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浩
张定浩,1976年生于安徽,《上海文化》杂志社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业余写诗和文章,获第十届《上海文学》理论奖;获“2013青年批评家年度表现奖”。
爱欲与哀矜
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4%
本书是批评家张定浩代表作《爱欲与哀矜》的增订本,时隔六年,最终增加四万余字。 爱不只是激情,也意味着失控,更是复杂的心智生活;怜悯则代表道德与责任。这两者都常让人难以承受,却是大多数旨在书写人类生活的出色小说家的选择。 从格雷厄姆·格林、爱丽丝·门罗到奥登、布罗茨基,从《斯通纳》到《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书中所涉,基本都是作者钟爱的作家与作品。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阅读与写作之书,也是一部躬身自察之书。 一个人同时觉察言语的力量与无力,爱的丰盈与贫乏。但他仍在写,为取悦那些不可企及的影子。
批评的准备及其他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0%
本书是张定浩2015年出版的首部文论集《批评的准备》的最新修订版。 作者抽换掉原书三分之一篇幅,借此重新整理自己十余年来的文论写作,以表达对当代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认知。 文章虽大多围绕当年出版的某部具体作品展开,但最终讲述的,是从这些具体作品中所感受到的普遍性问题。 他认为,在人人都独自奋战似乎无所适从的当代文学批评现场,准确是最切身的道德律,它首先意味着要“如其所是”地谈论作品,而要抵达这一目标,则需对已有的经验不断怀疑、求证、表达、反思,最终得到整体式判断。唯此,批评才不再是批评家们的智力游戏,而能够面对普通读者;才不再沦为文学创作的附庸,学问的阑尾,而真正成为一项激动人心的志业;才可以从此时此地出发,竭力理解曾经有过的人类情感与创造。
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谜文库·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
《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通过分析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马雁等几位优秀汉语诗人及其诗歌,提供理解新诗的有效路径,希图使读者面对一首陌生的诗时不再胆怯和无所适从,而面对熟悉的诗时,也可以恢复济慈所说的“消极感受力”——在美面前,一个人有能力经受不安、迷惘、疑惑,而不是烦躁地务求事实和原因。倘若我们能辨认出那些值得信任的诗歌,体验它,探索它,被它充满,被它许诺,我们必将有所收获,这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像经受了一场爱情或奇异的风暴,我们的生命得以更新。最终,我们在母语诗人构筑的汉语山河中,继续分享和延展因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为广阔的中文。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收入包括该诗在内的四十多首诗歌,其中大部分是诗人自复旦求学以来,“在生活中必要时刻”对情绪的积淀,对丰盈与贫乏的书写,再次展现诗人敏锐而美妙的汉语语感。最后十首短诗是为小女儿斯可所作,情绪和文字一样干净柔软,仿佛叫人看见了完整的世界。
山中
《山中》是张定浩继《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之后的第二部诗集。从2015年到2022年,张定浩依然在生活的间隙,缓慢地写诗,7年,27首。他写感情生活,写女儿的成长,也写那些滋养过自己的诗人与哲人,写自己在爱中的丰盈与贫乏。像他喜欢的姜夔的作词法一样,“将那些率意而成的长长短短的词语慢慢调谐成新的音乐”,在现代汉语里尝试做出新声,并弥散当下诗坛珍稀的诗思。
述而批评丛书:竭尽全力的轻盈
轻盈同时也意味着明澈,意味着不依赖面具就讲出艺术和生活的真理。上海最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萧红、台静农、张大春、苏珊·桑塔格、翁贝托·埃科、科塔萨尔、约翰·欧文……作者的笔触自如穿梭于中外古今,善于娓娓道来,亦不乏侃侃而谈。不做高头讲章,只以性情文字,品味文学带领日常轻盈飞升的奇妙力量。这些批评文章本身也可看成优美的随笔,处处有洞见与惊奇,每一篇都让你看透一句话、一本书、一位作家。《竭尽全力的轻盈》收录了作者在近几年撰写的多篇文章。文集所讨论的作家、文本大多具有一定分量,对近年重要的文学类新书和引起文坛关注的作者多有触及。文章分为5辑:辑1,“文学的千分之一”,谈论的是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书写本身,所评论的对象包括林达、骆以军、张大春、毕飞宇等当下知名作者,和文学史上更为经典的萧红、台静农等作家;辑2,“作为复数的生活”,谈文人、知识分子的回忆录和杂文、随笔,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时代、人生与自然;辑3,“纸上的爱”,讨论文学中的爱和温情;辑4,“跟着自己的心写作”,评论的是苏珊·桑塔格、埃科、伊坂幸太郎等外国作家及其作品;辑5“亦新亦旧”里都是诗论,话题涉及诗歌写作的技艺、诗歌翻译的得失、具体诗人和作品的评论。
