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
王鼎钧,1925年生于山东临沂市兰陵县,作家。 王鼎钧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品红豆诗人的诗》。1949年,王鼎钧到台北,后移居美国。他的作品“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在海峡两岸都有出版,他也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10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3%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回忆录四部曲之三
4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3%
作者身在国民党军,历经辽沈、平津两大战役;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经历俘虏营训练,穿着解放军服,徒步胶济铁路全线至青岛到上海,最终远走台湾……一路上,对照、危机、冲突各自延长,互相纠缠,滚动前进,惊心动魄。作者将这四年的愤怒、伤心、悔恨蒸馏、升华为一部超越政治、阶级、个人得失恩怨的独特回忆:“国共好比两座山,我好比一条小河,关山夺路,曲曲折折走出来,这就是精彩的人生。”
作文六要
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8%
《文法六要》为散文大师王鼎钧先生“失联”已久的一部作品,也是他谈论如何写作的经典著作之一。鼎公总结多年写作实践和体会,整理、提炼出写作的六个步骤: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相当于“文法六要”,是学习写作的人都应学习和掌握的六门基本功夫。该书现经鼎公收回版权,用心整补,“浴火重生”;也是鼎公金针度人,无私分享之举。全书以六要为纲,每一要点又从以“黄老师”为“教”者和以学生为“学”者的双重视角来架构全篇,读来平易畅晓,又发人深思;辅以学生的“回应”、“作品示例”和“我的实践”,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多重呼应,有助化用。该书为写作大师教授写作方法的重要作品。
昨天的云:回忆录四部曲之一
2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1%
作者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信手拈来;同时将个体的遭遇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以小见大,在朴素无华中显示出一种深度和力量。作者自云此书是为生平所见的情义立传,是对情义的回报:支持帮助是情义,安慰勉励也是情义;潜移默化是情义,棒喝告诫也是情义;嘉言懿行是情义,趣事轶话也是情义;而无情义处也涂抹几笔,却是烘云托月……
怒目少年:回忆录四部曲之二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1942年夏天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的经历、见闻与思考。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作者如散落的一颗小小的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一个个普通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桃花流水杳然去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1%
本书由作者新近写就的散文结集而成。涉及文学、历史、人物、个人游历、早年回忆、社会诸象等众多方面,按内容分为四辑。既有《“一九四九”三棱镜》等通透的文艺评论,又有《韩寒游台湾》等老辣的世情“微言”;既有《眷村与眷村文化》等这样深沉的个人记忆,又有如《宗教与人生》等淳净的宗教感怀。
文学江湖:回忆录四部曲之四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8%
从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去台湾,到1978年移民美国,作者用三个“十年”,从个人的视角感受和记录了台湾的大历史和一己的小悲欢。作者亲历的“文学江湖”是台湾风云变幻三十年的缩影,从五十年代初期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惊慌,再到冷战时期的“心理疲惫”,及台湾经济起飞、“反攻大陆”的宏愿成为笑柄之时无奈地选择落地生根。
