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子夜》《春蚕》《夜读偶记》等。 早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人民文学》、《译文》杂志主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3月27日逝世。
林家铺子(轻经典)
48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6%
茅盾先生经典作品。在时代的惊涛骇浪里,一家小小的店铺如何生存?故事围绕林家小店铺展开,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林家铺子虽努力经营,却在多重压迫下举步维艰,最终走向破产。这部作品以小见大,将社会的腐朽、底层人民的困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茅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社会底层的艰难生存图景,深刻剖析了时代的复杂矛盾。
子夜
10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0%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30余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残冬(轻经典)
7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茅盾先生经典短篇小说,是茅盾“农村三部曲” 终章。在这一部里,老通宝一家于艰难时世中继续沉浮。经济衰败、剥削横行,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但在绝境里,他们开始觉醒反抗。茅盾以冷峻写实的笔调,绘出旧中国农村的破败景象,更展现农民对命运的抗争。
春蚕(轻经典)
6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1%
茅盾先生经典短篇小说,是茅盾“农村三部曲” 的第一部。小说以江南农村为背景,围绕老通宝一家养蚕的经历展开。丰收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更深重的苦难。茅盾用如椽巨笔,勾勒出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求生图,剥开表面繁荣,揭示背后的剥削真相。
秋收(轻经典)
5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8%
茅盾先生经典短篇小说,是茅盾“农村三部曲” 的第二部,延续《春蚕》的故事,描绘老通宝一家在春蚕失败后的生活。在灾荒和重重压迫下,他们挣扎求生,却始终未放弃希望。小说生动展现旧中国农村经济崩溃和农民的悲惨境遇,也刻画了农民逐渐觉醒的过程。
林家铺子:茅盾小经典
2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9%
本书精选茅盾的短篇小说如《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天窗》《雷雨前》《卖豆腐的哨子》,文论《序》等,以期使读者对茅盾的短经典创作有一个了解,其中的多篇作品收入各级语文教材或被指定为语文课外读物。
北欧神话
2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北欧神话入中国之开端! 九十多年前,北欧神话这一文化瑰宝,经茅盾先生之手初次引入国内,世界神话的奇耸山脉自此扎根。历经时间洗礼,焕然如新,影响着后世的多位学者。 茅盾先生以生动的笔法介绍了北欧诸神的性格特点与神的职能,叙说发生于他们身上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幅冰与火世界的磅礴画卷就此展开。同时,茅盾先生根据时代背景、历史因素、地理环境对神话进行解析与溯源,提供了学术上有创见的观点。其作为我国第一部介绍、研究北欧神话的经典,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同样具有开拓意义。
子夜
2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4.0%
《子夜》,原名《夕阳》,以1930年五六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刻画了包括商人、军人、知识青年、交际花、遗老、工人等各阶层人物,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力振兴民族工业,加紧压迫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对手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 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北欧神话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2%
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与散漫的希腊神话迥然不同,北欧的神话,是庄严的、悲剧的;北欧的众神,是庄重、正真、博大的;这些如斯堪的纳维亚群山一样粗朴而巨伟的传说,无不透露着北欧民族个性中的冰与火——本书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所著的一本以“北欧神话”为主题的神话学知识普及读本。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神话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人,茅盾先生潜心研究了八本相关的大部头文献书籍,从而梳理出北欧神话的总体脉络,并深入浅出地写就了这一本通俗好懂的普及读物。本书在内容上罗列了各种来源不同的北欧神话素材,并结合茅盾先生本人的观点和解读,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北欧神话中的诸神轶事,以及诸神之间的关系。此外,书中还配有由著名插画师王浣绘制的诸神插画,让读者在视觉上,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诸神之境的宏伟。
子夜:插图本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9%
