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赵孟頫(fǔ)(字子昂,号松雪道人,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作“元人冠冕”。 他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书迹有《洛神赋》《重江叠嶂图》《秋郊饮马》等。
赵孟頫书道德经
4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赵孟頫书道德经,原拓影印,气韵生动,适合书画爱好者临写。
赵孟頫六体千字文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赵孟頫所书写的大篆、小篆、隶书、章草、草书、楷书的合编,内容完备,书法精湛。
玄元十子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松雪斋诗集/艺文丛刊
《松雪斋诗集/艺文丛刊》系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诗集,收录了今存赵孟頫古体诗、律诗、词等各类诗歌创作近千首。 《松雪斋诗集/艺文丛刊》既尊重已有传世刊行的赵孟頫别集的编排体例,又重新依据书画著录文献、地方志、元代史料等文献中辑录赵孟頫诗歌百余首,编为补遗一遍。对于研究赵孟頫及元代诗歌创作具有基础性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赵孟頫《洛神赋》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赵孟頫《洛神赋》中《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三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赵孟頫《洛神赋》亦是行书名篇,《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赵孟頫<洛神赋>》将此四种行书名帖融为一炉,极其便于初学者临习借鉴。
元赵孟頫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众抄经本)
抱持最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抄经”或“写经”,《元赵孟頫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元代书画家赵孟写给中峰和尚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字帖为赵孟的代表作品,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且用行书写《心经》,在写经史上乃是一个创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大乘佛法的经典,也是汉传佛经中最短的一部,共二百六十字,因其言简义丰、博大精深,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赵孟頫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吴兴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较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楷书号为“赵体”。 赵体用笔沉稳,章法分明,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字形趋扁方,笔画圆秀,问架则方正。赵体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赵体楷书既保留了唐楷的法度,又不拘泥于唐楷的一招一式,在楷书中经常有一些生动俊俏的行书笔法与结构,笔划形态生动自然。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烟江叠嶂图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烟江叠嶂图》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处理的形式,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
富春山居图
《宋元明山水名画选:赤壁图》,纸本,水墨,纵50.8厘米,横136.4厘米,描绘苏轼泛舟游赤壁之情景,笔力圆润雄健,画风独具。此图无款,前隔水有项元汴题签:“北宋朱锐画赤壁图。赵闲闲追和坡仙词真迹。槜李天籁阁珍秘。”但据元好问《遗山先生集》中题赵秉文书赤壁图之末句云“赤壁图武元直所画,门生元某谨书”,它的拖尾还有赵秉文大字行书和苏轼《赤壁赋》原韵一阕。
归去来兮辞·绝交书
《归去来兮辞·绝交书》收录了魏晋名士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嵇康的《绝交书》。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应世态度,一位放纵愤懑,一位内敛清高,但对于所处的乱世,都在文中倾吐了保存气节,无法与现实妥协的无奈。书法作品挑选了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的《小楷书归去来兮辞页》和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行草书绝交书卷》。
