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
张仲景(原名张机,约公元150年至154年-约公元215至219年),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 张仲景因崇敬扁鹊而对医学心生向往,曾师从张伯祖。他厌恶官场,同情饱受疫病折磨的百姓。他为行医游历各地,仔细研究伤寒病症,并博览群书,经过几十年的收集整理和钻研,他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成为后世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伤寒论(中医经典掌中宝)
27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4%
《伤寒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目,它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 后世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其理法方药 一线贯穿的学术体系,具有很高的科学 水平和实用价值。《伤寒论》的理论体 系及辨证方法,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理论 和临床诊断、治疗的发展,《伤寒论》 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的必读书 籍,也是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被誉为 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本书不做繁琐考证,不做白话译注,全 书版面层次清晰,便于读者时时诵读。
金匮要略
13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3%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3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
12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中医伤寒类著作。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编次整理而成,命名《伤寒论》。宋治平二年(1065)经林亿等校定,流传至今。本书共22篇,三百九十七法,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全书以六经辨证为纲,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伤寒各期辨证原则及立法用药规律。中医热病奠基性论著,临床医学之经典。以六经(三阳三阴)辨症为纲,依据人的体质强弱,生理反应,病热进退缓急变化等,将外感疾病出现的各种症状,分成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症候类型。
伤寒杂病论
10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4%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4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6%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
2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1%
本书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本书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本书的目的: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够开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在本书第一版基础上,我们根据读者诵读过程提出的建议,将《伤寒论》大致按每十条一个段落(又细分为每五条一个小段落)进行划分,以方便读者更好地诵读、记忆。本书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作者简介:冯学功,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经方论坛发起人。
伤寒论
26人今日阅读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本书以明·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 温馨提示:本产品为电子书,非实体纸质图书。为保护图书著作权,电子书不提供原文件,不支持导出和打印,仅支持人卫社相关软件中阅读,可下载至软件中离线查看。除因质量问题,虚拟商品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图解国医典藏系列(套装共8册)
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9%
包含8册,分别是:《图解黄帝内经》《图解本草纲目》《图解千金方》《图解神农本草经》《图解金匮要略》《图解伤寒论》《图解黄帝内经·素问》《图解黄帝内经·灵枢》。这套书对传世的中医经典原著进行白话文翻译,并以图解法进行演绎、释解,将书中繁奥之文及精深的内涵展示出来,详解略说,层次分明,图文并茂。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内容翔实,不仅可以作为中医学者的必备工具书,更是现代人生活养生的居家典籍。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金匮要略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2%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的诊治,介绍方剂260多首。该书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方书之祖,为治疗杂病的典范。
伤寒论重排本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0%
以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影印的赵开美《仲景全书》中的《翻刻宋版伤寒论全文》十卷本为底本重新排列条文顺序。重新排序后还原仲景本意,对于理解条文含义,掌握条文,前后连贯的病机变化利于学习《伤寒论》的人掌握学习。此书稿的出版将在《伤寒论》研究的学术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因为排序版的珍贵再版的可能性巨大。作者简介:韩世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从医四十余年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的博士生弟子;内蒙古著名中医学家、内蒙古医学院张斌教授的硕士生弟子。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高深的理论修养、独特的中医方圆辨证思想。善于运用《伤寒论》气化学说、开阖枢等理论指导疑难病证的治疗,作为优秀中医学者,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主要学术著作有《再传伤寒论》、《中医古经奥义彰明》等。为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会员,中医杂志社特邀审稿专家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8人今日阅读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流传至今版本很多,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即是其中之一。1939年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于浙江宁波访书期间,从桂林医家罗哲初得张仲景46世孙张绍祖家藏《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是书16卷,内容与通行本有差异,多出1/3内容。本书六气主客、伤暑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是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亦是本书特色。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第二版)
6人今日阅读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2版)》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2版)》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开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2版)》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3版增加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2版)》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3版增加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 作者简介:冯学功,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修订本)
5人今日阅读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第4版)》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开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本书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 本书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 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 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伤寒论》诵读随身卡
4人今日阅读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伤寒杂病论:诵读口袋书
4人今日阅读
在脍炙人口的《经方实验录》中,有一段诵读《伤寒论》的生动场景:明窗净几,焚香盥手,恭展《伤寒论》,凝神细读。恍然见标题曰:“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数大字。窃谓在此寥寥数字中,仲圣垂教之精义,仿佛尽之矣。……仲圣在千百年前之昔日,以此法治病,“既至京师,为名医,于当时称上手。”吾人在千百年后之今日,以此法治病,亦“用之多验”,与昔几无以异。推而广之,后人在千百年后之他日,以此法治病,亦必效如桴鼓,与今日无殊。当代《伤寒论》教材、《金匮要略》教材,乃是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进行“打散原文,重新组合”的按证分类。因此,每个学习伤寒、金匮的中医学子,都需要一本《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原顺序的白本。这就是我们出版本书的初衷。以期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够开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为方便读者诵读,本书以“口袋书”的方式出版,与此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大字版”互补。同时,为方便读者记忆,特意将其中的《伤寒论》大致按每十条一个段落(又细分为每五条一个小段落)进行划分,用“空行”的方式显示。