《子夜》创作于1931至1932年间,展开的是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奋斗、发达、失败的悲剧,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并被有的文学研究者认为是一部可以与《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相媲美的杰作。本版为精装珍藏版,并随文配有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特为《子夜》创作的插图19幅,图与文均为文艺史上的经典,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更加舒适丰赡的艺术享受。
茅盾选集:上中下
3人今日阅读
茅盾不仅是“五四”以来优秀的小说家、散文家,也是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现代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的创作始于1916年,经历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从《蚀》三部曲、《子夜》《腐蚀》到《清明前后》《霜叶红似二月花》《林家铺子》,再到《第一阶段的故事》《锻炼》和《白杨礼赞》《风景谈》等,描述了广泛的社会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又细致入微的现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主义画卷,可谓大时代卓越的艺术巨匠。我社80年代曾出版过三卷本的《茅盾选集》,随着时间的流逝,需要更新选本。这次邀请茅盾研究会原副会长钟桂松编选,宗旨是既要涵盖作者除《子夜》之外的代表作品,又要增加之前选本没有选过的重要作品,同时要适应市场,满足读者的购买需求,打造经典的版本。
茅盾讲中国神话
2人今日阅读
神话反映了现代文明民族在原始时代探求宇宙秘密的野心,它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是文学与文化的灵感源泉。 中国神话之丰富美丽,不亚于希腊、北欧,可惜散逸过半,仅存零星。茅盾先生借鉴西方人类学观点,对中国神话进行了细致精微的分析考证,在分析过程中又以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来比照中国神话,厘清了中国神话系统的诸多基础问题。试图捡拾那些散逸在历史长河中的神话断片,还原一幅华夏文明川流不息的神话长图。 书中很多观点具有开创之功,如“蚩尤其实是巨人族”“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就是巨人族与神之战争”“夸父与夸娥合一论”等,至今沿用。近百年过去了,茅盾先生对神话的研究与创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至今读者与研究者无法忽视的里程碑作品。
林家铺子;春蚕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6.0%
本书精选茅盾中短篇小说《创造》《诗与散文》《林家铺子》《春蚕》《赵先生想不通》《一个理想碰了壁》等,可以涵盖茅盾在中短篇小说方面的代表成就:这些作品有的描写新女性不甘愿被男人改造、追求自由的细腻心理;有的讲述了五四以后男性在“诗”的和“散文”的两种新旧的女性之间摇摆之后终于选择仕途的“史诗”的过程;还有与当时社会现实互动的历史小说《大泽乡》;《林家铺子》《春蚕》系列则描写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上海附近的小镇和村庄在战争丶经济萧条、国外资本侵入所带来的遭遇,深刻揭示了上海战争影响和民族经济的脆弱性,刻划了林老板,老通宝等勤勤恳恳的老一代小商人、老农民等的性格和形象。
林家铺子:茅盾中短篇小说选
2人今日阅读
《林家铺子:茅盾中短篇小说选》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作品选集。其中《林家铺子》是茅盾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其原名《倒闭》,它以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由挣扎到倒闭的过程,勾勒出一幅上世纪三十年代旧社会小商业从业者遭受盘剥与压榨的画面,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悲剧。本书还收录了茅盾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包括《春蚕》《秋收》《残冬》等作品。作品语言朴实,富有哲理,茅盾以其深刻的见解,阐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以及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一本神话研究的专著。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其1928年完成的这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乃是茅盾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集成。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反思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中国神话
1人今日阅读
中国神话学领域开山之作。 茅盾先生通过列举中国古籍里的各家学说,同时与西方的北欧神话、希腊神话等做比较研究,引人类学之精华入中国神话之研究,其中不乏严谨独到的分析考证与风格鲜明的批判精神,前无古人地开拓了中国神话研究的新天地,可谓独步学坛。 本书的问世不仅拉开了中国神话学的序幕,更是茅盾先生向世界文学发展脚步看齐的一个创举,让世界发现中国神话的同时,也铸牢了民族文化认同的根基。
名家散文集茅盾散文集 白杨礼赞
1人今日阅读
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幸而冬天有雪,给诗人们添了诗料。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1人今日阅读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他的早期散文大多篇幅短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生活剪影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在他笔下,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跃然纸上。《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收录了茅盾的经典散文力作,既有战争年代的时代感怀,也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有对人事的追忆,以及对生活、对文学的思考,有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茅盾的艺术风格、写作特色。
