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
张元济(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中国出版家,字筱斋,号菊生,浙江嘉兴海盐人。张元济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著有《校史随笔》等。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

超耐读的民国老教材(套装共五册)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3%
本套书是民国时期的教材。分为《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上、甲下、乙三册。《商务国语》、《世界书局》各一册,共计五册。《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开创者的扛鼎之作,由叶圣陶、郭绍虞、周予同、覃必陶几位国文大师合编,称得上“二十世纪最富生命力的语文读物经典”。在热烈探讨中学语文教育的今天,作为师长、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这部经典作品,并以此来重新审视当下的语文教育。我们推出这系列丛书,希望能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更准确地领悟如何选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作品,也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寻找到培养孩子语文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最佳读物。

读史阅世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元济先生的史学文章,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

涉园诗录
本书从《张元济全集》中精选张元济诗词114首,大多为怀人、抒怀、咏物之作。张元济作为旷代出版大家,学养深厚,思想独立,其诗作立意深远,心系民族命运,体现了一代文化大家深挚的感情,伟大的胸襟。在装帧设计方面,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单位――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刻制雕版,由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宣纸刷印、装订,所有制作环节皆为手工技艺,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校史随笔
本丛书共选取了民国时期15位出版家的著作20部,集中反映这些拓荒、奠基了中国现代出版的出版家关于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的思想观念与认识,包括文化传承中的文献校注与整理、目录版本学说,关于新文化建设中的文学、史学、教育、艺术、编辑、新闻等专门领域方法与学术体系的创立。张元济曾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精于校勘,是当时著名的文献专家,《校史随笔》反映了他在文献校注与整理方面的所取得的成就。

读史阅世
《国风书系:读史阅世》收录了国学大师张元济所写的笔记、札记以及诗词赠答,时间跨越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彰显了作者渊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历,体现了一个具有儒家文化人格的翰林,在时代变革时期所具有的非凡气度和开阔胸襟。阅读《国风书系:读史阅世》,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人格会更完善,思想会更成熟,阅世也会变得更加有经验。《国风书系:读史阅世》收录的是国学大师张元济所写的一些精美诗文。全书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时代感较强,特别适合中学生以及文学爱好者的口味。阅读《国风书系:读史阅世》,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读者定会受益良多。

中华民族的人格
本书为《中华民族的人格》普及本,供学校和社会机构爱国主义教育使用,简体横排插图。《中华民族的人格》作于抗战初期,选编历代仁人志士故事若干,文字弘扬民族正气,激励国人奋斗,极富历史意义,代表了商务印书馆的时代风骨,和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

四部丛刊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商务国语教科书
《商务国语教科书》,是庄俞、张元济等教育家编写校订的优秀作品集,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开创者的绝佳之作,更是二十世纪最富生命力的语文读物经典。教育要求与时俱进,时代瞬息万变,语文教员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本中,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如何培养孩子对语文特别是文学的鉴赏力,如何影响、开拓少年读者的视野、思路,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本书从对历史的回顾中,总结现代教育经验,把爱,把尊重,把真善美毫无距离地传递给孩子,教授孩子做一个健康成长,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历史,是教材,值得师生家长花时间品读。

四部丛刊(套装共50箱500册)
《四部丛刊》由近代著名出版人张元济主持编辑,是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先后出版“初编”、“续编”、“三编”。这套丛书按照《四库全书》分类方法,编排成经史子集四个部分,收录了历代*重要和常用的古籍,包括经史著作、诸子百家、历代著名学者、文人别集共500余种。上海书店出版社现重新整理影印《四部丛刊》,按大32开合订为500册精装本。“初编”共收书348种,分装342册。“续编”共收书80种,分装82册。“三编”共收书74种,分装76册。

