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
1948年10月23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朱光潜、宗白华等6位导师,获硕士学位。最高学位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书记、教授、博导。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委会副会长,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第二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院长。
艺术学概论
10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5%
《艺术学概论》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下编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艺术学概论》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艺术学概论》可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使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影视美学(修订版)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5%
《影视美学(修订版)》是作者多年授课的讲稿,在2002年出版的《影视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补充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把影视艺术放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探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影视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及其发展流变;下编则把影视美学放在文化的整体构架中,同时结合影视艺术的实践探讨了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美学特征、审美心理等。全书既有理论的深度和系统性,又深入浅出、通晓易懂,被全国多所院校作为影视专业的必修课教材,经修订后更为系统全面,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影视美学基础教材。
艺术鉴赏导论
艺术素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生修养。本书以作者颇受欢迎的授课讲稿为基础,结合大量中外经典作品案例,在概要阐述艺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之后,生动讲述了中外电影、电视、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园林、文学等各艺术门类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试图在引导读者领略艺术独特魅力与精髓的同时,加深其对艺术的领悟和理解,提升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本书教育部倡导的八门公共艺术选修课“艺术导论”教材,也是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材,图文并茂,并配有大量作品图片、音频、视频二维码,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艺术概论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艺术概论》紧扣音乐学(教师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强化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艺术概论》是在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编写的。“为基础教育服务”是《方案》和《纲要》着力突出的理念,并正逐步成为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艺术概论》编写者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材料组织、范例选取、活动设计、练习要求等方面,力求突出教材的“师范性”。
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
这是一部从美学角度探讨电影艺术的书籍。本书追溯了近百年来电影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中外电影的主要流派,对电影语言、电影样式、电影表演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对电影艺术的呈现出来的美学特性的辩证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和电影审美过程中所蕴含的心理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揭示,提出了不少引人思索的独到见解。全书在理论探讨的同时,配合以大量的中外电影实例,内容充实,趣味性强,有助于电影爱好者较系
数字技术时代的中国电视
《数字技术时代的中国电视》正是基于全世界的电视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各国相继拟定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的日程表的时代背景,在对国内外数字电视的发展概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探讨数字电视对我国媒介生态环境、电视产业、媒体文化、电视美学、电视传播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的诸多影响和变化,同时运用大量的一手调查研究资料,对数字电视的节目生产、营销、管理以及参与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电影艺术导论
《电影艺术导论》主要内容简介:卢米埃尔兄弟与梅里爱、格里菲斯与好莱坞的形成、中国电影的诞生以及郑正秋、张石川的电影活动、早期电影理论观点、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爱森斯坦的电影实践与理论、普多夫金的电影实践与理论、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电影理论与延续等。
中国经典电影作品赏析
本书是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影视鉴赏》第二版的配套用书。 本书以影片在中国电影史发展中的地位、艺术性、市场性及国际影响为原则,同时吸收了电影本体研究、类型研究、商业研究、传播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因素,遴选了包括两岸三地在内的百部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影片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读者了解和熟悉中国电影史上的优秀影片,初步掌握影片的分析方法,提高鉴赏水平。本书以出品年代为序选择片目,在同一年代的作品中,又基本按照拼音字母加以排序,以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材,也可供影视专业及广大影视爱好者使用。
艺术概论新编(附考核册)/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艺术概论新编/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是一门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共包括两个部分共九章教学内容。前一部分共四章,主要讲授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艺术系统,包括艺术的起源、艺术的特征、艺术的功能、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在内的整个艺术系统。后一部分共五章,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共16个具体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即实用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表情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综合艺术(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以及语言艺术即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这部分主要分别介绍16个具体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介绍五大类艺术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并且通过五大类中外艺术精品的赏析,使学习者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与鉴赏方法,熟悉中外优秀的艺术家与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中国艺术学(第2版)
《中国艺术学(第2版)》共分三个部分:上编中国传统艺术流变在各艺术门类史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勾画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风貌;中编中国传统艺术概论包括创作论、鉴赏论与门类论,总结出中国传统艺术在这几个方面的民族特色;下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史、论的基础上,概括出能够反映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美学特征。全书通过对中同传统艺术的全面阐述,突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特质。
艺海泛舟 徜徉在艺术学与影视学之间/北京大学艺术学文丛
《艺海泛舟 徜徉在艺术学与影视学之间/北京大学艺术学文丛》汇集了作者在文艺美学、艺术学、影视学等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0余篇论文,基本上见证了作者数十年来学术研究的轨迹和历程,即从美学开始,进入艺术学研究,再深入到影视学具体门类的研究。 第一辑艺术学,主要讨论了艺术学的基本原理、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辑影视学,主要讨论了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美学特征、审美心理等,特别是针对数字技术时代影视艺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第三辑文艺美学,主要收集了笔者早期的一些文章,内容涉及美学原理、军事文学的美学特征等内容。以上论文均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过。
银幕世界与艺术人生:彭吉象电影文章自选集
著名学者彭吉象教授从在北大任教期间的研究成果中精心挑选十篇文章、集结成书。彭吉象长期从事艺术学、影视美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艺术学概论》等专著。《银幕世界与艺术人生:彭吉象电影文章自选集》是他三十年来的论文集,分为“电影美学”与“影片评论”两部分。
影视鉴赏
《影视鉴赏》原系普通高等学校美育(含艺术教育)系列教材之一。该系列包括《大学美育》、《音乐鉴赏》、《影视鉴赏》、《美术鉴赏》四《影视鉴赏》,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百忙中为该系列教材写了序言。现在,该系列教材已纳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 《影视鉴赏》以电影作品鉴赏为主,介绍和论述了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影视艺术审美基础、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和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等知识和理论,内容设置熔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鉴赏性于一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影视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影视鉴赏》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审美和艺术教育教材,也可作为青年人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的自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