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部公房
安部公房(あべこぼ,1924年-199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小说家、剧作家。 他大学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长期接受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派影响,其与大江健三郎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构成了当代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代表作有《道路尽头的标志》等。
砂女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0%
《砂女》是安部公房很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性杰作,并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日本现代文学很好的收获”。一个到海边沙丘采集昆虫的男人,偶然之下误入只有一个女人居住沙洞之家,被囚禁于其中,日复一日只能挖沙。他尝试了诸多方法逃脱,一次次失败之后,男人渐渐适应了沙洞里的生活,最终获得逃亡的机会时,他已经放弃尝试。小说将超脱现实、不可思议的情节,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描绘出了平常人日常生活的枯燥荒谬,以及存在于其中的生命的本质和真相。小说1962年出版,翌年获得读卖文学奖,1964年改编为电影,被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获得法国1967年度最优秀外国文学奖。
箱男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4.5%
《箱男》是一部充满实验精神的长篇小说。“箱男”是都市流浪者,他们头部到腰部严严实实罩在纸箱内,仅从窥视窗中观察世界。作品以“箱男”的手记为轴线,穿插不同时空下的碎片记录:作者不详的文章、突兀的寓言、报纸上的新闻、诗、照片等。小说的主人公“我”,游荡在都市里,在纸箱里记录一切。“我”的记录中,有“我”成为箱男的经过、冒牌医生C与染上毒瘾的军医的纠葛、用自制的多角窥视镜偷窥隔壁女教师如厕被抓个正着的少年D……整部作品形散而神不散,通篇充斥着超现实主义色彩,却是现代生活荒谬性的真实写照。
密会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33.7%
如果说安部公房的《箱男》是“偷窥者的小说”,那么《密会》就是“窃听者的小说”。一个夏天的黎明,救护车来到家中,带走了妻子。为了找出妻子,“我”潜入封闭式的巨大医院。那里的副院长因“人类关系神经症”而成为性无能者。为了治疗,副院长在医院内外安装了近二百五十个窃听装置。一直无法获知妻子下落的我,却和装上他人下半身的副院长马儿以及他的秘书溶骨症少女等人物有了交往。为了把溶骨症少女从副院长的控制下救出,“我”被人穷追不舍,没有安身之处。因为知道副院长能听到,“我”开始对着窃听器呼喊,承认自己已成为患者……小说以一种独特的手法向读者剖析弱者与权力的关系,揭示人类现代社会的特质。
墙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6%
《墙》是安部公房的中短篇小说集。全书分为三部。第一部《S·卡尔玛先生的犯罪》是安部最早的前卫代表作,获得了第二十五届芥川奖,确立了其在文坛的地位。小说中,主人公一夜醒来,发现忘记了自己的姓名。失去名字让他直接失去了现实的存在权,成了众人争相批判的对象。在经历了各种奇怪、不合理的现象后,他自己竟变成了墙壁。第二部《巴别塔的狸》的主人公影子被奇怪的野兽——狸吃掉,变成了只剩下眼球的透明人。第三部中收录了四个短篇小说。《红茧》获得第二届战后文学奖,讲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最终变身为空茧的故事。《洪水》讲述了人类化身为液体,最终淹没了整个世界的故事。《魔法粉笔》的主人公是个穷画家,偶然间发现在不接触到太阳光的情况下,用红色粉笔画出的东西会变成实物,于是他闭门不出,企图设计新世界。最后一篇《事业》,讽刺了资本主义将一切甚至人本身变成原材料加工为商品。全书贯彻始终的是“墙壁”这一概念,作者通过化身为墙壁、空茧或粉笔画等的主人公描述了在现代都市和文明社会中的“孤独者”,通过荒诞的情节,展示了一个貌似荒诞实则真实的现实世界。