作文七巧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2%
年轻朋友不怕有技术而无性情,就怕有性情而无技术。有志写作的人实在应及早注意技术训练,早日为性情准备“容器”。
文学种子(增订版)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0%
那些年,我常常怀念我的中学生活,一心想为正在读中学的年轻人写点什么,我写的时候觉得与他们同在。我陆续写了五本书跟他们讨论作文,也涉及如何超越作文进入文学写作,这五本书在出版家眼中成为一个系列。现在,我重新检视这一套书,该修正的地方修正了,该补充的地方加以补充,推出崭新的版本,为新版本写一篇新序。
开放的人生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3%
本书把青少年成长期间需要的认识,由家庭学校到社会,由少年到成年,由个人到团体,由现实到理想,一步一步一层一层说出来,揭开人生的许多疑惑。行文生动委婉,令人如沐春风。
讲理(增订版)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4%
王鼎钧,山东省兰陵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台湾)中国电视公司,还曾担任过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年应聘至美国的大学主编双语教材,之后定居纽约至今。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从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年《开放的人生》,再到八十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在台湾销行极广,至今不衰。
活到老,真好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8%
本书是作者杂文集,内容涉猎极广,既有人生体悟、生活随笔,也有文艺评论、社会杂谈,主要体现作者晚年生活的所思所想。书稿按内容分为生活、友谊、智慧三辑,所收文章虽篇幅不长但文字精到、洞见深刻,可读性极强。本书曾于1999年由台湾尔雅推出台版,反馈较好。王鼎钧先生近年在大陆引发的阅读风潮吸引大批读者关注其人其作,此次在商务印书馆推出新版,增补文章16篇。
作文十九问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5%
王鼎钧 山东省兰陵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台湾)中国电视公司,还曾担任过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年应聘至美国的大学主编双语教材,之后定居纽约至今。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从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年《开放的人生》,再到八十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在台湾销行极广,至今不衰。
人生试金石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9%
本书以类于小说和戏剧的材料,组织成现实中各种“冲突性的事件”,以精练的体裁、简洁的文字,表现处纷纭人世需面对的种种矛盾、挑战。并以作者王鼎钧的慧眼卓识,启迪年轻人辨黑白、鉴善恶、取曲直,立身处事,堪为“人生的孙子兵法”。
黑暗圣经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9%
本书是一本真正的黑暗之书——虚伪、狡诈、贪婪、残忍,以怨报德,人性之恶展现无遗,刺人心魄。但是,“当好人碰上坏人时,怎么办?”这才是“人生第四书”的核心问题。它要人明了人之本性,懂得变通,守住人世的基本规则以致其不朽。
年度散文50篇(2022)上册
1人今日阅读
《年度散文50篇(2022)上册》所有篇目由专家评审会“推举”“评选”而出,评审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古耜、何向阳等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组成。 从2022年30余家权威报刊中,评选出50篇有影响力的散文结集。入选作品题材多样,兼及散文各体裁的样式,注重情感真切,个性表达,艺术新颖,尤为注重作品的经典价值——情真而不装,性灵而不饰,境新而不炫,文美而不噪。 这50篇散文的选取,展示了2022年散文的成果,也体现了对散文走向突破的思考与期待,相信相当多的入选篇目经得起岁月的淘洗。散文集读来让人沉浸,如同享用一场文学的盛宴。
