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
冯钟璞(1928年7月26日-),笔名:宗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中国当代女作家,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冯钟璞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冯钟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野葫芦引》前两部(《南渡记》《东藏记》)为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宗璞长篇小说《东藏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一生自渡(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写给年轻人的生活智慧)
6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3%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用自己的心将生活层层过滤,才能得到生命的精华和真谛。 关于亲情,宗璞说:“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关于爱情,宗璞说:“生活最丰满处是因为他有了我,我有了他。世上有这样的拥有,永远不能成为过去。” 关于悲喜,宗璞说:“哪怕得到的是难题,是痛苦,我却因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自己,而觉得更充实更温暖。 ” 关于未来,宗璞说:“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落到了谷底,无可再落,就有了上升的希望。” 《一生自渡》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写给年轻人的生活智慧,精选了作者流传zui广的36篇文章。或回顾自身成长、或追忆故友亲朋、或记录生活日常、或感悟人生哲理,世事中纷繁复杂,生命中的大悲大喜,都在她的笔下变得淡定安然,晕染出光亮与温暖,成为宗璞的独有魅力。读宗璞的散文,让我们知道,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摆渡者,真正的人生是悲喜自渡,无宠不惊地过好这一生。
野葫芦引套装: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
2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2%
《野葫芦引》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深刻而细腻地展现他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的大爱、对入侵之敌的大恨、对亡国之祸的大痛。在民族危亡的岁月里,这些布衣长衫的读书人为中华文化源流不绝忘我奋斗直至牺牲生命。《南渡记》以七七事变后明仑大学教授孟樾一家的变故为主线,描写北平知识阶层在国难之中的深沉痛苦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并对苟且求生者的懦弱灵魂给予深刻细致的剖析。《东藏记》描写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后孟樾一家和师生们艰苦的生活,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对教授间亦雅亦俗的人情世态、青年人朦胧纯真的思想、情感,均施以委婉细致的笔墨,既有妙趣,又见真情。《北归记》再现明仑大学师生结束八年颠沛流离,返回北平之后,纷繁错综的现实生活。胜利尘埃落定,内战烽烟又起。历史巨变的前夜,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命运,父一辈的担忧,子一辈的情缘,所有的一切,凝聚在宗璞的笔端,温暖而沉重,鲜明又迷茫。
宗璞文集:全十卷
19人今日阅读
宗璞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的学养深厚,文字优雅,作品脍炙人口,影响深远。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在内的权威性奖项。《宗璞文集》收入宗璞近八十年文学生涯的主要作品,包括历经三十二年完成的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已成为经典的《红豆》《三生石》等中短篇小说,《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心的嘱托》《三松堂断忆》《哭小弟》等经典散文,以及《总鳍鱼的故事》《花的话》等童话佳作,还有她的部分诗词、译作、创作谈等作品。《宗璞文集》计划编为十卷。
宗璞散文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2%
《宗璞散文》收录宗璞散文代表作48篇,共分四辑。第一辑“湖光塔影”,收录作者游山逛水和燕园风光相关文章;第二辑“二十四番花信”,收录作者歌咏花木、感叹时序相关文章;第三辑“云在青天”,主要收录作者的风庐往事;第四辑“铁萧声幽”,主要追忆父母、兄弟和已逝的作家。无论是写景、咏物,还是记事、怀人,宗璞笔下的文字都显得含蓄隽永而不失广阔厚重。
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 北归记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3%
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本书以七七事变后明仑大学教授孟樾一家的变故为主线,描写北平知识阶层在亡国之际表现出的崇高民族气节,也揭示了一些人懦弱苟且的灵魂。小说富于生活气气息,营造出纯净真挚的艺术氛围,令人回味不已。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宗璞散文代表作,风格典雅、语言隽秀,中学生写作范本。无论是季节深处寂静开放的一朵花,还是古老园子至今留存的一块石或一座碑;无论是动荡年代里的漂泊流离,还是静好岁月中的山水寻访或异域远游;无论是并不如烟的纷纭往事,还是此情可待的人生追忆,都在宗璞的笔下,演绎出时光如水、生命如歌的隽永感怀和绵长咏叹。
东藏记(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5%
《东藏记》是当代女作家宗璞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小说《南渡记》的续篇,首次出版于2000年。该小说人物以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夫人吕碧初和女儿孟离己、孟灵己等一家人为轴心,放射至孟樾教授的亲朋好友同事周围近百人,写出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的个人遭遇、情感经历,以及心灵成长的历史。该小说用温情的笔调,来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博大胸襟。2005年,《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野葫芦引:全四卷
