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文
张宪文,男,1934年10月生,山东泰安人,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全民族奋战: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沦陷(1937.7—1938.10)
3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8%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时间跨度为1937年7月—1938年10月。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日本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与此同时,中国也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本卷内容主要涉及平津地区的陷落、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中州之战、武汉会战等,全面抗战不断深入并迎来高潮。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日本侵华与中国的局部抗战(1931.9—1937.6)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8%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权威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时间跨度为1931年9月—1937年6月。1931年9月18日,日军一手阴谋策划并实施了九一八事变,随即挑起侵华战争。本卷内容主要涉及东北沦陷、淞沪抗战、伪满洲国的成立、长城抗战、华北事变以及西安事变等,讲述了日本持续侵华与中国的局部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抗日持久战局面的形成(1938.10—1943.12)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8%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时间跨度为1938年10月—1943年12月。武汉会战后,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趁机发动了正面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攻作战——冬季攻势;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作战也由战略防御阶段的辅助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此外,本卷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的正面战场进行了重点讲述,内容涉及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枣宜会战、常德会战、美国空军在华作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

见证与记录:南京大屠杀史料精选(全3册)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5%
本书是配合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而编辑出版的。从我社已出版的72卷本《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当中精选中方、西方和日方最有雄辩性、最有代表性的文献, 包括军事、外交文书、经历者记录、报刊报道以及幸存者口述等,见证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还原历史,牢记历史,警示未来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国际反法西斯的大好局势与日本投降(1944年1月—1945年8月)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7%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权威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时间跨度为1944年1月—1945年8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之际,转而在中国大陆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攻势——“一号作战”。洛阳守城战、四守长沙、衡阳鏖战、反攻缅北滇西作战……1944年战局的发展给中日两国都带来了至关重大的影响。1944年春至1945年夏,敌后战场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局部反攻,予敌沉重打击。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末日的到来。

南京大屠杀史
2人今日阅读
张宪文教授等一批历史学家,十多年来深入各国档案馆、图书馆,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撰写了南京大屠杀史,对日军在南京的屠杀暴行、性暴行、城市破坏及劫掠暴行,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厘清了南京沦陷时日军对国民政府首都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控制的史实,展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和救援难民的人道主义善举,再现了中外媒体和国际社会对日军暴行的反应,披露了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揭示了历史的真相,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谬论。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的大惨剧。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张宪文卷
本书为江苏社科名家张宪文的文集。主体内容由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和作者学术年谱三部分组成。学术小传主要包括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代表性学术成果则包括学术论文与论著概要。作者简介:张宪文,男,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等。代表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南京大虐殺史(日本版)
『南京大虐殺史』是《南京大屠杀史》的日文版。张宪文教授等一批历史学家,十多年来深入各国档案馆、图书馆,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撰写了南京大屠杀史,对日军在南京的屠杀暴行、性暴行、城市破坏及劫掠暴行,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厘清了南京沦陷时日军对国民政府首都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控制的史实,展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和救援难民的人道主义善举,再现了中外媒体和国际社会对日军暴行的反应,披露了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揭示了历史的真相,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谬论。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的大惨剧。

南京大屠杀史(A History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南京大屠杀史(英文版)》是已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史》的英文译著,内容、结构、篇章均保持原貌,完整全面客观理性地论述南京大屠杀事件本身,由旅美华裔历史学者翻译,期使西方世界跨越语言隔阂,了解南京大屠杀,以增加世界和平正能量,维护二战后建立的和平秩序。

中国抗日战争史(全套4卷)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 “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1931年,侵华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到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等地相继失守,华北、华中、华南等大片河山沦陷。 中华民族被推到了悬崖边上。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要自由还是被奴役?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长城内外、大江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同发出了血战到底的怒吼。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