张元济日记
暂无简介

百衲二十四史校勘记 史记校勘记
暂无简介

品墨
《品墨》是罗久芳、浦丽琳、梁文蔷三位女史精选其父辈罗家伦、浦薛凤、梁实秋三位民国文宿所珍藏的文人名家与之相往的信札七十七通,时间跨越了二十世纪中间的一个甲子。那些晚辈看来的耆宿大家,当时正值风华正茂、文采飞扬,用那卓尔不群的文人风骨凝于笔墨当中,挥洒于尺素花笺之上。这些书札读起来至亲、至感,可佩、可敬。更为珍贵之处在于此书中收录一些书札,为国内首次发表公之于众,其间诸多历史掌故与逸闻多见字里行间,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出版社特意将每通信札配以释文,可在欣赏书法的同时精细解读信笺的内容,可谓是研究民国历史与名人传记,欣赏书札笔墨的zui佳资料。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宋书校勘记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是张之济先生亲自厘定的对百衲本二十四史进行校勘的记录,为治史者必读之书。校勘记共16种。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隋书校勘记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隋书校勘记》分“卷”、“叶”、“行”、“元本”、“殿本”、“备注”六栏,以元大德九路刻本为底本,以武英殿本为校本,对百衲本《隋书》进行校勘和整理。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魏书校勘记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魏书校勘记》分“卷”、“叶”、“行”、“宋本”、“殿本”、“备注”六栏,以宋刻眉山七史元修本为底本,以清乾隆武英殿本为校本,对百衲本《魏书》进行校勘和整理。

四部丛刊初编(套装共34箱342册)
《四部丛刊》由近代著名出版人张元济主持编辑,是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先后出版“初编”、“续编”、“三编”。这套丛书按照《四库全书》分类方法,编排成经史子集四个部分,收录了历代*重要和常用的古籍,包括经史著作、诸子百家、历代著名学者、文人别集共500余种。上海书店出版社现重新整理影印《四部丛刊》,按大32开合订为500册精装本。“初编”共收书348种,分装342册。

涵芬楼烬余书录
涵芬樓所藏爲商務印書館藏書中的宋元明舊刊暨抄校善本。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中,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遭日本侵略者轟炸和縱火,各類文獻損失慘痛,而事先存於金城銀行的善本書倖免於難。劫後,張元濟先生將倖存善本取出,有宋元本近二百種,明本及校本八十餘種,抄本稿本一百五十多種,爲其撰寫解題,名曰“燼餘書錄”,鑒定版本,著録書名、撰者、避諱、刻工姓氏、題跋、藏書印鑒等信息。本次整理,以一九五一年商務印書館排印本為底本,加以新式標點,繁體豎排,對照今所見《書錄》所著錄之書的書影(絕大部分已經在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公開),標注索書號;今國圖所著錄之冊數、分卷、刊刻年代等資訊有與《書錄》不同者,一併標注。此外,本次還吸收了胡文楷、顧廷龍二位先生對於《書錄》的增訂批註。並邀請程遠芬先生編製了詳盡的書名、撰者名、題跋批校者、藏書印鑒索引,末附陳先行先生《影印<涵芬樓燼餘書錄>稿本前言》、沈津先生《張元濟與<涵芬樓燼餘書錄>》及日本高橋智先生《顧廷龍批註<涵芬樓燼餘書錄>》(解說部分)三文。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新唐书校勘记)上下
此次整理,发现校勘记栏下有批“修”而实“漏修”者,有当年即已发现而加批“漏修”者。漏修之外,间有加批“误修”者。所谓“漏修”,即应修而未修之字;所谓“误修”,即宋本不误而据殿本及诸本改字者。此类误修之字,在《魏书》、《隋书》、《南史》校勘记内均附有《误修字表》,《旧唐书校勘记》眉批:“误修五十九条”,均在各条殿本栏内分别标明,先生之所以加批“漏修”、“误修”,意在重印《衲史》时逐一改正,漏修者补修,误修者回改。然一九五八年商务重印精装缩影本时,先生已病重住华东医院,仲茀先生亦已年迈,无能为力。此则先生始料所不及。现在校勘记即将付印,孰为漏修,孰为误修,固彰彰明甚。于此益见先生襟怀之坦白,校勘之认真不苟,并世殆无其人。