现代小说化读
1人今日阅读
《现代小说化读》是王鼎钧先生为有志于文学者所写的路径之书,从故事到故事来拆解小说的艺术,看小说如何产生小说,既有意规避了理论术语的晦涩难解,也有心保留了创造之法的趣味盎然。从鲁迅、巴金、沈从文到徐志摩、林语堂、莫言,所选都是一流名家,所收却并不必是其代表之作,因为从学习的角度看,小说家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的表达方式。他择选这些作品为样本,看小说家如何排兵布阵、落子无悔;又另行以故事作推演,启发读者举一反三、另辟蹊径。如作者所言:“‘写作’是有中生有,以范文样本为教材,可以教也可以学。当然,学习者也不能止于范文样本,他往往通过学习到达创作。”
我们现代人
本书讨论更复杂的现代人生问题,当你一脚踏入社会,你要改换步伐,调整重心,才能立定脚跟。手握“人生三书”,我们如果也像鼎公一样,肯不停地思索人生,阅读人生,就能逐渐成为有智慧的人。人有智慧,才会产生信心。有了信心,我们才能服务人群,享受生命带来的喜悦!鼎公是荷光的人。透过“人生三书”,他把光分给我们,让我们在黑暗中可以摸索前进。
古文观止化读
作者化读《古文观止》经典名篇、首先把字义、句法、典故、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境况、写作缘由等解释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晓白无误、写作者的思想主旨凸显。在此基础上推进、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论证逻辑、风格气势等,使读者能对文章的优长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体会。最后再进一步,能以博学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为阐释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为其独到之处。
碎琉璃
喜歡聽別人講述我童年時期的故事,猶如喜歡有人替我照相。 小時候喜歡種花,只喜歡一種特別嬌艷的玫瑰,花瓣大得像巴掌,在微風裏狂張合合比旁邊的蝴蝶還誘人。 這種花極難侍候,她含苞的那幾天,如果暴雨傾在她頭上,她決不開花;如果狂風粗暴的搖撼,她決不開花;如果蜜蜂太多,她決不開花;如果一隻蜜蜂沒有,她也不開花。 還有,你不能讓蟲子咬她,只要一片花瓣上出現破洞,所有的花瓣都放棄成長。這種花教人好不操心,人人都說寧願多養一個孩子,也不種這樣的玫瑰。
王鼎钧作文六书(套装全6册)
《小学作文讲话》: 在三联,我为初中的同学写过书,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还有讲理。我为高中的同学写过书,文学种子,古文观止化读。我没有能力写儿童读物,我想,至少,我还可以写一本书,跟小学里的小朋友谈谈作文。 设身处地,我有一个想法:小朋友会看不会说,会说不会写,教小朋友作文,第一步是告诉他们,把眼睛看见的画面转变成语言文字。所以《小学作文讲话》的第一个单元是看图作文,打开书,左边一页是一张照片,右边一页是用浅白的文字描述它。 过了这一关,下面一关是,小朋友提笔作文,心里有那么一点意思,点到为止,能短不能长,这本书第二个单元是教他们如何拉长。语言像棉絮一样,开个头儿,后面跟着一大串,古人用“絮絮”来形容,这个窍门儿要对他们说破。 最后一个单元,我搜集了小学作文常见的题目,例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学校,我的生日,例如开学,放假,过年,郊游,对每个题目都有一番讨论。 《小学作文讲话》这本书不厚,我认为小朋友不需要太厚的书,我给他们钥匙,钥匙总是比门小,门比屋子小,拿着钥匙的手可以开门进屋做主人。也就是说,我给他们启发,我希望我的启发有用。 《古文观止》化读: 《王鼎钧作品系列:<古文观止>化读》作者化读《古文观止》经典名篇,首先把字义、句法、典故、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境况、写作缘由等解释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晓白无误,写作者的思想主旨凸显,在此基础上推进.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论证逻辑、风格气势等,使读者能对文章的优长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体会、最后再进一步,能以博学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为闸释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为其独到之处。 