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水平
葛水平,女,山西沁水县人,作家、编剧,山西文坛的重要作家。葛水平创作有戏剧剧本等文学作品多部,曾出版诗集《美人鱼与海》、《女儿如水》;散文集《心灵的行走》;有中篇小说《甩鞭》、《地气》、《天殇》、《狗狗狗》、《喊山》等,小说被多家选刊转载。
喊山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8%
封闭的大山里突发了一场意外,腊宏误踩了韩冲捕猎设置的炸药不治身亡,留下了哑巴的妻子和一双儿女。众人与韩父商议决定让韩冲赔钱私了。而哑巴却不同意给钱,还穿起红衣裳时哭时笑,大家认为她受刺激疯了,韩冲只能暂时照料母子三人的生活。在相处中,两人的心越走越近,哑巴曲折的身世之谜逐渐揭开。在两人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时候,腊宏的命案再生波澜,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只有哑巴才能说出真相…… 作品集还收录了作者创作的《过光景》《小包袱》等众口称誉的作品,附赠作者的签名画作和电影海报。
甩鞭
4人今日阅读
2003年,山西作家葛水平写出了她的小说成名作《甩鞭》,甫一面世,一鸣惊人。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喊山》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本书是葛水平的一个中短篇小说集,选入《甩鞭》和《喊山》两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葛水平的心灵一直行走在故乡的山神凹。她的创作更多地源于她对乡村的记忆。“普通人的寻常生活”成为葛水平审美观照的对象。这在哑巴的喊山(《喊山》)、铁孩的甩鞭(《甩鞭》)中都是如此。小说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描写了晋东南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太行山地区农民的斗争和日常生活,政治、风俗、人性相纠缠;作者着力追求“好看”,善于经营故事,情节性强,语言很有晋东南地方特色。同时,谴词造句又有女性的温婉,古典而清美。作者善于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有尘世的石头般的坚硬的质感与疼痛,又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有超然的水般的柔和与温暖。
花开富贵
2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葛水平中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录了作者最新作品或代表作,以农村题材居多,承继了“山药蛋派”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体现了乡村田园的诗性之美。
当代(2023年第4期)
2人今日阅读
《当代》是中国出版集团旗下唯一一家大型原创文学刊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以现实主义为办刊宗旨,坚持以文学关注现实、关注百姓人生的立场,为读者奉献精神食粮,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树立了一座又一座值得铭记的丰碑,被公认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文学期刊之一。
裸地
2人今日阅读
《裸地》是女作家葛水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从清末民初到"土改"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山西省暴店镇的移民史和盖氏家族的兴衰史。作品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一个女人的命运变迁展示了解放前几十年太行山区的沧桑巨变。小说关注人的生存的艰难、农民与土地,细腻展示了人在生命之茧中煎熬的沉痛历程和绽放的人性美,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对生命内涵的理解。同时对人性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刻画和挖掘。[2] 《裸地》时间跨度较大,讲述从清末民初到土改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山西省暴店镇的移民史和盖氏家族的兴衰史。山东人聂广庆因天灾,家破人亡逃荒到山西,半路捡了个老婆女女在河蛙谷安家。暴店镇富户盖运昌娶了四房老婆只得了一个傻儿子,诺大的家业无人继承,香火无以延续,生平*的愿望就是有女人给自己生一个带锤锤的。他看上了女女,和聂广庆签了典妻合约,女女就带了儿子到盖家做针娘。盖运昌和女人的相遇成就了一段姻缘,他看到生命的孕育,劳作的意义,然而,土地给了人养分、人却对它万般的蹂躏:到最后,也只能是土地裸露着,日子过去了。
