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断鸿零雁记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3%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碎簪记
1人今日阅读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苏曼殊精品选
1人今日阅读
我国现代文学是指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是在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兴文学。其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以及结构组成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我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是人民的文学,集中表现为大大加强了文学与人民群众的结合,文学与进步社会思潮及民族解放、革命运动的自觉联系,构成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历史特点与传统。此时的文学,以表现普通人民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会人生为根本任务。
断鸿零雁记
《断鸿零雁记(1912年)》,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作者苏曼殊以第一人称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性的爱情。为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将相遇托付给别离
《将相遇托付给别离》是苏曼殊小说、杂文集。 收录了《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本事诗十 首》、《有怀二首》、《代柯子简少侯》、《淀江道中口占》、《题师梨 集》、《落日》、《为调筝人绘像二首》、《调筝将行嘱绘金粉江山图题 赠二绝》、《寄晦闻》、《寄调筝人三首》等文章。
读禅阅世
苏曼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几种语言。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绩。他的小说大多脍炙人口,多以恋爱悲剧为题材,缠绵悱恻,委婉动人,在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本书共三章:禅里禅外、化外红尘、君子如水。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情僧苏曼殊的爱
苏曼殊以僧名风闻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他的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他十六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舛的命运。苏曼殊的生母是一个日本女子,生下他三个月便离他而去。他从小就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苏曼殊是情僧。十五岁那年,苏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他以自己与菊子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感慨幽冥永隔的爱恋之苦,也引得不少痴情男女泪湿襟衫。苏曼殊因爱情不幸,也曾流连于青楼之中,但他却能洁身自好,与青楼女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他死后被葬于西泠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1909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因相似的遭遇,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写了一首诗:“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读来令人柔肠寸断。1918年,他经过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苏曼殊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与世长辞。本书收录了苏曼殊自传体爱情小说《断鸿零雁记》、情诗《本事诗》以及他与诸位友人的书信精选。
莲心向佛
《国风书系:莲心向佛》收录了作者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的作品,是一本文集。其小说多以恋爱悲剧为题材,缠绵悱恻,委婉动人,在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
将相遇托付给别离:苏曼殊作品集
本书收录了曼殊大师绝大部分原创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书札等,是苏曼殊文学因缘全纪录,本书装帧雅致,配有四色印刷插页,既方便阅读,又是收藏及赠送佳品。
天涯红泪记(字里行间文库)
本书收录了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天涯红泪记》,以及改写作品《惨世界》。苏曼殊小说多以爱情为主旨,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追求与现实阻隔之间的矛盾。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多有侠客的救危扶困的侠义精神,和对社会现状不满的鞭挞和努力改变现实的斗争。
断鸿零雁记
作者苏曼殊以第一人称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性的爱情。为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焚剑记
偶於市卖酥饼,见贵势导从如云,乃生故人,请为记室参军。
惨世界
《惨世界》是一本悬疑小说。
碎簪记
子若贸然他遁,此下下策,余不为子取也。
绛纱记
忽见其襟间露絳纱半角,秋云以手挽出,省览週环。
苏曼殊小说集
《苏曼殊小说集》这部作品集精心收录了苏曼殊的六部经典之作,包括《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以及《非梦记》。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苏曼殊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每一部作品都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描绘出一个个充满悲欢离合、爱恨交织的动人故事,让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这部小说集不仅是苏曼殊文学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本事诗(十首)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焚剑记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东居(十九首)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海上(八首)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苏曼殊诗集精选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苏曼殊译文集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苏曼殊题画集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苏曼殊杂文集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吴门(十一首)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呜呼广东人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燕子龛随笔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绛纱记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苏曼殊书信集
