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结
许结,男,笔名解之,1957年1月12日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桐城;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中国赋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兼任洛阳辞赋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赋学》主编、《辞赋》编委会主任、《中华辞赋》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辞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要论著有《汉代文学思想史》、《中国辞赋发展史》、《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等。
汉代文学思想史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研究两汉文学思想的专著,“力求给有汉四百二十六年文学思想予以较全面之推阐与较中肯之评价,一则以重新评价西汉中叶经学隆盛期之文学思想、两汉之转折期之文学思想与东汉末年变革期之文学思想为重点,以显其隐奥,以示其流变”。在撰写方式上,本书没有采取通常的按时间排列作家作品的方式,而是将“史”与“专题”的研究相结合,以在广度和深度上适应“思想史”的研究要求。至今仍是相关领域的经典专著。
司马相如传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唐代相如县令陈子良介绍司马相如的人生说“弹琴而感文君,诵赋而惊汉主”,以“琴挑文君”与“赋惊武帝”的事迹,铸就其人生的辉煌。而纵观相如的一生,从有志的蜀中少年,到游宦诸侯、供职京师的生涯,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和雄才大略的建树,尤其是他建功西南与献赋朝廷,受到后世的赞颂。 本书主要讲述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汉赋、训诂学、蜀学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本书从司马相如的家世生平入手,重点叙述了他作为汉赋的奠基者及蜀学开创者的功绩,为读者清晰勾画了司马相如在辞赋方面的天赋及贡献。同时,本书也记述了司马相如奉使西南、开拓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全面展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老子讲读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伟大思想家老子的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文献,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源泉之一。本书以《老子》王弼注本为底本,参照众家加以考订、注释,并设置“文化史拓展”、“问题分析”等栏目,对于老子的道家思想进行深入浅出的论析,对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做了精到的论述,是一部适合青少年了解、研习《老子》优质读本。
大学研究型课程专业系列教材(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导引
本卷研究导引的编撰宗旨,是将学术的经典性融入实用性的教学中,以达到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水平与研究能力之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性,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经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经典性。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肇始先秦,终于晚清,因历史的悠久而作家众多,因作品的丰富而体类完备。从历史的演讲来看,文学史又尝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文学时段,而从文体的划分来看,又有诗歌、散文、辞赋、词典、戏剧、小说等文学体类,于是又有学者试图绾合二者,提出文学“一代有一代之胜”的观点。 本书主要起介绍论文的作者,提摄近选论文之要旨的作用。选文后设“研究与思考”,旨在培养与提升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能力。
赋学:制度与批评(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刊·第二辑)
此书共收录作者18篇论文,论述了汉赋与制度、辞赋与礼乐制度、辞赋与科举制度等的关系,是一本较详尽的研究赋的专著。
赋学讲演录(二编)
本书根据作者给研究生讲授“中国赋学研究”课程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共有十讲:赋韵、赋法、赋词、赋艺、赋家、赋序、赋注、赋类、考赋、习赋。作者依据文体论的原则,对辞赋的韵律节奏、格法技术、修辞风格与空间艺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寻与讲述,以展现赋体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精神气貌。书中着重发现的一个学术视点是楚汉赋家以第一代署名文士身份的出现以及与大汉帝国文化构建的关联。本书也开拓了一些赋体文本的外围研究新视野,如序、注与赋代类书及赋创作之“类化”。至于考赋所涉及到的文学与制度的关系,习赋对创作技法的要求于当今辞赋写作的指导,亦融织于讲述者的学理与趣味之中,给人以悦读的情韵。
