的许多格言至今仍在广为流传。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隽永,对仗工整,思想内涵丰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自问世以来,便广为传刻,传世版本众多。 《中国家训精华》择历代家训之典范,取现代家训之精华,凝聚着历代家庭教育的经验,汇集着数千年来家教的至理名言。它是历代家长教子智慧的结晶和教子方法的荟萃,是现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宝典。此书中的文章虽然很多,但都短小精悍、浅显易懂、感人至深。细细品读,才能把握精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和理念,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把握人生的方向。 《格言联璧诠解》是金缨所编的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是一部格言书,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其说理之切、举事之赅、择辞之精、成篇之简,皆冠绝古今,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新小说在1985年
暂无简介
忍经(中华人生智慧经典)
《忍经》是元代吴亮编撰的中国古人隐忍处世故事集,收录了自先秦至宋代有关隐忍的行为故事和言论共173则,给读者提供了一部较完整的中国古代隐忍言事读本。该书内容涉及“忍”的传统道德哲学依据,忍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践功效,名人以隐忍态度获取成功之案例分析等,是一部既有理论有有实践的处世指南宝典。原书作者将“忍”与儒家哲学尊崇的“忠恕之道”联系起来,使得“忍”从日常俚俗处世智慧,提升为正统经典支持的高尚人生修养。译注者对全部文言原文详加注释并全文翻译,并结合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场景中与“忍”有关的情景话题,进行了深入精彩的评析,有助于广大读者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同时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在借助古人智慧改进人生境遇时有所受益。
写作措辞参考词典
本书由成语词库经主题检索而编成。写作者可按文章的主题、话题迅速找到期望的一批成语,从而减轻写作时思索词语的困难,增加文章的文采。本书读者对象为学生、语文教师、文秘人员、记者、编辑等。
夭折的记忆
《夭折的记忆》由《八十年代琐记》和《九十年代小纪事》两部分组成。《九十年代小事记》作者记叙九十年代文艺界的人和事,通过这些事件人物的回忆记叙,体味咂摸那个逝去时代的温度和脉搏。
朝霞
《朝霞》是那时代的成长小说。阿诺及其伙伴,整日生活在漫无边际的聊天和格格不入的闲言碎语之中。在对于这群游荡在都市缝隙中少年的摹写中,吴亮关注的目光是散漫的,他不屑于交代人物之间的勾连谱系,而是选择了捕捉气息和再现温度,在这些看似电影镜头般纷呈的段落中,吴亮却像个出色的剪辑师,精准地把握住了上海那个年代的色调、人们日常生活的步子,以及成长期少年那永远的焦灼和怅惘。他似乎是要通过这一群游散的少年,来绽现那个零乱的年代。他的深意是要读者掠过他所有再现出的生活细流,去感知那笼于其上的更加隐秘的时代洪流。这恐怕是《朝霞》的深心所在。
程序员成长的烦恼
还在IT业的门外游离徘徊?还在编程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你并不孤单,书中的四位草根程序员和你拥有着相同的过往:打小在486电脑上自学编程,从钻研技术转向兼顾管理的吴亮;毕业后当上油田焊接技术员,心里却始终放不下编程,刻苦自学的周金桥;做过钳工,当过外贸跟单员,为了梦想“半路出家”的程序员李春雷;工作中屡屡受挫、频繁跳槽,身为考证专业户却“考”不到结婚证的周礼。 《程序员成长的烦恼》记录了他们的一步一步?为IT精英的成长之痛,分享了他们学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同在成长之路上的你照亮一盏明灯。
老上海
当我们如此集中地览阅到这本《老上海》的照片时,“惊讶”将是我们的第一感觉。惊讶起因于无知,也起因于对我们熟知的上海的推翻。它让我们确认自己并不了解老上海,所以只是览阅,只能旁观,它的引人人胜之处将令我们产生无尽的想象。
此时此刻:吴亮谈话录
目录中的前半部分,是根据作者在2010年秋冬对五十余位当代艺术家进行电视访谈的录音资料中整理出来的,近二十位艺术家,占全部录音资料的三分之一;内容分别涉及艺术家的童年往事与“文革”记忆、创伤与梦想、个人艺术经历,以及各自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艺术形式、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技术与媒介、宗教与信仰、人类与生物、过去与未来等命题的感受和见解。目录中的后半部分,是作者平时各种谈话录音的整理,形式接近日常聊天,两人或多人聊天、还有接受采访、会议发言、在学校或美术馆讲演;内容庞杂,涉及政治、理论与现代史、当代文学、八十年代、先锋派、中国当代艺术的多重历史脉络、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的文化差异、作者口述自传,以及对艺术家个人和作品的印象。