金匮要略方论
4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金匮要略
3人今日阅读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1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病;还有杂疗和食物禁忌等3篇。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书设有介绍《金匮要略》沿革、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以及学习方法的“导读”。 温馨提示:本产品为电子书,非实体纸质图书。为保护图书著作权,电子书不提供原文件,不支持导出和打印,仅支持人卫社相关软件中阅读,可下载至软件中离线查看。除因质量问题,虚拟商品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注解伤寒论
2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金匮要略方论
1人今日阅读
《金匮要略方论》为杂病学专著,共3卷,25篇。第1篇为全书总括,第2-17篇论及内科诸病,第18、19篇论及外科病,第20-22篇论及妇人妊娠及产后诸病,23-25篇论述杂疗方、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果蔬菜谷禁忌并治等内容。
金匮要略译注(修订本)
1人今日阅读
《金匮要略》为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原书散佚,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成《伤寒论》。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重新编次增补,分三卷,取名《金匮方论》。现行《金匮要略》共25篇,重点为六十多种病证的诊治方法,收方剂205首。书中许多方剂,千百年来一直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被称为“医方之祖”。《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此次整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元刻《新编金匮方论》即元邓珍本为底本,1988年日本燎原书店影印本,参校明其他四本。各篇依次分为按语、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注释对医学术语等都作了详细注释,并在各条原文的在最后一个注释中列出内容提纲,如治病总则、防病纲要等。
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全9册)
1人今日阅读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素称发达,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让您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擅长发现和发明,上海古籍出版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策划、组织、出版这套《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特邀老出版家、科学史学者胡道静先生(1913—2003)为丛书主编,相继得到各学科优秀学者的大力支持,如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潘吉星先生等。本丛书收录《九章筭术译注》(修订本)、《周髀算经译注》、《镜镜詅痴译注》、《酒经译注》、《茶经译注》(外三种)(修订本)、《饮膳正要译注》、《金匮要略译注》(修订本)、《救荒本草译注》、《齐民要术译注》(修订本),囊括了中国历代科技名著译注精品。
宋本《伤寒论》汇校
1人今日阅读
中医有十大经典,《伤寒论》是其中的一部。本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校注。本次点校即以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明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缩微胶卷本为底本。加入历朝历代、不同流派中医大家、名家对《伤寒论》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现代的一些新研究,是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伤寒论》人员的参考书。
伤寒论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
伤寒论
本书10卷,22篇,载方113首。采用条纹形式,以三阴三阳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脉、证、治法、方药进行了全面阐述。 作者简介:王振国,男,1963年1月出生,山东省寿光市人,医学博士,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金匮要略(中华医学经典普及文库)
《金围要略》主要论述内、外、妇科等杂病,而以内科杂病为主。书中精要地论述了辩证论证及方药配伍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论述了外科、伤科如痛肿、肠痛、浸淫疮、刀斧伤等病症。还有脏府经络病脉,摄生养慎以及饮食卫生、饮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论述。书中大部分方齐沿用至今,所载方剂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除汤、丸、散剂内服和针灸治疗外,本书还载述了温熨、洗浴、药摩、鼻内用药、吹等外治法,还有若干急救猝死的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诵读随身卡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本书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另一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 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 《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为方便读者诵读《金匮要略》,本书对原文中的条文(省略具体方药)采用随身卡形式出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读者可以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开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本套随身卡适合广大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使用。
金匮要略方论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疫病流行,死亡枕藉,张仲景的族人亦多数亡于伤寒之疾。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该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张仲景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外感伤寒病和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提出“辨证施治”的基本思想,强调了因时制宜的重要性。他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证候,选择适当的治法和方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拘泥于成法。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方书之祖”。它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必读的经典之一。
伤寒论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全书分十卷,共三百九十七条,详细论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诊治规律,尤其发展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该书不仅影响了后世中医的发展,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作。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杂病诊治专书。全书分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涉及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它总结了东汉以前的诊疗经验,建立了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辨证体系,是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中医四大名著
《中医四大名著》中医发展史上四部经典巨著,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它们不仅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人领略中医的博大精深。
伤寒论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注释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 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金匮要略方论》注释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
本书由《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合编而成。《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温病条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伤寒杂病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伤寒论宋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康平伤寒论
康平本传抄稿系由日本空海大师于第十七次遗唐使(804)赴中国长安求法取经时,顺便抄写而带回日本(806)藏于佛寺,以供僧人习医。一直在寺庙中流传,康平三年(1060)再经由寺医丹波雅忠传抄,故俗称康平本。和气朝臣嗣重成于贞和二年(1346)重抄此书并在传抄手稿卷末书跋;大塚敬节(1936)发掘此书而公诸公世,日本现代汉方医学家大冢敬节先生,在利根川尚方家藏遗书中发现丹波雅忠的抄录本,参校和气氏家藏抄录本,又对照《宋本伤寒论》和《注解伤寒论》,对其进行了校勘,并加以眉注,由日本汉方医学会刊行。1946年,我国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与大冢敬节先生互相交换著作而获得《康平本伤寒论》排印本,叶先生如获至宝,并准备在国内重印而函告大冢敬节先生,嗣后大冢敬节先生将《康平本伤寒论》原抄本赠叶橘泉先生。叶橘泉先生亲自校勘,并请陆渊雷、范行准、李畴人等名家作序,请余岩、洪贯之名人作跋,于1947年由上海千倾堂刊印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