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隆
张正隆,男,1947年生,汉族,辽宁本溪草河口镇人。中共党员。 1968年赴本溪县小市公社插队务农,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81065部队战士、排长、新闻干事、宣传干事,沈阳军区文化部创作室专业作家。1972年毕业于本溪县第一中学。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大决战:四野征战实录(1946-1950)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2.9%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踞守辽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锦州之战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在东北发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国民党数十万部队被歼灭,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和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被俘,东北国民党军和关内联系的咽喉——锦州,被解放军死死扼住了。 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地区的黑山和大虎山以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大规模围歼战,此役中全歼了国民党军第9兵团10余万人,生擒了兵团同令官廖耀湘,从而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长沙和平解放后,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退守衡阳、宝庆(今邵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企图同余汉谋集团和宋希濂集团相呼应,籍以阻止人民解放军向两广进军,屏蔽国民党大西南“半壁江山”。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1日,同白崇禧部在衡宝一线展开激战,最终歼灭了其大部分主力,让白崇禧划江而治的迷梦归于破灭。 1949年10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之东路军兵分三路发起广东战役,向广东国民党守军展开进攻。国民党军毫无斗志,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14日夜进驻广州。在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凌厉攻势下,国民党军部分撤往广西,主力逃窜雷州半岛,至24日,人民解放军将逃敌约4万余人全歼于阳江、阳春间地区。……
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套装全2册)
《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是著名军事文学作家张正隆继《枪杆子1949》之后推出的又一军事力作。书名取自元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书中描写了“四野”有赫赫战功的刘亚楼、贺晋年、刘震等十几位军事指挥员的的经典战例、战绩、人生沉浮。具体为(按书中所写顺序):“万岁军”军长梁兴初、儒将李天佑、旗官丁胜、“好战分子”钟伟、虎将胡奇才、“旋风司令”韩先楚、战奖刘震、文武双全邓华、威猛贺晋年、“免死牌”黄永胜、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参谋长解方、“能抵十万兵”苏静。 这本书用《史记》列传笔法写就,参考史料文献来源可靠,对传主本人及知情者的采访充分详实。文字通畅优美,细节感人生动。十几个传主看似没有联系,实则全书内在统一,通过对四野名将的书写,达到书写战争、书写历史的高度,是一部难得的军事文学力作。
战将韩先楚
一个生前从未见过的人,一个与你生活在不同时空中的人,一个常会让你感到有种无形的沟壑、墙壁阻隔着的人,要把这样一个人比较完整地、准确地、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实在是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你必须努力去做。 从平时的音容笑貌,一个习惯动作,到一生的主要业绩、思想,非常时刻性格的矛盾、冲突,灵魂的颤动、升跌,都需努力去把摸、熟识。人的思想的轨迹,无论怎样合辙押韵,或是眼花缭乱得离奇,甚至离谱,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一个环节把摸不准,或是触及不到,那接下来的环节就是作者打造的了。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难以逾越的,有时愈是命运攸关的东西愈是得回避,就当没那么回事儿。这在古今中外好像都是难免的。但是,你必须在主客观允许的范围内,尽力去逼近人物的真实,才能求得读者的谅解和历史的宽宥。
人望幸福
《人望幸福》是著名作家张正隆先生以报告文学形式创作的城市史,从民间生活的角度描写了辽宁省本溪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的大发展,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本溪志”。这是一部读起来让人充满希望的作品。“距今1亿3千5百万年前后,本溪市溪湖区境内大明山火山爆发,之后这片土地一直沉寂,一个原始的荒莽的世界,庙后山人出现又消逝……终于有了茅屋炊烟,即开始生生不息,田园牧歌,鼓角旌旗,直至1906年这方水土设县建治,而今一座楼厦林立的山水城市。”这就是张正隆先生笔下的本溪,一座值得我们铭记和宣传的城市。
中国1946:毛泽东的命、蒋介石的运与林彪的算
1946年,决定了之后中国的历史走向。 八年抗日胜利结束,举世狂欢,老百姓以为从此就可以过上太平日子。可是他们错了。外敌撤退,内争继起,国共两党,以及背后的美、苏“三国四方”开始在新的利益沙盘上反复角逐。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并非没有诚意“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那究竟是什么原因,搅翻了和平建国的大局呢?是马歇尔所说“国共双方彼此完全的猜疑相对”还是历史深处另有隐情?是国际社会无法读懂中国逻辑,还是美国和苏联从一开始就动机不纯? 国共谈判,谈老了周恩来,最后不还是一个“打”字。 《中国1946:毛泽东的命,蒋介石的运与林彪的算》以纪实文学的形式,以极为丰富的史料详尽地记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国共重庆谈判开始到内战全面爆 发期间的种种历史细节,真实全面地还原历史现场,并且从国共美苏“三国四方”巨细无遗、不厌其烦的利益博弈中,洞悉历史的必然走向。 精彩看点: 抗日胜利之后,蒋介石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却为何不备预案? 电影《1942》河南大饥荒的历史背景竟然是蒋介石一手造成! 重庆和谈时,嗜烟如命的毛泽东竟然为蒋介石戒了40多天烟? 国共内战前夕,美国先后派赫尔利与马歇尔来华调停,背后隐藏了怎样的阴谋? 为什么共产党苏联会置中共生死于不顾?斯大林又打过怎样险恶的算盘? “战神”林彪为何在东北战场节节败退,以至于被称为“撤退将军”? 为什么威名远扬的国军新一军却在东北战场与同胞的血拼中折戟沉沙? 进军中国东北协同抗日的苏联士兵竟然拆卸、抢劫了整个工业基地! 日本战败后,无法回国的日本兵匪夷所思地成了“国军”“共军”……