《作文十九问(增订版)》: “作文一定要起承转合吗?…如何立意?…什么才是恰当的比喻?…怎样发现和运用材料?”…… 《作文十九问(增订版)》发掘十九个问题,以问答的形式,丰富的举例,解答学习作文的困惑。其中有方法和技巧,更有人生的经验和识见。 《讲理(增订版)》 《讲理(增订版)》从一个国文老师的作文课开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层层推进,给出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步骤:建立是非论断的骨架——为论断找到有力的证据——配合启发思想的小故事、诗句,必要的时候使用描写、比喻,偶尔用反问和感叹的语气等,使议论文写作有章可循,不啻为研习者的路标,而书中丰富的事例,也是台湾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文学种子(增订版) 如何领会文学创作要旨?《文学种子(增订版)》从语言、字、句、语文功能、意象、题材来源、散文、小说、剧本、诗歌,以及人生、宗教信仰与文学的关系等角度,条分缕析,精妙点明作家应有的素养和必备的技艺。 《作文七巧(增订版)》 世界上优秀的作品都需要性情和技术相辅相成,性情是不学而能的,是莫之而至的,人的天性和生活激荡自然产生作品的内容,技术部分则靠人力修为。——基于这样的认知,作者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汇成“作文七巧”,以具体实际的程式和方法,为习作者提供作文的捷径。
四手联弹
《四手联弹》所收作品共37个主题、65篇文字,分成两辑。第一辑是王鼎钧与程奇逢两人“轮流发球”的千字专栏散文,缘起于两人设计的一个专栏,同一个题目,每人写一篇不同的文章,合并在一起刊出,借以表现世事不止一个层面,人情不止一个角度,利害不止一个标准。第二辑是两人沉实厚重的散文。本书内容丰富,作者虽人在海外,但北戴河的海浪,都江堰的风,凤凰古城的廊桥,时时萦绕心头,不曾离去,志在与读者共同吟咏山河深情,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山里山外
本書是《碎琉璃》的姊妹作,描繪抗戰時期流亡學生的大夢。走過大江南北,刻畫人生百態,「血淚和笑靨歷歷如繪,山川悠遠,風俗醇美,有力的呈現了大時代中一個『流亡學生』的感懷、理念、夢想和抱負」。
灵感五讲 文学大师王鼎钧四十年来的灵感手记,著名作家王安忆、张炜、陈建功、苏童、格非,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平原、黄子平、陈晓明联合推荐
所谓灵感,是一种突然而生的觉悟,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看法,需要对人性的深刻体察、对百态的广泛接纳,以及对人生的深情投入。这本书是王鼎钧先生四十年来的灵感手记,慢锻闲敲之语,蕴含丰富的哲思;信手拈来之笔,饱藏生活的启示。从原型、模仿、结构、比喻、造句五个方面来探寻灵感的本质,同时附有汉宝德等人的访谈文字,以性灵之言给人一种重新观看世界、人生的角度,为有志于文学者播下热爱的种子。
灵感
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写《灵感》,先是受了古人诗话和笔记的影响,后来又加上今人“手记文学”的启发。由“灵感”“灵感补”“灵感五讲”和“灵感访谈”四部分组成。其中,“灵感五讲”包括“可大可久谈原型”“亦师亦友谈模仿”“成方成圆谈结构”“有隐有显谈比喻”和“求新求变谈造句”。“灵感访谈”包括“美学教授汉宝德谈灵论感”“诗人高上秦(高信疆)谈灵感的滋味”和“小说作家师范谈灵感移植”。此次出版的简体字版《灵感》补充了很多新写条目,新增了灵感五讲,提供了实践的经验。这是一卷闲适小品,也是灵感标本的展览。读这本书,可以从别人的灵感中来,到自己的灵感中去。
海水天涯中国人
一九七九年,王鼎钧先生只身前往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担任中英教材编辑,亲身体验和观察到纽约这个大都会的复杂多元面相。对于一个带着深厚传统文化观念的新移民,如何对待并于日常当中适应、调和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们有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和艰辛?本书以细腻的笔触、独到的识见,带读者体会中西文化夹缝中的悲欣人生。
千手捕蝶