4人今日阅读
本书总名《野葫芦引》,是一部多卷本长篇小说,描写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众为保卫国土、保卫中华文化所做的忘我奋斗和慷慨牺牲,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南渡记》描写北平知识阶层在国难之中的深沉痛苦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并对苟且求生者的懦弱灵魂给予深刻细致的剖析。《东藏记》描写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后孟樾一家和师生们艰苦的生活,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西征记》写的是明仑大学学生投笔从戎,参加远征军和日本侵略者作战的故事。《北归记》再现明仑大学师生结束八年颠沛流离,返回北平之后,纷繁错综的现实生活。
大作家的语文课:丁香结
2人今日阅读
《大作家的语文课丁香结》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宗璞的作品精选集。收录的同名散文《丁香结》被选作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课文,《紫藤萝瀑布》被选作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此外,还精选《花朝节的纪念》《那祥云缭绕的地方——记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多篇宗璞名作。宗璞的散文情感深沉而含蓄,语句流畅而有余韵,温婉晶莹,气韵独特,隽永似水。
野葫芦引(第四卷):北归记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8%
《北归记》是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四卷也是最后一卷。本卷将写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明伦大学师生从云南回到北平后发生的故事,书中人物的命运将有初步的结局,外患已除,内忧不已,知识分子的道路依然崎岖。从《南渡记》到《北归记》,宗璞描写了中国知识分子两代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的精神历程和现实生活,是当代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大作。
宗璞:云在青天
1人今日阅读
宗璞全新修订散文集,分为“湖光塔影”“二十四番花信”“紫藤萝”“丁香”四辑。宗璞的文章情感真挚,文笔优雅,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铁箫斋文萃(精装)
本书是宗璞先生自选散文集,除题记与后记之外,共107篇文章,分作9组。第一组文章围绕家庭与亲人所作,第二组专为其父冯友兰而写,第三组系回忆与闻一多、张岱年、陈岱孙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交往与情谊,第四组围绕着作者生活了数十年的燕园里的风景古迹与人事代谢,第五组是作者关于四时花令与良辰美景的美文,第六组是作者寻访世界各地名人故居的游记,第七组是作者对日常生活与个人经历的反思,第八组是作者的读书心得,第九组只有两篇,系作者对于毕生创作的总结。宗璞先生出生于清华园,成长于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返京后又在燕南园生活了数十年,学养融汇中西,交游遍及士林,文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宗璞散文
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便浸润在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中,熟谙古典文学的艺术手法,同时又吸取了西方文化的菁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这都悉数体现在她六十多年的散文创作中——她的散文,有反映家庭生活、表现父女、母女、姐弟之间挚爱亲情的,如《花朝节的纪念》《九十年华诞》等;也有反映旅外华侨生活,凸显爱国思乡情怀的,如《彩虹曲社》等;更有描写访问名胜古迹,反映异国风光的,如《澳大利亚的红心》《奔落的雪原》等;还有反映个人生活志趣爱好的,如《恨书》《乐书》《风庐茶事》等;当然还有描写她居住多年的燕园风物的,如《紫藤萝瀑布》《燕园石寻》等;其散文风格质朴高雅,思想健康向上,情调优美,感情真挚,深受读者喜爱。
扔掉名字
本书是宗璞的新散文选集。她的文字,不仅写给花和四季,写给爱和思念,也写给逝去的历史、坚守的人格、深沉的思索。明白浅近可入小学教材,含蕴悠长令人反复回味。书中的《哭小弟》《云在青天》《怎得长相依聚》《漫记西南联大和冯友兰先生》《我爱燕园》等作品,均为宗璞散文中的经典,展现了作家持重大气、柔静自恰的美学风格。
宗璞散文精选:青春珍藏本
本书是作家宗璞的经典散文集,本书以创作时间为顺序,共精选宗璞经典散文六十余篇,包括师友忆叙、燕园系列、游玩杂记、读书随笔等方面文章,及收录了《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松侣》《萤火》《猫冢》《三松堂断忆》《哭小弟》等经典名篇,力求全面呈现作者散文创作的全貌。
宗璞散文精选:好一朵木槿花(茅盾文学奖得主给孩子的心灵启蒙之作)
如何写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 如何写云?“小朵汇成大朵,如堆绵,如积雪。一会儿,绵和雪变化成一群白羊,一只大狗——狗是在牧羊吗?” 如何写人?“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但也就是因为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个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 如何写事?“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 《好一朵木槿花》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给孩子的散文集。全书共分为四辑,从状物、绘景、写人、叙事的角度出发,收录了三十六篇文章,其中包括《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收入语文课本、考试试题的著名篇目。宗璞的散文不少都充满童心,以孩子的视角观察着生活,呈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使之成为辅助孩子进行阅读和写作等语文学习、认识人生、培养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作品。
西征记
