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端政
温端政,浙江省平阳县人,语言学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和语汇。曾获得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小学生歇后语词典(双色本·第2版)
2人今日阅读
我社的“辞海版·新课标·学生系列辞书(双色本)(第2版)”是在双色本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修订的版本。该丛书为满足小学生多层面的学习需求而编写。这套词典品种齐全,编排合理,形式力求活泼新颖,以方便学生使用。第2版请专家学者重新修订,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配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丛书根据小学生认知需求采用双色印刷。本词典系该丛书其中一种。收录小学生常见常用歇后语共约4500条。条目丰富,生动形象。释文解释难懂字词,说明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有典故的交代出处并作简要说明。立目时以语言常见表现形式为主条。本词典后附有《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汉语语汇学研究(三)
本书是“第三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2011,杭州)论文集,收入论文多篇。 论文内容涉及语汇学理论、成语、谚语、惯用语研究,以及语汇学辞书的编纂、语汇学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俗语大辞典(普及本)
《中国俗语大辞典(普及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O17)的成果--“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为依托,补充了许多新的语料,广泛搜集各类俗语共14500余条(含副条)。《中国俗语大辞典(普及本)》释义严谨,引例丰赡,编写者均为多年从事语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既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词典编纂实践经验,很好地保证了《中国俗语大辞典(普及本)》的专业水准。全书体例谨严,适合中等文化水平以上读者阅读。

辞海版 中国格言大辞典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它“诸子百家”影响深远的学说流派,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格言,作为一种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传诵等特点的言语单位,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许多格言堪称中华文明的结晶。 格言还是言语学的研究对象。格言来自名家名篇,都有出处,有一定的语境,是一种具有引用价值的表述性言语单位。这使它不仅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具有描述性的一般名言区别开来,而且与谚语等表述性的语言单位区别开来。加强对格言的性质、来源、范围、分类等的研究,建立具有汉语特色的格言学,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相信本书所辑录的大量资料,将给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扎实的事实基础。

敬谦语小词典
《敬谦语小词典》收古今常用敬语(含敬辞、敬称)、谦语(含谦辞、谦称)共1606条。

俗语研究与探索
文章介绍了《中国谚语大全》、《中国歇后语大全》、《中国惯用语大全》的内容和体例,指出其主要特点和文化价值。着重从语言学角度论述了历代俗语对于语言研究与整理的宝贵价值,举例说明研究古代俗语的方法和途径。文章认为,这三部俗语大全的编写及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的建立,将现代化的研究手段用到了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中,这是汉语俗语研究方法的新突破,必将推动汉语俗语研究的新进展,并为研究方言、历史语言、民俗文化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惯用语10000条
本书收录汉语古今惯用语10000条(含副条),以惯用语的常见形式为主条,主条的常见变式为副条。对需要解释的字、词,先行注释。惯用语有出处或典故的,简要地加以说明。除少数必须作补充解释的条目外,副条一般不加注释。书后附《语目首字笔画索引》,以方便检索。

歇后语10000条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本书收录汉语中的歇后语约10000条(含主条与副条),以歇后语常见的或较早的形式为主条,主条的常见变式为附条,列于主条之下。每条歇后语详细解释其部分和整体意义,并揭示前后部分的关系。歇后语中有出处或典故的,简要地加以说明。除少数必须作补充解释的条目外,副条一般不加注释。书后附《语目首字笔画索引》,以方便检索。

俗语大词典
《俗语大词典》收汉语谚语9625条,歇后语2741条,惯用语4183条,合计16559条。所收条目按汉语拼音排列。释义包括通释和分释两部分。通释是对语目整体意义的解释,分翻译解释语目中的疑难字词,有典故的作适当考证,并作简要阐释。例证选自书面作品,包括古今书籍和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每条目列一至三个例证。书前附“语目首字音序表”,书后附“语目笔画索引”。

新华格言词典
暂无简介

通用格言词典
什么是格言?《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修订本)都解释为:“含有教育意义可作为准则的话”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格言的内容有教育意义,可以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二是指格言的形式上是“话”,即句子。 格言,古代也叫箴言,指规谏劝戒之言,人们引用格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给人以忠告或规劝,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在这一点上,格言有别于一般的名言警句。 引用格言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叙述或论述民族的历史文化。 格言的用途还有许多,我们随时可以听到,成为规范人们言行的准则,正确理解和运用格言,不仅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我们思想认识水平。 《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通用格言词典》作为通用性辞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尽收,我们以“通用”为标准,选收使用较高、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的,以古代的为主,也适当选收现当人的。每个词目,除对理解上有困难的加以必要注释,并说明出处外,还都举出用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让读者加深对所收格言的理解,并从中体会正确的用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尚有待读者检验。