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凄苦,性格复杂,经历丰富,遭遇独特: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同时他又是一位奇才,文字清丽,工诗善画。如此一位奇人与奇才,真是让人说不尽也道不清。
非梦记
《非梦记》写燕生海琴与薇香、凤娴的故事。薇香是海琴的老师玄度的女儿,玄度“爱生如子”,为海琴与薇香定下婚约……
燕子龛随笔
《燕子龛随笔》作者苏曼殊注释李蔚一英人诗取,以师梨最奇诡而兼流丽。
读禅阅世(行云流水,红尘过客)
本书主要收集苏曼殊所写的一些禅意文章,包括小说以及部分回忆、纪念他的诗文,对苏曼殊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是不可错过的经典好书。苏曼殊作品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动人,对后来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一生多才多艺,能诗擅画,通晓多种语言,尤通佛理。他的小说大多脍炙人口,多以恋爱悲剧为题材,缠绵悱恻,委婉动人,在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周作人评价他说:“曼殊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看他的绝句与小品文可以知道,又生就一副浪漫的性情,颇足以代表革命前后的文艺界的风气。”苏曼殊作品所表现的基本思想,是同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息息相通的,是为反帝反封建服务的。他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断鸿零雁记(情僧苏曼殊成名作;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本书为鸳鸯蝴蝶派的小说,被誉为是民国初年前所未有的成功之作。作者苏曼殊以“我”的人称,写了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性的爱情。主人公三郎幼年倍受欺凌,孤苦伶仃,长大以后又经历了种种坎坷。他东渡日本寻找生母,母子重逢之后,三郎的日本表姐静子爱上了他。静子对三郎一片痴情,母亲和姨母也赞成这门亲事,但三郎犹豫不决。虽然他对静子也有感情,但他不敢再次面对爱情,对静子避而远之。原来,三郎在中国有未婚妻雪梅,雪梅对爱情坚贞不渝,因为三郎之父破产,雪梅之父嫌贫爱富而悔婚。三郎深深地爱着雪梅,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一气之下出家了。雪梅因痴恋三郎,资助他东渡寻母。最后,当父母逼她改嫁时,绝食身亡以殉情。故事的最后,三郎无法寻找到雪梅的墓地,只有在她故宅凭吊。全书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结束,笼罩着一种末世的凄凉、窒息,以及对人的心灵的压抑。作者以自身经历感慨幽冥永隔的爱恋之苦,引得不少痴情男女泪湿襟衫。作品文笔优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既保留了中国小说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描写简洁等优点,又吸收了西洋小说注重描写自然环境、人物心理、人物外貌等长处,提高了小说的文学性,也增加了其可读性。
惊鸿一般的生命作品(全3册)
本套书包括3册经典作品,《我有着青春的时候:萧红散文集》、《匆匆:朱自清作品集》和《将相遇托付给别离:苏曼殊作品集》。
苏曼殊作品集(二)(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苏曼殊作品集(二》本书分为诗歌、题画·题照、书信等部分。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柳亚子:“曼殊所有的作品是非食人间烟火人所能及。小诗凄艳绝伦,无世俗尘土气。”周作人:“他(苏曼殊)的诗文平心说来的确还写得不错,还有些真气和风致,表现出他的个人来……说曼殊是鸳鸯蝴蝶派的人,虽然稍为苛刻一点,其实倒也是真的。曼殊在这派里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印顺大师:“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菩提心语
《菩提心语》是谭桂林编的一本二十世纪佛教散文集,他是研究佛学与文学的一位学者,他对于佛教有着一些独特的见解,我捧读此书也获益匪浅。 中国事实上存在两种佛教,一种是民间佛教,较多地保留了佛教中迷信的部分,把信佛当做求取福祉、获致善报的手段,还有一种是知识分子佛教,认为佛教体现着人类对自我精神与心灵奥秘认识的深邃程度,突出表现出一种智信的精神。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修习过佛学,尽管他们学佛的因缘与门径常有差异,但有个基本认识却是共同的。他们都深知,所谓佛者即觉悟,说千道万,佛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帮助人们转识成智、转迷成悟,勘破世间一切幻相,从而除掉名利执障,超越一切成败得失与是非毁誉,清静心灵,了脱生死,使人的精神世界达到无所拘牵的自由境界。所谓佛法之始,唯在正信,唯在正见,唯在正行,佛法之终,唯在正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佛并不主张只图个人觉悟,而是要求悲智双运,利物济生,因而菩萨不厌生死,不住涅槃,自未得度而先度人,佛也说过为救众生,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当然,佛法毕竟是以说苦谈空开始的,利物济生是入世,说苦谈空是出世,佛法之伟大处就在于,空把出世与入世两种精神在宗教实践的道德基础上结合统一了起来,先有出世这慨,然后有入世之宏愿,先能看空一切,然后才能解脱与超越而慈悲一切。所以,中国历代知识分 子学佛大都是基于一种人格建构和精神发展的要求,是要养成一种出世的态度来干入世的事业。 二十世纪初叶中国思想文化界兴起的“佛学复兴”思潮,就是这种智信传统的延续与发扬,章太炎和梁启超等甚至将佛学振兴当做改造国民甚至救国的必要途径,现在看来是有些不合实际的激切之辞了。 谭桂林称佛为“一个慈祥宽和、宁静深邃的东方智者”,很亲切的称呼。( from pu_ti_zi.blogcn.com)
苏曼殊全集(套装共4册)
《苏曼殊全集(套装共4册)》为1927年柳亚子先生编订,收集了曼殊大师绝大部分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译诗、书札、翻译小说等,还有章太炎、刘季平、陈独秀、柳亚子等当时名人回忆怀念文字、诗词、序跋等,该全集是迄今为止全的全集,其全文由柳亚子先生誊录后铅排,及珍贵性可想而知。1947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85年中国书店曾影印出版。此次根据北新书局版本转为简体字,作了精心校对,同时给诗词加了标点,同时将原来的二、三两册合为一册,使全集由原来的五册成为四册。每册书配有精美插页,装帧雅致,是迄今为止很难得的“全集”,既方便阅读,又可收藏,还可作为赠送礼品。
苏曼殊小楷金刚经
本书为民国奇士苏曼殊的小楷墨迹《金刚经》。苏曼殊相关图书以其小说、传记、评述居多,画作寥寥,墨迹则无,本书则将填补其墨迹出版的空白。本书用四色原大精印,尽力还原原作风貌,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大家写给大家(第2辑):读禅阅心
苏固香山钜族,在国内已娶妻生子矣。至是得玄瑛母子,并挈之归国。时玄瑛方五岁也。居三年,河合氏不见容于苏妇,走归日本。玄瑛依假父独留。顾苏妇惎玄瑛甚,族人亦以玄瑛异类,群摈斥之。卒分赀遣就外传于香港,从西班牙罗弼氏庄湘处士治欧洲词学,庄湘颇善视之。学二载而假父亦殁,复返于家。则苏妇遇玄瑛益虐,虽河合氏自日本邮致金币,亦为所没干,且扬言河合氏已葬鱼腹。由是玄瑛转辗贫困中。年十二,遂为沙门。始从慧龙寺主持赞初大师披鬃于广州长寿寺,法名博经,号曰曼殊。旋入博罗,坐关三月。诣雷峰海云寺,具足三埴大戒。嗣受曹洞衣钵,任知藏于南楼古刹。亡何,以师命归广州,值长寿寺已被毁,乃东渡日本,依河合氏居神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