电子电路识图
《技术工人识图系列丛书:电子电路识图》内容包括:识读电子电路图的基本知识、振荡电路图的识读、放大电路图的识读、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的识读、数字电路图的识读、常用转换电路图的识读、实用电子电路图的识读实例等知识。 《技术工人识图系列丛书:电子电路识图》适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电工、电子爱好者阅读;可作为电子技校、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也可作为中小企业电子产品开发人员参考用书。
另一个城市
本书书写了作者多年来对城市的持续迷恋、疏离、沉溺以及不合时宜的幻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有关城市的各类写作层出不穷,吴亮不愿意与那些时髦写作者共同分享这座城市,他谋求用他的文字表明,在他笔下的城市既可能是任何一座城市,又决不是任何别人笔下的某一座城市。本书写的是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在城市里的游牧式生活,双重地既呈现出一个犀利的批评家所观察到的外部世界,又混杂着一个无所事事者的内面之思。文章文笔优美,行文流畅。
TOEIC 990分核心词汇
暂无简介
没有名字的城市
我描绘的这座城市是没有名字的,它没有实证,没有历史,没有主角,当然更没有奇闻轶事。惟其如此,没有名字的城市隐藏在一切城市的背后,它虚位以待,永不过时。 没有名字的城市是停滞的,它停滞在任何时间。它缺乏地域标志,缺乏个性、风尚和习俗,甚至找不到一张关于它的示意图。如果当年马可波罗向忽必烈讲述许多城市的故事而实际上他讲述的仅仅是一个威尼斯的话,那么我在十多年前描绘的这座城市本质上是意指许多城市。遗憾的和令人欣慰的是,那会儿没有几个人能读懂我这本书。 一本书的沉睡理应是不想被打扰的写作者的幸运。一旦人人都竞相奢谈城市时,世界就变得相当愚蠢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借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表达,许多人正在用“它自身所制造出来的种种梦想和表象去充满”城市;这个“超现象的”空虚之城“不得不满意于它所受到的这样恶劣的待遇”。 但无论如何,“城市”在逻辑上是先于那些制造梦想和表象的人们的,在人们行动之前,它已拉康式地点据了一个尚未被客体占据的位置。填补它是别人的事,我关注的却是它不可改变的空无性——城市的超人本质。
与陌生人同在
暂无简介
艺术家和友人的对话
暂无简介
独行者说
暂无简介
闲聊时代
暂无简介
被湮没的批评与记忆
在文学的鼎盛时代,文学批评是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的,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没有文学批评,文学的发展肯定是不完善的。好的批评不仅阐释了包括文学经典在内的许多文学作品,而且总结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经验,甚或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些普遍的规律,从而对创作起了有力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对于读者而言,好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联系作家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还如艾略特所说的,起着纠正读者鉴赏力的作用。
荒诞派小说
你别无选择过客老鼠达哥眼镜结构湮没第三十三个乘客彩票苍老的浮云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天窗旷野里寻找阿孔世纪病浪漫的黑炮冬天的话题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吴亮 章平 宗仁发 编 《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
画室中的画家
暂无简介
艺术在上海--名人手记
《名人手记:艺术在上海》主要内容包括:波普和儿童节、全球艺术家联合起宋、观点如此众多、画廊里陈列的是什么、喜欢艺术不等于购买艺术、顶层酒吧的墙、生活并不因为网络而改变等。
往事与梦想
暂无简介
今日先锋9