戊戌六君子遗集
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近代历史走向的影响是深远的。“六君子”者,指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戊戌变法失败后为清廷所杀,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约二十年后的1916年,“维新孑遗”张元济先生追念“当日余追随数子辇下,几席谈论,旨归一揆”,有感于六君子遗文“散佚于天壤间”,决定勉力搜求六君子遗著,辑印出版,以尽“区区后死者之责”。其间曾多有困难,幸得朱祖谋、王乃徵、王式通、李拔可、何天柱等襄助,终成《戊戌六君子遗集》六册,于1917年(丁巳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 《戊戌六君子遗集》(丁巳版)是六君子著作最早之合集,亦为此后陆续出版的六君子个人文集、全集等著作的重要版本来源。迄今,国内也再未见到其他版本的六君子合集。 新版《戊戌六君子遗集》以1937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国难后第一版为点校底本,精校整理,并将丁巳版的六册合为一册,将原版的繁体竖排样式改为现代通行的简体横排样式,以方便读者阅读。

张元济全集(第1卷)
《张元济全集》是中国近代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藏书家——张元济先生的书信集,内中具体收录了:《致丁榕(斐章)》、《致丁文江(在君)》、《致马玉山严直方》、《致马裕藻(幼渔)》、《致王云五李宣龚夏鹏》、《致王苍虬(荫嘉)》、《致王季烈(君九)》等。 本全集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理论精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该书一、二、三卷为书信。书中收集了4475封张元济先生写给亲友的信件,按照中国人、外国人、单位团体的顺序编排,是研究张元济学术思想的重要基础资料。

道西斋日记·环游谈荟
《道西斋日记》是作者在结束任期返国途中,沿途考察各国政制习俗,并以诗纪事。《寰游谈荟》记录了作者在1910年环球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该游记发表于《东方杂志》第八卷第一号、第二号,惜发表两期即戛然而止。本次增补了作者谈国外教育的两篇文章。

商务印书馆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
《商务印书馆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常识》收录商务老课本中常识性的文章,图文并茂,将自然万物、社会生活、卫生健康、科技生产等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告诉孩子,使孩子对周围的社会、自然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观察习惯,并且适合孩子诵读,有声有色。

鲁迅藏百纳本二十四史·史记(卷一)
暂无简介

续古逸丛书
清朝光绪年间,驻日公使黎庶昌委派随员杨守敬广事搜集散见于日本的濒临绝灭的中国典籍,辑刻《古逸丛书》,开创了抢救、保存、再现、傅播我国珍贵古籍事业之先河。一九一九年,张元济先生主持的商务印书馆,继黎氏未竟之功,以丛书体例影印刊行《续古逸丛书》。该丛书从宋本《孟子》开始了,到宋本《杜工部集》为止,历时三十八年,出书四十七种,荟萃了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是宋代)、不同地域的雕版古籍精品,具有极高的校勘学、版本学价值。 原版《续古逸丛书》尺幅大小不一,存阅俱为不便,加之印数太少,又是陵续刊行,在经历了漫长时间跨度的今天,已难见到完本。我社在出版了《古逸丛书》影印精装本之后,即开始了此书的准备工作,搜罗齐全之后,根据内容与版面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拼缩处理,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成册,于一九九四年出版印行。原书版框尺寸分别加注于各书首页,以备查考。 现《续古逸丛书》初版已告售罄,我社特再版印行,基本保留初版原貌 ,以飨读者。张元济之子张树年先生、孙张人凤先生助成本书再版,张人凤先生并为作跋一篇,对《续古丛书》成书经过等相关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此志谢。

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上中下)
暂无简介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
暂无简介

涉园序跋集录
暂无简介

张元济全集(第6卷):日记
《张元济全集(第6卷):日记》编辑时,将其中“总公司事”、“分馆分局”、“关于发行事件”、“关于编译事件”、“关于职员事件”、“关于制造事件”、“关于印刷事件”、“关于进货事件“等项目分别简写为“公司”、“分馆”、“发行”、“编译”、“职员”、“制造”、“印刷”、“进货”。表格外上、下方空白处所记内容,另由编者分别添加“天头”、“地边”项。原件各册并不按年份或月份分订,而是记完一册,顺次接用下一册,但现存原件中间有缺失。《张元济全集》第六、七卷收入存世的张元济先生的日记。日记由三个部分组成:1912年至1923年商务印书馆馆事日记,1937年生活日记残本和1949年9月至10月的赴会日记。 商务印书馆馆事日记共存35册,日记纸印制成表格式,每天一页,每页除月、日、星期外,尚有“收信”、“发信”、“总公司事”、“用人”、“分馆分局”、“关于发行事件”、“财政”、“同业”、“关于编译事件”、“关于职员事件”、“关于制造事件”、“关于印刷事件”、“关于进货事件”、“西书”、“应酬”、“杂记”等项。记录时按事件类别填入相关方格内。