安部公房作品系列(套装共4册)
本套装收录安部公房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砂女》《箱男》《密会》,及中短篇小说集《墙》。 安部公房(1924—1993)日本小说家,剧作家。一九四八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科专业,五十年代初即在文坛崭露头角。短篇小说《红茧》、《墙——S·卡尔玛先生的犯罪》分别获得战后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奠定了他在日本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一九六二年安部公房发表长篇小说《砂女》,获得读卖文学奖。一九六八年《砂女》获得法国最优秀外国文学奖。另有长篇小说《他人之脸》《燃尽的地图》《箱男》《密会》等。安部公房的作品在三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是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之一,也曾是诺贝尔文学奖有力候选人之一,大江健三郎就曾说过:“果安部公房先生还在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将会是他。” 安部公房的创作打破了日本私小说传统,堪称创作了一代日本人的心灵史,作为日本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日本的卡夫卡”,他的作品展现了当代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
他人的脸
1964年,安部公房出版了长篇小说《他人的脸》,这也是他的另一部力作。 《他人的脸》的主人公是一个男人,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他丧失了他的脸——这个可以标明为他之所以是他而不是别人的特征和器官,于是,一些巧妙和奇怪的遭遇就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和中篇小说《墙》中那个失去了自己姓名的男人一样,这个失去了自己的脸的男人,生活从此开始了变化。他的同事开始排斥他,妻子拒绝和他过性生活。为了从妻子那里得到原本的爱情,他请人制作了一个面具,去诱惑他的妻子和他做爱,试图找回真实的自我。但是,他还是无法确定自我的身份,在迷途中他越走越远。最终,他决定告诉妻子,他是在利用他人的脸和他妻子发生性关系的真相,但是妻子也告诉他,她知道这个事实和真相,已经原谅他了,这使他再次陷入到一种自我认同的绝境中。小说的主题深刻而复杂,可以说,《他人的脸》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和他人、个体和社会、内心和外部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在文学创作的层面上,跨越了一个所见即所得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书写模式,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抽象而意义丰富的文学空间。
闯入者/短经典精选(软精装)
“日本卡夫卡”日本前卫文学与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安部公房短篇小说代表作《闯入者》是安部公房的短篇小说精选集,完整收录其出版于一九五一年的首部短篇集《墙》。其中《S?卡尔马氏的犯罪》是安部的早期前卫代表作,获得第二十五届芥川文学奖,《红茧》获第二届战后文学奖。另收录《闯入者》《箱子》等六篇安部创作生涯不同时期的短篇力作,完整呈现安部公房由“变形”走向“梦境”的短篇创作方法论转变。