枪杆子:1949
暂无简介
雪冷血热(上卷)
1989年,《雪白血红》“捅破了天”,盗版商大发其财!2009年,《枪杆子1949》出版半年销量突破十万册!2010年,军旅作家张正隆再次推出撼世之作,《雪白血红》的姊妹篇——《雪冷血热》!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分上下两卷出版,各50余万字。上卷从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拉起革命队伍、杨靖宇挥戈南满写起,介绍了东北时局、抗战全景及抗日联军的成立经过。
雪白血情
暂无简介
战争记忆
《战争记忆》主人公赵兴元,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被授予“模范党员”、“文武双全的全面英雄”等荣誉称号。1950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接见,并作为战斗英雄代表出访前苏联。《战争记忆》是以赵兴元的战争记忆为主线,将鲁中地区到南下江南的抗日战争战场和解放战争战场串联起来,重点描写了三打孟家村、攻取配水池、海南岛战役等战争场面,使读者跟随着战斗英雄的思绪回到那个硝烟弥漫、血火飞溅的战争年代。
英雄城
暂无简介
衡宝追歼战-国共生死大决战
暂无简介
内战风云 (轻历史 4)
暂无简介
日之完
沈阳某部的军旅作家张正隆上校
旋风!旋风!:第40集团军征战史记
四十集团军是当年“林彪手下三只虎”之一,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战争年代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创造了“七个第壹”。“旋风部队”是敌人“授予”的称号,意为迅疾猛烈,出其不意。《旋风!旋风!—第四十集团军征战史记》,描写了这支部队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的全过程。书中通过近30年的资料搜集与整理,采访当年40军的老战士50余人,真实地再现了战争年代的征战细节。全书36万字,另附几十副老照片。
国共生死大决战:辽西大会战
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解放长春,给东北国民党军以致命的打击。1948年10月18日,蒋介石严令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继续西进,在东进兵团配合下,企图重占锦州,打开南逃通道。 21日,国民党军廖兵团向我军黑山、大虎山阵地猛攻,我军顽强坚守,激战5昼夜,寸土不让。西进受阻的敌廖兵团,即改由营口逃窜,与我独 2师、第8纵队在台安遭遇后,又掉头向沈阳撤退。26日,我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区域内,展开了大规模围歼战。东北野战军各部大胆穿插分割,至28日拂晓,全歼被围之敌。此役,人民解放军共歼国民党军第9兵团10万余人,生擒兵团司令廖耀湘。从而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民解放军分割边围歼敌军重兵集团的范例。
国共生死大决战:羊城围歼战
1949年10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之东路军兵分三路发起广东战役,向广东国民党守军展开进攻。国民党守军毫无斗志,一触即溃。7日,解放军占领韶关、翁源之后继续向广州挺进,沿途歼溃敌一部。14日,解放军兵临广州城下,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率残缺不整的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则率部沿西江西逃。当日夜,解放军进驻广州。 为了追歼残敌,解放军第4兵团又兵分三路追击逃军。在解放军穷追猛打下,国民党军一部撤往广西,主力转向雷州半岛继续逃窜。至24日,解放军将逃敌第21兵团4个军4万余人全歼于阳江、阳春间地区。到战役结束,解放军共歼敌62.380人。
国共生死大决战:鏖战锦州城
人民解放军东北部队,于1948年秋将东北境内的国民党军主力分别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同东北国民党军进行决战的条件已经具备。人民解放军为了全部歼灭国民党军,1948年9月12日发动了大规模的辽沈战役,向国民党军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首先解放了兴城、义县,截断了国民党军向华北的退路,继而又切断了锦州同锦西葫芦岛的联系,完全把锦州敌军包围起来。14日人民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于15日胜利结束战斗。全歼守敌 10万余人。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第6兵团司令卢浚泉被俘。解放了锦州这一战略要点,从而扼住了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联系的咽喉。锦州国民党守敌被歼后。长春国民党守敌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和新7 军军长李鸿率部投降。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长春。
决战锦州
决战锦州,ISBN:9787548300717,作者:张正隆 著
兵临羊城
兵临羊城,ISBN:9787548300663,作者:张正隆 著
横扫衡宝
横扫衡宝,ISBN:9787548300694,作者:张正隆 著
雪冷血热(下卷)
1989年,《雪白血红》“捅破了天”,盗版商大发其财!2009年,《枪杆子1949》出版半年销量突破十万册!2010年,军旅作家张正隆再次推出撼世之作,《雪白血红》的姊妹篇——《雪冷血热》!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分上下两卷出版,各50余万字。下卷从伪满溥仪这个“臭皮囊”的卖国行径写起,写到汉奸对抗联队伍的巨大破坏力,以及抗联展开的游击战争、“过苏联”的战略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