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库比特
唐·库比特(1934——)是当代杰出的哲学家,非实在论哲学的主要发言人,至今出版36部作品。其代表作有:《告别上帝》《信仰之海》《哲学自己的宗教》《现代性之后的神秘主义》《最后的哲学》等。
神学的奇异回归:基督教在后现代思想中的变迁(灵性与社会丛书)
这是一部独特的后现代基督教思想作品。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变得世俗,没有哪种宗教教义在被认可的知识分支中扮演构成性的角色。然而,关于“上帝”的信仰的影子依然在我们的语言、环境、艺术和文学中渗透。虽然人们长期生活在世俗人文主义的文化中,但是很多人依然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气质。传统的宗教观念或宗教主题以一种崭新的伪装的方式回归了。“上帝”的永恒性在纯粹的短暂性中回归、在批判性思维中回归、在人文主义中回归,创造世界的圣经观念则在现代诗歌和语言哲学中回归。
信仰之海
暂无简介
终约 : 后现代基督教文化
唐库比特(Don Cupitt),1934年生,前剑桥大学伊曼努学院院长。他是当代杰出的后现代宗教哲学家和后基督教神学家,至今已出版著作49部,代表作品有:《告别上帝》《信仰之海》《上帝之后》《存在的宗教》《生活,生活》《快乐之道》《后现代神秘主义》等。译者王志成,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副理事,目前主要从事宗教间关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和平的渴望》《全球宗教哲学》《走向第二轴心时代平》《对话经》《智慧瑜伽》等。唐库比特的另一部著作《新的大故事》亦是由王志成教授主持翻译完成。
新的大故事
暂无简介
我们的头顶是天空
《我们的头顶是天空》内容简介为:库比特是当代最富有原创性的宗教哲学家之一、后现代宗教哲学之代表。库比特的写作风格独特,思想深刻,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我们的头顶是天空》是他一生思想的总结。库比特认为,随着传统实在论的终结,我们的哲学和信仰走向日常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我们唯一的世界,是神圣和世俗合一的世界。生活世界是最初的世界,也是最终的世界。
空与光明
暂无简介
上帝之后
本书是一部有关宗教和文化的书,以展现西方在新千年伊始争论的状况。本书深刻地分析了上帝观念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并且指出在未来我们只能以非实在论的方式去理解和生活。 本书阐明的宗教理论强调宗教在最初建立家权威时的作用。在中国的背景下,人们必定熟悉这一主题,并且西方评论家对此也有评论。 本书概述的是关于宗教意义之历史和未来的一种理论。在中国的背景下,人们必定熟悉这一主题,并且西方评论家对此也有评论。
耶稣与哲学
西方思想界对耶稣的研究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下,人们对耶稣的理解就像谜一样难以把握。基于当代成熟的《圣经》研究,基于他的后现代基督教人文主义立场,库比特以强有力的证据和哲学论证揭示了耶稣是个惊人世俗的人物,耶稣是个神圣律法尖锐的批评者,耶稣是个道德客观主义的批评者,耶稣还是我们现代人文主义的先驱之一。 这是一部重要的后现代伦理学著作。
人生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与 》作者用我们十分熟悉的话语汇集了所有的大问题,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并解释和回答了他们。他还阐明了旧的宗教的 衰落是如何导致人们回归大问题的,并解释了它们在现时代对我们日益重要的原因。
后现代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是第二性的,是要解构传统宗教的权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的,是可以通过文本身创造其自身的宗教快乐的。神秘主义在历史上是迂回表现自我的,其意义始终是相对于正统而言的,我们需要意识到神秘主义是通过收写对抗正统的实在论神学,以第二性来解构正统权威,神秘书写本身就是一切,无需追求、也不存在文本之外的意义。
西方的意义
