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勃
董立勃,男,1956年4月出生,汉族,大学学历。山东荣成人,生长在新疆兵团农场。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政治系。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新疆作家协会。现任新疆作协秘书长,国家二级创作。
疏勒城:那年在西域的一场血战
本书获第十三届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是一部以汉代史实为背景的的历史小说,是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的优秀文本。本书真实再现了疏勒城保卫战中东汉将军耿恭在奇台县境内的石城子,也就是《后汉书》中记载的疏勒城,与匈奴人打过的艰辛一仗。从春天打到来年的冬天,300人与上万的铁骑血战,宁愿战死饿死渴死,不后退,不逃跑,不投降,最后只剩下26人,护卫着城头的军旗,直到援军到来。它不仅证明了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西域就成了中华版图的一部分,更表现了中华儿女为了维护祖国尊严不屈不挠奉献牺牲的气节。
白豆白麦/文学高地新疆60年文学精品丛书
两个同样年轻的姑娘,好得像亲姐妹,只因长相不同,命运就完全不一样。走进荒野里的白豆,男人们的你争我抢让她身心撕裂,磨难痛苦中获得的爱情却像太阳放射光芒;留在都市中的白麦,体面的日子藏着难言的寂寞,欲望带来的冲动使青春受伤。
尚青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自由、复仇、救赎的故事,这是一幅动乱年代塞外黎民百姓艰难生存的真实画卷。1938年9月,在大西北新疆的首府迪化市,20岁的尚青和男友杜涛刚从省立师范毕业,杜涛却被警察抓了,因为他酒后骂了几句新疆督办盛世才。案情不断升级,杜涛迅即作为政治犯,移送偏远的奇台县石城子监狱。尚青在一辆经过改装的轰隆作响的苏联人制造的大卡车上买了一个座位,踏上了追随的旅程。监狱对面有一个古老的汉人村庄——布拉可村,以尚青当村小学的老师为条件,乡绅吴老爷打通关节,让她见到了杜涛,后来甚至让杜涛暂时“出狱”也做了老师。但幸福总是短暂的,有人告密,杜涛再次入狱,谁才是“告密者”?受害者和加害者,竟然只有一步之遥……小说在充满独特历史气息与地域风情的新疆背景中,描摹了一个普通女生充满意外而波澜万丈的人生,“勇气”最终让她坚韧地成长为乡村教育的启蒙者,会骑马打枪的侠女,村民尊敬的“先生”。但小说的意味,却没有止步于爱情故事或是乡村女教师的故事,而是更复杂地指向了人性与历史的深处。
唤醒沉睡的盐湖( “创新报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
祖国大地上分布着众多的盐湖,每一座盐湖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一批批科技工作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跋涉于高原荒漠间,致力于揭开蒙在盐湖上的神秘面纱,寻找花朵般晶体里的宝贵矿物,提取出大量工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化学元素,创造出了许多值得歌颂的奇迹。他们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而是甘于寂寞负重前行的勇士。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盐湖科技工作者为了发掘盐湖中的矿产,如何奉献、奋斗、牺牲的故事。
大路朝天
暂无简介
太阳下的荒野
《太阳下的荒野:董立勃中短篇小说》内容简介:新疆文学是天山顶上那片圣洁的白雪,也是雪水消融后在戈壁大漠间奔腾的大河。这条大河,是新疆各民族作家的汗水和心血汇成的。由于篇幅所限,《博格达文学丛书》无法将更多新时期优秀作家的作品入选,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如章德益、韩天航、丰收、王刚、巴格拉西、阿拉提·阿斯木、夏木斯·胡玛尔、叶尔克西等,都取得过显著的创作成绩。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不能忘记那些已经逝去的文学老前辈,如艾青、刘萧芜、王玉胡、安静、邓普……还有曾经在新疆工作生活过的著名作家,如王蒙、陆天明、杨牧、周政保、红柯……正是几代作家的共同努力,新疆文学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发展繁荣。