河水带走两岸
1人今日阅读
《河水带走两岸》共分为四辑,主要内容包括:沁河给了我天籁的声音、水在水之外活着、寻常中有别趣、高于大地的庙脊、繁华深处的街巷、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等。
官煤
1人今日阅读
官煤——意味着从地底掘出的暴富、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堕落和罪恶、生命被吞噬的痛苦……成为这个时代最触目惊心的词。 我们长久地被各类香艳迷离、声色犬马的阅读景象熏得腻味和厌烦的时候,葛水平的笔一触到底,抚摸到了那个最真实、最悲惨、最动情的生民世界,生存、贫穷、罪恶、扭曲、情欲、死亡缠绕着书中人物的身体和灵魂,无比疼痛,然而,他们仍在淡淡地呼吸,怀着菲薄的希望,向往活着的幸福。来自底层民众的生存呼喊,沙哑而悲凉,粗犷而充满温情,一层层穿过故事,直达人的心里。
名家散文集葛水平散文集 绣履追尘
街上行人匆匆,逆着下午的阳光,我突然就有了一种孤独的感觉。目及之处——县人民礼堂,我看到了他。他用手撕扯着所有进去听下午戏的门票。我肯定这不是在制造一种戏剧效果,因为,这是我的初恋。我站在那个抬头正好目视他的地方,想我该找一个机会和他交谈。这种机会让我在这样的时空界限里等待了一年,我站在这里的全部意义就因时间的提示愈加无奈了。 事实上,是我自己在单恋。
纸鸽子
《纸鸽子》是有中国文坛“多面手”之称的葛水平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望穿秋水》《荣荣》《黄河春涨》《天殇》等多篇经典中短篇小说。 所选作品大多追求一种生活的本真化,并在这种本真化的过程中挖掘人性,触摸正常人性的敏感所在,给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屈从潮流的独特感受,使读者能更加真实地理解底层人民生命追求中的韧性。 她的作品写作游走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之间,在乡土、女性意识等方面蕴含浑厚、大爱与悲悯,如大海波涛般令人着迷,又如潺潺流水般令人沉醉。
望穿秋水
本书是葛水平的代表作。《喊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05年度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本书故事,随着哑巴狂喊,喊出了人们心中的悲愤,为哑巴,为人的尊严,为不朽的生命的激情。小说震撼人心。本书包括《望穿秋水》《花开富贵》《连翘》《纸鸽子》《空山草马》等篇
幕后的私语
《幕后的私语》是“自说自画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套关于作家的成长故事与生活感悟的原创散文随笔,并配有作家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追求可读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和励志精神。《幕后的私语》主要叙述作家葛水平年幼时学戏的经历及村庄古朴民风的厚道。
走过时间
“回报者文丛”是一套创意独特、内容丰富、印制精美的书;作家毫无保留地为我们献上一首他们最动情的艺术之歌;文学自述、生活影像和*影响力的中短篇小说融合在一起;回报读者,回报亲人,回报社会,回报文学馈赠的低语足以启发和感染任何一个对生活和文字有所感悟的人。 《走过时间》为其中一册。 《走过时间》以作家葛水平生活、情感和文学感悟,融合个人从小到大的影像,以及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图片,再加上作家*秀的中短篇小说,形成了一个作家“名片”式特色图书,成为广大文学青年的良师益友。
陷入大漠的月亮
