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声
李长声,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一九四九年生于长春,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一九八八年自费东渡,一度专攻日本出版文化史。自励“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北京、上海、广东、台湾等地的报刊写随笔专栏。
日本人的画像(索恩系列)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1%
本书是李长声先生最新的文章集锦,从各个角度呈现日本文化。作者以随笔的形式深剖了日本从文学到社会、从艺术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收录的26篇文章以不同的篇幅和主题描绘了日本的人文掌故、饮食男女、风俗世相、政治革新、地理风貌、历史怀古,既开阔了读者的眼界,又记录了自己的思考。在内容上,观察深刻、论点精辟,各种典故信手拈来;在表达风格上,随性冲淡,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既不乏严肃性又没有学院气,是一本带领我们领略日本历史、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通俗轻松读物。
反正都能飞(李长声自选集)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7%
李长声著的《反正都能飞(李长声自选集)》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学及出版篇。作者在此卷所选文章中,对日本文学史上一个个闪耀的名字——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太宰治、坂口安吾、井上厦等如数家珍,也说岩波书店、角川商法,笑谈出版那些事儿。所叙内容沿着现代史的回路,由远及近,由作家而至出版,通过人类进入印刷文明后文化流水线的生产与销售两端,勾画出整个日本现代文明的表与里。
雪地茫茫呀(李长声自选集)
李长声著的《雪地茫茫呀(李长声自选集)》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三卷本自选集中的生活并审美篇。在此卷所选文章中,作者谈吃谈喝谈赏樱,也聊眼镜筷子自行车,日本生活在行云流水的文字间展开,看起来美又似乎没那么美。作者谈日,却不哈日,在其“审而不美”的文字背后,是一个“愿意交谈又离群索居”的观察者,冷峻中带着些温柔。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李长声著的《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的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化与历史篇。“知日”渐成潮流,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乎只从一个位置、一种角度去品评这个邻居的种种,作者则建议我们动动步子,调适距离。此书汇集了作者关于日本文化众多切近又深远的描摹,从幽玄的枯山水到别具一格的赏花姿态,从能乐的变迁到日本人的审美与自我反思,将文化与历史熔于一炉,同时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历史勾连,也澄清了诸多误会。文字之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也恍然可见。
东居闲话
《东居闲话》一书,是李长声旅日二十年的记录。多年来,作者将日本文化风俗一一“过眼”,拿东瀛酒肉大陕“朵颐”,“远足”岛内遍览扶桑风景,今日是成此书。书中从历史社会到文学艺术,无所不包;文坛掌故、饮食男女、风俗世相,无所不有。本书轻松幽默,随性冲淡,见多识广,读来让人如沐春风,大增智趣。书中附插日本浮世绘经典作品21帧,图文并茂,日本文化的意趣跃然纸上。
温酒话东邻
李长声旅日廿载,眼冷心热看扶桑,博览勤著观社会,此番出版关于日本文化的最新随笔集——《温酒话东邻》。大至历史解读“大正浪漫一百年”,小至细数风铃荞面火柴火锅;远至追问“谁给日本起的名”,近至清谈海啸后缺电日本回归荫翳之美;重至回望“白旗从何时竖起”,轻至借北斋漫画调侃“不须放屁”。虽则包罗万象,而又不外乎“文化闲谈”加“文坛碎话”,温酒佐长夜,随意话东邻。