赵孟頫小楷三种
文字的产生,最初是源于实用目的,而非出于审美需要,然而对美的追求似乎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这种天性在汉字书写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早期成熟文字--甲骨文,已经表现出相当的审美意蕴,其后的金文更以其丰富的造型手法,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度。其间不乏气象宏大、雄伟丰瞻的作品,但尺寸并不大。近世出土的秦漠简牍数量相当可观,艺术水准颇高,也多以小字为主。其后,书法的审美性,逐渐被发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善书者的群体也随之庞大起来,精擅小字者不乏其人。这些固然兴实用的意义分不开,然而小字灵动精微的笔致,传递出的特殊审美意蕴,是大字难以仿佛的。体备八法的小楷因此受到后世书家的青睐。
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
暂无简介
元·赵孟頫法书选:楷书黄庭经
楷书又叫正楷、正书、真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仍是通用的标准字体之一。楷书是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变化而来的,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楷书在体势上多呈长方;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点画布局上布白精密,结体紧凑,重心的安置、笔道的长短、正斜、交笔的角度十分规范,合体字中各部分的位置安排,更求合理得当;点画形态上也极其丰富。楷书是以点画结构为特点的汉字书体,笔法、字形非常的固定。而行楷书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笔书写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简而言之,就是使字的书写更加灵活,加快书写速度,节省书写时间。
历代名家心经书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经典。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二百六十字,爲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阐述五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本性为空的佛教义理,而归于“无所得”(不可得),认爲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果。该经属于《大品般若经》六百卷中的一节,被 认爲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爲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法师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法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爲通行的爲玄奘法师译本。由于经文短小,便于持诵,在我国甚爲流行。近代又被译爲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文辞优美、琅琅上口,被抄写、传诵、刻印者甚多。更因此经藴含着无上的智慧,而成爲历代佛教徒修行的课本。这短短二百六十个字,既表达了大乘佛教智慧的核心,又藴含着精进修持的法门,被誉爲“经中之经”、“咒中之王”。 佛教典籍中关于抄写、持诵《心经》而得善报、增福慧的故事有很多。历代帝王、将相、高僧大德、书法家、文学家,大多崇尚写经,而其中写得最多的,便是这部《心经》。 本书中所收的《心经》书法,书写者有帝王康熙、乾隆;有大书法家王羲之、欧阳询、苏轼;有名臣刘墉、林则徐、溥儒;有高僧八大山人、弘一法师;也有居士大德赵朴初、啓功,可谓群贤毕至。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上,本书所收的《心经》作品,无一不是心血力作,都是倾注了书写者极大的诚意和恭敬心的作品。对今人修习书法、培养心性,无疑是最有价值的。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美感的艺术,能够经常练习书法,对于提升书者的道德和人格修养很有帮助。 爲了让习字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书法家作品中,精选了二十一位名家《心经》书法作品,辑成《历代名家心经书法》这样一部“天禄琳琅”之作。爲方便读者閲读临习,我们在排版时注意到作品整体和局部的展示,字体均以仿碑刻拓片形式呈现,黑白分明,疏朗醒目。 愿《历代名家心经书法》能成爲常伴您案头的好书,愿您在临习閲读《心经》时,能增长书法修养,平静身心。
