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北魏平城时代
5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6%
《北魏平城时代(第三版)》将北魏前期政治史的研究,以首都平城为中心逐步展开,依时间顺序分四章作纵向探索,准确清晰地勾勒出它的变迁轨迹。作者的考察自始至终围绕着拓跋部落本身的社会文化特征和汉族文化对其产生的曲折作用这两个影响平城政权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被考察的虽然是北魏平城政权封建化的历程,但其意义却已超过了论题本身,成为探索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汉族与游牧民族相互影响与融合规律的重要一例。在考证中,作者既不回避种种重大矛盾现象,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细微之处详加辨察,因而所得结论新颖而令人信服。
北朝论稿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0%
北朝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本书围绕北朝政治与社会做了深入讨论,颇具学术价值。
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联席会议》内容简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联席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本次会议上提出的认定曹操高陵的十个方面理由是充分而有根据的,应该认可他们取得的显著成果;并且指出,曹操是开创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期的第一人,就曹操高陵的真实性明确表态,无论对于历史还是对于现实,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热烈的讨论,两家学会的同仁取得六点共识,委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陈长琦执笔,撰写成《曹操高陵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拓跋春秋
《拓跋春秋》内容简介:历史是不断前行的车辙。当我们为大唐的宏伟开放朝气勃勃惊艳,为武则天这样出类拔萃的女政治家喝彩的时候,其实,应该知道,这背后定然有过往王朝的踪迹影响在。隋唐之前并不是一片荒丘,隋唐之前正有这生机活力的沉积和储备,那就是北魏拓跋王朝。而文明太后,让我们看到了武则天的前世。北魏王朝由一个传奇民族建立并引向强大——拓跋部族。拓跋部是迁徙的民族,源自大兴安岭北端,经过早期千年以上的嘎仙洞时代后,经历了近两百年的盛乐时代,然后进入一百年的平城时代,之后移居洛阳半个世纪,其由原始落后的部落迅速跨进当时先进的封建文明的变革,令人惊异,发人深思。作为中国古代史上北朝阶段的主导者,拓跋部怎样创造了辉煌的事业,又如何奠定了隋唐恢宏的神韵?《拓拔春秋》作者李凭教授根据多年的深入研究,演绎了拓跋部曲折发展的轨迹,将其生动活泼的史事充分展现出来。《拓拔春秋》弥补了正史所载有限、史料缺失导致的这一段历史漫漶和断续混乱的缺憾。
中国现代史学家学术经典文库:李凭学术经典文集
《中国现代史学家学术经典文库:李凭学术经典文集》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四篇论文,属于综合论证,这与我的学会工作密切相关,主要阐述我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体看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夏各民族经历了对立、共处和融合三个阶段,民族矛盾成为该时期重要的社会关系。经历这三个阶段之后,中华帝国的版图扩大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升华了。所以,第一部分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整体升华》、《盛乐成为漠南中心的历史背景》、《六朝的历史地位》三篇文章,都是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论证。至于《南贫北富局面的转变及相关经济问题》,则是我对于蒋福亚先生优秀的经济史专著的评论,也借以发表我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问题的观点。 第二部分属于人物研究,这与我的教学工作密切相关。历史是以人为本的,其宗旨在于记载人物留给后世的痕迹和研究人物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本文集选择了关于曹操的两篇论文。曹操生活在东汉王朝的晚期,但是由于他辉煌的军事、政治与经济活动,开创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曹操虽然没有称帝,却是曹魏王朝的缔造者。所以,大多魏晋南北朝断代史的开篇都以曹操为主角。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与公布,成为轰动舆论的要闻,也因此引发了空前的争鸣。2010年4月3日,我主持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会长联席会议。经过考察遗迹、遗存和对相关证据充分讨论之后,联席会议达成共识,指出考古工作者关于该墓为曹操高陵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充分肯定了考古学上的这一显著成果。事后,我主编《曹操高陵——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联席会议》一书,并发表了《鉴定曹操高陵的各项证据》这篇论文,对此次会议加以总结。我进而认为,历史学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争论曹操墓的真伪上,而应该推波助澜,利用大众关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形势,将与曹操相关的问题深入研究下去。所以,我随后撰写了《曹操形象的变化》这篇论文。 第三部分包括七篇论文,属于魏史考辨,这是我的主要研究对象。这里所说的“魏”,是拓跋魏而非曹魏。其中,《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北魏离散诸部问题考实》、《北魏明元帝以太子焘监国考》和《北魏孝文帝非文明太后私生辨》四篇文章发表较早,这些论文中考察的问题后来引起诸多共鸣与讨论。这是令我十分欣慰的,说明我关注的问题与学界关注的问题相一致,因此将它们选人本文集之中。
中国历史文论选读