日本侵华图志(套装共25册)
山东画报出版社和有关学者采集并掌握了日本侵华历史图片约25000幅。这些十分珍贵的原始图片,来源于日本、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的文博机构,以及中外私人收藏。我们按照“重要性、稀缺性、高清晰”的原则,强调图片的来源出处和准确解读,努力向读者或研究者提供可靠而且有价值的图片史料。为此,我们按照日本侵华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相关专题,整理编辑为《日本侵华图志》共计25卷。 可以说,这套25卷本《日本侵华图志》的内容,客观、全面、直接地揭示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尤其是日本自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到1945年战败投降为止的侵华历史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各种暴行。它们是日本侵华历史的铁证。有了上述大量第一手的真实的历史图像“立此存照”,日本右翼势力任何否认侵华历史和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残暴罪行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中华民国史(套装共4册)
抗战胜利后,人们对国民党寄予希望,期盼重整家园,繁荣社会,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国家。然而,国民党对沦陷区的经济接收,实际上是对沦陷区人民财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这不仅表现了国民党的严重政治腐败,也使广大人民群众失掉对国民党的信仰。内战频繁造成经济破坏,从而引发经济危机,也使城市中小工商业者面临经济破产,失去了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党专政和对中间政治势力的排斥、打击,使众多的民主党派、进步人士,远离国民党,纷纷向共产党一方。更重要的是国民党自建立政权以来,虽然也曾进行过一些土地改革试点,但始终没有认真考虑过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热切追求,不能满足农民的生存愿望,压制和打击农民,忽视农村社会改造和持续发展,因而在国民党对大陆统治的后期,完全丧失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多数农民倒向了共产党。这样,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被彻底孤立起来。在中国共产党日渐壮大的军事力量沉重打击下,其走向完全垮台是不可避免的。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虽然作了一些初步探讨,但是,由于它涉及广泛,仍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使民国史这个学科更加繁荣。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11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11日本军方文件)(精)》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大量的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一大批西方人士关于嘉峪关市大屠杀的文字史料;一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本书是日本军方文件的汇集。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中)
浸有1200吨人血的历史记录,《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撩开历史酷真一角 ,30多万人的血泪,南京保卫战的战史,日军施暴铁证,外国媒体报道,正义审判的记录……本史料集有着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1500万字全部为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在内容上没有加进编者的一句话或一个字,保持着史料的原貌。其中,很多材料是第一次出版问世,首次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本书是其中的一册。 本册共分为日军罪行调查的缘起、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和南京大屠杀案专项调查、南京市政府调查、南京市临时参议会调查、首都地方法院调查和中央堂政机关调查六个部分。主要资料来源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典藏档案,并收录有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迟景德著《中国对日抗战损失调查史述》的部分资料。 本册资料绝大部分均为首次公开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我们必须指出,由于南京大屠杀案的调查是迟滞八年后的调查,以及南京大屠杀调查工作的复杂性、时间紧迫性,所汇集的资料产是完整的。仅就本册收录的档案资料来看,就存在有调查表无结文,或结文缺调查表等现象,但本册资料的证据性质和法律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民国研究(2014年春季号/总第25辑)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现为CSSCI来源集刊。本辑(第25辑)的“民国人物研究”、“国民党史研究”、“经济与社会”等栏目较有特色,相关论文堪供学术界参考,其他文章亦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在上海八一三抗战、台儿庄大战、徐州战役、武汉保卫战等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给日军以严重打击。但在战斗过程中也存在有士气低落,指挥失当的现象。本书利用大量档案资料,系统介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即中国抗日战场,其正面战场的部署和作战情况。

蒋介石全传
该书运用大量档案馆收藏的尚未公开出版的史料,如:蒋介石日记、书信、年谱、会访记录;蒋介石的亲信们的各类有关史料;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文献资料等,详述了蒋介石复杂曲折、耐人寻味的人生历程。并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较详细地介绍了蒋介石在台的政治生涯及其巡视各地、出国访问、经济举措、其他经历等一些重要的鲜为人知的活动,客观再现了一个血肉丰满历史人物,并对其是非功过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高则诚集
《柔克齋集》二十卷,明中葉即無傳本。其詩散見於《東甌詩集》《陳氏清潁一源集》《元詩選》《東甌詩存》諸書中。冒廣生輯其詩爲《柔克齋詩輯》,收入《永嘉詩人祠堂叢刻》。其文向無輯本,唯《輟耕録》《慎江文徵》《永嘉集》《瑞安文徵》及郡、邑志等書收録若干。此次輯校高氏詩文,以前人所輯爲基礎,增以新得篇目,凡詩五十八首、詞一闋、文十五篇。詩、文篇題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可考者稍加箋釋。 《琵琶記》被譽爲“南戲之祖”,元明以來,版本甚夥。本集收入《琵琶記》,取清陸貽典鈔校的《新刊元本蔡伯喈琵琶記》,校以凌濛初所刻臞仙本及《九宮正始》所録曲詞。另輯得幾支《琵琶記》佚曲和其他散曲多篇。 本集分文輯、詩輯、詞曲拾零、《琵琶記》,高明存世作品,大體彙於此編。書末附録散曲存疑、志傳事迹、酬贈題咏、諸家評論和版本等研究資料。

