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坦贝克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年2月27日-1968年12月20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利纳斯市,美国作家。 他的许多作品大都以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主人公,表现了底层人的善良、质朴的品格,创造了“斯坦贝克式的英雄”形象,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等。
伊甸之东
70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愤怒的葡萄》作者斯坦贝克文学生命的巅峰之作。 同名电影由伊利亚·卡赞执导,获奥斯卡金像奖! 暌违多年再版,初次收录斯坦贝克2万字创作手记,展示《伊甸之东》的创作始末,呈现小说的时空背景与人物塑造。 这是一部长达半个世纪的家族传奇,贫穷、战争、财富、谋杀、爱情、亲情、谎言……讲述让每一代人困惑不已的人生和他们的自由意志。 小说以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河谷为背景,以象征和写实交融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从南北战争到“一战”时期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在这里,斯坦贝克塑造了他最为迷人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他最为永恒的主题:身份之谜、爱的盲目,以及爱的缺失所带来的凶残后果。
愤怒的葡萄
54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5%
我不知道那里是天堂还是地狱,但那里是我们的希望,而我们一定要活下去……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沙尘暴毁了乔德一家的土地,迫使他们离开家乡。他们用破铜烂铁拼装出一辆拖车,堆上所有家当,沿着六十六号公路,一路向西,前往传说中葡萄漫山遍野的天堂——加州。在这趟三千公里的漫长旅程里,他们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些事情很残酷、很痛苦,但也有些际遇是如此感动他们,令他们重燃活下去的信心。
罐头厂街
1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5%
《罐头厂街》(Cannery Row)首次出版于1945年。本书描写了大萧条时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一条被称为“罐头厂街”的海边街道上的故事。这里因当时建有多家沙丁鱼罐头加工厂而得名。书中所写的实际地点是蒙特雷市的海景大道,这里后来被重新命名为“罐头厂街”以纪念此书。约翰·斯坦贝克在本书中的创作取材于他对加州蒙特雷真实居民的记忆,他将一众小人物们在这个残酷世界中生活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创造了这部含着幽默与辛酸的作品。
愤怒的葡萄(英文原版)
7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2%
该书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当时,美国中部的很多农民负债累累,土地被大公司没收,只得向西迁移,想在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出路。小说以约德一家为代表,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他们将家中的一切变卖后,换来一辆破旧的汽车,一家坐车向西逃荒。途中年轻的诺亚和康尼则在半路上开了小差。到了加州,一切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美好,等待他们的仍然是失业、饥饿和困苦。那里的农场主利用剩余的劳动力压低佃农助工资,各地势力敲诈勒索和迫害流浪的农民。于是农民愤怒了,他们团结起来,奋起抗争。
珍珠
5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8%
著名诺奖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经典中篇小说,收入著名墨西哥插画家的木刻插图5幅。 墨西哥一对以采珠为生的渔民夫妻奇诺和胡安娜,因襁褓之中的儿子偶然被蝎子螫伤,两人为了给孩子治病去寻求白人医生帮助,却因为没有钱而遭到拒绝。奇诺唯一的希望就落在了采珠上,天可怜见,居然真的让他采到了一颗“稀世宝珠”。此时,珍珠的传言不胫而走,它不仅为奇诺一家带来了希望,更是招来了贪婪之人的觊觎和暗算。走投无路之下,奇诺和妻子回到家乡,将珍珠扔进了大海。 小说语言朴素凝练,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结合富于诗意的幻想,构成了《珍珠》独特的风格。
人鼠之间(果麦经典)
4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4%
智障的莱尼经常闯祸,每次闯祸,好朋友乔治就带着他逃亡,过上流浪的生活。他们又来到一家农场,在这里打零工,安顿了下来。莱尼非常喜欢毛茸茸的宠物,他的梦想就是能养一窝兔子。好不容易在新的农场安顿下来,莱尼又闯祸了。这一次,整个农场的人都在追杀他。好朋友乔治一直希望莱尼能逃得远远的,但最后还是被大伙儿发现了……大地上四处流窜的异乡人,没有家,也没有人在乎他们,但是他们心里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愤怒的葡萄
3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3%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作家曾跟随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一路流浪到加利福尼亚,沿途所见使他震惊不已。他以写实的笔触,在书中详尽透彻地展现了美国历史上那一段令人无法忘怀的特殊时期。作品一问世便引起当时各州权贵阶层的恐慌,许多州禁止小说发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愤怒的葡萄》的巨大影响,时至今日,它仍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珍珠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1%
《珍珠》(The Pearl)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短篇小说,出版于1948年。小说讲述了潜水采珠人基诺的故事,并探讨了人性、贪婪和邪恶。作品取材于墨西哥拉巴斯的民间传说,初稿原名《世界的珍珠》,刊登于《妇女家庭良友》杂志(1945年第12期),并拍摄有同名电影。