纸上声
作者旅居日本二十余年,从早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与日本文学、文化相关随笔以来,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与文字旨趣影响了许多对日本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是重要的“知日派”作家。《纸上声》延续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收入作者近年来关于文学、出版与中日文化交往方面的随笔三十余篇,作者考证严谨,信息量丰富,笔锋却举重若轻,下笔处似不动声色却生趣盎然。
日知漫录
中国人对素有“经济怪物”雅誉的东邻,知其怪而不知其所以怪。旅日学者李长声这部新作或许有所解答。 作者行文亦庄亦谐,观照日中文化异同求其根源,探讨中日历史恩怨有根有据。全书富于现代信息知识,对读者了解现代经济与文化、书刊印制等传媒高科技化均有种益。
吃鱼歌
《吃鱼歌》收入饮食、记游的文章。作者鼓腹而歌,唱出日本文化百般滋味;率性而游,始终追寻历史的脚步和文化的脉络。可谓活色生香,动感十足。
日下书
《三国志》何以在日本风行三百余年,吉本芭娜娜与漫画的千丝万缕,《叶隐闻书》的湮没与流行,小说之外的村上春树…… ——这是你不知道的文坛掌故,和无法想像的兴废传奇。 这本随笔论及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文字温润风趣,见解精辟入里,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出版业界人士固可从中取经,爱书人亦可一睹日本文坛风采。谈及日本书业的历史与发展,爬梳剔抉;闲话作家们的风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结语处述说其个人观点,每每让人玩味再三。 这是一本介于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的书, 也是一本兼顾爱书人兴趣与出版人专业的书。
美在青苔
旅日作家李长声的文化随笔在海内外读书界素有定评。《长声闲话》作品系列囊括了作者迄今的随笔佳作,依内容脉络全新编选而成,适合随笔文学爱好者与日本文化爱好者阅读、收藏。 《美在青苔》为《长声闲话》第三册,谈日本文化之“美”,但并非坊间已谈成俗套的“日本美”,而是多维的、甚至具有意外性的“日本之美”。将文化、历史、田野、社会杂糅在一起,或解读具体的文化符号,或描画日本美的各个侧面,或直指日本美的精髓。可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阿Q的长凳
《阿Q的长凳》主要谈中日之间的文化渊源、文化比较。以《日本与日出》开篇,以《落日》作结,富起承转合之美,有渐入佳境之趣。从谈中日比较绕不开的“宏大主题”:万世一系、改朝换代、遣唐使、革命考,到更具文化专论性质的题目:汉字、假名、相扑、艺妓;到以人物统领的诸篇:诸葛亮、朱舜水、蜀山人、黄遵宪,再到以问设答的“为何无宦官”、“谁救了京都”、“临行喝妈什么酒”,到戏语惊人的“算算友谊账”、“作践武二郎”、“不做贼也心虚”等等……谈文化渊源则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谈文化比较则别出新裁、发人所未发。至于篇末收入一辑谈汉诗、俳句、川柳的文章,更是兼具诗家面目的作者独擅之长。
太宰治的脸
《太宰治的脸》主要谈文学、作家及出版。作者早年曾主编《日本文学》杂志,关于文学与作家的内容犹如取自自家药笼。近年来日本文学译介日益增多,读者读其书,更希望知其人。前半部以作家为轴: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太宰治、坂口安吾、井上厦、丸山建二……作者在描写一位作家时,往往从典型的人物特征或生平逸事入手,以一斑窥全豹;而当这些文章排列在一起,则呈现出一部别有趣味的日本文坛列传。接下来是关于历史小说的一辑文章,作者曾翻译过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谙熟日本武士小说三昧。后半部以文学特征或分类为纲,如私小说、官能小说、推理小说、恐怖小说、轻小说、超短篇等等,杂以“作家的无聊故事”:学历、自卑、自杀、亡命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呈现出日本文学的丰富面目。至于《编辑造时势》、《误译的深度》、《翻译是批评》诸篇,则体现出作者对文学、出版、翻译的独得之见。