葛水平的作品可以用她的一部小说的题目来概括,那就是她的作品是写 “浮生”的。什么是浮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磕磕碰碰;就是或艰辛或富裕、或充实或无聊的日月: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心头的一个希望、一份追求或一丝幻想;就是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生存状态。葛水平的小说几乎都从日常生活的最细微之处入手。小说在人性处于俗世与自然中的不同状态中,在人性与世俗、利益的不相容中,凸现了美好人性的可贵。葛水平的小说就是这样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出了文化与人性的蕴涵。
所有的念想都因了夜晚
《所有的念想都因了夜晚》布老虎短篇书系由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先生主编,目的在于推动当下精致的写作和阅读。这一想法的萌生,是源于对当下文学状况的忧虑: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消费性的写作已经占据了文学创作的主流,这一被隐形之手塑造的文学环境,不仅激发了作家对市场诉求的积极性,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培育了读者粗糙的文学趣味。而在这种消费性写作的大潮中,短篇小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显然成了市场的弃儿。但是从文学写作讲,短篇小说的精致更能够体现文学写作的某些特点,而对于精致的文学作品的追求,无论是作家,还是出版单位,都应该坚持下去。这套丛书正是本着如此的目的,策划编选的,所选的作家和作品,可以说能够代表了当下正在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群体的一流水准。
空山·草马
本书收入作者的一系列名篇,《喊山》《天下》《黑雪球》《黑口》《黑脉》《天殇》《守望》等。作者本人与笔下女性息息相通,也似乎被这种奋斗和坚忍的力量所感染,理解她们的悲苦与不甘,抚慰她们的心灵创伤,不懈书写她们的故事。
我走我在
《我走我在》是葛水平的*散文集。 生活无所谓新旧,只是一种流动,一种景致,被看到了,就要穷尽这些感受,揭发出其中深入到今天乃至今后时代的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 《我走我在》由河的消失、村庄的消失,联想到民俗、民风及古老手艺、器物的失传,在感受着沁河的历史、感悟着沁河流域文化的同时,记录了地理与人文相互激荡中沁河充满地域特色的文明,深入思考了生态环境、区域文化、民俗礼仪等社会问题。
我望灯
《我望灯》为葛水平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入她近年创作的八部作品。葛水平的心灵一直行走在她的故乡山神凹,她善于经营故事,语言有浓厚的晋东南地方特色。她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普通人的寻常生活”成为葛水平审美观照的对象,她的小说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也有石头般坚硬的质感与疼痛。 《我望灯》所收都是非常接地气的篇目,她对笔下的人物不做简单化、道德化的处理,力图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多侧面。她不居高临下,采取了平视的姿态,把自己当成生活于他们中的一员。与作者戏曲编剧的经历有关,小说富于传奇色彩,具有较强的情节和矛盾冲突,跌宕起伏间比较注重悬念设置和结局的出人意料。小说语言时而朴实流畅,时而绚丽灿烂,有戏曲和传统话本小说的韵味。
繁华深处的街巷
《繁华深处的街巷》系王剑冰主编的“乡愁文丛”之一种,是葛水平关于乡人和三晋大地的散文合集,收录散文30篇,另有代后记1篇。作者的语言富有诗意,写人叙事描写都注重意象和环境的营造,加之平静如水的心态,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三晋地区的深厚文化蕴养了作者,从简单的物件如石雕、铁制品、床、窗等看到文化的印记,具有深度和广度。
大作家·小时候系列 (套装全10册)韩少功等名家作品