常用歇后语分类词典(第2版)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它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从中“引”出后一部分:后一部分含有对前一部分注释、说明的作用。因为“引”注“关系是歇后语内部结构关系的基本特征,我曾经据此建议给歇后语起一个学名,叫作:“引注语”。 歇后语在修辞上的最主要特色,是通过前一部分的描述,使后一部分的酹示的语义形象化,并在此基础上使语言具有诙谐和讽剌性。

歇后语辞海
本书是一部歇后语的集大成之作,其收罗宏富,举凡民间俚语、方言俗话、涓滴不弃,兼收并蓄,广收词条达数32000条之多。歇后语同成语、谚语、惯用语的较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从中“引”出后一部分;后一部分含有对前一部分注释的作用。因此,“引注”关系是歇后语内部关系的基本特征。按此原则指导,本书立常见形式的歇后语为主条,与主条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而形式相近的条目为副条,用“也作”表示。语目中的疑难字词、典故予以注音释义,前后部分谐音双关、词意双关和整理双关的,均释出双关手法和意义。书前有《语目首字音序表》,书后有《语目首字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检。

谚语辞海
《谚语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海”系列中的一本。“语海”系列包括《谚语辞海》、《成语辞海》、《歇后语辞海》、《惯用语辞海》等。 《谚语辞海》收录从西周典籍始见到今天仍活跃在语言生活中的古今谚语近60000条,并逐一详尽解释,总字数达300余万字,是名副其实的“谚语词典中的巨无霸”。 《谚语辞海》在收条方面,主条选用常见的形式,副条用“也作”表示。副条的首字与主条相同的,不另立目;首字和主条不同的副条另立目。在释义方面,主条释义一般含“分注”和“通释”两项,先分注后通释。“分注”即解释语目中的疑难字、词,其中有难字或易读错的字,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如无疑难字、词,则从略。“通释”即解释语目的整体意义。有引申义、比喻义的,重点说明引申义或比喻义。不止一个义项的,加以说明。有出处或典故的,适当引例和说明。另立目的副条不再释义,注明“见‘×××’(主条)”。 语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查检方便。 综合来说,《谚语辞海》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容纳了丰富的内容,而且处理得科学准确、简明扼要,超出市面上一般谚语工具书不少,应当是中小学师生、语言文字工作者、翻译工作者、谚语爱好者研究者常备常用的谚语工具书。

汉语知识丛书:惯用语
《汉语知识丛书:惯用语》从惯用语由来、性质、结构、语义以及分类几个方面,以日常生活的角度,对惯用语进行了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了解日常所用惯用语的来源及意义,对于汉语规范使用和汉语文化传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出学术性,又兼顾到通俗性,是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及语言文字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

语汇答问/汉语知识丛书
温端政先生提出的“语词分立”、“字典、词典、语典三分”、建立“语汇学”等理论,受到语言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很多围绕“语”“语汇”“语汇学”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其中有的对新主张表示赞同,对汉语语汇学的建立表示肯定,也有一些论著对此提出质疑或提出不同意见。作者在《语汇答问/汉语知识丛书》中叙述问题提出的背景、采用针对质疑或不同意见进行答辩的方式,围绕“语汇”这个核心,回应学界提出的主要问题。

语词学基础
本书在作者提出的“语词分立”“语词合一”等观点基础上,进一步将语和词作为汉语中密不可分的孪生单位融合起来,通过对汉语词汇和语汇在分类、构成方式、意义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勾勒出汉语语词学研究的总体框架,为构建语词学理论研究体系打下基础。

语类10000条系列:谚语10000条
《谚语10000条》收录汉语古今谚语10000条(含副条),以谚语的常见形式为主条,主条的常见变式为副条。对需要解释的字、词,先行注释。谚语中有出处或典故的,简要地加以说明。除少数必须作补充解释的条目外,副条一般不加注释。书后附《语目首字笔画索引》,以方便检索。

新华惯用语词典
该词典是新华系列辞书的进一步加深、扩充之作,具体特点如下: ◆该词典是一部中型惯用语词典,收录常用惯用语约4500条。 ◆条目分正条和副条,反映惯用语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释义准确、简明,注意透过字面意义揭示实际意义。 ◆例证丰富多彩,古今兼收,体现源流演变、意义用法,富有生活气息。 ◆设置知识窗,扩展知识面,增强理解和运用惯用语的综合能力。 ◆采用双色套印、便于读者阅读。