日和见閒话
「日和見」,本義是看天,看天氣好壞。 有這類套話很便利寒暄,避免了相視一笑或者被問及行蹤的尷尬。 曾有人評作者之文說:「頗有經過文革的人士所慣有的行文的『痞子味』」 村上春樹說,重讀自己寫的東西好像聞自己脫下來的臭襪子。 作者自嘲:「我重讀確實聞到了一股痞子味。」 作者旅日二十年,冷眼心熱看扶桑,大至中日文化比較,小至東京的胡同、食肆、書坊,遠至山岡莊八與德川家康,近至村上春樹的創作密碼,無不嫺熟於心,落諸筆端,實為「知日者」的一席浮動盛宴。 全書分為「負日遊」、「指日談」、「枕日讀」三大部份 日本文化研究者湯禎兆評說:作者由長春遊走至千葉,今天為人以知日學者傳誦捧讀,然而筆下從沒有背離筆記風情,幾至打造成李氏獨門別具一格的知日文學大道來。
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
李長聲有「文化知日者」之譽。 讀他的散文,就好像跟一位老朋友在居酒屋把酒言歡,聽他把日本文壇和書業一則則的故事娓娓道來,把酒喝完了,盡慶而歸滿肚子都是文壇軼事趣聞。 李長聲在本書中梳理了日本書業見學八記:作家、出版人、書籍、出版工作者、文學獎與書評、流行、現象與漫畫,一一在他筆下生龍活現: 《三國志》到了日本後是怎麼被改頭換面? 大作家的稿酬到底有多高? 小出版社的薪資有多低? 「文庫」是指什麼書?是在什麼時候問世? 患上「編輯病」的人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 正如傅月庵在序言所說:「讓『摸象半世紀』、『哈日哈得要死』的台灣出版人與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獲得某種觀看的參考座標,解渴的活水。」本書是觀看日本書業的一面鏡子,除提供了出版業界人士取經之道外,也勾勒出一般讀者較少機會可碰觸到的日本文壇面貌。 這些隨筆讀來溫潤風趣,但見解卻又如此精闢深入。「既是文人胸懷,更見學者功底,想像二十年東渡,寒窗沽酒文章,寫盡出版興廢事,一山更比一山青。」陳浩先生如此評價李長聲。談及日本書業的歷史與發展,爬梳剔抉;閒話作家們的風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結語處述說其個人觀點,每每讓人讀畢玩味再三。 這是一本介於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的書, 也是一本兼顧愛書人興趣與出版人專業的書。 本書目錄 序 前言 一記 作家 吉川英治與《三國志》 出久根達郎之路 斬書斬人佐高信 筒井康隆擲筆 村上春樹的體驗 日本稿酬古今談 版稅之外的救濟法 對談.鼎談.座談 二記 出版人 一代雜誌王:野間清治 角川春樹的商法 家族的天下 小林一博:書的三大罪 見城徹的朋友們 四十位老闆作家 三記 書 《文藝春秋》一千號 三買《廣辭苑》 櫻花樹下讀岩波 全集故事多 起死回生文庫本 「新書」的兩種意思 日本的「孔乙己」 小小藏書票 橫排與直排及日本人的二重性 人頭照 四記 工作者 黑衣-編輯 並非出編輯的洋相 編輯的薪水 編輯之癢 自家立傳的編輯 裝幀設計家與他們的抱怨 翻譯是女性的天職 校對的終結 發行部門出社長? 為出版社作嫁的外包工作室 舊書交易會風景 五記 獎與書評 菊池寬與文學獎 電影與電視帶來的影響 書評與書評家 書評三千 可讀的書評 蒙面殺手寫書評 編輯也要寫書評的時候 六記 流行 暢銷書是怎麼回事 飽食時代思健康 殺人百科,叫你周周不得安生 下個世紀書「迷你」? 旅遊及其文學與出版 一億日本盡白癡 柳下泥鰍有幾條 七記 現象 有業無學是出版 小社三千 神奇的報紙頭版廣告 一本不賣也賺錢的雜誌 出版是東京的地方產業 企業與贊助出版 書不二價 高不成低不就的書價 圖書與咖啡之間 教科書出版 條碼與圖書的商品感覺 封底的斑馬線 八記 漫畫 漫畫王國 五百萬有什麼了不得! 漫畫出版三大社 別把漫畫當漫畫 漫畫的編劇 漫畫,出版的巨人與批評的矮子 別了,我青春的《少年騰躍》 日本的「漫動」 附記 :日本出版社與書店的交易模式/郝明義
居酒屋閒话