◆抗日游击队员、流亡学生、国民党宪兵、解放军俘虏、台湾报社主编……王鼎钧经历的太多,看到的太多,因此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从1992年到2009年,王鼎钧致力于“回忆录四部曲”的写作,用这四本书显示那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自七十年代末期起,王鼎钧开始了《碎琉璃》等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1988年《左心房漩涡》出版之后,更为誉为“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作者身为基督徒,佛经读者,有志以佛理补基督教义之不足,用以诠释人生,建构作品。本书通过这短小精炼的文字,把他看到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种种人生体验,轻描淡写点出,看似简单,实为醒世箴言。
个人史·作品卷(在场主义散文奖五年丛书)
暂无简介
水流过,星月留下:王鼎钧纽约日记(1996年4月-1997年11月)
《水流过,星月留下:王鼎钧纽约日记(1996年4月-1997年11月)》是王鼎钧先生移民纽约后1996年4月至1997年11月的日记。《水流过,星月留下:王鼎钧纽约日记(1996年4月-1997年11月)》详细记录了作家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状态,内容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移民、宗教、社会百态诸多方面。阅读这部日记体散文集,使读者可以大致了解1996年春季至1997年冬季,大陆、台湾、美国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及社会事件;了解台湾大众和美国华人阶层对这些重大问题、社会变化的思想认识与心态反映。其中,有对社会世相的评论,也有对人生伦理道德的评判;有对基督教、佛教的深度认识,更有对两岸时局、社会问题,尤其是对美国社会弊端的客观批评;更多的是对当代文学、文艺、书画水平的评论,并涉及了创作《王鼎钧回忆录》第三卷“关山夺路”的记录。等等。阅读这本日记,不仅可开阔眼界、更会启明智慧,正如台湾作家林文义所说:“……放怀抒言,情致深邃,黄金年华光泽暧暧,读来逐页皆是大智慧。……史论、文学、宗教、美感汇通澈悟,是鼎公文学的一大功德,亦是华文世界读者值得珍藏的智慧之书。”
起向高楼撞晓钟: 二十堂名家的国文课
本書為當代名家散文選集,全書共通主題是近二十位名家的國文學習經驗、與國文老師的互動、個人體悟以及對這個語文的特殊情感。例如,余光中,告訴你中文也有生態,措詞簡潔、語法對稱、句式靈活、聲調鏗鏘,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常態;王鼎鈞,比較「戒尺」與「戒恥」的深刻意涵;白先勇,從美國到臺灣的飛機上,最喜歡讀杜甫、李商隱、白居易的詩;張曉風,打開《花間詞》一想起老師的婉轉笛聲,每每潸然淚下;劉墉,運用「懸念法」讀〈岳陽樓記〉、〈桃花源記〉,至今倒背如流;林安梧,高一寒冬夜誦《論語》到天明,驅鐵馬上學,迎向朝陽虔誦「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我欲仁,斯仁至矣!」直覺喜悅莫名!李素真,作文不要怕,循序自有法,多讀,多背、多想、多寫……。不論是從感性還是理性的角度切入,翻開本書,讀者彷彿就在名家、名師的引領下,進入國語文的知識殿堂,並獲得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商周出版於二○○五年五月四日與「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合作推出《自豪與自幸──二十堂名家的國文課》獲得廣大迴響,二○○六年初再以《起向高樓撞曉鐘──二十堂名家的國文課》,喚醒你我心中對國語文那份濃得化不開的情感與重視。
王鼎钧散文
【目录】 1 情人眼 2 碎琉璃 3 左心房漩涡 4 看不透的城市 5 人生试金石 6 我们现代人 7 灵感 8 意识流 由于散文文体是一种特殊的品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分,它的变革往往并不局限在纯粹的职业的散文圈子内。王鼎钧在散文审美变革中的贡献有三。其一,对人研究,特别是从审美角度,把人放在历史风云激荡的漩涡里加以表现,可谓是王鼎钧贯串自己一生全部创作的主线。其二,从美感思维的形态上看,王鼎钧对传统中单向度的“乐感文化”,持重新评估与自觉批判的态度。其三,举凡散文这一包孕极广的体裁的各类体式,杂文、小品、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诗,王鼎钧无一不能,都有开创性的建树。
王鼎钧作品精选