国年路上的圣诞老人
他好似破浪归来, 缓慢而坚定; 他的胡须漫山遍野, 阳光下飘动不止。
一种真实
《一种真实》收入青年批评家张定浩先生的文论及随笔近三十篇,大致分为三辑。第一辑为作家作品论,第二辑为综论,第三辑为泛论。这些文章的写作动机、内容虽各不相同,但落实到文学层面,都强调了“一种真实”这一文学主题,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深刻洞察。张的文章说理深刻,引用丰富,且饱含对于当代中国文学及其创作者的深切的关照,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路径及走向的读者而言,是非常好的参考书。 《一种真实》隶属于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的第三辑,是其中内容、思想都较为突出的一部。作者的文字风格突出,文笔精湛,具有交稿的阅读和学术价值。
无形之物(谜文库)
《无形之物》讲述作者的文学批评历程,将小说、批评与生活勾连,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批评世界。全书由文学与笑声、文学与重力、文学与尽头、文学与重复、文学与算法等篇目组成,力图从观念的重重罗网中挣脱出来,重新透过坚实的万物去观看事件,并被万物和事件所观看,将属人的一切同时容纳。与完全冷静的解码式批评不同,本书有悲欢喜怒,称颂了作为“无形之物”的文学。
复旦大学卷.中国名校优秀硕士论文
暂无简介
孟子选读
本书从《孟子》一书的数十精彩章节入手,逐节注译,并从训诂、修辞和义理三个角度予以解读,探寻其雄阔简劲的文章笔法,感受其博而能约的历史眼光,体贴其明德新民的微言大义,从而认识古典和当下的交互,体会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感受学问与生活的融合。
游学生涯
《游学生涯》作者金克木的生平研究,目前所能看到的,除了一些零星片断的回忆文章,便是粗枝大叶的年表式描述,惜无完整传记行世。究其原因,大约和金克木先生晚年,“很不愿意谈到自己”(《比较文化论集?自序)有关,但很多后辈学者却也看到,金克木先生不同于很多专家学者之处,恰又在于他经常谈论自己。是金先生自己说锚了吗,恐怕未必,因为金先生谈论自己的方式和目的,与一般人有些不一样。因此,我们从金先生的等身著作中,编选梳理出这么一本金先生谈论自己的集子,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呈现这位大学者更为丰富、具体的人生道路,更是为了有机会再次跟随这位睿智的老人,一起思其所思,想其所想。
个人底本/年轻时遇见一些作家/一星如月看多时/肚腹中的旅行者/倾盖集
“上海青年文艺评论文丛”,共五种。分别为《个人底本》(黄德海)、《一星如月看多时》(木叶)、《年轻时遇见一些作家》(李伟长)、《肚腹里的旅行者》(项静)、《倾盖集》(张定浩)
孟子读法(“变今之俗”四字,是孟子一生的志向)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王安石 《孟子》一书,成于战国,位列诸子,曾经是每个识字中国人的必读书,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本书从训诂、修辞和义理三个角度逐节解读《孟子》全本,探寻其雄阔简劲的文章笔法,感受其博而能约的历史眼光,体贴其明德新民的微言大义,从而认识古典和当下的交互,体会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感受学问与生活的融合。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美文插图本
这部书短小精致,共有31个创世神话故事,井然有序地将“混沌开辟”“女娲造人”的创世故事娓娓道来。 创世之神出现,天地开启,人类产生,他们经历了繁衍,学会了劳作,并借助神的力量“炼石补天”,抵挡了灾难。然而,在欲望的驱使下,人类妄图借助“天梯建木”,欲求永远住在“昆仑神山”之上。人类这不知餍足的心,终于造成了“绝地天通”的恶果。人类失去了与生俱来的优势,不得不重新学习生存…… 光阴流逝,大地发生了一场大洪水,鲧临危受命、“窃取息壤”平息洪水,他却累得倒地而死,精魂化作黄熊,向西北漫游。鲧这一去,是为寻找生命的答案,“问道灵山”却最终明白“那些深刻的生命终会聚拢成形,化作新的生命”。鲧死去的身躯三年不腐,禹自此诞生,他背负着一代神族未完成的命运,将人类从盲目和败坏中解救出来。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人类接受了教化,汇聚成国家,并且代代延续,才有了中华辽阔的文明。 这部小书的努力,是用现代性的叙述、彩色绘本的方式,赋予创世神话以整体性和故事性的“重塑”,让这些历时弥久、历久弥新的神话,从零星散碎、不成系统的叙述中沉淀下来,建立起书写上的秩序。 精简的文本、丰富的配图、诗化的语言,必能启迪青少年和更为广大的读者,让这些远古的创世神话活泼泼地回归民众视野,潜移默化滋养人心。
续断编:金克木述生平(由一个人的经历,获得不断完善自我的示范)
金克木先生乃一代大家,其学根基深厚,其识远见卓越,其文深入浅出,其人生波澜跌宕,其作品丰赡广博。我们邀请三位近年备受瞩目的青年作家、学者以主题立意,精选其相关散文、随笔,编就三册并撰写长文,以便于读者依循路径,领略各自奥妙。《续断编——金克木述生平》由张定浩编选,分小学生、少年时、十年灯、善知识四辑,并收录其自我访问一篇,可谓八十八年人生,一册写照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