《大作家 小时候》系列是一套作家们根据自身的童年经历为青少年创作的高品质文学作品。它是少儿文学图书创作中,罕见的当代文学名家跨界集中展现,让大作家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是这套丛书的特色。邀请的作家均是广大青少年读者所熟知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中成果卓著又风格独具的佼佼者。本书系以多样的表达方式,给儿童打下精神的底子,有助于指导青少年儿童构筑起丰富又高雅的文学底蕴,并以此助长文学理想,滋润青春人生。 《湘水谣》: 在这本书里,韩少功老师从“我家养鸡”“戈壁听沙”“第一张书桌”等篇目展开了回忆之旅,我们能看到他写下来的文字似乎也落地新生,一种本色真诚的赤子情怀,如水顺势而流、随心而从,语言妥帖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韩少功老师文学造诣深厚,在本书稿中,他用质朴的叙述,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畅达的文字表现了一个少年如何用自己的倔强对抗生活的冷酷,以及生活琐屑中的敏锐感受,除开庸常生活,还有许多关乎读书的篇章,于字里行间可见童年的真趣味、复杂多变而又稚嫩的情感体验,也可让当下的青少年窥得大作家的精神成长历程。 《蝉鸣和少年》: 本书主要收录了赵丽宏个人成长的回忆和家庭亲情感悟类文章,是作家的原始记忆和情感皈依。以“野菜、蝉和鳜鱼”“记忆中的南京路”“童年笨事”为代表的作品展现了他用生活的原色和人文之美,以平和的笔触和浓郁的抒情,铺陈出一串串晶莹的瞬间:童年足迹、青涩琐忆、父子悯怀,款款铭刻于心。不论是乡趣、童年笨事,还是野菜、蝉和鳜鱼,今天读来,纸页上流淌的皆是对岁月流光的美好怀想,对童年的珍爱,丰沛情感的串联,更是让作品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逆风飞翔》: 这是叶梦老师的童年回忆散文集。全书以“我”从呱呱坠地到求学成材的童年经历为线索,将“我”的童年生活串连在一起。“我”的祖父、父母、老师等等童年深处的回忆都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围绕"告别暗夜的精灵""溪流穿过三里桥""阳光照耀陆贾山""奇幻世界的入口""秘密地图""逆风飞翔"六个章节展开。其中关于童年端午节、儿童节的记忆,做米粑粑,织斗笠、读跑学……这些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一代人的时代记忆,作家叶梦娓娓道来,引领着今日的孩子走入当时的情境去体悟生活况味,将丰沛的童年感觉和艺术源泉传递开来。 《洞庭湖上的风刀子》: 作家王开林老师以湘北地区的生活为叙述背景,将作者的童年趣事以一幕幕蒙太奇的电影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扑枣摸瓜,打嘚螺,钓泥蛙,少年的乡间生活总是不缺乐事。写实的手法、质朴的笔调,是他作品的特色所在。书中如“勾魂的梅菜扣肉”“地不会亏待人”“远处有座狮子山”等文中看来很平常的生活片段,实则都浸润着浓浓的亲情。他还尽力地破除时空的魔咒,用一个孩子的纯真视角来打量周遭的严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乡间游戏中找寻童年的色彩。给今天的青少年以积极、正面的成长引领。 《家住大泽西》: 吉林作家任林举老师有着深沉的黑土地情结,本书集合了他记忆深处温馨、感人的成长故事。这是一部富有北方雪国特色作品。任林举老师的文字富有诗意,他笔下的北方农村生活没有枯燥乏味,有的是各种上天入地的想象和少年趣味。马兰花、打碗花、布谷、叫更……这些植物和动物,还有他日日离不开的农事活动,丰富了童年生活的表达。任林举从不敢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对童年的认识始于遥远的乡村记忆,更源于对土地刻骨铭心的根脉之情。从“查干湖畔”“挖野菜”“听玉米拔节”等篇目中可以看出,任林举笔下小时候的故事离不开粮食,一粒小小的稻米犹如精灵飞舞在肥沃的黑土平原上,映射出了由粮食引发的童年回忆。 《独自远行》: 这本集子是谢宗玉老师原创之作,作者在流光碎影里细数童年的那些人、那些事。本书从“光焰与暗影”“迷惘与樊篱”“平常与异样”“农事与亲情”“木心与人心”五个维度展开叙述,可以让读者了解作家的成长经历,一窥谢宗玉小太阳般温暖魅力的起源,而他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值得现代家长借鉴。文章中有稻花和萤光的乡间美好,也有纤毫毕现的同窗同胞情谊,作家于童年的桩桩件件事情中挖掘向善、向美的力量,适合给青少年阅读。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本书用诗一般的语言、节奏,以漫记的形式,详细记述了荆楚大地的风物人事,倾注了作者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无限深情,再现了江南乡村生活的细节之美,保留下许多鲜活有趣的旧时风俗。围绕“草木有灵”“时节有序”“人间有事”“乡野有歌”“少年有梦”“行旅有书”他写出了失去故乡的人珍藏在心底的田园记忆,他笔下的故乡比所有人记忆中的更美。 《红绸子滚筒》: 鲍尔吉•原野是华语自然散文写作杰出的代表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屠格涅夫”。