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布洛赫
赫尔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1886—1951),奥地利小说家,与卡夫卡、穆齐尔、贡布罗维奇一起被昆德拉誉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布洛赫生于维也纳,父亲是纺织厂老板,母亲是犹太富商的女儿,他在20岁时接管父亲的纺织厂,后结识卡尔·克劳斯、托马斯·曼、茨威格、罗伯特·穆齐尔、埃利亚斯·卡内蒂、爱因斯坦等人,40岁时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心理学和哲学,45岁时出版首部长篇小说《梦游人》,1938年流亡美国,晚年主要从事群众心理学研究,1950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次年心脏病发作,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去世。主要代表作有小说《无罪者》《着魔》《梦游人》《维吉尔之死》《未知量》。
维吉尔之死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6%
临终之际,诗人维吉尔随奥古斯都的舰队跨越亚得里亚海,返回意大利。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中,从黑夜到白昼,他在皇宫的病榻之上回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着生存世界的险恶与痛苦、艺术与文学之于苦难现实的价值、人面对命运和死亡的回归与救赎,决定毁掉自己辛苦写成的《埃涅阿斯纪》。但直接面对好友和皇帝时,在聆听与自我辩解之间,他又该如何选择?他的灵魂能否实现至高的飞升与重生?
着魔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8%
《着魔》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之一的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发生在“一战”后十年,讲述了一个流浪汉来到一个小山村后,用他致命的、有害的思想污染了整个村庄,导致全体村民陷入着魔状态,继而引发了一系列邪恶事件…… 《着魔》对群众的盲从心理进行了深刻尖锐的剖析,并对欧洲的文化弊端进行了省思,被认为是关于纳粹崛起的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可与托马斯·曼的《魔山》相媲美。迄今为止已经被翻译为英语、法语、日语、匈牙利语、捷克语和波兰语等多种语言,本次是首次翻译为中文。
无罪者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9%
《无罪者》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中欧四大小说家”之一的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发生在前希特勒时代的德国,以钻石商人A和W男爵夫人一家为中心人物,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生动地呈现了小人物在价值崩溃时代的孤独、麻木与痛苦。 小说炉火纯青地运用了多种文学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章节中分别呈现出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等风格,各部分被统一的诗体框架天衣无缝地缝合在一起,成为一件绝妙的艺术品。《无罪者》对人性的洞察高度深刻,是反思欧洲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
梦游人(全三册)
《梦游人》是布洛赫的首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28年至1931年间,是一部开辟了现代小说新方向的巨著。小说分为三个部分,从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开始,到1918年他退位为止,跨越了威廉二世的整个统治生涯,展现了现代世界的价值崩溃的进程。 小说第一部《1888年:帕塞诺夫或浪漫主义》展现的是价值崩溃的第一个阶段,传统的价值观开始衰落,但依旧是确定的。主人公约阿希姆·冯·帕塞诺夫遵循长子继承庄园、次子从军的传统,成为一名中尉,而其好友贝特兰德则背离传统价值,退伍后成为一名商人。后来,约阿希姆因其兄长死于一场决斗而退出军队,回家顶替兄长接管庄园,并在妓女卢泽娜和隔壁庄园主的女儿伊丽莎白之间周旋挣扎,尽管感到无助,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依附于传统的价值系统,与门当户对的伊丽莎白结婚。 