《中国历史文论选读》是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凭编写的一部中国古代文论名篇选集。全书按照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即:封建礼制、统一大势、布衣将相、经济贸易、朝政积弊、盛衰兴替、原道论术和历史学说。所选文章都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人物与事件、制度与规律加以论说的文章。同一单元所选文章繁简互参加、难易相见。为降低阅读难度,各篇文章都有详尽的解读、注释和译文。
东方传统
暂无简介
中华文明史 第四卷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ISBN:9787543413146,作者:乔卫平总监纂;李凭,袁刚本卷总纂
从草原到中原
一本书了解纷杂乱世中的统一王朝————————————————————犀利透彻的语言,真实详尽的史料,小至宫人的生活、个性,大至国家的政治、战争,展现出北魏拓跋王朝既宏阔又细致的社会人文。 · 这是大分裂时代的民族大融合。 ·这是用演义的方式展现的真实历史。 · 这是自面世以来不断修订再版的作品。 · 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教授,通俗讲述北魏拓跋氏的百年历程。 · 孝文帝的改革,为经受两百余年战乱与贫困的北方各族人民带来安定与繁荣,并使兴旺百年的拓跋部融于中华。 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为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阊阖填列;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北魏】杨衒之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拓跋氏入中原前之旧制,凡其子之立太子者,母妃先赐死,至孝文帝母犹因此而被杀。但北方其他少数民族未闻有此风俗,且游牧部落亦不如封建王朝之易于发生母后专权之例,其来源尚待研究。然北魏虽定此严格残忍之制度,终不免于文明太后与灵胡太后之擅权,卒以亡国,未始非历史之讽刺也。 ——周一良 道武帝拓跋珪这个人物,他的历史作用,概括说来,就是用极野蛮的手段,把拓跋部带入文明,由拓跋部来澄清北方的乱局。 ——田余庆 《从草原到中原:拓跋百年》讲述了北魏经过百年的曲折历程,终于成为正统的封建王朝。从北荒嘎仙洞,西徙盛乐,又至平城,最终迁都洛阳。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到中原的农耕文明,拓跋氏响亮了一百年。 鲜卑拓跋部的融入,为汉族僵化的肌体输入了新鲜的血液。鲜卑拓跋部通过改变自己的面貌,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由许许多多像鲜卑拓跋部这样的部族以贡献自己为代价换来的。 鲜卑拓跋部已成为历史,但是,作为它的代表,道武帝、太武帝、文明太后与孝文帝的形象将永久地彪炳于史册。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主要内容:日本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韩国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近代日本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研究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十六国史研究;日本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史研究。
北朝研究存稿
《北朝研究存稿》一共收入了作者近十年相继发表的文章20篇。内容包括:北朝发展的轨迹、论北魏迁都事件、北朝与高句丽、刘渊与石勒、简牍学的大有之年、王士稹笔下的女侠、力空与《霍山志》、古文发展的脉络等等。
赢在投资:牛股是怎样炼成的
《赢在投资:牛股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投资书,一章一节,叙述了凭心十余年投资所得,涵盖心态心法、基础理论、独门技巧,自诩为“贴股民、合实用”的投资专著,适合各阶段的新老投资者品读借鉴。 这是一部成长史,一字一句,记录了凭心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心得体会,父母的养育、家人的支持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铸成了凭心“生命在于奉献”的人生观。 这是一部奋斗史,一事一业,受益于长者刘岁文、王国安先生的无私关怀,恩师谭炎良、卞华教授的谆谆教诲,促成了凭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事业观。 这是一部情感史,一言一语,饱含了困惑时股友的经验之谈、困难时朋友的关心慰藉,助成了凭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观。
中华传统经典系列:古文名篇
古文虽然已经过时,但是作为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依旧有其夺人的魅力。它是理解祖国悠久历史的基础,传播传统文化的工具,更是提高素质的补品,陶冶情操的精神营养。《中华传统经典系列:古文名篇》除对原文进行标点、注释和翻译外,还在每篇文章之前列有一段解题文字,其内容为文章的出处与历史背景、作者的情况与写作动因、写作特点与思想意境等。
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近年来三国历史研究状况、对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评价、对习凿齿卒年及其著作的检讨和蠡测、善“解大数”的东吴政治家鲁肃、刘表荆州政绩浅议、标榜风流远明管、乐——略论诸葛亮的名士风范、司马徽新论、《孙子略解》与曹操的兵学成就、“铜雀三台”与曹魏政治、略论曹魏国家的将军制度、三国人物对汉家历史的解读等。
中华文明史(第七卷):元代
《中华文明史(第七卷):元代》以描述和分析广义的文化景观为重点,以构成中华文明的各个文化学科为基本研究单位,而不局限于区域性文化的介绍。此外,某些具有反文化性质的历史现象,也被看作是文明自身矛盾性的表现形式。譬如:战争在某种意义上破坏或毁灭了文明,但战争本身又是文明的产物,战争的理论、艺术、手段等等,又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战争在开创新的文明,以及促进区域性文化的迁移、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类似的现象,在各个文化领域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必须指出,中华文明是就中华历史文化的主体而言的,但它并不是指单一的汉族文化,而是包括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所有成员的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的文化区域,其水平有时相去甚远,以至进入20世纪以后,仍有若干地区或民族还处于原始氏族公社阶段,这当然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