书中,作者以充满童真的笔触围绕“童年的世界多么宽阔”“月光下的白马”“鸟像神一样生活” “芦苇为我指路”“干嚼炒米”五个维度回忆了自己童年的草原生活,那些草原上的花、草,那些成长中的烦情琐事,那些记忆中家庭生活,在作者笔下,信手拈来,别有意趣。字里行间鸣响着儿童的天籁之音,令人重新体验人心的淳朴和圣洁,体味人性的真切和善良。 《石碾滚干爸》: 本书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葛水平老师回望故乡的原创作品,集中展示了作者童年的心灵成长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其在文学和思想两方面的不凡成就。作者在书上表示,亲人们给了她朴素的底色,并让她懂得一个人对自然的无限敬畏。这部作品几乎都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如“炕上的童年”“我爷爷葛起顺”“山神凹”“长袖曼舞的时光”篇目,葛老师用诗意的文字为大家塑造了一个个饱满的人物,一个饱满的富有乡土风情的小世界。其中的篇章充满生活情趣又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读来十分动人,能给予青少年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风雪除夕》: 在本书中,云南作家雷平阳一以贯之地记录日常生活中凸起的成长记忆,从画卷““菜园里的玫瑰”“风雪除夕”“两个木匠”等篇目展开叙说,关怀细小事物对灵魂的微妙影响,并以赤子之心的温润,描绘了农家少年质朴的容颜以及他对生命正直的理解。无论是乡鼓舞、赶马人,还是乡间俚谣,雷平阳老师的作品自然而然地溢满了少数民族的风情,他曾说故乡对他写作的影响犹如土地之于物种,正是这种根性文化,才更让一个写作者的才华与创造力得到丰饶的滋养。因为是成人文学作家,雷平阳老师的用语冷静成熟,注重细节刻画,文学性较强。
读书与行走 你是我的同路人我是你的好风光——行走文丛(套装共6册)
《读书与行走》 陈忠实的作品真实、有力、美好,不仅仅有对乡土、生活的品咂,同时表现出对乡土的感恩,对人性中闪光点的赞美。语言质朴、大气,有思想力度和浓郁的地域风采,令人如嚼橄榄,回味无穷。书中有讲述作者生命历程中的“第一次”的故事、看过古罗马的斗兽场、踏上茶卡盐湖领略“天空之境”、从大理流浪到泸沽湖、在毛乌素沙漠里赏月……作者笔下的世界熠熠生辉,作者心理的世界异彩纷呈。 《脚客》 贾平凹式的“行走”。作者从他的故乡商洛讲起,有《云塔山》,有《松云寺》,还有《一个有月亮的渡口》。讲到陕西的其他城市,有繁华盛景《大唐芙蓉记》,尝老西安的味道,也有苍凉肃杀的《黄土高原》。作者迎着风沙向西行进,去敦煌,去塔里木,去火焰山,再裹着湿柔南下东进,进丽江古城,游桂林,遇佤族少女,赏浩瀚太湖……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见人的心灵的投射,极富情致和个性,又有哲思。 《大地文章》 鲁迅文学奖得主陈世旭首次“行走”。他的散文倾注满腔热情描述河流、草原、森林、湖泊、山岳、峡谷、海洋、原野、城市及其历史人文,审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当代人的精神问题,是“安妥心灵”的作品。创作几十年,从不跟风,忠实于自己的生活,忠实于自己的文学追求。将传统散文写法与全新的生活内容结合,阅读作品,可感受作者独特的自然美学和散文美学。 《水在水之外》 葛水平的作品把读者带进一种久违却亘古的生存状态。“行走”在黄河文化的深层和历史深处,不仅身临其境,并且“心临其境”,文字大气又充满诗意。作者寻访村落、山川、河流、庄稼田,仪态万千,风和尘土都是情怀,俯拾皆是热爱。作者对待自然是谦卑的,对待自身的境遇和人生是理智而清明的,她依赖走读认知、记录自己的生命痕迹,笔下道出人生理想的活法。 《游牧长城》 周涛的散文大多取材自大西北的生活,草原、雪山、戈壁、民族、历史等,无所不包。本书便是以长城为发端,由表及里,写的是甘、陕、晋三省的人事和过往,赞颂的却是生命的坚韧和活力,是作者对自然万物与人生诸事的思考和体悟。全书行文气势雄浑,格调沉峻,笔力千钧。 《走在天地间》 作者笔下,上高原翻雪山,进神龙架和黑竹沟,登观音山,探墩仔寨。美丽的黔西南和黔东南斑斓多姿,尼阿多天梯壮观绮丽。往东南,过水墨徽州,登奇崛黄山,听扬州声声慢。作者认为,“放下”心里的偏见和固执,才能步履轻快地行走于天地间,观赏的景、领会过的情才生动可爱,才能真正“得大自然”。让我们跟随作者“行走”的脚步,倾心于自然的怀抱,倾倒于天地的造化,得到快乐,享受美好生活。
青春小说
启封历史沧桑,感悟青春不悔; 对峙伦理纠结,演绎乡村躁动。 …… 这是一套引领你走入精彩人生的丛书, 这是一套总揽《小说月报·原创版》华丽篇章的丛书!