小说第二部《1903年:埃施或无政府主义》展现的是价值崩溃的第二个阶段,价值观已经蒙上面纱,陷入混乱状态,人只能盲目地抓住一切他视为价值的东西。主人公埃施在科隆丢掉了簿记员的工作,怒火中烧,试图向警察局检举同事南特维希,最后却寄出了一封举报贝特兰德的信。在这中间,工会领导人马丁·盖林格给埃施在曼海姆的码头找了一份仓库办事员的差事,埃施在那里认识了海关检查员科尔恩,后者想把自己的妹妹埃尔娜嫁给他,他则为了将飞刀表演者的女搭档伊隆娜从危险的表演中“拯救”出来而辞掉工作,组织起了女子摔跤比赛。事业再次挫败后,埃施回到了科隆,与他的旧相识、酒馆老板娘亨特延大嫂结婚,试图以此使混乱的世界恢复秩序。 小说第三部《1918年:胡格瑙或现实主义》展现的是价值崩溃的第三个阶段,人在不受价值束缚的世界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主人公胡格瑙逃离军队,在摩泽尔小城“度假”,遇到小城军队指挥官约阿希姆·冯·帕塞诺夫少校和当地一份报纸的发行人埃施,他冒充一家子虚乌有的集团的代理人,买下埃施的报纸,却在战争末期的动荡与混乱中杀死了埃施,并胁迫埃施太太与自己发生关系,之后过上了小资产阶级商人的安稳生活。与这一主要情节平行的,还有小城里一位律师的妻子汉娜·文德林、在埃施家里的孤儿玛格丽特、曾被埋在战壕里的泥瓦匠格迪克,以及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和伤员的故事。此外,还穿插着十篇论述“价值崩溃”的随笔和十六篇“柏林救世军姑娘的故事”,而“柏林救世军姑娘的故事”的叙述者“我”(贝特兰德·米勒,哲学博士),也是“价值崩溃”随笔的作者。前两部中连贯的叙述在第三部中被这种“复调叙事”打破,哲理随笔、抒情散文、诗歌、戏剧、报刊文章、商业信函等文体轮番上阵,这种同一主题下的变奏丰富了小说形式的可能性,也暗合了小说所要展现的在不同理性层面走向价值崩溃的主题。
梦游者:浮生一梦
故事发生于1888年,那一年也被称为德国的“三皇之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在登基后虽然标榜维新,但实际上却固守君主专制旧统。与此相应,出身于传统容克家庭的小说主人公约阿希姆也受到新旧力量的影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傍徨。根据“长子继承家业,幼子必须从军”的容克传统,约阿希姆在十岁时就被父母强送进库尔姆军官学校,从此便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二十年后成为中尉的他,爱上了意外邂逅的陪酒女郎鲁泽娜,但在原定的庄园继承人即其兄赫尔穆特与波兰地主决斗身亡后,他面临着重大的人生抉择:子承父业接管庄园,向男爵之女伊丽莎白求婚。然而,在抉择过程当中,父子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最终导致其父精神崩溃。
梦游者三部曲
《梦游者三部曲》,又译作《梦游人》,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赫尔曼·布洛赫(1886-1951)于1931年出版的首部重要作品,受到米兰·昆德拉和卡洛斯·富恩特斯的高度推崇。小说以三个时代的故事表现1888-1918年间的时代变迁。从价值奔溃历史观的角度,艺术地再现了西方传统文化的死亡过程。
梦游者:浮生二梦
第二个时代的故事发生于1903年。1900-1903年间又发生了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大量社会底层劳动者失业,激化了劳资双方的阶级矛盾,从而引发了社会危机。1903年,奥古斯特·艾施因莫须有的账目错误而被老板解雇,后经朋友马丁·盖林介绍,去曼海姆中莱茵航运公司做了会计,在偶然的机会里认识了杂耍剧院经理阿尔弗莱德·盖纳特,由此见到了伊洛娜,为了拯救伊洛娜,他放弃了中莱茵航运公司的工作,回到科隆做起象征着他渴望秩序的剧院生意,却以经理卷款潜逃而告终,后来又把所有财产投资到剧院生意中,结果又亏了个精光。之后他回到了卢森堡的老家,在一家大型工业企业中担任高级会计,结束了他的救世滑稽剧。
梦游者:浮生三梦
第三个时代的故事发生于1918年,在这一年的年11月11日,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了帷幕。主线为在第三部聚首的三大主人公镇警备司令官帕瑟诺少校、编辑艾施、逃兵胡桂瑙:原本做生意的胡桂瑙在应征入伍后擅自逃离战场,经比利时逃至特里尔选侯国小镇,因为刊登广告而来到艾施的报社,然后逐步生出谋夺报社的念头;他在旅馆餐厅巧遇少校,假借爱国之名骗取少校的信任,进而结识小镇乡绅,鼓动大家出资收购报社,随后又骗取艾施签订合同,将报社收入自己手中;在逃兵身份暴露之后,胡桂瑙利用报纸大肆传谣造乱,最终在大乱来临之日强暴了艾施夫人,谋杀了艾施,挟持了神智不清的帕瑟诺,最终得以安然无恙地回到科尔玛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