菊花(诺奖得主经典短篇)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1%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最具探索性的女性小说 ·世界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一 “伊丽莎是一位年轻的已婚女士,在一块地处偏僻的农场上工作。一天,她的内心突然产生一股渴望,想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一朵菊花,勾连起女性力量在文明世界遭踩踏的命运,探寻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与世隔绝的加州萨利纳斯山谷——斯坦贝克创作生涯的圆心——一位女园艺师的一段奇遇,描绘其从压抑自我,到抓住一线生机,再到沉沦于痛苦的心理过程,展现天真与残酷之殇。
人鼠之间(英文原版)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0%
该书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两个一贫如洗,却又相依为命的美国流动农业工人佐治和李奈从怀揣梦想——追逐梦想——接近梦想——梦想破灭的悲惨故事。该书不仅艺术地展现了田园牧歌式的农庄生活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的冲突,而且反映了人对生存条件的真切感受。“鼠与人的最佳设计往往落空”——正是人类生存处境的形象写照,体现作品包含的悲剧内涵和哲学意蕴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普遍经验的现代寓言。
罐头厂街(英文原版)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0%
该书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海湾的一条海滨街道上。20世纪40年代初,那里以生产沙丁鱼罐头为主要特色,故称罐头厂街。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医生”的海洋生物学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并没有看不起邻居们——赌徒、商贩、妓女、流浪汉,在他眼里,这些人“很健康,干净得让人诧异”。另一组人物,马克和他的伙伴们是一群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随遇而安地栖居在罐头厂街,他们的生活简简单单,既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也不被金钱腐蚀心灵,为人真诚、乐于助人。
East of Eden 伊甸之东(英文版)
8人今日阅读
《East of Eden》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长篇小说代表作。 “我似乎永远在写这本书。我一辈子都在写这本书。早期的作品只是习作:准备写这本书的习作。也就是这个缘故,我要这本书写得好,因为它是居于首位的。” 《伊甸园东》确实是史坦贝克所有作品中最具分量的一本书。一九六三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盛赞扬他的作品:“既写实且富于想象力,同时兼具社会性的洞察力与幽默。”《伊甸园东》是斯坦贝克文学生命的顶点,在世界文学史中亦占一席之地。
横越美国
6人今日阅读
《横越美国》是约翰·斯坦贝克晚年创作的一部深情而坦率的游记散文,开篇便朴实有力,如公路上的风声,直击人心。书中写他与爱犬查理驾驶一辆房车,踏上横穿美国的漫长旅程,从纽约出发,途经新英格兰的林海、落基山的雪峰、大平原的旷野,一路见证美国的美丽与矛盾。途中,他与加油站工人闲谈、在小镇集市听人絮语,也与旧友重逢,和查理在旷野上对望。文字幽默又忧伤,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与风景,既是公路旅行的记录,也是一场对国家、人生与孤独的深刻反思。
人鼠之间 Of Mice and Men(双语经典)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2%
《人鼠之间》是一册中英对照双语版图书,它是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品,这部短篇小说于1937年出版。《人鼠之间》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两个一贫如洗却又相依为命的美国流动农业工人乔治和伦尼从怀揣梦想、追逐梦想、接近梦想到梦想破灭的悲惨故事,艺术地展现了田园牧歌式的农庄生活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的冲突,反映了人对生存条件的真切感受。它被美国图书馆协会列入“21世纪百部极具挑战性书目”。
愤怒的葡萄(译文经典)
4人今日阅读
一部波澜壮阔的美国现代农民史诗,美国出版史上的奇迹。 诺奖得主斯坦贝克代表作、包揽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小说奖双项大奖 《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贫苦农民乔德一家从风沙迷漫的俄克拉何马州平原流落到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谷地的悲惨故事,是一部美国现代农民的史诗。 《愤怒的葡萄》因其历史性和重要性成为美国高中和大学文学课上的必读作品。1940年,它被好莱坞搬上银幕,亨利·方达主演,约翰·福特执导。
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en)(壹力文库 百灵鸟英文经典)
3人今日阅读
《人鼠之间》讲述了二十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两个一贫如洗却又相依为命的美国流动农业工人佐治和李奈从怀揣梦想、追逐梦想、接近梦想到梦想破灭的悲惨故事,艺术地展现了田园牧歌式的农庄生活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的冲突,反映了人对生存条件的真切感受。
诺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伊甸之东(共2册)