后来(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五辑)
此书是“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五辑”中的一种,为葛水平的中短篇小说集。全书收录其近年代表作《德吉梅朵》《喊山》《空山?草马》《浮生》《天殇》《后来》,集中展现了葛水平的小说创作水平。她的小说写作功底深厚,游走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之间,在乡土、女性意识等方面,蕴含浑厚、大爱与悲悯,如大海波涛般令人着迷,又如潺潺流水般令人沉醉。
活水
《活水》是葛水平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她延续一贯的写作风格,把所有的笔墨都投注在山神凹,以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作为故事的大背景,精雕细琢了大时代剧烈变幻下的村庄和村庄里的一众小人物的生动故事,真实描摹出了中国乡村生活的原生态。对两代农民出身的手艺人家族生活的生动演义,又何尝不是在讲述国家命运的风云际会?其他人物和情节也和这种两代人之间的相似经历与情感对峙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多重关系中,发掘并展示了某种抗衡或冲突式的力量,更在这种冲突中勘探着人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一部书写满了人性欲望和时代的焦虑,是对生存、生活、生命的乡村哲学的一种小说化阐释。小说厚重的内涵、真实的细节、生动的人物和场景,使这部作田在韵味上风情万种,在气质上气象万千。
同心云聚
从“这个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到推动民族区域自治走上法制化轨道;从把民族自身的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一次真正高举起民族团结的大旗,提出了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反帝反封建、共求解放幸福的革命纲领,并在引导各民族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祖国。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牢固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国家体系,将陷入“有一体之名,而无一体之实”的境地;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从隔阂走向团结,从动乱走向安定,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六十多年前,我们确立了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六十多年后,我们拥有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家园。
观色
人间观色,一个情字,倾倒了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英雄好汉!人生一世,作为一种铭心刻骨、酸甜苦辣于一体的极为复杂的情感体验,人,一辈子都在回忆中度过。 人间观色,牵动着想象,由此相信世界上不仅存在着精神与念想,同时还有守候。因为曾经学过的戏曲,它告诉了我们太认真的事都该由唱腔中的“咦、呀、呼、哪、咳、哎”这些虚字、衬字带过,这样,人生才好舒展明朗。
守望
本书收录了葛水平近年创作的7部精品中篇小说,《嗥月》《甩鞭》《地气》《喊山》《天殇》《守望》和《春风杨柳》。她对笔下的人物不做简单化、道德化的处理,力图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多侧面。她采取了平视的姿态,把自己当成生活于他们中的一员。她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与作者戏曲编剧的经历有关,她的小说富于传奇色彩,具有较强的情节和矛盾冲突,跌宕起伏间比较注重悬念设置和结局的出人意料。小说语言时而朴实流畅,时而绚丽灿烂,有戏曲和传统话本小说的韵味。
好生活着
《好生活着》收录了作家葛水平近年创作的散文。书稿中作家写了自己年幼时学戏的经历及晋东南村庄的古朴民风。葛水平是个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作家,她对乡村描写的忠诚,坦率真诚,充满活力,笔下的山水石木,都有自己的性格。她的散文既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也有石头般坚硬的质感与疼痛。
一丈红
《一丈红》收入著名作家葛水平中短篇力作《地气》《甩鞭》《喊山》《春风杨柳》等,摧折人心的故事,峭拔的独立言路,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她充满诗性与神性的叙事艺术成就。葛水平的小说一直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且简洁传神,深富诗意,苦难与温情共同作用下的张力在小说的具体呈现,也使得她的小说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丈红》延续她一贯的写作风格,题材取自一个叫“山神凹”小山村,通过柳平安与刘三胖两代人间的相似经历与情感对峙,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多重关系中,发掘并展示了某种抗衡或冲突式的力量,更在这种冲突中勘探着人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一丈红》凭借摧折人心的故事,峭拔的独立言路,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她充满诗性与神性的叙事艺术成就。