书法四大名家经典楷书描红:赵孟頫胆巴碑1
《书法四大名家经典楷书描红:赵孟頫胆巴碑1》是书法四大名家经典楷书描红之一。赵孟頫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道德经
上篇言宇宙之本根,蕴含天地变化、阴阳变幻之机妙,下篇言处世之方略,蕴含进退之术、长生之道。其精炼的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宏大框架。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素手抄经套装·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送日本水性书画笔)
?此卷《心经》,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风骨内含,尽得魏晋流风遗韵。盈溢着一种雍容典雅的平和之美。
道德经毛笔字帖宣纸抄经字帖宣纸抄经本心经
本册抄经本为毛笔描红字帖,以传世经典书法名作——赵孟頫小楷《道德经》为主要内容,全文收录,共约5162字,可完整抄写1遍。描红旁还附有《道德经》简体释文,读者书写的同时还可以对照释文进行理解,诵读,体会国学经典的韵味。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是赵孟頫的传世代表作,为元代大德五年(1301),应友人明远之请,书写苏轼《前后赤壁赋》,并画苏轼像于卷首。作品系纸本册页,行书,计有二十一页,每页纵二十七点二厘米,横十一点一厘米,每页四行,凡九百三十五字。卷后有鲜于枢、唐棣、班惟志、赵奕等人跋语。原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为元丰五年(1082)其贬谪黄州时期所作。这一时期是一代文豪苏东坡人生失意与灰暗的阶段。1301年,时年47岁的赵孟頫,以婉约凄美、平和淡然的笔调书写,用笔墨平静地宣泄自己的情怀,从中我们不难读出赵孟頫与苏东坡彼此相同的心境,在《前后赤壁赋》这件作品中得以共鸣。从书法的视点,此作有四个特点:一是用笔精妙。此帖中无论点、横、撇、竖,捺,看似率意为之,信笔写来,大小长短不一,结字姿态各异,但却丝丝入微,精妙绝伦。二是变化之妙。此卷章法以平正疏朗为主,但注重字形大小变化,在细微的牵丝和起收笔中极尽变化之能事,增强了笔意和结体的动态感。其中“之”字共出现四十七次,结体上极尽变化之妙,无一雷同。三是平和匀净。此帖章法疏朗从容,气势连绵,寓起伏参差于平和匀净之中,生动而多有意趣。同时此帖融合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结体,王羲之小草《十七帖》的笔意以及苏轼行书名作《前赤壁赋》的笔势。难怪元虞集《论书》评:“赵松雪著,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则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四是复归晋韵。唐棣在此作卷后的跋云:“东坡二赋,松雪每喜书之,夐出诸书之右,故深得晋人书法。晚年行笔圆熟,度越唐人,乃知早会用意之深如此。”晋韵,即晋人风尚,其时名士皆好老庄,尚洒脱飘逸,故晋楷不重法度而重风姿。赵孟頫深谙其理,度越唐人法度,而重归晋韵,彰显出艺术高度。
艺文丛刊三辑:松雪斋题跋
子昂诗书画名家,其见识自是不凡。是编搜罗宏富,阅读是书,赵氏性情文章铺面而来。
馆藏精品选:辽宁省博物馆6(共3张)/东方画谱
《馆藏精品选:辽宁省博物馆6(共3张)/东方画谱》突破传统意义的画谱、画册形式,以八开折叠的方式,原色、原迹、高清的面貌呈现,整体全面且完整,局部精彩而丰富。收录了以下作品:《寒鸦图》《太白山图》《饮马图人骑图》。 《饮马图人骑图》包含《饮马图》《人骑图》两部作品。 《饮马图》描绘的是奚官饮马的情景。奚官双手端一盛满清水的大木盆,吃力前行。对面立柱上系一马,昂首拽缰,作欲饮状,神骏可观。此卷画面结构简拙,用笔精工,线描细劲严谨,笔意高古雅秀,刻画入微。人物运用李公麟白描画法,神态怡然;马的轮廓用水墨轻勾,局部淡墨晕染,质感佳,体态丰肥可爱,骨壮膘满,造型准确,此作当属赵孟頫早期鞍马画的精品。 《人骑图》描绘一男子头戴黑色官帽,一身红袍衣装,腰系玉带骑于马上。男子络腮胡须,左手牵缰,右手持鞭,右脚轻踩马镫,神态闲雅宁静。衣纹铁线描,线条细劲,骏马造型准确,笔墨工稳。画风、画面布局、人物形象和马匹写实画法都学唐人,兼有李公麟笔意,为赵孟頫早期人物鞍马画代表作。 《寒鸦图》为绢本墨笔淡设色画,画面描绘了傍晚雪晴后白雪皑皑,古木疏林间有群鸦集噪的荒寒景色。在岩坡荆棘中,古树盘根错节,巨干纵横,枝柯交叉,颇有一种森森逼人的严寒之气。此卷林木枝干粗壮腴润,是一种比较严密写实的画风,作者用笔精熟,笔法劲秀清爽,用水墨和花青对树木烟云作了渲淡和晕染,并用银粉点缀出树端和苇叶上的积雪,为画面增添了雪后湿润清冷的寒意。 《太白山图》描绘了浙江太白山天童寺及其周围的秀丽风光,图中峦岭绵亘起伏,掩映交叠。山势和缓凝重、浑劲苍莽。宽谷之中,薄雾微起,反衬出山体明晰的层次。清溪流转,环峰抱岭,迂曲蜿蜒,汇入山外湖水之中。山间密树层林,繁茂丰郁,叶色五彩缤纷。一道山径倚山傍溪而上,通向天童寺,长松夹道,苍翠挺秀,小桥曲水,意境幽清。画面构图饱满,笔法细秀繁密,色泽明艳雅致。山峦以解索皴染,用硃砂及花青点苔,山树勾染结合,墨彩凝重。
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元赵孟頫洛神赋