本书是当代著名华语文学大师王鼎钧的精选集,收录《那树》《旧曲》《红头绳儿》等名篇,并根据作品体裁分为“散文”“小说”“有关写作”三辑。在书中,作者以丰富的阅历、深沉的情怀、圆熟的技巧,抒写心灵感悟,咀嚼人生经验。字里行间既富于理想色彩,也密切关注现实,呈现出“潦水尽而寒潭清”“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别样美感。
谈作文
这是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为给青少年写作者而作的心血凝集之作。 作文又是语文教学中*令学生恐惧的环节。校园里广泛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学生三大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作文为“三大怕”之首。 幸好,我们还有王鼎钧,数十年朝拜缪斯成就卓著,途中亦不忘与学子分享写作心得。有人认为美食家不应去吃大排档,音乐家别听呐喊军歌,文章家切莫改卷子,鼎公却心怀悲悯,把引导青年学子习得中文,视作救赎志业。
王鼎钧人生四书之四:随缘破密
在人世间沉浮,恐怕无人没受过苦难、挫折和委屈。要将这种种失败困苦视为理所当然谈何容易。人心里会有不平:为什么忠而被贬、信而见疑?为什么好人总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善良与正直之人在社会上却难以立足?当人们对这些问题产生怀疑时,就会在精神上产生危机。王鼎钧先生以哲人的冷静、仁者的悲悯,解析善恶交织、复杂多变的人性,使我们在摆荡诡谲的人性乱流中,不惊不迫,找到前进的方向。 《王鼎钧人生四书之四:随缘破密》为《黑暗圣经》修订版。
作文三书3:文学种籽
王鼎钧先生是台湾散文八大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文坛的常青树”,是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他的《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和《文学种籽》,为青少年写作释疑解惑,风行台湾和香港。可以说,“作文三书”以台港为实验室,经过二十多年检验,获得成功后在国内推广普及。 身为散文大家的王鼎钧,为什么屈下身子,写这样三本书呢?作者说:“我是赤着脚走路的那种人,路上没有红毯,只有荆棘。中年以后整理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生了一个疑问,当年走在路上,前面明明有荆棘,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诉我呢?前面有陷阱,为什么没有人作个标记呢?前面有甘泉,为什么去喝水的人不邀我同行呢?经过一番研究,我知道一般人在这方面是很吝啬的。于是我又衍生出一个想法:我一边赤脚行走,一边把什么地方有荆棘、什么地方有甘泉写下来,放在路旁让后面走过来的人拾去看看。” 《文学种籽》是一本带领你由教室到文坛,由学生向作家过渡的书。 每个人都有文学潜能。当你碰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郁闷得影响了学习的时候,如果选择文学的方式加以发泄,在排解了郁闷的同时,或许还得到了一首诗或一篇散文。这就是文学潜能的释放。当然,这是无意识的释放。如果你读了《文学种籽》,由无意提升到有意,境界就不同了。王鼎钧说:“人,可以说是在挫折中成长的,‘不如意事常八九’,而‘可与人言无二三’,有些重大的挫折造成‘心的伤害’,终身隐隐作痛。在他心里有虫子咬他,热铁烙他,有针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忘不了,抛不下,躲不掉。他刺骨的想,内在语言如潮海翻腾。他只好去做某些事情去减除痛苦,其中之一就是文学创作。”然而,“倘若作家从人生中汲取的是浊水,倒入人生之中仍是浊水,这就不是伟大的作家,我们希望他能以艺术造诣、人格修养、思想境界蒸馏那水,过滤那水,变浊为清,再还给江河湖海,他提高了人生,也提高了文学。”怎样把生活转化成文章呢?怎样以提高文学的方式提高人生呢?我不再继续引述《文学种籽》里的内容了,留下一些篇幅,交代我向你推荐“作文三书”的缘由。
王鼎钧作文六书 小学作文讲话
在三联,我为初中的同学写过书,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还有讲理。我为高中的同学写过书,文学种子,古文观止化读。我没有能力写儿童读物,我想,至少,我还可以写一本书,跟小学里的小朋友谈谈作文。 设身处地,我有一个想法:小朋友会看不会说,会说不会写,教小朋友作文,第一步是告诉他们,把眼睛看见的画面转变成语言文字。所以《小学作文讲话》的第一个单元是看图作文,打开书,左边一页是一张照片,右边一页是用浅白的文字描述它。 过了这一关,下面一关是,小朋友提笔作文,心里有那么一点意思,点到为止,能短不能长,这本书第二个单元是教他们如何拉长。语言像棉絮一样,开个头儿,后面跟着一大串,古人用“絮絮”来形容,这个窍门儿要对他们说破。 最后一个单元,我搜集了小学作文常见的题目,例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学校,我的生日,例如开学,放假,过年,郊游,对每个题目都有一番讨论。 《小学作文讲话》这本书不厚,我认为小朋友不需要太厚的书,我给他们钥匙,钥匙总是比门小,门比屋子小,拿着钥匙的手可以开门进屋做主人。也就是说,我给他们启发,我希望我的启发有用。