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
本书共汇集作者撰赋研究论文十八篇,旨在通过文化的视全面阐释赋的产生、发展与衍变,并探讨赋体文学与政治、学术、宗教、制度、外交科技、礼俗、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关联。书中论文共分四类:一是有关汉赋与文化的研究;二是有关赋与诗的交叉研究;三是有关赋体文学与诸学科关系的研究;四是有关律赋与科举的研究。在古典文学创作领域中,赋体最能体现政治文化气象,且含有丰富的文化与制度的内涵,其反映于创作则在“赋兼才学”与“体国经野”的特性,这是本书所要阐发的主旨。而在具体研究中,作者对赋与都市文明、赋家与礼官、赋的方志价值、京都赋与田园诗的承变关联、以及从行人“赋诗”到文学到外交之关系的思考等等,又显然不仅限于赋域,而具有拓宽研究思维与延展研究内涵的意义。
历代赋汇校订本(套装全12册)
《历代赋汇校订本(套装全12册)》是迄今为止辑录先秦至明代赋作*为完备的赋体作品总集。 《历代赋汇校订本(套装全12册)》此次选用康熙殿本为工作底本,以俞樾双梧楼书屋本为主要校本,并对原书所收赋作进行辑补与辨伪。力争为研究者提供一本校勘精良且使用方便的文本。
中国历代文学流派作品选:桐城文选
《中国历代文学流派作品选:桐城文选》选录37位作家的81篇作品,以桐城籍人为主,兼及桐城派中外乡人,试图较全面地展示桐城派古文之历史风貌。本书选文取向,一是重渊源,兼及桐城文学与桐城派文学之关系。二是突出重点,以展示桐城古文创作主要成就,故以戴、方、刘、姚文章为重镇。三是兼顾桐城古文理论成就,所以除了体现于创作中的理论思想(均见具体品评),对诸家“论文书”亦不避篇幅之长,予以选录。四是以古文为中心而兼及他体,以尽可能地显示桐城文学之全貌,其中如对学术(如《诗经》学)、诗歌(如《桐旧集》)、辞赋(赋序与赋文)、时文(相关评论)的关注,也是其选录特点。
《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汉武帝属于一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他在政治上建立起“中朝官”制度,与外官宰相系统形成权力制衡,从而确立了君主制的专家;他接受内臣主父偃的“推恩之策”,用和平的手段完成了“削藩”任务,彻底瓦解了长期困扰中央政府的诸侯王割据势力,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他在军事上,对强大的北方匈奴政权采取了强有力的战争手段,在多次的抗匈战争中,造就了一批如卫青、李广、霍去病等军事将领,所取得的战绩,是继秦始皇时代蒙恬抗击匈奴后,再一次出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局面,从而也赢得后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讴歌。在外交方面,他倡导睦邻政策,使汉帝国在这一时期大大拓展了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交往,特别是张骞两度出使西域,身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国,开辟了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使商胡贩客频繁往来于中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文化交流。在文教方面,他亲政后立即推崇礼官,兴办太学,建立乐府,推广教育于广大郡县,同时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启了一代文治的盛况。而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招募了一批言语文学侍从,其中有“滑稽之雄”东方朔、“赋圣”司马相如等人,他们献诗作赋,演绎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汉武帝也是个血肉之躯的人,他的内心始终存在着困惑与矛盾。他是一代雄主,他在征服现实世界的同时,始终难以征服自己,这使他一生充满猜忌,充满疑惑,而迷狂于“女人”与“神仙”之间。他早年成为太子,就成就于宫廷内几个女人的尔虞我诈的争夺中,而他的一生,也正在窦氏、王氏、陈氏、卫氏、李氏等一个个外戚集团的生克消长之间,掌控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方苞姚鼐集
本书为突出桐城古文的特征与地位,专选方、姚古文而不选其诗歌创作。全书共选录方文五十四篇,姚文六十四篇,兼顾到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其中包括议论文、传记文、序跋文、哀吊文、墓志文等;风格也兼有叙事、抒情、议论j说理诸方面,使大家对方、姚文有一较为整体的了解;书中选录先方苞文,后姚鼐文,每家文章按题材划分,同一题材则按时代先后为序。
中国文化史论纲