英国唐·库比特编著的《西方的意义》当今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西方”。他们热爱西方,嫉妒西方,也讨厌西方。但是,西方究竟是什么?目前主导这个世界的陌生的西方文化秩序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许多人声称憎恨这个秩序,但是他们又依然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英国剑桥大学伊曼努尔学院前院长、终身研究员,当代杰出的后现代宗教哲学家唐·库比特,主要根据犹太教一基督教传统对“西方”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应对西方独特的发展动力问题,作者溯源至基督教传统中的批判性思维与人道主义,精妙论述了正是批判性思维推动着西方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正是人道主义精神,使得西方不断走向生命中心、生活中心。西方所谓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正是这两个核心精神的展示,而它们本身也一直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西方的意义》何在?库比特在此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度剖析、独特视角的解读。
后现代宗教哲学
《后现代宗教哲学》中,我试图描述未来的哲学与宗教。在第一部分,即“前言”中,我作了一些必要预备:关于迄今为止宗教哲学是什么,以及如今它为何正在如此迅速地改变。在第二部分,即“我们与我们的世界”中,我概述了我们的哲学形势现在看上去的样子,就像我以前做过的那样,只是用词稍有变化。以前,我把它称为“最后的哲学”①,意味着它是我们“在历史的尽头”所抵达的,此时我们放弃了过去的哲学中所存在的那些幻想、教育虚构和意识形态之要素,此时我们放弃了此类信念,即认为这个世界服从于一个要么高高在上、要么尚未来临的更加伟大和美好的世界。如今,我们把这个世界视为“世界尽头的世界”,视为仅仅属于我们的世界。我也把这里描述的状况称为“语言自己的哲学”②,意思是,作为人类的交流系统,语言必须试图将现实建构为: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一个网络,它被置于为人所占用的世界里,并被不停地倾泻出来和随后流逝的无尽的交往之流所安置、支撑和维持。这个由言谈建立起来的世界必须是一个激进的——人文主义的世界,一个由语言构成和支撑的世界。
快乐之路
随着自然科学和历史批判研究的发展,旧的超自然主义世界观已经逐渐隐退,我们作别了悬在回忆和希望之间的时代。过去的黄金时代并不存在,未来也不会有理想天堂,因此我们必须接受完全自然的,此世的宗教解释。宗教成为宇宙性的情感,这种情感富有深刻的解放性,通过解除焦虑和自我关注,成为一个巨大的快乐之源。《快乐之路》将告诉你,如何把宗教运作的自然主义观点用于严肃的个人宗教实践,引导人们走向快乐之路。 宗教是一套符号,其在于能够把人的焦虑、恐惧和过度自我关注等负面生物情感转变为喜悦的、清凉的宇宙情感。真宗教是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在与同时代人的对话中新身实践过并检验过的东西。库比特提出“生活宗教”,拥抱一种“轻松、流过”的、快乐的生活,即“太阳式生活”、像太阳、蜡烛或者其他事物,存在的过程就是一直消失的过程。生与死是一张纸的两面,而非对立。
宗教研究新方法
《宗教研究新方法》探讨了后现代宗教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库比特尝试把宗教哲学和神学视为一种经验科学来研究。库比特是当代最富有原创性的宗教哲学家之一、后现代宗教哲学之代表。库比特的写作风格独特,思想深刻,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生活生活:一种在来临的生活宗教
在现代思想中,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把世界看成在根本是普通人的生活世界。唐?库比特认为,我们谈及生活的方式非常像人们曾经谈及上帝:信仰生活、生活为我们预备了什么、与生活作斗争等。《生活生活:一种在来临的生活宗教》中收集了250条这样的生活习语。 库比特开采这个数据库是为了发展出一种关于人的生活的现代宗教哲学。在这种宗教哲学中,道德和故事取代了传统的超自然信条。这种完全以生活为中心的宗教观证明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激进神学。 在这些出色的、美妙的“关于第一哲学沉思”中,唐?库比特激发依据平凡的、偶然的、“无处在性”的生活重新思考宗教道德规范。这是一本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