山河故人
本书是中国文著协和北京时代华文书局联合出版的“年度散文50篇”(2022-2023)年度精选辑录,收录知名作家年度全新创作散文,历史文化篇主要收入主题宏大,对历史、文化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作者包括王鼎钧、李敬泽、祝勇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文章内容从西南联大到故宫文物,从文学到历史,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白纸的传奇
不能想象无视金庸的中国武侠小说史,无视余光中的中国诗史,无视白先勇的中国小说史,无视王鼎钧的中国散文史。 本书由当代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五卷散文《生命长河》、《光阴分享》、《未晚随笔》、《案头人物》和《艺文感应》结集而成。作者以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学识、细致的观察为我们呈现了思考的方方面面:人生回望、天伦之叙、文章品评、时事指点,更有身在异乡对故乡文明的审视……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既有对童年往事的回顾,身在异国对故乡的款款深情;又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怡然,总结夫妻相处、教养子女的心得;还有对作家、文章的品评,展现名人风采和文学思考;更有时事评点,对社会问题表达深刻的忧思。因此,该作品在深度与广度上兼得。
书滋味
【编辑推荐】 王鼎钧简直就是散文界中的“博尔赫斯”。他仿佛深谙春秋战国的合纵连横术,挽寓言,恋诗体,留日记,兜揽断章孤句,又混杂小说、戏剧、诗歌的血统,真担得起“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豪气,这样的“法无定法”,在大陆出版的众多散文集中,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王鼎钧也是文学界的大魔法师。他的散文具有非凡的透视魔力,会打通读者记忆中的每一处血栓。仅从一道缝隙,就能窥见天空的美丽与广大。他的文字,娓娓道出,种种对于生活的描绘与想象,使人置身其中,就能找回丢失的记忆,真是神奇。 【内容简介】 这是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的读书杂感集,作者每读到好书,心生欢喜,兴之所至,欲罢不能,这些文章因书而发,但都可以脱离原书单独存在,看一本书能了解十几、二十本书。作者笔落之处,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名家推荐】 不能想象无视金庸的中国武侠小说史,无视余光中的中国诗史,无视白先勇的中国小说史,无视王鼎钧的中国散文史。 ★上世纪90年代,我所接触的文人圈子中,王鼎钧的散文是个令众多文人津津乐道的东西。如果今天王鼎钧先生到场,我一定会将家中收藏的王鼎钧的书拿来给他签名,还要和他合影。如若让我挑十本书,其中一本一定有王鼎钧散文。 ——韩少功(著名作家) ★他以肉掌劈凿嵬岩,泻下千尺飞瀑,他引流入川,回狂澜于千里烟波。他秉一枝巨笔,横烈处如血涌热腔,幽柔时如风动翠帘,怎能不叫人“一生低首”。 ——张晓风(台湾著名散文家) ★如果选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当然不会遗漏王鼎钧先生。如果选出五大散文家呢?王鼎钧先生还是有份儿的。 ——马森(台湾著名作家) ★王鼎钧终其一生,只是个普通作者,没有任何其他可以依傍的东西。写作之外,他一无所有。他就是靠他过硬的文字,他的别具一格而又丰富多彩的散文,赢得了读者,也将赢得历史的眷顾。 ——单正平(著名学者,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风雨阴晴
處在新舊世代兩大板塊劇烈震盪中,許多作品因為風潮之故,而得到短暫的輝煌,像不會發光的月球。然而,有些作品是恆星,來自作家內心的熱情,持續點燃讀者內心的礦脈,就這麼世世代代發光發熱,傳承下去,就如王鼎鈞的作品。(風雨陰情)是王鼎鈞的散文精選,是他的回顧展,當然也是三十幾本作品中『最好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