本书最大特点是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以“专题”为主,兼及历史与全权类,兼取文化知识与学术精神。所以全书分五部分,即“中国古代文化特征”、“中国古代文化制度”、“中国古代学术进展”、“中国古代宗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现代进程”。而这五部分只是相对的划分,全书重点实在的二十一个专题(二十一章),各专题相对独立,故不求面面俱到,或有深入探究;然各专题间又有联系,以期构成有机整体。具体分辨:第一部分四个专题,从伦理模式、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宗法制度展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构成;第二部分五个专题,以职官、选士、教育、科技、礼乐为主体展示古代文化制度的情形;第三部分七个专题,从史官文化到诸子学、经学、玄学、佛学、理学的演进,展示中国古代学术进程;第四部分三个专题,分述宗教、艺术与文学,兼括其制度、流派与精神。第五部分与前四部分不侔,是对中国文化由古代转向现代的现象描述和思想讨论,共含两个专题,一论文化学术的转变,一论文化学术的交流。这一部分的设置,出于双重考虑;一在明辨新旧文化的变革,以对传统文化作深层的反思;二在通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流变,以明其不因时迁的内在文化精神。
诗囚
《诗囚》,本书主要包括耕读家风、冰炭童年、青青子衿等内容。
本色文丛·半岛之半:居韩一年散记
《本色文丛·半岛之半:居韩一年散记》为南京大学许结教授于2009年应韩国外国语大学邀请,赴韩国外国语大学客座讲学一年,其间遍历韩国其境,记录了当地人文情致百余篇,有故事、有情节、有感悟、有思考,可读性强,给予读者有益的游学体验和阅读享受,更有助于国人了解我们的邻居——韩国。
赋者风流.司马相如
他被称为“赋圣”,他的作品价值千金,大汉天子引为知音, 却逃脱不了御用文人的命运,始终不得施展政治抱负。 是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难逃因文废人的宿命? 还是他根本就没有政治才能? 他是风流才子,一曲《凤求凰》,引得佳人连夜与其私奔,甘愿当垆卖酒, 老来却屡屡上演婚外恋,落得一个负心汉的骂名。 是他生性风流,见异思迁? 还是历史的误会,受了不白之冤? 这里,将为你还原一代文宗的生命历程。
中国赋(套装共2册)
《中国赋》精选反映我国自然、历史、人文、艺术等灿烂文化的历代经典辞赋,并收录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许结教授领衔创作的反映当代社会发展、讴歌新时代新气象的精品赋作,全书分江山多娇、华夏都邑、宇殿楼阁、四时物候、东方奇迹五章三十篇,结集而成。书稿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女士行书书写,书法作品与辞赋文本交相辉映,奇文共赏。
历代诗词鉴赏
《历代诗词精华鉴赏》由知名学者许结先生主编,全书精选自先秦到清代古典诗词中的经典篇目300余篇。该书信息密集,语词阐释,意境神会,情感还原,思想深华,众妙毕备,探幽入微;风格独特,思想开放,多元解构,追求通俗美感,避免专业枯燥;图文辉映,传世名画原汁原味,图文互补相得益彰!
中国文化史二十二讲/大成通识书系
暂无简介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套装上下册)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国辞赋理论综述”,首先从源头上辨析“赋体”这一文体概念,并对古代的辞赋理论文献进行叙录与考察,再对如史传、子书、文集中的赋体以及赋序、赋跋、赋格、赋话等辞赋理论的批评形态逐一论述,最后综述了辞赋理论的生态与构建;中篇为“中国辞赋理论流变”,主要采用文学通史的体例,对前赋时代、汉赋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隋唐、宋金元、明清直到20世纪前、后两期等诸时代的辞赋理论与批评体系做了详尽地论述与构建;下篇为“中国辞赋理论范畴”,从辞赋的本原、经义、体类、章句、技法、风格等门类,分别阐述并讨论了中国古代辞赋的理论范畴与艺术表现。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张衡评传
张衡是东汉中叶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他不拘于汉代经学的门户之见和浓重的神学困扰,能以自己的人格与方式处世治学,既博且精,在哲学、政治学、天文学、地震学、气象学以及机械制造、诗赋创作诸方面均作出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罕见的“通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张衡评传》改变昔人偏于一隅(科学或文学)之研究方法,而是着眼于东汉史实与张衡人生,通过对他在科学、文学等多方面所取得之成就的全面考察,作既综合融通、又擘肌入理的探讨,以透视其思想特色,并厘定其历史地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张衡评传》具体论述戒矜躁,以避免对张衡学术成就褒贬失衡;研究视角求新创,以阐发张衡处经学与玄学之间所表现的新思想、新精神。
中国文化制度述略
从2000年春至2004年秋,许结教授担任《古典文学知识·文化常识》专栏的主讲,连载了近三十篇文章。这本《中国文化制度述略》就是这一连载的汇集和补充。 《中国文化制度述略》是古典文学知识丛书之一,是作者从2000年春至2004年秋,担任《古典文学知识文化常识》专栏的主讲的汇集和补充,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使读者在喜闻乐见中得到文化知识,其篇幅不大,然而能从浩瀚的历史文化典籍中,剔挟爬梳,从文化制度入手,以介绍知识为主,涉及中国古代宗法、职官、教育、科举、礼制、乐制、民俗、兵制、科技、宗教、学术诸方面,知识丰富,却言简意赅。 由于作者近十年来为多届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文化课程,这也使许著在着重文化知识系统性的同时,还表现出个的研究体会与新的见解。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中国文化史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中国文化史》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是既高兴又惶恐的事。高兴的是自己从事文化史教学多年,终于编成一部适合高校学生课堂使用和读书学习的教材;惶恐的是有关“文化史”的著述与教材可谓汗牛充栋,再编写出相对周全,适用教学,而且又有一定新意的教材,感到非常困难。 尽管如此,《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中国文化史》的编写还是力求达到知识性、理论性、历史性、当代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在强化文化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得到对中国传统文化本质诠释与精神提摄的成效。