◎共同推薦 陳浩/『中天書坊』主持人 楊照/作家、文化評論者 莊裕安/作家 茂呂美耶/作家 「知日者」的日本文化物語 北京上海廣州東京一路開專欄! 最有人氣的旅日華人隨筆作家! 居酒屋本來是庶民的小酒館。只要打出「居酒屋」的看板,就是為了號召大眾,排闥直入。價錢瞭然於胸,一樣的水酒,一樣的小菜,有如歸之感。自斟自飲,連明月也不邀,待喝出孤獨,便發現了自己的存在,唯我獨尊,達到獨酌的最高境界。 李長聲旅日二十年,眼冷心熱看扶桑,動手動腳寫文章,大至中日文化比較,小至江戶糞尿浴桶骨壺掌故;遠至春帆樓歷史恩怨,近如地鐵痴漢小說。無不嫻於心,落諸筆下。此書輕鬆風趣,見多識廣,讀來如沐春風。茶酒伴讀,長夜一瞬,東方已白而不自覺也。 〈文化的街燈〉 東京有什麼好?到處是一樣的招牌,一樣的燒鳥或刺身,一樣燈火通明的「扒金庫」。但走在街上,也有我看見就要進的,那就是舊書店。日本人把散佈大街小巷的書店叫作「文化的街燈」,賣新書的書店是,賣舊書的當然也是,只是昏暗些。 〈日本海的落日〉 落日是日本文學中常見的景色。小說家藤澤周平偏愛寫夕陽,或金光鋪滿原野,或又紅又大地掛在櫛比的房屋上,而人影是黑的,在餘暉中動搖。他記得自己小時候看著紅極了的晚霞而哭了起來。 〈路邊開著山茶花〉 同樣是凋零,櫻花被武士欣賞,山茶花卻遭到厭惡。因為山茶的花是整朵花「吧嗒」一聲掉下來,武士看著一激靈,好似被砍了頭,就覺著晦氣,以致現今人們也不拿山茶花探望病人。 〈別有風味蘿蔔泥〉 日本人吃魚,一生二烤,該丟不丟的用鍋煮,通常就是煮蘿蔔。蘿蔔怎麼吃也不會中毒,那就像拙劣的藝人再怎麼演也不會有人「中毒」,跑來充當她或他的追星族,此等藝人在日本就叫「大蘿蔔」。
长声闲话——李长声日本文化随笔系列(全5册)
暂无简介
系紧兜裆布
旅日作家李长声的文化随笔在海内外读书界素有定评。《长声闲话》作品系列囊括了作者迄今的随笔佳作,依内容脉络全新编选而成,适合随笔文学爱好者与日本文化爱好者阅读、收藏。 《系紧兜裆布》为《长声闲话》第一册,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谈日本的精神与文化。兜裆布即“犊鼻裈”,在中国早已不传,在日本至今犹见,一句“系紧兜裆布”,颇能为大和精神传神。时间上,这一册从“君从何处来”的史前、到有了“国号”、“年号”的时代,到“日之丸、君之代”,一路解读“单一民族是怎样炼成的”和“万世一系的尴尬”。空间上,纵论日本的“东与西”、“表与里”。此外或拈出国民性特征立论,如“缩小”、“夸张”、“道歉的习惯”、“揣着明白装糊涂”;或别辟蹊径指向日本文化的特异性,如“葬礼上的笑颜”、“吃骨灰”等等。
四帖半闲话
本书的内容包括闲话“四帖半”、三文鱼、辞世歌、滑稽的汉俳、小说与胡说、可爱的日本文学史、从《源氏物语》到西乡隆盛、闲看苍蝇搓手脚、大刀向三岛由纪夫的头上砍去、观能、赏梅、读经、作家的自卑、作家的自失、作家的自杀、李香兰的故事、生命的《火鸟》、孤立无援的思想、杨贵妃·圣德成吉思汗、美女作爱、非美女作家、有毒的恋爱、第n个还是活神、还历、俳句日本论、遗唐使、黄遵宪与小泉八云、乱伦故事多、左手毒和、漫画与连环画、不撤姜食、刘备摔孩子、旧军装与超短裙、挺然翹然、笑笑笑、“套牢”、马马虎虎、日本人的缩小、中国人的夸张等。
枕日闲谈
《枕日闲谈》为旅日作家李长声先生关于日本文化、文学和书业情状的随笔集,收录《日本人与诸葛亮》、《江户热的死角》、《永井荷风的东京》等文字五十余篇,皆流畅可读,亦见出作者眼力独到之处。
东京湾閒话
日本世相精彩多樣,要能看穿繁華表層底下,非得有駁雜閱讀人物、展演、書報所得之獨到眼光。冷眼熱腸知日者李長聲,舉杯推出【閒話】系列第三作,依舊笑語盈盈酒氣酣暢,筆下指點文壇恩仇社會萬象,從總理看漫畫、混浴與捕鯨、演歌與酒館,到寫俳句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並美畢卡索的傳奇陶藝家飲食家魯山人、漫遊東京的永井荷風、討厭太宰治的三島由紀夫……其間夾雜一問:「作家應該跟編輯睡覺嗎?」爽利文風讓人展卷痛快,不覺天空現出魚肚白。
东瀛百面相
暂无简介
瓢箪鲶闲话
《瓢箪鲶闲话》是著名旅日作家李长声最新的一部散文随笔集。该书收录李长声新近创作的有关日本文化、社会生活、历史传统等的文章二十余篇,记录了他对日本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的最新认识与思考。作者侨居日本近三十年,对日本民族及其文化、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体察和认识。其中《漫画你学不来》、《中国何曾不知日》、《你不懂东日本》等篇,视角独特,分析深刻,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看待日本。
风来坊閒话
本書是李長聲繼《居酒屋閒話》之後,第二本以「日本文化」為主的隨筆。書中除了精選他在東京中文報紙同名專欄所發表的文章之外,還收錄過去二十年中,他所寫關於日本文化、作家軼事等文章精華,內容包羅萬象,吃喝玩樂、歷史掌故、社會百態,無所不包,可說是日本文化與社會的剖面史。與茂呂美耶「日本人觀點」式的文化隨筆,恰成對照,卻同樣饒富趣味。 昔年聽雨街頭 此日飲酒江樓 而今風來忘憂