子夜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6.5%
描写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官僚买办的争斗,揭示了中国逐步半殖民地化的现实。
看见绚丽的阳光(大家讲述)
茅盾作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创作和研究道路上扮演了指引者和探寻者的角色。本书从茅盾所著中外文论中提炼其关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精妙观点,细分阐述。“和文学发生来往”讲述了茅盾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看见绚丽的阳光”是茅盾对中国古代名著与近现代作家作品的赏析评论,其中茅盾对鲁迅《狂人日记》的评价为“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采撷最闪亮的星”是茅盾研究世界名著之心得体会。“与时代巨匠对话”选取国外文学大家,探究其作品背后的五味人生。“话经验金针度人”中茅盾对文学创作的各个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总结。“写给初学写作者”是茅盾对文学青年在创作道路上的建议和指导。茅盾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和方法反映了他现实主义的文学观,他对于文艺作品的批评和分析体现了其精到的文艺修养,而他对于写作技巧和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其客观科学的文学思潮。
我们的美丽神话与童话(大家讲述)
茅盾先生不仅是小说作家,也是一位童话作家,更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领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我们的美丽神话与童话》从茅盾先生《中国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ABC》《北欧神话ABC》等神话研究著作中提炼基本观点,就中外神话理论展开论述,并选择中国、希腊、罗马及北欧诸国经典神话故事作探讨分析。此外,本书还收录了茅盾所作《童话第一集》中的二十余则童话故事。茅盾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他创作中最富有教育意义的部分。茅盾先生对于中外神话系统性的研究和丰富的理论著述体现了世界神话的灿烂历史和中国神话研究的创举,其创作也反映了茅盾先生在童话领域耕耘、开垦的辛劳和业绩。
在生活逆流中(大家讲述)
抗战爆发后,与那个时代辗转迁徙的文人一样,茅盾先后到过香港、新疆、延安、桂林、重庆等地。战火不断,危机四伏,茅盾身处在充满种种矛盾的社会漩涡中,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在此期间,他结交了很多文艺界的名流。本书以《茅盾全集》为蓝本,讲述茅盾在20世纪20至40年代这一时期与诸多故雨新知交往的故事。他回顾与鲁迅、邹韬奋、沈钧儒等好友的日常琐事,追忆瞿秋白、朱自清、冼星海等故人的壮烈情怀,感念萧红、丁玲、庐隐等女性的跌宕人生,记录萧楚女、马达、孙毓秀等人的奇闻趣事。他们中有的曾一起奔波在逃难途中,有的身处同一文学阵营,有的一起工作过,有的是革命事业的同道中人。与这些朋友的交往,在交往中不断坚定的革命信念,成为支撑茅盾在生活逆流中一直走下去的坚强力量。
大家讲述丛书(套装共6册)
《我们的美丽神话与童话》 从茅盾先生《中国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ABC》《北欧神话ABC》等神话研究著作中提炼基本观点,就中外神话理论展开论述,并选择中国、希腊、罗马及北欧诸国经典神话故事作探讨分析。此外,本书还收录了茅盾所作《童话第一集》中的二十余则童话故事。茅盾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他创作中最富有教育意义的部分。茅盾先生对于中外神话系统性的研究和丰富的理论著述体现了世界神话的灿烂历史和中国神话研究的创举。 《在生活逆流中》 以《茅盾全集》为蓝本,讲述茅盾在20世纪20至40年代这一时期与诸多故雨新知交往的故事。他回顾与鲁迅、邹韬奋、沈钧儒等好友的日常琐事,追忆瞿秋白、朱自清、冼星海等故人的壮烈情怀,感念萧红、丁玲、庐隐等女性的跌宕人生,记录萧楚女、马达、孙毓秀等人的奇闻趣事。他们中有的曾一起奔波在逃难途中,有的身处同一文学阵营,有的一起工作过,有的是革命事业的同道中人。与这些朋友的交往,在交往中不断坚定的革命信念,成为支撑茅盾在生活逆流中一直走下去的坚强力量。 《看见绚丽的阳光》 茅盾作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创作和研究道路上扮演了指引者和探寻者的角色。本书从茅盾所著中外文论中提炼其关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精妙观点,细分阐述。 “和文学发生来往”讲述了茅盾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 “看见绚丽的阳光”是茅盾对中国古代名著与近现代作家作品的赏析评论,其中茅盾对鲁迅《狂人日记》的评价为“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采撷最闪亮的星”是茅盾研究世界名著之心得体会;“与时代巨匠对话”选取国外文学大家,探究其作品背后的五味人生;“话经验金针度人”中茅盾对文学创作的各个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总结;“写给初学写作者”是茅盾对文学青年在创作道路上的建议和指导。 茅盾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和方法反映了他现实主义的文学观,他对于文艺作品的批评和分析体现了其精到的文艺修养,而他对于写作技巧和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其客观科学的文学思潮。 《人生三层楼》 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人生三层楼,即丰子恺认为人生包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三个阶段,他是如何突破物质生活的枷锁,进入精神生活境界,进而进一步追求灵魂生活的,从中可了解丰子恺先生除文艺成就之外的个人品性和高尚情操。