3人今日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作品集。 《愤怒的葡萄》: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沙尘暴毁了乔德一家的土地,迫使他们离开家乡。他们用破铜烂铁拼装出一辆拖车,堆上所有家当,沿着六十六号公路,一路向西,前往传说中葡萄漫山遍野的天堂——加州。在这趟三千公里的漫长旅程里,他们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些事情很残酷、很痛苦,但也有些际遇是如此感动他们,令他们重燃活下去的信心。 《伊甸之东》:这是一部长达半个世纪的家族传奇,贫穷、战争、财富、谋杀、爱情、亲情、谎言……讲述让每一代人困惑不已的人生和他们的自由意志。 小说以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河谷为背景,以象征和写实交融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从南北战争到“一战”时期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在这里,斯坦贝克塑造了他最为迷人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他最为永恒的主题:身份之谜、爱的盲目,以及爱的缺失所带来的凶残后果。
小红马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6%
《小红马》讲述的是小男孩乔迪和他心爱的小红马之间发生的四则故事。每则故事均独立成篇,却都对小男孩乔迪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小红马,则是贯穿所有故事的灵魂。斯坦贝克写实的笔触和美国知名插画家卫斯理·丹尼斯独特的绘画风格,使整本书充满了成长的淡淡忧伤以及浓浓的美国乡村气息和时代特色。
愤怒的葡萄
2人今日阅读
《愤怒的葡萄》是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作家曾跟随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一路流浪到加利福尼亚州,沿途所见使他震惊不已。他以写实的笔触,在书中详尽透彻地展现了那一段令人无法忘怀的历史。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是现代文学的一部名著。本书获得了1940年普利策文学奖。
愤怒的葡萄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0%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俄克拉荷马州的大片农田久旱无雨,庄稼歉收。为了生存,农民抵押了自己的土地。但最终,赖以生存的土地被银行和大公司收归所有,他们只能挥别家园,背井离乡。穷困潦倒的乔德一家,也是其中一员。乘坐变卖家产换来的破旧汽车,一家人去往加利福尼亚寻找传闻中的乐土。途中,年迈的祖父母相继去世,哥哥诺亚也悄然离去,尽管前方不断传来坏消息,但都无法打消他们继续前行的念头。到达加州后,迎接他们的仍旧是失业、压迫和贫困。但旅途中那些令人感动的际遇和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让一家人依然心怀希望……
人鼠之间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4%
《人鼠之间》是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两个一贫如洗却又相依为命的美国流动农业工人乔治和莱尼,从怀揣梦想、追逐梦想、接近梦想,到梦想破灭的悲惨故事。故事揭示了在贫富分化、金钱至上的美国,劳动者的孤独是永恒的,劳动者之间的友谊是真挚的,而劳动者对幸福的期盼只能是一枕黄粱。
The Pearl 珍珠(英文版)
1人今日阅读
对于潜水员基诺来说,找到一颗瑰丽的珍珠意味着他贫困的家庭有望过上更好的生活。 梦想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看不到珍珠给引发的贪婪和灾祸。斯坦贝克的这部经典作品揭示了美国梦的荒谬——财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以及我们是如何从纯真中堕落继而又重返纯真的。
人鼠之间
1人今日阅读
乔治和莱尼是一对流浪汉,他们到处打工糊口。他们有一个梦想,想拥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那上面要有一座小风车、一间小棚屋、一个鸡窝、一个猪圈、一片果园,还要有一块苜蓿地,这样莱尼就可以养他最喜爱的兔子了。 然而这一切,都是一场梦。但乔治和莱尼并没有放弃,这次,他们来到一座新农场打工,期盼着能在这里努力工作多攒一些钱,却不想莱尼又闯祸了……
愤怒的葡萄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于193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俄克拉何马和邻近的得克萨斯、堪萨斯、阿肯色各州的农民负债累累,土地被大公司没收,无家可归,只得向西迁移,想在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出路。小说以约德一家为代表,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他们将家中的一切变卖后,换来一辆破旧的汽车,一家坐车向西逃荒。途中年轻的诺亚和康尼则在半路上开了小差。到了加州,一切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美好,等待他们的仍然是失业、饥饿和困苦。那里的农场主利用剩余的劳动力压低佃农助工资,各地势力敲诈勒索和迫害流浪的农民。于是农民愤怒了,他们团结起来,奋起抗争。小说标题《愤怒的葡萄》中的“愤怒”便是对导致人们贫困的不公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
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英文朗读版)
《愤怒的葡萄》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俄克拉何马和邻近的得克萨斯、堪萨斯、阿肯色各州的农民负债累累,土地被大公司没收,无家可归,只得向西迁移,想在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出路。《愤怒的葡萄》以约德一家为代表,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他们将家中的一切变卖后,换来一辆破旧的汽车,一家坐车向西逃荒。途中年轻的诺亚和康尼则在半路上开了小差。到了加州后,一切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美好,等待他们的仍然是失业、饥饿和困苦。小说标题《愤怒的葡萄》中的“愤怒”便是对导致人们贫困的不公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
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集:The Short Novels of John Steinbeck(英文版)