闯入者
《闯入者》短篇小说集。某一天深夜,突然有人敲响房门,"我"刚一打开,9个陌生人便自顾自地闯进来,"我"想要阻止,但这莫名其妙的一家子却已经占领了本就不大的房间。"我"非常郑重地提出抗议,但领头冲进来的绅士模样的人却嚷嚷着要开会投票。就这样,"我"彻底沦为了这一家人的奴隶。在试图散发传单寻找战友的努力宣告失败后,疲惫不堪的"我"告别了这个世界。
樱花号方舟
暂无简介
安部公房作品系列:急欲轻生的鲸群
《急欲轻生的鲸群》是安部公房晚年创作的一部随笔集,出版于1986年,当时安部公房已62岁。该书收录了几篇随笔,安部公房对日本当代的文化处境进行了犀利的批评,也谈到战争、核时代和商业社会带给人的异化感和苦闷彷徨;同时收录了几篇访谈录,安部公房在其中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作历程以及对历史、政治、科技和文学的看法。
沙丘之女 台版 安部公房 联经出版
暂无简介
安部公房文集
暂无简介
安部公房都市失踪三部曲
暂无简介
燃烧的地图
安部公房(1924~ )《燃燒的地圖》一書的主角是個追查失蹤者的男子,在都市──那迷宮之中,這名男子漸漸地迷失了自我。所以,本書的中心主題在探討「現代」──現代人,現代人的行為、思考、感受。它存在於偏僻海灘的砂洞裡,也同樣存在於都市當中;它是我們所熟悉、生活其中的一部分,但卻又如此地捉摸不定,彷若一無所知。
听灵媒说
日本存在主義文學經典,紀念安部公房逝世二十週年 生前未出版短篇小說首度結集 特別收錄芥川獎得獎作《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之作品原型 作家/著名翻譯家 邱振瑞 專文導讀 若非猝逝,他必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佩爾.韋斯特伯格 阿帕離開村子後不久,竟激動地感到一種不曾有過的悲傷與哀愁。他摘掉在不知不覺中所戴上的所謂「現代」這個面具。他第一次渴望能擁有精神上的依靠。他終於體會到獨自一人所無法承受的苦惱…… 男孩阿帕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身處馬戲團中,總能為他帶來莫大的安全感。相較於有來歷的其他團員,阿帕不懂擁有過去的記憶到底有什麼意義,而在一次表演接近尾聲時,阿帕忽然看到坐在左前方的幾個人,讓他心中澎湃不已。他感受心臟以不尋常的強度律動──那是跟著父母一起來看表演、興高采烈的兩個孩子。經由這兩個孩子,他好像看到自己失去的家即時重現。 那股以往阿帕不予理會的不安與焦躁,此時喚起了他的悲痛與寂寞。如同折斷的小樹枝上的嫩芽,再度發出生命的激烈吶喊。此事促動了阿帕的改變:他為了連接過去和現在的世界,掀開覆蓋其上的厚重披風,即將跳上嶄新的舞台為自己的靈魂舞動。 這時一位老太太發生車禍,瀕死之際,阿帕靈機一動,認為自己成為靈媒,附身在老太太身上,便能擁有自己渴望的家庭生活。他因此順利得到老太太家人的悉心照料,然而,這卻造成了他內心可怖的衝突…… 《聽靈媒說:安部公房短篇小說集》是安部公房出道前後的早期創作,於其生前未曾發表,亦未收錄於任何書中。讀者可從其中了解其創作的原型,尤其是芥川獎得獎作品《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中自我分裂、牆壁的雙義性等主題。安部公房一向被視為前衛性、都市性、無國籍的作家,然而本書卻展現出安部公房的另一面。評論家加藤弘一認為,不應將安部公房的作品局限在「前衛文學」的框架中,應以作品的整體性來閱讀並理解。是以這十一篇作品將是重新閱讀安部公房《沙丘之女》、《他人之臉》等傑作的起點:讀者可藉此理解文學大師如何琢磨文體,不欲自我重複、邁向圓熟之路的蛻變歷程。 從十九歲的第一篇小說到二十六歲時所寫的《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作品原型的片段,安部公房總是被形容為前衛性、都市性、無國籍性的作家。然而,《聽靈媒說:安部公房短篇小說集》既不前衛性、不都市性,也不無國籍性。今日,安部公房的作品不應該被認為是「前衛文學」,而應以「古典」來解讀。 