先锋一词曾经是艺术领域最为时髦的词汇之一。作为精英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先锋艺术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曾风行一时,它一直以一种的“现代”、“前卫”、“实验”、“反传统”的姿态,扮演着艺术或艺术批评的主角,“精英”、“前卫”也成为艺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词汇之一。“今日先锋”锁定“今日”,其反映的是艺术领域时下最新的状态。 本书为第9辑。其中“今日视点”一组文章探讨的是当今世界实验(先锋)电影、实验电影人的现状;“先锋聚焦”聚焦国际艺术领域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的蔡国强;“对话与访谈”是一篇精妙的的、有关“画廊与艺术家”的对谈,主角是我们熟悉的画家与批评家陈丹青与吴亮;“咖啡馆杂谈”中的《我们时代的头发》(汪民安)、“伪造的成功及其他”,“现场记录”中的《艺术家现场:访问张大力》,“彼岸风”中吉尔德勒兹的《游牧的思想》……展现的艺术先锋与艺术思想都值得一阅――读者不妨“请读片断”“请读目录”,细细体味。
城市的后面
《城市的后面》收录了都市、马赛的大麻、论阐释,或成为马可·波罗的难度、15世纪的佛罗伦萨、多重视角下的张才摄影实践考察、二○○八,尘土中的剧场、日本情爱旅馆内部设计的演变等中外作者的文章,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漫长的瞬间:吴亮谈话录2
我喜欢艺术家的口语陈述,不完全因为我经常与各种各样的艺术家聊天。在这几年里,我陆陆续续整理修订了数十位艺术家与我的谈话录音,每当完成一个口述记录文本,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异常美妙——我眼前开始出现了幻觉,某个艺术家的声音在我耳边萦绕,一个逝去的场景隐隐约约重现了,我们相对而坐,多半是在他本人的画室里,应我之邀,他正在追述另一个存在于他当时记忆中的往事——这几个重叠的时间和空间会以一种并不在场的形态若有若无地呈现,通过几个层次递进的话语被捕捉,最后落在了纸面上,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文字却能够让一次日常谈话永续其存在,简直不可思议。 ——吴亮 吴亮,现代著名艺术评论家,本书是他对中国当代27位艺术家的访谈录,访谈对象包括著名画家何旸、杨福东、施勇、胡介鸣、李斌等,访谈主要围绕艺术家的创作体会、从艺经历、作品、创作特点等展开。吴亮与受访者多是相识多年的老友,采访者与受访者以朋友闲聊的方式展开,由于采访者本身深厚的艺术理论功底,访谈呈现出来的是艺术家心灵的碰撞。本书另附有吴亮的7篇发言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吴亮的艺术批评力度。因此,本书可以看作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当代艺术流派的一个深度回顾。
日常中国
《日常中国》搜集了数百桢关于过去的50年里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珍贵照片,中间穿插一百多位知名作家描述那段日常生活的文字,图文并置,互动呈现。既是对日常生活的观照,也是作家的细节回忆与艺术的结合,让读者在深沉的阅读中找回那逝去的时光。
探索小说集
序 王蒙(5 ) 序 严文井(8 ) 序 茹志鹃(10 ) 爸爸爸 韩少功(1 ) 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44 ) 小鲍庄 王安忆(99 )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198) 大公鸡悲喜剧 谌容(267) 泥沼中的头颅 宗璞(282) 中国童话(两篇) 孔捷(292) 脸皮招领启事 吴若增(305) 冬天的话题 王蒙(316) !!!!!!路东之(342) 院长和他的疯子们 徐晓鹤(344) 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 刘亚洲(353) 老棒子酒馆 郑万隆(385) 走窑汉 刘庆邦(396) 黑树 李本深(409) 合欢树 史铁生(422) 北京人(两篇)张辛欣 桑晔(426) 一天 陈村(442) 人间一隅 李杭育(458) 一夕三逝 何立伟(474) 废墟 张承志(487) 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扎西达娃(500) 叠纸鹤的三种方法 马原(525) 山上的小屋 残雪(543) 芸斋小说(两篇) 孙芸夫(549) 矮凳桥小品(三篇) 林斤澜(557) 陈小手 汪曾祺(570) 杭家沟 高晓声(574)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李庆西(582) 苍穹下(两篇) 赵长天(593) 商州又录 贾平凹(601) 遍地风流(之一) 阿城(619) 当代小说:一次探索的新浪潮(代后记) 吴亮程德培(620)
逍遥者说
暂无简介
吴亮话语. 观察者说
暂无简介
城市伊甸园 漫游者的行踪
暂无简介
秋天的独白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