《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集》一书涵盖了约翰·斯坦贝克6篇经典短篇小说,包括《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EN)》、《煎饼坪(TORTILLA FLAT)》、《小红马(THE RED PONY)》、《月亮下去了(THE MOON IS DOWN)》、《罐头厂街(CANNERY ROW)》、《珍珠(THE PEARL)》。1935年出版的中篇小说《煎饼坪》,描写了一群流浪汉的生活和友谊。该书获得加利福尼亚州俱乐部年度金牌奖。从这本书起,斯坦贝克的作品为评论界所注意。《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集》为精校英文原版,经典32开本便于随身携带阅读,学好英语从原版阅读开始。
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英文版)
《愤怒的葡萄》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俄克拉何马和邻近的得克萨斯、堪萨斯、阿肯色各州的农民负债累累,土地被大公司没收,无家可归,只得向西迁移,想在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出路。 小说以约德一家为代表,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他们将家中的一切变卖后,换来一辆破旧的汽车,一家坐车向西逃荒。途中年轻的诺亚和康尼则在半路上开了小差。到了加州后,一切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美好,等待他们的仍然是失业、饥饿和困苦。小说标题《愤怒的葡萄》中的“愤怒”便是对导致人们贫困的不公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本书为英文原版。 The Grapes of Wrath is an American realist novel written by John Steinbeck. The book won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and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and it was cited prominently when Steinbeck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1962. Set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novel focuses on the Joads, a poor family of tenant farmers driven from their Oklahoma home by drought, economic hardship,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nges, and bank foreclosures forcing tenant farmers out of work. Due to their nearly hopeless situation, and in part because they are trapped in the Dust Bowl, the Joads set out for California. Along with thousands of other “Okies”, they seek jobs, land, dignity, and a future. The Grapes of Wrath is frequently read in America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literature classes due to its historical context and enduring legacy. A celebrated Hollywood film version, starring Henry Fonda and directed by John Ford, was released in 1940.
愤怒的葡萄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记述了主人公裘徳一家因为沙尘干旱和经济变革,被迫离开故乡俄克拉荷马州前往加利福尼亚州讨生活的种种遭遇。这部小说在当年获得了“卖得最快,评价最高,争论最激烈”的评价,曾一时成为禁书并被当众焚毁,最后迫使国会立法资助农民。它在1940年相继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小说奖。因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学意义,本书成为了美国高中和大学文学课的必读书目,并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百强英文小说之一。
人鼠之间:英汉对照
本书首次出版于1937年,书名出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诗作《致小鼠》:“人与鼠最如意的规划与梦想,常常变成一枕黄粱。”美国大萧条期间,两位加利福尼亚州的农民乔治和伦尼离开家乡,寻找工作机会,希望能赚得一笔钱后回到家乡定居生活。乔治聪明机灵,但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伦尼浑身都是力气,体壮如牛但智力低下。二人相依为命,乔治虽然嫌弃伦尼,却充当着伦尼的保护者。他们来到一家农场打工,伦尼起初因自己的力气得到赏识,可由于智力低下,不断闯祸,最终闹出人命。绝望的乔治挣扎着亲手杀死了伦尼,也杀死了他们的梦想。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作家,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许多作品是公认的西方文学经典。他的作品背景多数设置在加利福尼亚州,主题常常围绕人的命运和社会不公展开。代表作有《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等,其中《愤怒的葡萄》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同名改编电影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壹力文库 百灵鸟英文经典)