〈題未定(靈媒的故事)〉 一九四三年三月執筆的作品。兩百字稿紙上第四行寫有「(靈媒的故事)」的副標,中央則是寫著大大的字「題未定」。一般而言,離開故鄉的冒險故事,根源於定居者對飄泊生活的憧憬的故事才是王道,從《星際大戰》(Star Wars)到《魔戒》(Lord of the Ring),這樣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安部突然推翻這種王道故事,反而寫出流浪者憧憬安定生活的故事。 〈老村長之死(岡地村物語(一))〉 安部從一九四三年底,到一九四四年到東北地方去旅行,也許這篇小說可能就是以那次旅行的經驗作為母體(motif)吧!後來他在《飢餓同盟》和《沙丘之女》等作品裡,以批判性的筆調所描述村落中粗鄙的人際關係,早在這篇小說中已出現,這是值得大家注目。 〈天使〉 這篇小說中,言及的斯維登堡是活躍在十八世紀的一名科學家,也是神祕家,著有以靈界見聞記錄為內容的《天堂與地獄》和以自己的神祕經驗為主題的《靈界日記》等書。本篇作品中,所謂「看起來堅固而冰冷的壁面,其實卻是無邊無盡」的發現,已是預告《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的結局了。 〈第一封信~第四封信〉 這篇是以面具作為故事,應該就是《他人之臉》剛萌芽時的作品。以因面具而致內心變化,外觀與內部交替更換的「表裡相反的臉的世界」為內容的故事,也許他認為方法論就是本質,正是從這裡所產生的吧!不過,故事即將達到高潮時卻嘎然而止,最為可惜的是。 〈白蛾〉 這篇屬於〈醜小鴨〉類型的故事,跟〈題未定(靈媒的故事)〉一樣,屬於幻想自我起源的Family Romance(家族幻想)(佛洛依德)的故事。 〈惡魔大聖堂〉 這一篇小說以撕裂名片的場景作為開始,所謂「人之所以成為問題,果真是當事人自己本身嗎?還是自己的名片呢?」的感想,明顯是接續以名片逃跑而交代當事人故事為主的《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一書。 〈憎惡〉 這一篇作品是描寫適應社會的自己=「你」和身為作家自覺的自己=「我」互相矛盾的自我分裂的故事。所謂「你」死於三月七日,那正是安部公房的生日。 〈護身符〉 這一篇好似是以藝術家聚集的公寓為舞台,鄰居老人發出的「咚、咚」響聲,應是因襲契訶夫的《三姐妹》中,已為人妻的瑪莎與她的情人維爾希寧的祕密信號吧!讓主人公焦躁的「咚、咚」聲中暗示一段祕密戀情,並為結局埋下伏筆。 〈虛妄〉 主人公詢問離家出走的K有沒有帶遷出證明文件,那是因為在糧食管制下,假如沒有遷出證明文件的話,米穀配給簿就無效,就得去購買昂貴的黑市稻米。K先謹慎地收到遷出證明文件後,才離家出走。 〈鴉沼〉 以安部生長的奉天(現在為瀋陽)為舞台的作品。暴虐的群眾和空中如漩渦般飛舞的烏鴉群互相呼應,沼澤從地底下發出聲音。宛如整座城市因未定形的力量而沸騰。群眾原本就是恐怖的對象,主人公的「男人」愈來愈和群眾的力量同調了。 〈欽督魯先生和貓〉 這一篇以迥異於常見的德國式厚重文體的輕快文體來書寫,代表《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的摸索已經開始了。在這一篇裡,名為卡爾瑪這號人物已經登場了。在這一篇斷簡殘篇的半年後,安部開始著手寫《牆―S.卡爾瑪氏的犯罪》,一年後完成了。
第四间氷期
現在にとって未来とは何か?文明の行きつく先にあらわれる未来は天国か地獄か?万能の電子頭脳に平凡な中年男の未来を予言させようとしたことに端を発して事態は急転直下、つぎつぎと意外な方向へ展開してゆき、やがて機械は人類の苛酷な未来を語りだすのであった…。薔薇色の未来を盲信して現在に安住しているものを痛烈に告発し、衝撃へと投げやる異色のSF長編。
燃え尽きた地図
暂无简介
安部公房作品系列:他人的脸(2018年新版)