《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元赵孟頫洛神赋》 行书,纸本。纵29.5厘米,横192.6厘米。大德四年(1300)书,时赵孟頫四十七岁。 此卷即为赵孟頫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通篇结构端正匀称,字姿优美潇洒,运笔圆润灵秀,布局密中有疏,气势端美中具俯仰起伏,显示出赵氏博采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书人。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赵孟頫是元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赵孟頫的书风道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等。 本书收录了赵孟頫墨迹中的《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卷墨迹楷、行、草、章草间杂,浑然一体,而韵度苍老,是其晚年精品之作。
赵孟頫墨迹精品选:昼锦堂记:趵突泉诗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相当数量的赵孟俯墨迹。除其书写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闲居赋」、「朱子感兴诗」、「致中峰尺牍十一札」、「尺牍七札」外,还有其书写的「相州昼锦堂记」、「书苏轼西湖诗」、「书趵突泉诗」、「书论裴行俭书法」册页,「论虞世南书法」册页、「书赞」册页等墨迹。 「相州昼锦堂记」纵三十二点五厘米,横一百七十三点四厘米,书于延佑七年八月,时年书家六十七岁。同年秋天,书家与明远游西湖诸名刹,见东坡数作,以行楷书录苏轼西湖诗。这卷墨迹纵三十三点八厘米,横一百三十三点八厘米。「书趵突泉诗」卷纵三十三点一厘米,横八十三点三厘米。有方家据跋语「右二题皆济南近郭佳处」认为,卷前尚有一诗,后逸去。「书赞」纵三十三点七厘米,横十六点九厘米,系「元人翰墨册」中之一幅。「书论裴行俭书法」纵二十八点二厘米,横四十二点四厘米,「论虞世南书法」纵二十八点三厘米,横四十四点六厘米,这两件墨迹均收入「元赵孟俯鲜于枢墨迹合册」之中。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精缮碑帖
玄妙观在古城苏州,为著名道教寺庙,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此后屡遭废兴。到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玄妙观。《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为元代牟巘撰文、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赵孟頫书并篆额。楷书,纸本,横283.8厘米,纵35.8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赵孟頫楷书代表作之一,充分显示了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的特点。《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精缮碑帖》将《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墨迹逐字放大,编排成册。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为真草书对应,真书端庄严整,略带行书笔意,结字妍美简静,意在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提按分明,点画精到爽利。为赵孟頫遒媚秀逸书风的代表作之一。故宫藏本,未署书写年代。
胆巴碑/精缮碑帖
《胆巴碑》为元代赵孟頫的碑书墨迹。碑稿为纸本,楷书,纵33.6厘米,横400厘米,内容为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是赵孟頫奉元仁宗命书写的碑文,书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该帖基本为楷法,偶间行书写法,点画精纯,无一笔有懈怠之气。通篇上下血脉相连,一气呵成,自然流便,全是“二王”正脉。 《胆巴碑/精缮碑帖》将《胆巴碑》墨迹逐字放大,编排成册,同时为了便于广大学书者更深入地赏析和更准确地临习,在编辑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剔除原帖文字周围漫漶不清、干扰字迹的污痕,还原字迹清晰的面目,对字迹破损部分也在严格尊崇原貌的基础进行了精确的修缮。
顶级书画名家杰作复制精选:赵孟頫(套装共7幅)
《高级书画名家杰作复制精选:赵孟頫(套装共7幅)》精选中国美术史上高级的技术大师——他们是华夏文明耀眼的明星,他征服了亿万艺术爱好者!《高级书画名家杰作复制精选:赵孟頫(套装共7幅)》收录大师赵孟頫具有代表性的杰作,每一件都精致绝伦,美不胜收,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为你带来美丽的视觉盛宴!