通用惯用语词典
《通用惯用语词典》为“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之一,选收现代汉语中通用的惯用语近三千条,供具有初、中等文化程序的读者使用。 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首字声母、韵母相同的,按声调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排列。首字同音的,按笔画数排列。 根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为每个条目注音。 一律使用规范字形,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印的《简化汉字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 先解释条目中的疑难字、词,再解释条目的字面义。不止一个义项的,分项说明。在解释字面义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条目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释义之后配有例句,辅助说明条目的语义和用法。副条也出例句。每个度项至少举一例,例句不止一个的,中间用竖线隔开。例句都选自式正的出版物。有语源的可列出语源,但本词典不以溯源为主。自编的例句,作为补充,若引例已能体现条目的语义和用法,就不再自编例句。 省略例句中与理解条目无关的文字,省略的部分用省略号表示,为使句句语义贯通而增补的文字用括号表示。 词条有异形,且都通用的,选择通行面更大的作主条,另外的作副条。副条以“也作”形式出现,不注音不释义。副条首字与主条不同的,另出条、注音,但不释义不举例,注明见主条。 对条目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加以提示。 为便于检索,正文前有《词目首字音序索引》和《词目笔画索引》。

中国歇后语大辞典(新1版)
《中国歇后语大辞典(新1版)》是在原书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原书是以大量语料为基础,在汉语语汇学的理论指导下编写出来的,在体例和释义上有诸多创新。出版后广受欢迎,曾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五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本书的新一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017)的成果——“汉语俗语语料库”中补充了许多新的语料,并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为了节省篇幅,删去了原书中语目的汉语拼音,只给生僻字或容易读错的多音字注音;同时删去了原书的部分附录。

辞海版 常用俗语辞典
俗语是人民大众创造出来的约定俗成的,口语性、经验性鲜明,通俗性、思想性兼备,形象而简练的语言单位,一般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常用俗语辞典》共收入汉语中常用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4300条。《常用俗语辞典》以俗语的常见形式立目,不收变式,便于一般读者学习和掌握俗语。每条俗语指明所属语类:谚语标作□谚,歇后语标作□歇,惯用语标作□惯。每条语目先对语目中需要解释的字、词,进行注释,然后解释本条俗语的整体意义。有出处或典故的,简要地加以说明。每个语目至少配有一个例句,辅助说明该语目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对语目中的异读字、僻字、易读错的字加注汉语拼音。释义和例句中需要注音的字,也随文括注。《常用俗语辞典》语目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书后附《语目首字笔画索引》,检索使用方便。 《常用俗语辞典》可以满足中等文化水平读者的需要,是一本学术性、规范性与实用性兼备的语文工具书。

通用成语词典
《通用成语词典》收现代汉语中通用的成语近3000条。常用的“异形”成语,以“也作”条出现,作为副条,条目后面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采用按词拼写规则。先行解释需要注释的字、词,再解释整体意义。 汉语不仅词汇丰富,而且语荡也很丰富。成语作为语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表现力而被广泛使用。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是这样。 《通用成语词典》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的一种,不可能也不必要尽快,我们筛选词目的标准就是“通用”二字,主要做法是: 1、 不收现在已经不用或极少用的古代成语。 2、 古代成语,有的虽然现在也用,但比较深奥生僻,并不常用的,一般也不收。 3、 对于现代汉语里的成语,也不求全。 此外,有些凝固性不很强,一看字面就可以明白的,也未收录。这作,本书所收成语虽然数量不很多,便却是现代汉语里最为通行实用的部分。 本书所收成语都是通用型的,释义的难度看起来似乎不大。其实不然,要解释得准确更不容易。

学生成语辨析小词典
成语,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或文字更加生动、简练、活泼,更具表现力。正确地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合理地运用,是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掌握好这一环节,就需要使用成语词典这一类工具书。“专供检索查考”(《辞海》)是工具书的一个基本特点,因此一本好的工具书除提供“解疑释难”的功能外,提供快捷、高效的检索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反之,就可能难以适应读者的实际需求。成语词典同样如此。

谚语
汉语知道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出学术性,又兼顾到通俗性,是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及语言文学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