《西征记》是一部正面描写滇西抗战的长篇小说,故事紧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东藏记》,西南联大的莘莘学子在民族危亡时刻投笔从戎,走上战场,把鲜血和生命洒在祖国西南的土地上。小说铺展了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描写了战争状态下爱国青年学生丰富敏感的思想状态,刻画了澹台玮、孟灵己等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正义、革命、爱情的独特感受,给读者带来与其他抗战题材文学作品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
重放的鲜花
简介:《重放的鲜花》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勃勃生机,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产生了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写和小说。不久,“反右”斗争扩大化,这些青年作家遭到严厉的批判,他们的作品被彻底否定,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二十多年后的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从这些被封杀多年的作品中选取了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十七位作者的曾在社会上有过较大影响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目录: 一、在桥梁工地上 二、爬在旗杆上的人 三、本报内部消息 四、本报内部消息(续篇) 五、在悬崖上 六、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七、小巷深处 八、平原的颂歌 九、太阳的家乡 十、沉默 十一、草木篇 十二、科长 十三、寒夜的别离 十四、西苑草 十五、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十六、入党 十七、杨妇道 十八、改选 十九、红豆 二十、美丽
素与简
真正活得通透得人早已脱离表象的浮华,走向内心深处的素简。 这是一本富含人生哲理的生活美学书。宗璞,她93岁了,为我们一一诉说生活:关于生活这回事,关于女人这一生,关于家人,关于读书,关于世界,关于爱情等等,向我们展现了一代大家日常里的获得与失去,自由与羁绊。全书分五个篇章,47篇文章,层层深入地引领我们用爱和美、素与简的生活姿态,拥抱这个变幻的世界,活出直接、痛快又满足的一生。 愿我们:内心从容,素简而行
萤火(茅奖短经典)
宗璞作为获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尤其是散文随笔方面也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本书编选的主要作品有《核桃树的悲剧》《三千里地九霄云》《霞落燕园》等。
四季流光
《四季流光》是有名作家宗璞的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宗璞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名作。包括《三生石》《四季流光》等。 “中国中篇经典”丛书(2018年新版)荟萃了当代有名作家的中篇小说经典,包括阿来、苏童、刘庆邦、迟子建、叶兆言等8位作家,每人一卷,分别为《环山的雪光》、《离婚指南》、《神木》、《踏着月光的行板》、《艳歌》等。 由8位名家亲自编选。
永远的清华园
《永远的清华园》汇集了清华子弟对其父辈的回忆文章。文章的主角,包括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冯友兰、梅贻琦、罗家伦、叶企孙、陈岱孙、蒋廷黻、潘光旦、闻一多、朱自清等35位鼎鼎有名的学者与教授。是他们,共同奠定了近代中国思想与学术的根基。也正是他们,使得20世纪上半叶的清华所以为清华。 他们的子女、《永远的清华园》的作者们——杨振宁、邓稼先、王元化、冯锺璞(宗璞)、熊秉明等——成长于荷影蝉声的水木清华,成年后相继在各自的领域建立了杰出功绩。他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回忆老清华和“五四”后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父辈的精神就在回忆里得到圣洁的升华。这一群后来者使清华园精神永续,所以为“永远的清华园”。
告别阅读
今年的春,来得特别踌躇、迟疑、乍暖还寒,翻来覆去,仿佛总下不定决心。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已经绿了起来,绿得这样浅,这样轻…… 文学和音乐,伴随着我的一生。文学是已完嫁娶的终身伴侣,音乐是永不变心的情人。文学的土地是我耕耘的,它是这样无比宽广,容纳万物。音乐的泉水流动着,洗涤着听者的灵魂,帮助我耕耘。
三生石
《三生石》为九元丛书中的一本,就选录了这篇小说。九元丛书,顾名思义,单本定价九元。以低廉价位推出丛书,惠及读者,始终是出版业推广好作品的一种手段,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传统之一。 编辑出版九元丛书,意在承继优良传统,使优秀的文学作品得到更好的普及,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共享当代文学的精神食粮。 九元丛书一辑,凡二十种,均为近三十年时间里涌现的优秀中篇小说,故定名“中篇金曲”。此后还将有第二辑、第三辑……其他门类的文学作品小辑亦将进入九元丛书的视野。 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一些本该纳入丛书一辑的优秀中篇佳作,因其版权等技术性问题未能解决,而不得不忍痛割爱。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并请广大读者见谅。
二十四番花信
宗璞出身名门,见识广博,她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优美的感情世界,体现出高雅的格调。宗璞散文表现出丰富优美的感情:有对名山大川的热爱之情;有对已故的亲朋,特别是对父亲——大哲学家冯友兰的缅怀之情;有对先哲、大师的敬仰之情;有对自己的人生轨迹、文学探索和精神追求的真实记录…‥宗璞有着深厚的学养,坚定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因此宗璞的散文呈现出高雅的格调。 宗璞幼承家学,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又受外国文化的长期熏陶,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文笔清新绚丽、优美隽永。 宗璞的散文情景交融,笔法灵活多变,体现出纯熟的艺术技巧。
我爱燕园