1964年,安部公房出版了长篇小说《他人的脸》,这也是他的另一部力作。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男人,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他丧失了他的脸——这个可以标明为他之所以是他而不是别人的特征和器官,于是,一些巧妙和奇怪的遭遇就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和中篇小说《墙》中那个失去了自己姓名的男人一样,这个失去了自己的脸的男人,生活从此开始了变化。他的同事开始排斥他,妻子拒绝和他过性生活。为了从妻子那里得到原本的爱情,他请人制作了一个面具,去诱惑他的妻子和他做爱,试图找回真实的自我。但是,他还是无法确定自我的身份,在迷途中他越走越远。最终,他决定告诉妻子,他是在利用他人的脸和他妻子发生性关系的真相,但是妻子也告诉他,她知道这个事实和真相,已经原谅他了,这使他再次陷入到一种自我认同的绝境中。 小说的主题深刻而复杂,可以说,《他人的脸》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和他人、个体和社会、内心和外部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在文学创作的层面上,超*了一个所见即所得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书写模式,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抽象而意义丰富的文学空间。
安部公房作品系列:燃烧的地图(2018年新版)
《燃烧的地图》一书的主角是个追查失踪者的男子,在都市──那迷宫之中,这名男子渐渐地迷失了自我。所以,本书的中心主题在探讨“现代”──现代人,现代人的行为、思考、感受。它存在于偏僻海滩的砂洞里,也同样存在于都市当中;它是我们所熟悉、生活其中的一部分,但却又如此地捉摸不定,仿若一无所知。 《燃烧的地图》这部小说有一个侦探小说的外壳,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寓意却很深刻,讲述一个私人侦探接受了一个委托,前往一座城市去调查一个突然失踪了的男子。最终,所有的线索都中断了,在都市的迷宫中,这个侦探逐渐失去了自我,他在搜寻目标的过程中忘却了目标的存在和他自己的使命。最终,他烧掉了已经不能给他指示方向的地图,在如同沙漠一样荒芜的大都市中,他感觉到自己反而成了一个被追踪者,有不知名的追踪者正在追踪他,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由一个追踪者变成了一个逃亡者。小说表达了人在高度商业化、都市化和物质化的世界里生存的强烈不安感,以侦探小说的形式,一步步地将读者一起引入到一个精神的绝地里,去进行绝对思考。 《燃烧的地图》这部小说还被拍摄成电影,影响很大。
燃盡的地圖
這是一場不存在的人相互尋找彼此的遊戲, 但始料未及的是,我竟然把自己也弄丟了…… 日本存在主義文學經典,安部公房小說,全新中譯本 若非猝逝,他必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佩爾・韋斯特伯格(Per Wästberg) ‧日本已故知名作家大佛次郎、小說家三島由紀夫為之讚嘆驚豔 ‧作家/著名翻譯家邱振瑞專文導讀 「他」行蹤不明、下屬自殺、委託人的弟弟遇害、「我」則成了他人的跟蹤目標……他們在玩捉迷藏嗎? 當「他」失蹤下落不明,妻子請求徵信社協尋。但徵信社人員手中的線索,僅有一個舊火柴盒和一張相片──假如這就是尋人地圖的指引方向,那麼空白之處也太多了。尋人過程中,徵信社發現委託人的弟弟屢屢出現在訪查地點,彷彿也正在尋找失蹤者,或是追蹤某件事物…… 然而一場街頭幫派火併中,委託人之弟意外身亡,委託人與「弟弟」的真正關係才因此揭露:徵信社職員開始思索:「失蹤者」的離開或許有其苦衷。路上行色匆匆的人群其實也算是暫時的失蹤者吧,與真正的失聯者相較,對比也不過就是一輩子和幾小時的差別,為何社會自以為有權追蹤他人?出於自由意志出走之人該被抓回來嗎?而被拋棄者是否認為失蹤者沒有出走的權利…… 徵信社職員驟然失去座標:如此存在的我,也等同不存在了吧。這竟成了一場不存在的人相互尋找彼此的遊戲…… 隨著一次尋人行動開展,帶來更多謎團:當城市中的人際關係一一離散消失,便猶如在日曆上沒有的某日、在地圖上沒有的地點突然醒來,或是身為海盜在陌生的大海上揚帆,身為盜賊躲藏在無人的沙漠……所謂的「逃走」,其實必定是完成了某種意義──猶如一張看似完成的地圖,行進路線只有箇中人物才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