汉语语汇学教程
汉语语汇学是一门新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说它是一门新的学科,是因为“语”常被看作是“词的等价物”,成为词汇的附属部分。过去,在高等学校的一些《现代汉语》教材里,语汇多被称为“熟语”,作为词汇的一部分,占很少的篇幅。这和“语”在汉语里的地位不相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汉语语汇学》(温端政,商务印书馆,2005)一书的问世,“语”被确认为在性质和作用上与词不同的语言单位,语汇学才被看成是与词汇学平行的相对独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说汉语语汇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因为汉语是一种语汇非常丰富的语言。语,不仅品种多、范围广、数量大,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语,除了来自书面系统的雅成语外,大部分来自群众,千百年来流传在群众的口语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语,源远流长,雅俗共赏,许多被吸收到古今典籍里,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以汉语语汇为研究对象的汉语语汇学,把对汉语语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构建了汉语语汇的理论体系。这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语言学,而且对语汇的运用、语汇的教学和语汇类辞书的编纂,都能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汉语语汇研究史
汉语语汇学虽然是一门新的学科,但汉语语汇研究却由来已久。如果把收集整理语汇也看作是语汇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从东汉末年崔寔辑录的《农家谚》开始,就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后,北魏·贾思勰(约465一约532年)撰的《齐民要术》,在总结农业生产经验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当时流行的谚语。

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通用歇后语词典
《通用歇后语词典》是“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中的一种,为具有初、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通用歇后语服务。《通用歇后语词典》典收入现代汉语中通用的歇后语两千余条。一律使用规范字形,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舍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 歇后语语汇浩如烟海。《通用歇后语词典》把“通用”作为选收词目的标准,全部词目都选自现代作品。古代、近代作品里出现的歇后语,现代不用的一律不收。流行地区狭窄的方言性很强的歇后语,以及内容庸俗低级的歇后语,一律不收。在词目书写和选收方面,《通用歇后语词典》注意把规范和体现歇后语自身固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每个条目都在释义之后配有例句,辅助说明词目的语义和用法,举两个例句的,中间用竖线“隔开”。例句都引自正式的出版物,注明出处,引自报刊的只注明“报”或“刊”。词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首字同音的,按笔画数多少排列,笔画多在后,首字相同的,按第二字顺序排列,依此类推。正文前有《词目首字音序索引》和《词目笔画索引》。

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
《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从“语典的性质和功能”、“语典的兴起及其原因和影响”、“语汇研究对语典编纂的指导作用”、“语典编纂的现代化之路”、“方言语典的编写”、“树立正确的语典编纂苦乐观”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它的出版,可填补目前在语典编纂方面的综合研究的空白。

语海
《语海》以汉语语汇学理论作为指导,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017),“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11BYY089),建立“汉语俗语语料库”,收录历代传世文献、近现代经典文学著作、当代报刊资料中的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汉语语汇约86000条,包括成语30000余条、谚语30300余条、惯用语17700余条、歇后语8000余条。全书按语目首字音序编排,分六册,共计1170多万字,是语汇整理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体例严谨,例证翔实,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汉语语汇的历史面貌,具有独特的语言学、文献学、民俗学、文化学和社会学价值。 《语海》选择常见常用的语条作为主条,且一律标明语性(成、歇、谚、惯),其中有较生僻的字、容易读错的多音字,或有变读情况的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加注。不同义项的语目分列义项,各义项的解释一般由分注和通释两部分组成,分注解释语目中的疑难字、词。通释解释语目的整体意义,一般先列本义,再列引申义、比喻义。有书面资料来源的标明源出处。以丰富而贴切的例句佐证,讲求源流分明,按时代顺序排列。以与主条形式相近的语条作为副条,用“也作”形式附于主条之后,除少数须作补注释外,一般不再释义。每册正文前附《本册音节表》,书后另附《语目首字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检。

谚海
1、本书共收古今汉语谚语19023条。其中主条11129条,副条7894条。 2、词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首字不同者,按首字音节顺序排列;首字音节相同者,按笔画多少排列,笔画少者在前;首字相同者,按第二字音节顺序排列,首字和第二字都相同者,按第三字节顺序排列,依此类推。 3、意义相同或相近而说法略有不同的词条适当聚合,一般以较早出现或较常用的为主条,其余作为副条,附

俗语10000条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本书收录汉语中国的俗语约10000条(含谚语、惯用语、歇后语以及各自的副条),以俗语常见的或较早的形式为主条,主条的常见变式为附条,列于主条之下。每条俗语指明所属语类,并详细解释俗语的整体意义。俗语中有出处或典故的,简要地加以说明。除少数必须作补充解释的条目外,副条一般不加注释。书后附《语目首字笔画索引》,以方便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