涉园图咏
本书录有王鸿绪、阮元、林则徐等题跋,以及蔡元培、内藤湖南、狩野直喜、夏敬观、顾廷龙等题跋,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宝礼堂宋本书录(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
《寶禮堂宋本書錄》四卷附錄一卷,南海潘明訓藏,海鹽張元濟撰。該書共著錄宋版一百十七部、元版六部。每書著錄書名、著者、版本、完缺、冊數、遞藏源流、序跋題記、行款版式、牌記、刻工和藏書印鑒。特別珍貴的版本還附有校勘記。藏書印鑒保存了原印的款式,文字則予以隸定。是研究版本學、目錄學、校勘學、藏書史的重要成果和參考資料。其內容詳盡、體例嚴整,是具有典範意義的善本書錄。本次出版,修訂對標點欠妥之處進行了改正,對文字排校错误進行了校正,對《書錄》原有的訛誤做了校勘,並加校勘記。書後增加了《書錄》各版本的序跋、整理前言,以及對潘宗周藏書事蹟的記述、研究文字,以及《雲間韓氏藏書題識《藏園群書經眼錄》《中國版刻圖錄》《寒雲藏書題跋輯釋》著錄寶禮堂藏本的信息,與《書錄》互相參證,有助於全面認識寶禮堂藏書的來龍去脈和版本鑒別。本次還增加了《寶禮堂宋本書錄》的綜合索引,包括書名、著者、序跋者、刻工、刻書鋪號、牌記、藏書家及藏書印鑒等。

近代稀见碑拓史料丛刊
本书一函五册,包括《王柏心墓志铭》、《大义桥黄氏义庄记》、《万中立墓志铭》、《文翰骅墓表》及《钱绍桢墓志铭》。前四种俱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公藏单位目录所未见,系首次影印出版,采用传统经折装形式手工制作,保存旧貌,古雅精美。并请书法家金重光先生题签、篆刻家冷君先生刻印,增添独特的文化气息。 具体而言: 1,《王柏心墓志铭》(1889年),由郭嵩焘撰文,杨守敬书丹。墓主王柏心为清代著名学者、方志学家,得到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等人赏识,身后著作《百柱堂集》由王先谦整理刊刻。 2,《大义桥黄氏义庄记》(1891年),由吴大澂撰文并书丹,唐仁斋刻石。本册涉及黄公望后裔黄秋涛祖孙三代人物,可从中了解近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面貌。 3,《万中立墓志铭》(1907年),由端方撰文、篆盖并书丹,唐文杰(仁斋)刻石。墓主万中立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与潘祖荫、吴式芬、王懿荣等齐名,今藏故宫博物院的宋拓熹平石经即其旧藏。万氏身后声名寂寞,生平不详,该墓志铭的发现与影印,可填补空白。 4,《文翰骅墓表》(1931年),由陈三立撰文,罗振玉书丹并篆额,谭泽闿填年月日。墓主为清末著名人物文廷式族人,其字文素松是近代军界人物,而且在金石学界亦享有大名,有多种著作传世。该墓表原石已毁,文章未见于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及《补编》。 5,《钱绍桢墓志铭》(1931年),金兆蕃撰文,张元济书丹,邓邦述篆盖,黄慰萱刻石。墓主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钱能训之兄,其子钱泰是近代著名外交官,女婿刘承干是近代著名藏书楼嘉业堂主人。墓主与张元济关系密切,张元济全集书信卷中有多封信写给他。 此五种是编者卢康华从多年搜集的近代碑刻文献中精心选择的稀见善拓,皆出自名家之手,且多为文集未收的佚作,或文集虽已收而异文颇多者,具有很高的史料研究价值。碑刻时间涵盖辛亥革命前后时期,书法兼顾篆、隶、楷诸体;文体包括丧葬类的墓志(碑在地下)、墓表(碑在地上)及非丧葬类的义庄记;人物涉及学者、金石学家、政治家、慈善家等各个领域的一时之选。