《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这部出版于1939的长篇小说描写了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贫苦农民乔德一家从风沙迷漫的俄克拉何马州平原流落到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谷地的悲惨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是一部美国现代农民的史诗。这部小说在当年获得“卖得zui快,评价zui高,争论zui激烈”的评价,并于1940年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Cannery Row 罐头厂街(英文版)
《Cannery Row》出版于 1945 年,着重描写大萧条期间某一社区的生活:既有社区的繁荣,也有个人的孤独。斯坦贝克以他对加利福尼亚州某地真实居民(包括多年好友埃德·里基茨)的回忆为基础,刻画了一个艰难时世诸多迷人的人物,创作出一部既幽默又凄美的小说。
The Chrysanthemums 菊花(英文版)
《The Chrysanthemums菊花》是约翰·斯坦贝克于193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在封闭的农场生活中对自由的渴望与幻灭。小说通过象征主义手法展现了传统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Sweet Thursday 甜蜜星期四(英文版)
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蒙特雷,人们把 “糟糕星期三 ”后的第二天称为 “甜蜜星期四”。 约翰·斯坦贝克再次回到《罐头厂街》,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欢笑和泪水的世界。
The Wayward Bus 一辆名叫“甜蜜之心”的大巴(英文版)
本书是斯坦贝克在出版《愤怒的葡萄》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斯坦贝克的想象力在这部充满想象力而又不带感情色彩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呈现。大巴行驶在加利福尼亚的小路上,运送着迷失者和孤独者、善良者和贪婪者、愚蠢者和诡计多端者、美丽者和恶毒者,让他们远离破碎的梦想,并有可能走向未来的希望。
The Pastures of Heaven 天堂牧场(英文版)
本书是斯坦贝克短篇小说集代表作。 每个故事都以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郊外肥沃山谷中的家庭为背景,讲述一个特殊家庭对所有家庭的影响。斯坦贝克在这部作品中遵从了两个重要的文学传统:美国自然主义,关注自然本能与遵守社会规范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以及短篇小说循环。
愤怒的葡萄
《愤怒的葡萄》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约德一家因干旱、经济危机以及金融和农业的变革而一贫如洗,被迫从俄克拉荷马州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工作、土地、尊严与未来的故事。他们变卖了家中的一切,开着一辆破旧的汽车,终于逃荒到加州,然而加州的一切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美好……
愤怒的葡萄
从前爷爷来到这里垦荒,得到了土地;后来爸爸出生在这里,他清除了野草,消灭了毒蛇;接着我们又在这里出世,爸爸只得向银行借款。遭遇荒年,爸爸还不上钱,土地归了银行,我们变成佃农,可是我们还留在这里,还可以分得一点种出的东西。最后银行使用了拖拉机,不再需要佃农,我们从此没有了家,几十万人背井离乡,沿着六十六号公路,奔向加利福尼亚,因为传单上说加州遍地是农田,到处是工作。我们到达加州,发现那只是一个谎言:农场主故意引来大批的人,拼命压低工钱。我们不得不再次流浪,像疯狗一样找工作,我们挨饿,我们在死亡边缘徘徊。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系列:月亮下去了
《月亮下去了》是斯坦贝克出版于1942年的一部长篇佳作。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占领北欧某国(暗指挪威)为历史背景,描写了某小市镇以奥顿市长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反抗纳粹占领军的故事。与一般的反法西斯主义作品不一样的是,在这部小说里,斯坦贝克对正反面人物的描写都尽量表现出了人性的两面性:英雄(或法西斯)的一面和普通人的一面。他既没有拔高反法西斯人民一方,把他们写得“高大全”,而是突出了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不能忍受占领军的侵略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对德国占领军的描写也没有进行妖魔化处理,在他的笔下,这些侵略者是软弱的,甚至富于人性的。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系列:烦恼的冬天
《烦恼的冬天》是斯坦贝克创作后期新探索的一个重要成果。在这部小说里,他描写了一个出身于新英格兰世家的男子如何在现实的压力下,从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变成背弃理想的势利之徒的故事。小说无情却真实地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性蜕变的过程。《烦恼的冬天》首版于1961年,是斯坦贝克最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在新的高度和深度上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和人性的扭曲,获得许多评论家的好评,尤其给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认为斯坦贝克重新回到了当年创作《愤怒的葡萄》时的高水准,对他在第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贡献甚大。
横越美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斯坦贝克眼见消费主义与自私自利态度的蔓延,使得维系美国道德健全所需的集体价值正逐渐消失。斯坦贝克相信美好而有意思的生活是质量而非数量所致,因此他迈开发痒的双脚,决定横越美国,重新认识他的祖国与同胞。 他的同伴查理是一条重视外表、善于外交、懦弱又善解人意的法国鬈毛狗,跟随他从美国东北部缅因州的最北角旅行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半岛。斯坦贝克开着与唐吉诃德坐骑同名的特制露营车“驽辛难得”,穿梭在州际公路和乡间小路上,与卡车司机和老朋友一起用餐,拜访各大都市与壮丽的原野,自由自在地与路上的陌生人闲聊。斯坦贝克以幽默,偶尔带点疑虑的眼光观察美国和美国人,他看到的是一个孤寂、物产丰盛,但充满单一看法的个人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