《我爱燕园》作者宗璞既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历的居民。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我爱燕园的颜色。50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暧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还没有来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来春天。因它可以入药,在校医院周围保住了一片。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
宗璞精选集
《宗璞精选集》是系列一本,“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我们还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都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心血,寄括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期望她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罗的淘洗,像那些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考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冯友兰:云在青天水在瓶
本书由冯友兰的女儿宗璞撰写。从女儿的角度, 讲述了世纪哲人冯友兰的生平事迹、哲学生涯、晚年生活以及女儿心目中的父亲形象,还有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对父亲的所思所想,真挚感人! 这是一本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画传型图书。以冯友兰的一生为背景,选择最能凸现其性格和命运的人生片断,文字简练,图片丰富,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一页页书稿,还有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活泼的图片说明,比通常的文字描述更丰富更特别,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象。读者能多层次、多侧面地了解冯友兰的一生。
野葫芦须
暂无简介
雾里看伦敦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了解中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热潮,正在把我们许多知名的专家、学者推向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面对着与我们迥异的社会制度、文化风俗、生活习惯,这些专家学者在进行着深刻的思考,因而就有了许多这类既可称之为游记,又可称之为随笔的美文行世,长时间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为了给读者集中展示这些美文中的佳作,我们特委托袁鹰、邵燕祥先生主编了这套《中国作家看世界》丛书,分
米家山水
《米家山水》集结了作者自发表作品以来迄今最好的短篇小说。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含蓄蕴藉。《米家山水》收入其作《红豆》、《三生石》等。
琥珀手串
此是宗璞的小说合集,有她很多的代表作,如《红豆》、《鲁鲁》、《四季流光》、《谁是我?》《朱颜长好》、《勿念我》、《长相思》、《她是谁?》《琥珀手串》等。非常具有文学性。
不尽书缘
清华大学图书馆从1912年初建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从北京的清华园到昆明的西南联大,她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本书汇集了杨绛、曹禺、季羡林、彭桓武、于光远、陈岱孙、文洁若、许渊冲、宗璞、资中筠、曾昭奋、徐葆耕等人的精彩文章,深情回忆他们与清华图书馆多年结下的不尽书缘。
霞落燕园
本书我社重点书系"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之一,作者宗璞为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精选了宗璞几十年创作中最精彩,最能反映其生活及创作印迹的作品。其中最为感人的是其充满感情地回忆叙述其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其母、其弟(著名飞机强度专家)以及北大燕南园一些著名人物,如朱光潜等十余位人物的生活和交往,还有与闻一多次子的交往,反映了两代人的深厚友谊,感人至深。此书不仅艺术性强,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朱颜长好
《朱颜长好》在作品里展现了最高的智慧。作者用最恰当的语言,向世人表达他对人类最彻底的了解;把人性各式各样不同的方面,最巧妙地加以描绘,笔下闪耀着机智与幽默。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说一句敝帚自珍的话,我很钟爱我的短篇小说。
风庐短篇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宗璞多年来的小说精品27篇。
那青草复盖的地方
《大家散文:那青草覆盖的地方》精选了宗璞先生1951年创作至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大家散文:那青草覆盖的地方》精选了宗璞先生1951年创作至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2001年以来未收录的作品十多篇。该选本展示了作家丰富真挚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轨迹,体现了作家散文创作的独特风貌,是了解与欣赏宗璞散文的得力选本。
童话大师主题悦读:花语童话
暂无简介
宗璞童话/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宗璞童话》主要内容有:湖底山村、花的话、吊竹兰和蜡笔盒、露珠儿和蔷薇花、书魂、贝叶、冰的画、关于琴谱的悬赏、总鳍鱼的故事、邮筒里的火灾、无影松、星之泪、锈损了的铁铃铛、碎片木头陀等。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青少经典:宗璞作品中学生读本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青少经典:宗璞作品中学生读本》作者在以文学的方式观察现实、反思历史和审视人性、思考人生上,都以个性化的艺术追求成为当代文学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作家。在作者的大量作品中,选出适合学生读者阅读的作品,并以“人”“事”“物”“游”“景”“情”“理”等题材类别,予以精选细编,这对于学生读者来说,无论是品味名家的描人述事、抒情状物的看家技艺,还是学习名家的察人观世、运思用笔的独门功夫,都极为适用,大有裨益。文学写作,需要良师;文学阅读,需要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