第二部分讲述世界名家与名曲,即丰子恺对世界名家人生经历的介绍和对世界名曲的理解,以及对名其创作意图和方法的探究。 《人心的“趣味”》 共分两大部分,以有生即有情、有梦、有艺术为主题。第一部分讲述绘画笑看世事,即丰子恺潜心绘画对自己人生产生的影响,纵然经历战乱、迫害、恶疾等无常变数,依然宠辱不惊、自得其乐。第二部分讲述西洋画的前世今生,即丰子恺在西洋美术方面的观点、品位和研究,以及他对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区别之见解,无论中西,都是人生的写照。 《别出心裁》 以钱君匋的个人著作为蓝本,按照不同的主题,为读者讲述钱君匋先生的“钱封面”设计,他的篆刻、书法艺术成就,以及对于收藏的热爱和自传说明。 全书有讲述“钱封面”的装帧,即他为茅盾、鲁迅等名家设计的封面,具备独特的构思、精妙的表现手法以及或浑涵或含蓄的意境,体现其精湛的美学造诣;也有讲述篆刻与书法,即其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的精髓和心得,展示其扎实的美学基础和精湛的技艺水平;还有讲述收藏的酸甜苦辣,即其收藏生涯中,经历过艰难觅得珍宝的大喜;有节衣缩食的酸楚和藏品惨遭劫难的痛苦,都是这位艺术家宝贵的经历。
茅盾讲给孩子的童话故事
茅盾先生编著的童话故事文辞优美,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这些贴近孩子生活的作品,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讲述人生道理,是孩子们童年成长的良好陪伴。
中国神话
百年前,中国神话零碎飘散,不成体系。 是茅盾先生率先做出了大胆探索, 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梳理了整个神话的脉络, 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才踏出了真正的一步! 茅盾从不认为中国神话是孤立的, 他将之与北欧和希腊的神话对比, 研究出了真正属于中国的宇宙观和神话史! 自此,华夏大地孕育而出的伟大神话, 正式走向全世界,被更多的人发觉发现! 这部《中国神话》是茅盾先生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结晶,对中国神话作了绪论性的评述,论述了中国神话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从中国原始神话古籍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神话研究的各种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北欧神话.增订本
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与散漫的希腊神话迥然不同,北欧的神话,是庄严的、悲剧的;北欧的众神,是庄重、正真、博大的;这些如斯堪的纳维亚群山一样粗朴而巨伟的传说,无不透露着北欧民族个性中的冰与火。本书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所著的一本以“北欧神话”为主题的神话学知识普及读本。 茅盾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神话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他潜心研究了八本相关的大部头文献书籍,从而梳理出北欧神话的总体脉络,并深入浅出地写就了这一本通俗好懂的普及读物。本书在内容上罗列了各种来源不同的北欧神话素材,并结合茅盾先生本人的观点和解读,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北欧神话中的诸神轶事,以及诸神之间的关系。
林家铺子:茅盾精读
《林家铺子——茅盾精读》是茅盾中短篇小说及散文代表作的精选集。茅盾继承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加以发展,建立起在当时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开创者。其小说擅长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人物来观照大时代;其散文有多篇入选为部编版语文教材,如《天窗》《北京的春节》《白杨礼赞》等。本书收录其小说名作《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之《春蚕》《秋收》,散文名作《白杨礼赞》《天窗》等经典篇目。 本书是“壹本”系列第二辑之一种。“壹本”系列以“一本书了解一位名家”为宗旨,为当下学生和年轻读者打造一套中国现当代名家名作精选集,打破文体界限,以全新的选编形式,为读者营造全新的阅读体验:内容有干货,阅读有效果,形式有趣味。
茅盾经典作品集套装2册:子夜+林家铺子
【叶圣陶、瞿秋白、吴宓、朱自清、郁达夫等名家高度赞誉的文学杰作】《茅盾经典作品集套装2册》含《子夜》《林家铺子》。《子夜》,原名《夕阳》,以1930年五六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刻画了包括商人、军人、知识青年、交际花、遗老、工人等各阶层人物,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力振兴民族工业,加紧压迫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对手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林家铺子:茅盾中短篇小说选》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作品选集。其中《林家铺子》是茅盾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其原名《倒闭》,它以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由挣扎到倒闭的过程,勾勒出一幅上世纪三十年代旧社会小商业从业者遭受盘剥与压榨的画面,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悲剧。本书还收录了茅盾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包括《春蚕》《秋收》《残冬》等作品。作品语言朴实,富有哲理,茅盾以其深刻的见解,阐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以及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大地山河:茅盾散文精选