东游西话
我爱写千字文,有数字限制,像是在舞台上演戏、按格律作诗,别有乐趣,也防止信马由缰,耽误人家的读书工夫——东游西话,可不是东拉西扯。
日边瞻日本
《日边瞻日本:东亚人文·知日文从》多是关于日本图书的引介,味道隽永,很得日本小品与中国书话之妙,有时读着,令人想起知堂老人,现在的读书人倘欲了解当下日本文化,李长声的著作,是不可不读的。“东亚人文”是“清华东亚文化讲座”着手编辑的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包括学术研究、典籍资料、文化译丛等,“知日文丛”是其中有关日本的文化随笔系列。“清华东亚文化讲座”从2004年创立起,便着力从多种角度来讨论东亚问题。伴随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发展,伴随中国的文化复兴,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思考东亚问题,是“清华东亚文化讲座”致力探索的方向。我们深知,如何对待历史,如何面对今天,如何面向未来,这些存在于中日之问的大问题,并不是这套“知日文丛”能够解决的,我们只是期望这套丛书的编辑和出版,能够给愿意思考这些问题的读者朋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四方山閒话
「四方山」意思是世間,自不免紛紜雜多,「四方山話」那就是天南海北侃大山,說閒話。閒話在酒桌上常常會變成醉話,寫下來或打出來就算作隨筆罷。--李長聲 日本文化隨筆第一人 李長聲最淋漓酣暢的閒話新作 集結2010年《聯合文學》雜誌日本文化達人李長聲同名專欄+零時差日本文學及文化趨勢觀察! 本書集結二○一○年《聯合文學》雜誌日本文化達人李長聲同名專欄+零時差日本文學及文化趨勢觀察! 「四方山」日文漢詞意思是世間,四方山閒話則是天南海北侃大山地說閒話。世間人事景物何其多,人人會指東畫西扯淡說閒話。但若要抖包袱似的一則接一則,源源不絕丟出燦若繁星的故事新語,讓讀者一本追過一本地讀,實在需要能說擅寫的本事。小如一根火柴的掌故源流,大至縱橫捭闔的(土反)本龍馬,不過是旅日文化達人李長聲隨手拈來的談資。 說人閒話需要功力。例如(土反)本龍馬原來不是福山雅治扮演的那樣帥氣偉大;啟蒙大師福澤諭吉原來沒說過「脫亞入歐」;村上春樹原來不讀三島由紀夫。 談物閒話更需要見識。例如風鈴原來從唐朝傳入日本;踏繪原先是日本幕府時代用來驗證天主教徒的奇招;而武士家計帳則訴說了日本江戶武士乃是用算盤而非刀劍守護家庭的真相。 再要說到書齋化為iPad,輕小說怎麼個輕法,日本八○後作家寫什麼,村上春樹大賣兩百多萬部的《1Q84》書名怎麼來,資生堂大老闆怎麼成了美術館館長……要想零時差直擊當代日本文化新潮,不用再上Google,也無須再查維基百科,多聽點李長聲的閒話就夠了。
风声
暂无简介
樱下漫读
暂无简介
热眼:近代日本人如何看中国
知名作家解读近代日本学者著作,为认识日本添一维度,给理解中国换一视角。
日下散记
作者旅日二十年,冷眼心热看扶桑,大至中日文化比较,小至东京的胡同、食肆、书坊,远至山冈庄八与德川家康,近至村上春树的创作密码,无不娴熟于心,落诸笔端,实为“知日者”的一席浮动盛宴。
闲日读本
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日本文学万象,从《源氏物语》《枕草子》一直说到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文学大奖渊源、作家逸闻八卦、名作背后的故事、作家间丝丝缕缕的纠葛,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全都收入囊中。落笔闲庭信步,信手拈来,读来却畅快淋漓,大呼过瘾。以前说,要认识日本,必须读点周作人;现在可以说,要认识日本,尤其是认识当代日本,就必须读点李长声了。
一番日本语增刊:日本匠人
一个小小的牙签,需要六道工序; 捏一团章鱼寿司,要提前给章鱼按摩50分钟; 制作一只轮岛涂碗,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古老的企业——金刚组成立至今已经历一千四百多年的漫长岁月! 数以万计的百年老铺究竟有哪些经营之道? 岩手县生产的南部铁器如何升值为中国人争相购藏的工艺品? 日本的秋山木工与中国故宫、皇陵、圆明园等皇家建筑的设计者雷氏家族又有怎样的关联? 中国自古传承下来的匠人文化在现代出现了极大的断层,如何推进现代中国进行一场”品质革命“? 以上种种, 或许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些许启示!