民国南京学术人物传
民国南京学术人物传,ISBN:9787305040818,作者:张宪文 主编

中国现代史史料学
暂无简介

人物传记:蒋介石全传(套装上下册)
《人物传记:蒋介石全传(套装上下册)》运用大量档案馆收藏的尚未公开出版的史料,如:蒋介石日记、书信、年谱、会访记录;蒋介石的亲信们的各类有关史料;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文献资料等,详述了蒋介石复杂曲折、耐人寻味的人生历程,并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较详细地介绍了蒋介石在台的政治生涯及其巡视各地、出国访问、经济举措、其他经历等一些重要的鲜为人知的活动,《人物传记:蒋介石全传(套装上下册)》客观再现了一个血肉丰满历史人物,并对其是非功过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共和肇始:南京民国临时政府研究
《共和肇始:南京民国临时政府研究》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从改良到革命;武昌起义与南京光复;各省代表会与共和国的奠基;共和政权的立法一司法等。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国际反法西斯的大好局势与日本的投降(1944年1月--1945年8月)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 “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1931年,侵华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到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等地相继失守,华北、华中、华南等大片河山沦陷。 中华民族被推到了悬崖边上。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要自由还是被奴役?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长城内外、大江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同发出了血战到底的怒吼。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抗战史专家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多名学者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时间跨度为1944年1月—1945年8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之际,转而在中国大陆发动了一场的大攻势——“一号作战”。洛阳守城战、四守长沙、衡阳鏖战、反攻缅北滇西作战……1944年战局的发展给中日两国都带来了至关重大的影响。1944年春至1945年夏,敌后战场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局部反攻,予敌沉重打击。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末日的到来。

中华民国史大辞典
《中华民国史大辞典》选取民国时期的重要法令规章、政府组织、党派社团、党政会议、政治运动、军队战争、武装起义、革命根据地、中外关系、财政金融、工矿农商等方面的词条,共约1.6万条。

国民政府与中国社会转型
《国民政府与中国社会转型》是以张宪文教授为代表的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华民国史研究团队的学术总结。其中收录有张宪文教授对南大民国史研究历程的说明,也收录有南大民国史研究团队成员的诸多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介绍。此外,该书还收录有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华民国史研究方面的优秀代表论文。这些著作、论文课题深入拓展到了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研究者们运用丰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民国史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充分?现出南大中华民国史研究团队的研究风采。