张元济家书
张元济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大变革时期,身处新旧、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的浪潮之中,顺应历史、与时俱进,兼而有多重身份,但公认以出版家、编辑家为归宿。他五十余年致力于商务印书馆的文化教育出版事业,使得商务印书馆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出版重镇。 本书共辑录张元济写给亲人的书信316封,依据收信人与张元济的亲属关系将这些书信分为三辑——致子孙、致族人、致姻亲,每辑之前附有编者撰写的背景说明,帮助读者充分了解书信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背景,加深对书信内容的理解,感受一代文化大师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为保证全书内容的准确性,本书特邀张人凤先生作序,并在书中收录了张人凤先生对书信所做的注释。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信件的历史原貌,尊重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书写习惯,将信中的批注等尽可能地还原。此外,为使读者获得更直观的印象,本书还收录了大量作者书信手迹及相关历史照片,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南史校勘记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南史校勘记》主要内容为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整理缘起、整理凡例、南史校勘记整理说明、正文等。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南齐书、梁书、陈书校勘记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南齐书、梁书、陈书校勘记》主要有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整理缘起,陈书校勘记整理说明等精彩内容。

中国文库:张元济论出版
《张元济论出版》精选张元济先生论述出版文化、出版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文章46篇、书信56件,及其1916年至1921年工作日记摘录。通过这些文字,可以体察出作者“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的现代出版思想和人文启蒙精神。

传世经典随身读:教育救国论
张元济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家,同时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教育家。本书以“教育救国论”为宗旨,选辑了他的著述、书信和讲演稿,集中表达了张元济先生关于近代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关于人格与道德观教育、关于各类学校的教科书问题、关于教育发展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这些思考,对解决当下中国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书可作为大学生的普及读物,也可供教育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及其他对近现代教育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张元济讲史学与阅世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 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张元济(1867-1959),浙江海盐人,国学大师。《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张元济讲史学与阅世》收录了张元济对史学的阅读感悟和一些阅世心得。在这些朴实自然的文字中,他将自己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海盐张氏涉园丛刻全编(全二册)
本书收录《海盐张氏涉园丛刻》《续编》二种。《海盐张氏涉园丛刻》,191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张元济辑。海盐张氏自清代以来为读书世家,历代诗文多有流传。是书收录清代张惟赤《入告编》《遗编》和《退思轩诗集》、张㬶《赋闲楼诗集》、张芳湄《筼谷诗选》、张宗松《扪腹斋诗抄》《诗余》、张宗橚《藕村词存》、张鹤徵《涉园题咏》等著作七种。《海盐张氏涉园丛刻续编》,192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张元济辑。收录清代张伯魁《寄吾庐初稿选抄》、张赐采《竺喦诗存》、张廷栋《半农草舍诗选》、张铁华《西泠鸿爪》以及张元济所辑《张氏艺文》《涉园题咏续编》《补遗》《涉园修禊集》著作七种。

节本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汉语辞书史上的一部重要字书。由清代学者张玉书等编纂,1716年刊行。字典共收字47035个。字典收入许多生僻、不常用字,为此,张元济先生删节为约9000余字,成为这本《节本康熙字典》,于1949年3月刊行。2001年12月,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建馆一百零五周年和张元济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将隐逸半个世纪的《节本康熙字典》重印问世。此次的《节本康熙字典》(典藏本),将原开本16开(152*230)扩大20%重新影印出版,保留了《康熙字典》的优点,同时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体验,很有实用价值。

张元济全集第8卷
该书包含了张元济先生的学术专长,古籍目录、版本、校勘之学,是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古籍编辑、影印、出版丰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结晶。张元济曾因其校勘成果及对史学的贡献,于1948年当选为我国第一批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留下的古籍研究著作集中编为本书第八至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