知日17:了不起的推理(第1版)
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推出《知日》特集第17弹——《知日·了不起的推理》特集。 集结多位日本推理界大师,带你深度挖掘日系推理的“真相”。知日专访岛田庄司、绫辻行人、伊坂幸太郎、驰星周等多位当红推理小说家,并有国内专业力量助阵执笔。从本格推理到变格推理,展现日本推理小说多面观;从推理漫画、推理剧到推理杂志、推理游戏,全方位无死角剖析日本推理界。 【知日专访】 被网友誉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神”——岛田庄司 新本格派开创者——绫辻行人 日本文坛独树一帜的新锐作家——伊坂幸太郎 被称为“日本暗黑小说”创始人、硬汉派推理小说家——驰星周 推理漫画元祖《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原作者——天树征丸 立教大学江户川乱步研究中心前主任——藤井淑祯 国内专门关注日本的媒体品牌「知日」旗下纸质出版物《知日》特集,每月一本,致力于为中国年轻人深度报道记录有关日本的文化、创意、艺术和旅行等。
案山子闲话
暂无简介
秋津岛闲话
旅日作家李长声先生以日本的古称为书名,将其旅居多年的观察写成“闲话”,“以平常心写日本”,“写平常的日本”。全书共分六辑,分别为“兜裆布”“桃太郎”“卡哇伊”“商人道”“没味道”“文学忌”,将日本的文化、文字、生活的各方各面以及作家作品等形成一篇篇趣谈,诠释日本生活美学里的真相,消解轻薄的文化误解,跳出常人的视角,在字斟句酌中“闲话”“秋津岛”。
哈,日本
你问日本的历史,他能告诉你;你问日本的风习,他能回答你;你问日本的文学,他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连点鸡毛蒜皮的问题,也能给你个完满答案。 李长声写饮酒,写捕鲸,写街景,写书店,写浮世绘,写辞世歌,也是精彩、精致又精辟。叙事,娓娓动听;状物,不厌其烦;写人,道地白描功夫。不明白了: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 ——章诒和《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 在我看来,长声兄是当下国内状写日本的第一人,就像林达写美国,恺蒂写英国,卢岚写法国一样,尽管他们的视角和风格各个不同。 ——陈子善《与李长声“相遇”》 我当然更爱读李长声的随笔,通古博今,真性情织出的好见识,他微醺时写就的最好,你更该微醺时读。 ——陈 浩《相见恨晚李长声》
浮世物语
《海上文库:浮世物语》内容介绍:清政府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在出使日本期间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共收200首短诗,内容涉及日本历史及风俗,以至当时的维新,每首诵一事,对刚刚走上近代化的日本的社会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中日之间:误解与错位
《大家》定位为常识性精英阅读的系列读物,旨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层次和内容价值,将那些最富洞见、最有价值并洋溢着美感的文字,集中呈现到读者面前。同时,文章的选择会注重新信息、新观点。每一本书都选择一个主题,邀请这方面有名的写作者和研究者撰文,多角度广视野来论述。
昼行灯闲话
《昼行灯闲话》是“文化知日第一人”李长声的最新文集,与此前选集无重复篇目。作者以微醺之笔,将日本文化、文人、文字信手拈来,趣谈开去:日本有茶道武士道,几乎“头头是道”,料理却偏偏不讲“味道”?漫步日本,赏枯山水、逛二手书店、品吟酿酒;懂点门道更好。浮世春画、AV产业,日本色情产业古今传承?日本僧人吃肉娶妻,风头盖过偶像明星?道德绅士夏目漱石的隐秘情史,村上春树笔下人名的讲究……话题丰富多样,堪称日本文化万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