小说月报原创长篇小说丛书:箫与刀
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骑兵在消灭了叛匪后,营救出了五个被叛匪掳掠的年轻女子,她们每人都有一支竹箫,并能吹奏出好听的曲子。年轻女子们愿意用曲子或身子换取自由,可戴着红五星的骑兵们,推开了她们,给了她们马匹,让她们骑着离开。天山峡谷路险兽猛匪多,她们没法自己骑马走出去。走了一段路后,她们又回到了骑兵们的身边,请求骑兵们带她们一块走出山谷。于是,一队英勇的骑兵和五个红尘女子有了一段爱恨情仇血泪交织的故事。走出了山谷。面对一个新社会,无法回到旧时青楼的女人,走进了一群变成了开荒者的骑兵们的宽广胸怀。
读读当代名家文库·董立勃长篇小说文集:八月飞雪
《读读当代名家文库·董立勃长篇小说文集:八月飞雪》是一部长篇小说。《读读当代名家文库·董立勃长篇小说文集:八月飞雪》以油田建设为背景,描写了一群战斗在石油战线的年轻人的事业、生活及爱情的故事。作者董立勃,山东荣城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读读当代名家文库·董立勃长篇小说文集:静静的下野地
《读读当代名家文库·董立勃长篇小说文集:静静的下野地》是长篇小说,以兵团下野地团场为背景,围绕主人翁了妹在团场的经历,从一个侧面描写了兵团战士及职工的工作、生活,向人们展示了鲜为人知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梅子与恰可拜
本书收入董立勃五部中篇:《梅子与恰可拜》《风吹草低》《青黄》《三个男人的战争》《响泉》。所有篇目都是首次入书,题材多样,内容丰满。 新疆的戈壁滩和大草原养育了一代代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男人女人,他们是粗犷豪放的猎人牧羊人,是有情有义开酒馆的南方女人,是敢爱敢恨的山东女兵,是忍辱负重的垦荒者,是乡村清纯的少女……在同一片辽阔苍凉的土地上,演绎一个个美好而忧伤的“传说”,呈现出西部浓烈绚烂的色调。在这里,人性的真善美就像一面高扬的旗帜,飘荡在蓝天白云之下、牛马羊群之上;在这里,爱情是值得为之受难的事物,是赋予生存以质量和意义的响泉。
米香
董立勃在自己熟悉的这片下野地,为我们讲述了又一个西部传奇故事。在《米香》之中,除了和白豆一样的“傻妞”米香,还多了一位上海知青宋兰,让我们体会到《白豆》以外的新鲜,也体会到董立勃突破自我的努力和希望。 在新疆下野地的一个农场,爱水的江南女子米香,平凡的上海知青宋兰,,因不同的爱情观而人生命运迥异。米香从执著追求真爱的纯情少女,到怀着身孕被自己的情人许明为追求政治前途而狠心抛弃,开始了另一种自我放纵、令人心痛的生活状态;宋兰由于懦弱下嫁强奸自己的放羊倌老谢,却被农场树为安心支边的典型,提拔为知青干部。感情生活几经起落,最终寻找到一份村妇的“幸福生活”…… 上海知识姑娘进步成了村妇,江南纯情少女追求成了荡妇。作家魂牵梦绕的下野地,孕育美丽悲剧的能力让我们感叹。而更为感叹的,是其富于意象感和色彩感的语言及其所表达的迷人意境和氛围。时代的更迭、岁月的悲歌、人性的杂芜、情感的较量不动声色地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人性的善与恶、情感的真与伪,在清新、凄美的意象中生生不息地在角逐。读者满怀期待的董立勃,继《白豆》之后,讲述凄美故事的能力是否有了新的突破?
白麦
《白麦》主要内容:戈壁滩上的一股清泉,冰山上的一朵雪莲。无关第三者的插足,演绎的不仅是夫人和首长的恩怨。还是下野地故事,亦可视为当年惊艳的《白豆》之续篇。
烈日
虽然做过妓女,雪儿心中对爱情始终充满美丽的幻想。与佟队长的秘密恋情,使雪儿第一次尝到爱与被爱的快乐与满足。为权力佟队长将雪儿出卖。雪儿万念俱灰。大学生吴克的出现让雪儿读懂爱的真谛,也因此遭到佟队长的嫉恨。为了尊严和真爱,雪儿吴克携手纵下山崖…… 上世纪50年代新疆古尔图开荒人生存状态实录。不可抗拒的命运悲苦,不曾动摇的尊严与真爱,令人震撼。
乱草
一片荒野,草多,风大。一条河流过,水有时清,有时浑。太阳落山了,沙土还有些暖。开荒地,什么人都来。男欢女爱,什么事都会出。爱和恨,不管是什么样子,只要发生了,都会被血染红。一个藏在大雪中的秘密,终于被发现。一个凄美的故事,却并没有讲完。
苜蓿花开时
本书为小说集。本书描绘荒原戈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爱恨纠缠,善恶较量,生死冲突,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中得到了多重表现,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丰富而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