赵孟頫楷书三门记湖州妙严寺记
《赵孟頫楷书三门记湖州妙严寺记》集赵孟頫两件代表作,其一为《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纵38.5厘米,横283.8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前有篆书题名,后为楷书碑文,为摹勒上石的底本。原稿用墨略淡,墨色清醇沉润,结字严密,点画准确,笔法宽和流利,个中偶露行书笔意,潇洒超逸之气蕴乎规整庄重之中。其二为《湖州妙严寺记》字的结体方阔,笔画开张舒展,点画精妙,使转灵活,于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
中国好书法·大师尺牍精品:赵孟頫(放大版)
作品的高清放大版精选集,旨在通过20幅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经典作品,让读者领略赵孟頫书法作品的精妙。书中图片精美,力求表现原作风貌,并在原作尺寸的基础上加以放大,让读者更清晰地领略到赵孟頫书法作品,运笔用墨的精妙、婉转,填补了市面高清书法作品集的空白。 《中国好书法·大师尺牍精品复制:赵孟頫(放大版)》为中国元代汉字法书作品集,2015年1月第1版,2015年1月第1次印刷。《中国好书法·;大师尺牍精品复制:赵孟頫(放大版)》适合广大对中国元代汉字法书有兴趣的读物阅读。
与赵孟頫一起写《道德经》
《道德经》,意蕴深远的哲学宝典,揭示认识天地万物的根本方法。 元代书坛领袖赵孟頫经典小楷代表作之一,格调典雅,点画精到,结体稳健。 本书的文学性与书法艺术两相结合,背面为描红帖,另有导读和原文,兼顾欣赏和临摹的实用性,便于读者使用。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临摹与欣赏范本: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洛神赋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临摹与欣赏范本: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洛神赋》最大特点在于其高清晰还原了历代传世碑帖原貌。该套书精选历代名碑名帖、集合诸体代表范本、增加对应释文注解,是临习书法专业之选。
中国法帖粹编:赵孟頫卷
编者从历代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丛帖《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大观帖》《群玉堂帖》《绛帖》《忠义堂帖》《郁孤台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中精选出最有名望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法帖。原色精印,装帧典雅,权威释文,是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经典范本。
艺文类聚: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经折装)
历代名迹真赏”系列,精选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每幅作品均为原大原色高清印制,追求原作的复制效果。单片盒装的装帧形式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风貌,抽取便利,临摹赏玩皆宜。 《前后赤壁赋》是赵孟頫的传世代表作,为元代大德五年(1301 年),应友人明远之请,书写苏轼《前后赤壁赋》,并画苏轼像于卷首。作品系纸本册页,行书,计有二十一页,每页纵二十七点二厘米,横十一点一厘米,每页四行,凡九百三十五字。 卷后有鲜于枢、唐棣、班惟志、赵奕等人跋语。
赵孟頫书法集
#N/A
中国历代书法精品: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赵孟頫为頫宗室后裔,入元后,亦身居高位。 赵孟頫在[复古]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北宋的蔡、苏、黄、米都以行书著名,沿及南宋,成为时尚,都不太注重楷书。宋亡时他已二十多岁,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元代。在这样的环境里,眼看晋唐以来的书法传统日趋衰落,就主张远追晋人,师法二王。不过[复古]只是一种思想和主张,完全恢复到古代是不可能的。赵孟頫师法晋人,实在是在晋人的书法里写自己,是在[复古]的名目下[出新],这是他成为元代负盛名的书法家的原因,也是[赵体]书法影响后世远几百年之久的原因。 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此外,他书写的《六体千字文》也极好。
元·赵孟頫法书选:行书归去来辞、行书洛神赋
行书简言之是在楷书的基础加以小的变化,书写起来很简便的书体,故而与楷书相间流行开来。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象草书那样难写难认,又不象楷书那样严谨端庄。所以古人说它“非真非草”。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笔形,草化了楷书的结构。总之它比楷书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易认好写。
行书吴兴赋(元赵孟頫法书选)
《元·赵孟頫法书选:行书吴兴赋》是历代法书真迹萃编系列。行书在元朝,如同楷书一样,还是要首推赵孟頫。赵孟頫的行书,一扫两宋书坛。独标晋唐风神。他对《兰亭序》深有研究,他的临本可入晋唐之室,他也深得李北海之神髓。无论知书与否,见到赵孟兆页的行书,无不称绝。
与大师一起抄经·心经:王羲之 苏东坡 赵孟頫 董其昌
历代善知识深信,抄写经文具足无上功德,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沙弥僧侣,无不因沭手书写经而心生妙谛、乐此不疲。抄经是与佛法和书道同步结缘,《金刚经》、《法华经》等多部般若经典都宣扬了书写佛经之福德,很多名家大师都曾反复抄经并深得受用。
赵松雪书心经
赵松雪即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松雪书心经》是赵孟頫的一件代表作品。赵孟頫用行书写《心经》,在写经史上是一个创例。它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全幅作品老辣厚重,直接尖峰入笔,显示了炉火纯青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