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本书共分六章,对中国文化的基础、制度、宗教、学术、艺术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分别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展示与研究,而其中每一节又是一个文化专题,共计35个文化专题,力求在有较大涵盖面的基础上对每一文化专题都有清晰的展示和深入的探讨。图文结合、雅俗共赏,适合大学生人文修养和供一般读者阅读之用。
中国古代文学/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
这套教材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方案》为依据,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大学文化程度和为小学教育服务的内在要求,遵循小学教师成长的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加强通识教育,注重文理渗透,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合理安排教材结构,科学构建教材体系。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汲取了省内外试验院校的教学经验,并注意借鉴国际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成果,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坚持师范性和学术性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并重,使教材体系更加符合培养面向21世纪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需要。
香草美人:许结讲辞赋
本书是著名赋学家许结先生写给大众的辞赋入门之作。全书分为“认识辞赋”“辞赋小史”“辞赋家与创作”“辞赋之道”“辞赋名篇”五讲,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辞赋的发展流变、体类、结构、写作技巧及其美学特征,同时对辞赋名篇做独到的鉴赏,是一部让普通读者亲近辞赋、走近经典的普及性学术读物。
中国赋学(第三辑)
2012年10月,第十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许结、易闻晓主编的《中国赋学》既是此次会议优秀论文的结集。共收入论文45篇,分别从“赋论研究”“赋体研究”“历代辞赋研究”“辞赋语词名物研究”“版本赋家赋作考证”以及“赋家赋作研究”六大方面对于赋学的发展及演变历史作了全方面的介绍与阐释。
丝路情
2024年6月,恰逢“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江苏也地处“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本书立足这样文化历史背景之下,策划并编撰了主题出版《丝路情》。本书由中国辞赋学会会长、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许结教授选编“一带一路”相关主题的历代诗词文赋,并附相关解题和注释,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孙晓云用行草书书写成册。本书体例分五大章,分别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商贸流通、奇珍物产、民族生活、交往融合、海上丝绸之路、中外友好交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选编和书写。本书诗词和书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给读者带来传统文化的鉴赏之旅。 本书选编“一带一路”相关主题的历代诗词文赋,不仅对正文生僻用语进行注释以通识易晓,也对诗词的背景和内涵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书法部分结体遒劲、法度严谨,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这部《丝路情》不仅是一部诗词选集,更是一次历史与文化的探索,一次对丝绸之路的深情回顾。它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将古丝绸之路的诗词歌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让读者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以此纪念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和成果,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