黄土地与芬芳:山西女作家走山西·散文卷小说卷
《黄土地与芬芳:山西女作家走山西·散文卷小说卷》分散文卷和小说卷,是由山西女作家协会会长蒋韵主编,集合山西当代著名女作家,用女性独有的视角,以诚实诚恳的态度,传达出我们对生命、对生活、对脚下的大地、对养育我们的故乡和亲人、对大美的山川河流,对这个世界和时代鲜活的颖悟、独特的思考、无限深沉的爱意、以及,永恒的灵魂乡愁。
绽放的华栱
暂无简介
走进长治/《走进山西》丛书
《走进长治/<走进山西>丛书》用散文的笔法解读长治市独特的地域文化,旨在深度挖掘山西省的旅游文化特色,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突出文化性、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既有深度又通俗易读。通过精美图片从而使《走进长治/<走进山西>丛书》更有实用性和欣赏性。
《比风来得早》
本书选入《比风来得早》《嗥月》《守望》《空山·草马》《狗狗狗》《一丈红》《甩鞭》七个中篇小说。这些小说充满了三晋大地的活力与风情,故事写实又具有想象力,人物形象生动又充满血肉。故事里有欲望求而不得的煎熬,有对生活迎难而上的勇气,有在困境挣扎不得出路的辛酸,有人性阴暗面的展示…… 作为山西文学的代表作家,多年来葛水平一直保持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山村乡野、自然天籁、朴素野性……种种元素在行文里交织蔓延,读来令人深省,欲罢不能。
红花绿布头(著名作家葛水平全新散文书画集)
本书是著名作家葛水平的首部散文自选集,收录她的经典散文38篇,这些作品多以记叙她的家乡——山西大地的风土人情、民俗历史、物质文化、艺术美学、传奇人物为主,在叙事与抒情,咏物与感叹中,寄托着作者对乡土情怀的坚守,对历史的反思,对地域文化的探寻和溯源。作品文字朴素自然,温情含蓄,饱含了作者对故乡人和事的源自基因里的热爱,也彰显着葛水平散文创作的艺术。本书配有葛水平亲绘书画10幅,图文并茂,为作品增添艺术趣味。
养子如虎(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 葛水平新作品)
该书由作者最近的两部中篇构成。两部作品都被《小说选刊》转载,其中《德吉梅朵》还获得第十一届丁玲文学奖作品奖(小说类)。《养子如虎》写的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父亲和儿子。寒酸的土屋里没有女人,父亲不是亲父亲是养父,是他的舅舅。姐姐把第一个孩子过继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弟弟一辈子没有娶妻。养父有手艺,是个聪明人,又会木工活计。养父家徒四壁,还嗜酒如命,他对养父又爱又恨,贫穷和苦难也成为他奋发成长的沃土。因了贫穷,学习优秀的他被迫放弃高考到榆林当矿工,多年后不仅娶妻生子,还当了年薪达三十万的采煤队队长。养父不幸因癌症去世,他执意购买塑料布包装破败的土房子以期留住过往与亲情,更期盼以此安放祖先的灵魂。他为何变得如此挚爱养父,他真的能够安放祖先的灵魂吗?《德吉梅朵》写一位早年丧父、出身卑苦的藏族女孩,为减轻家庭负担她14岁放弃上学外出打工,依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接济家庭。初入社会的她因年少无知追求爱情,却被富家公子玩弄而后抛弃,她含泪带着屈辱和非婚出生的孩子负重前行,她该如何走完未来漫长的人生之路? 这两部作品,都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写他们的情义和德行,写得深刻、真实而感人。正如马尔克斯的一句话:“为命运所决定,作家必须尽少地求助于想象。”也如作者在《德吉梅朵》创作谈中所说:“只有在高原,那一片神性的土地上,才有可能明白劳动是唯一的人生指南。选择一种生活不容易,坚守一种生活更不容易。”
水在水之外(行走文丛)
葛水平的作品把读者带进一种久违却亘古的生存状态。“行走”在黄河文化的深层和历史深处,不仅身临其境,并且“心临其境”,文字大气又充满诗意。作者寻访村落、山川、河流、庄稼田,仪态万千,风和尘土都是情怀,俯拾皆是热爱。作者对待自然是谦卑的,对待自身的境遇和人生是理智而清明的,她依赖走读认知、记录自己的生命痕迹,笔下道出人生理想的活法。
泥沙中的石头( “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
作者深入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科学家治理泥石流的经历为蓝本,讲述了科学家数十年与泥石流生死相搏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在泥石流研究和治理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防治泥石流灾害和灾后重建工作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一唱三叹
当代女作家葛水平的散文境界开阔,情思浓郁而又轻灵自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她的文字在时间与生活中徘徊、流连,似一曲人与自然的苍凉之歌萦绕耳边,故乡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充满了记忆中的亲切,回忆中的感伤……作家曾自称是一个“被城市遗弃的孩子”,她文字的底色,正是对乡村的回望,具有柔软的性情和坚韧的质地。她的散文就像一只在田园上飞翔的夜莺,不断地为乡愁而歌唱。本书为“小说家的散文”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