抗战版画/“共筑长城 文化抗战”丛书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城,抢占东三省,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十四年的抗战史,版画对充满血与泪的抗争做了生动、深刻的记录,版画的发展史,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我们的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版画/“共筑长城 文化抗战”丛书》将抗战时期的著名版画具体分为“中华民族的怒吼”“中国人民的苦难”“日本鬼子的兽行”“中国军民的抗战”几个部分。书的后面还附录了“中国抗战时期版画大事记”,以及两篇对抗战版画的评论,有利于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那段时间的历史以及版画对于抗日战争乃至塑造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回忆往昔的硝烟炮火,能够让人们牢记正义与胜利的来之不易,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渡江和解放南京/南京稀见文献丛刊
本书完整地记述了解放军渡江和解放南京的历史过程,多角度展现国民党方面分崩离析、人民群众万众一心、解放军千舟横渡古领南京并乘胜前进等历史场景,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原始史料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笔法严谨,对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民国研究第18辑
《CSSCI来源集刊·民国研究(总第18辑)》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现为CSSCI来源集刊。创办十余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下,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应与社会影响。本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力争成为海内外民国史研究的窗口与园地。在求实的基础上鼓励创新是本刊的一贯旨趣;文风朴实、论从史出、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引文准确、注释规范是本刊对来稿的基本要求。本辑(18辑)的主要栏目有“社会史专论”、“日本与中日关系”、“人物研究”、“学术综述”等,其中的一些文章考察对象和研究视野颇具新意。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本册是《南京大屠杀史料集》(67-68东京审判日方文献及报道卷)由曹大臣编,书中收录的资料由六大部分构成:辩护方未提交资料、《每日新闻》的报道、日本辩护律师回忆、法庭旁听人回忆、法庭记者回忆、《朝日新闻》法庭记者团著《东京审判》等。资料以南京大屠杀惨案为中心,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东京审判的运作及其影响。按资料形成的先后顺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几与东京审判同步,由集体协作完成,如辩护方未提交资料、《每日新闻》的报道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一类为审判结束后的个人观点,如日本辩护律师、法庭旁听人和法庭记者的回忆,以及《朝日新闻》法庭记者团所著的《东京审判》等。

图说中国抗日战争史
《图说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内容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逐步形成为两个巨大的战场—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尚未挺进敌后,仍在正面或侧翼协同友军作战。而在敌后,国民党也开展了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战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大敌当前,国共两党团结抗日,但是,双方在政治上还存在着重大分歧。毛泽东曾经指出:“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 两个战场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存在于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在战略防御阶段,两个战场配合较好。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思想,在国民政府上层产生了较大影响。八路军人晋以后,先后参与平型关、忻口和太原战役。新四军在鄂豫边区,也配合友军与日军进行了数十次规模不等的战斗。 两个战场在战略上的默契配合,直接影响着整个战局的发展。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实行战略外线作战,对国民党方面的战略内线作战无疑是最大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新四军在战略防御阶段,就作战1600余次,歼灭敌人5.4万余人;在战略相持阶段的1938年至1943年,作战6.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59万余人,粉碎日军“扫荡”、“清乡”細余次;在1944年一年中,作战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近30万人。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敌人,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整个中国反侵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而言之,两个战场都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作出了贡献,否认任何一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恰当的,它们是整个中国战场和民族反侵略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战争中的人物(I)-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卷25)
本书照片均来自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珍贵历史图片。 本书大部分照片的拍摄者为美国通讯兵照相连的士兵,每一幅照片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本书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抗战史专家学者,对选录照片进行严谨的整理和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原始照片,原始标签。

民国研究2010年春季号(总第17辑)
《民国研究(第17辑)(2010年春季号)》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现为CSSCI来源集刊。创办十余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下,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应与社会影响。 本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力争成为海内外民国史研究的窗口与园地。在求实的基础上鼓励创新是本刊的一贯旨趣;文风朴实、论从史出、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引文准确、注释规范是本刊对来稿的基本要求。 本辑(17辑)有“民国人物研究”、“经济与社会”、“史料视窗”等栏目,其中不乏佳作。

新四军与江苏抗日根据地社会形态研究
本书研究的“江苏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新四军在江苏建立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块抗日根据地,以及目前行政区域属于江苏的新四军建立的淮北抗日根据地和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国内对新四军与江苏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书从新四军革命精神与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关系整合入手,分析新四军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由此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江苏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放策略,研究新四军文化发展的历程及其价值意蕴、新四军文化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等一系列重大、热点问题。

民国研究(2013年秋季号 总第24辑)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现为CSSCI来源集刊。创办十余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下,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应与社会影响。本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力争成为海内外民国史研究的窗口与园地。在求实的基础上鼓励创新是本刊的一贯旨趣;文风朴实、论从史出、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引文准确、注释规范是本刊对来稿的基本要求。本辑的“民国政治”、“卫生与防疫、“经济与社会”等栏目较有特色,相关论文堪供学术界参考,其他文章亦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民国研究(2015年春季号/总第27辑)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现为CSSCI来源集刊。本辑(第27辑)的“本刊特稿”“民国人物”“民国边政”“专论”等栏目较有特色,相关论文堪供学术界参考,其他文章亦有相当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