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
吴宓(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吴宓文集:全三册
2人今日阅读
《吴宓文集》为吴宓先生小女儿吴学昭老师亲自编辑之吴宓作品集,收录吴宓先生发表在《学衡》《大公报·文艺副刊》《武汉日报》等诸多书刊上的重要作品,也包括尚未面世的手稿整理本若干篇。所选文章题裁不一,涉及吴宓对中西方文艺之论断、对当时新出版书刊之评介、为他书所作之序跋文、悼念怀人文章、外国文学名著翻译作品、为研习文学者推荐之阅读书目,以及部分演讲稿,等等。文集内容以吴宓先生的文学思想为主,涵盖了相当丰富的信息,是读者朋友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感悟吴宓作为民国时期重要学人的思想光辉,深入了解其所处时代的重要凭借。
红楼梦新谈:吴宓红学论集
吴宓先生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曾经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红学讲座,是最早将《红楼梦》推介到国外的权威学者之一。在红学界与胡适、蔡元培、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专家齐名。其传世红学文章有《红楼梦新谈》、《石头记评赞》、《红楼梦之文学价值》、《红楼梦与世界文学》、《红楼梦之人物典型》、《红楼梦之教训》、《贾宝玉之性格》、《王熙凤之性格》及《论紫鹃》等,至今并未结集出版,本选题拟尽量搜集其红学著述,结集成书。除了吴宓先生本人的著述,本选题还搜集吴宓师友对吴宓传播《红楼梦》文化的记叙、吴宓红学评论等文字,以期为研究吴宓红学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
吴宓日记(第10册)(1946—1948)
《吴宓日记(第10册)(1946—1948)》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生涯、个人际遇和在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况的记录。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教育史的珍贵记录。
文学与人生
吴先生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和著名学者。本书系他苦心经营十余年写成的讲义,于湮没五十年后首次面世。该书用中、英、法、拉丁等多种文字写成,代表了作者的哲学与文学艺术思想的核心与精华。作者凭借渊博的才识,汇通古今中外的智慧,对人生的意义、文人的道德、文学的本质、文学之功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及一些哲学上的本体论的问题作出了独特而新颖的阐释。这些论述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以及在现代化经济浪潮冲击下如何提高文人的品格极有启迪意义。书后附有吴宓先生的弟子周辅成、李赋宁、王氓源先生撰写的阐释性论文。
吴宓日记第1册:1910~1915
本书是著名学者 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 生涯、个人际遇和在 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 况的记录,也是二十 世纪中国学术史、教 育史的珍贵记录。
空轩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吴宓自编年谱--1894-1925
暂无简介
世界文学史大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七辑
吴宓一生学习和研究世界文学,讲授世界文学,非常重视文学史于文学的功用。他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等多所高校讲授世界文学史,前后近四十年,是该学科在我国的创始人之一。吴宓以他多年对世界文学的系统研究,曾撰有“世界文学史”中英文讲授提纲、讲义多种,惜多已散失,未能结集出版。本书经其后人汇集讲义残篇遗稿,包括西欧、北美文学,兼及俄国东欧以及印度、波斯、日本等国文学,从文学大师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了广阔而系统的世界文学知识。
吴宓日记续编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祖国大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根植所在的土地。 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伏,暨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地记录了自己每日所思所行所见所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而终。 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吴宓日记续编》共十册,记录了1949-1974年的个人生命历程,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6年3月出版(内部发行)。
吴宓诗话
我父亲1934年自编《吴宓诗集》(后由上海中华书局于1935年5月出版),于卷末汇录了许多他所撰关于讨论诗的原理、艺术、内容及形式的文章。这些论究一切诗之通义原则的论文,大多选自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主编的《学衡》杂志和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他之所以作如此汇录,是想以卷末所收诸文与他所作之诗互为表里。所以,在父亲看来,《吴宓诗集》的卷末附录为《诗集》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这次重新整理出版《吴宓诗集》,由于新收入父亲1934年以后所作诗及师友学生酬赠唱和之作很多,篇幅大大增加,不得不将父亲原附于其《诗集》卷末论诗诸文删去,另行编集成册,作为《吴宓诗话》,与《吴宓诗集》同时出版。事非得已,尚祈读者谅解。 《吴宓诗话》基本按照原《诗集》卷末附录的内容顺序编辑整理,此外增加了一些父亲于1934年以后所作的读诗笔记、授课讲义等,全部录自父亲遗稿和日记。从中得以看出父亲多年对诗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观点和主张,坚持一贯,始终未变。父亲一生酷爱读诗、作诗、研究诗,他所写诗话当远远不止本集所收录的这些。据父亲留下的文字与某生所书借据,他在清华所授《中西诗之比较》课的全部讲义,他为姑丈陈涛(伯澜)笺注的《审安斋诗集》(四卷本),他详为考证评注的近世名人诗选《采风录》以及众多师友的诗词集刊,都于“文化大革命”中被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65年毕业的一名学生(曾任成都十中教员,巴蜀书社编辑。)以借阅和代为保管的名义取走,至今不肯归还;使他的心血和主张不得与世人见面,这是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和愤慨的! 吴学昭 2004年2月北京
吴宓诗集
《吴宓诗集》是著名学者、诗人吴宓的代表作,收录了作者一生几乎全部的诗作,并加入了大量的唱合诗。吴宓的诗,既是文化遗产,也是作者一生内心与情感经历的写照,其中颇多优美动人的诗篇。他与钱钟书、朱自清等人的唱合诗更是别具一格。书中还保留了原《吴宓诗集》的插图。
吴宓集·吴宓日记续编:1969—1971(第9册)
《吴宓集·吴宓日记续编:1969—1971(第9册)》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中国大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植根所在的土地。 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伏。既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记录自己每日的所思所行所见所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以终。 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吴宓日记--第2册(1917-1924)
本书是著名学者 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 生涯、个人际遇和在 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 况的记录,也是二十 世纪中国学术史、教 育史的珍贵记录。
吴宓评注顾亭林诗集
顾炎武的诗集,吴宓的评注,此前颇难读到。就像当年陈垣著《通鉴胡注表微》一样,吴宓对顾炎武,有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沟通。所以这个注本,既是读亭林,也是读吴宓。
吴宓日记-第5册(1930-1933)
本书是著名学者 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 生涯、个人际遇和在 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 况的记录、也是二十 世纪中国学术史。教 育史的珍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