央视新闻主播康辉深情朗诵,郁达夫、夏志清等名家高度赞誉。 本书收录了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毕生散文精华60余篇,包括《白杨礼赞》《天窗》《忆冼星海》《大地山河》《冬天》等。部分篇目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是陪伴一代人成长的文学经典。茅盾的散文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叙事方法,善于使用以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其文字细腻、深刻、有力。本书既是描绘祖国大地山河的“速写本”,又是再现茅盾人生历程的“记事簿”,充分展现了茅盾先生深厚的文学造诣,是中国现代散文中难得的瑰宝。
茅盾经典作品集套装3册:子夜+林家铺子+大地山河:茅盾散文精选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经典作品集(套装3册)包括《子夜》《林家铺子:茅盾中短篇小说选》《大地山河:茅盾散文精选》。 《子夜》是一部长篇小说,共分为十九章,另附两篇后记。作者以近40万字的篇幅生动刻画了商人、军人、知识青年、交际花、遗老、工人等各阶层人物,同时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林家铺子:茅盾中短篇小说选》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作品选集。其中《林家铺子》是茅盾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其原名《倒闭》,它以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由挣扎到倒闭的过程,勾勒出一幅上世纪三十年代旧社会小商业从业者遭受盘剥与压榨的画面,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悲剧。本书还收录了茅盾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包括《春蚕》《秋收》《残冬》等作品。 《大地山河:茅盾散文精选》本书收录了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毕生散文精华60余篇,包括《白杨礼赞》《天窗》《忆冼星海》《大地山河》《冬天》等。部分篇目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是陪伴一代人成长的文学经典。
子夜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林家铺子
讲述的是当时江南杭嘉湖地区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虽再三苦苦挣扎,但在黑暗势力的盘剥下终于破产的故事。
红楼梦(青少版)(果麦经典)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改编本。改写者是著名作家茅盾。茅盾先生作为我国文学代表本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对青少年们的热切期望,为青少年节编叙订了这个精粹、适读的普及版本《红楼梦》。这个改编本删除了涉及封建迷信的内容与有淫猥之嫌的文字,使之更适宜青少年读者阅读。同时对于原著精彩的故事剧情,做到了原汁原味的保留,真正做到了去芜存菁。是一代文学大师赠与当代中国小朋友的宝贵礼物。
茅盾: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
本书共分四辑,第一辑“白杨礼赞”收录描景状物类的作品,第二辑“雾中偶记”收录的作品多表现作者对中国乃至世界时局的观察与感怀,第三辑“时间,换取了什么”收录作者杂谈、杂感一类的作品,第四辑“致文学青年”收录的作品为作者对“青年问题”和一些文艺方面问题的回应。茅盾主要以小说家身份名世,但其散文亦颇有特色,倡导“为人生”的文艺观,有些作品充满“战斗性”,为社会变革摇旗,为抗战呐喊;有些散文作品颇有小说的意趣,充满生动的人物和细节。
子夜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30余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子夜》与《家》《骆驼祥子》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座高峰,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渐成气候,之后更是蔚为壮观。
子夜
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有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受中外文学交互影响而产生的。《子夜》作为茅盾的长篇代表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作品最初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小说以1930年5、6月间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人物的冲突,各个阶层的纠结,各种思潮的交汇,各种矛盾的碰撞。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蚀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茅盾继《腐蚀》之后写的又一部力作。小说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镇为背景,描写新兴资本家和豪绅地主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以及他们与农民的尖锐矛盾,中间穿插着几对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布局严谨,场面宏大,情节复杂,语言典雅,是一部富有民族风格的佳作。 此次重版,补进了续写的后几章的大纲及内容梗概。
我走过的道路(上)
暂无简介
茅盾全集(附集42)
《茅盾全集》为《茅盾全集》的《附集》。收《茅盾生平著译年表》(查国华编);《茅盾著译书目》(查国华编);《茅盾原姓名、笔名、别名》(查国华编);《茅盾参加过的部分社团简介》(查国华编);《茅盾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文学期刊、报纸、报纸副刊简介》(查国华编),及《篇目索引》和《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