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
陶宗仪(1329~约1412),字九成,号南村,台州黄岩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自幼刻苦攻读,广览群书,学识渊博,工诗文,善书画。 成语“积叶成书”讲述陶宗仪的故事。 元末兵起,陶宗仪避乱松江华亭,耕作之余,随手札记。元至正末,由其门生整理,得精萃五百八十余条,汇编成《辍耕录》,或称《南村辍耕录》30卷,其中记述了元代掌故、典章制度,东南地区农民起义状况。作品还有《南村诗集》(4卷)《国风尊经》(1卷)《沧浪棹歌》(1卷)《书史会要》(9卷)《四书备遗》(2卷)《印章考》(1卷)《淳化帖考》(1卷)《兰亭帖目》(1卷)《说郛》(100卷)。 陶宗仪著有《书史会要》九卷,辑录从上古三皇至元末书家小传及书论,是我国第一部权威性的书史著作。
南村辍耕录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8%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南村辍耕录》三十卷,作于元末,征引广泛,凡朝廷典章、法令制度、文人轶事、风俗趣闻均有涉及。尤其是元末东南一带史事,尤为详赡,足补史传阙失。以陶湘影元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
发宋陵寝
《发宋陵寝》是古代文献中,明确写及盗皇族墓的很早的一篇文章。行文以元初西域僧人杨琏真迦盗掘南宋皇陵为核心事件,展现了宋元政权更迭中的一幕转瞬即逝的悲剧。1285年,江南佛教总管、藏教僧侣杨琏真迦借元廷权臣桑哥之势,率众掘毁绍兴宋六陵,将高宗、孝宗、理宗等六帝及后妃陵墓洗劫一空。珍宝遗失无数,宋理宗更以倒悬尸身沥取水银、割取头颅制作法器。无数行为今日看来都令人发指。这场持续数月的劫掠,让宋王朝颜面尽毁,文物散佚殆尽。整场盗墓事件背后暗藏的复杂政治博弈、宗教狂热、文化符号等都引发了后世长久思考。
古刻丛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南村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说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书史会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陶宗仪集
陶宗儀治學勤勉,於書無所不窺。一生著作頗豐,計有《南村輟耕録》三十卷、《南村詩集》四卷、《書史會要》九卷《補遺》一卷、《滄浪棹歌》一卷、《四書備遺》二卷,其他還編有《説郛》一百卷、《草莽私乘》一卷、《古刻叢鈔》一卷、《遊志續編》一卷等。 《浙江文丛·陶宗仪集》所收《南村詩集》以汲古閣《元人十種詩》本爲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州叢書後集》本,《滄浪棹歌》部分另以《讀畫齋叢書》本參校;《南村輟耕録》以《四部叢刊三編》所收明成化刻本爲底本,以玉蘭草堂刻本及《津逮祕書》本參校;《書史會要》以國家圖書館所藏明洪武本爲底本,校以逸園本和四庫本。另在正文之後附有《陶宗儀年譜》,以便讀者參考。
四库全书:南村集
明陶宗仪撰。是编毛晋当刻入《十元人集》。刘体仁《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元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其编次年月,殊为无绪,殆杂收遗稿而录之,未遑铨次,非宗仪自编也。毛晋品其诗如疏林早秋,殊不甚似。然笔力遒健,寅虞、杨、范、揭之后劲,非元末靡靡之音所能比。似其在明初,固屹然一巨手矣。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历代书画史料(套装共5册)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典》: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典》八卷,首一卷,清朱象贤撰。象贤,字行先,又字圣涵,号清溪,苏州府吴县人。监生。少从杨宾、沈德潜游,与钮让、白长庚等相友善。先后任泸溪及玉山县丞、万载知县之职秉性敦厚,自奉甚俭。所学渊淹,书法遒劲。着有《闻见偶录》、《印典》等。 象贤以行世印谱著作,多排列篆文、钮式之体,少制度、品评、纪述之作,因作是编。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典》一书,搜罗宏富,去取精审,编排合理,体例谨严。八卷十二门之架构,印史异闻,制度器用,故事诗文等皆有涉猎,堪称印林经典名著。是书卷首分载钮让《序》、让《金玉印章歌为清溪朱行先作》、朱象贤自序、《印典例言》等诗文四则。正文八卷,十二门,即: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事、综纪、集说、杂録、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卷末附朱象贤侄廷诏、白长庚二跋。 是书之版本,似有如下四种:康熙六十一年朱之劢刻本,雍正十一年朱氏就闲堂刻本,乾隆间宝砚山房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就闲堂本、宝砚山房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皆祖朱之劢刻本,或为后刻,或为迻录,流布印林。本次点校,以清乾隆年间宝砚山房刻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上下册)》: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上下册)》记录作者周亮工所鉴藏宋至明代旧印的原委。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上下册)》共包括《印人传》《续印人传》《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历朝印识》等五种,共收录先秦以降两千余印人。纵观历代印人传,其书虽各具特色,要之皆史以人系,人以史传,不独可见印史之流变、印技之传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感受到许多印人的德行操守与印外功夫之修养,感受到方寸之间中国印文化的万千气象与深厚积淀。鉴於所收印人繁多,且有重出别见者,故编制了《印人索引》附於书後,以便於研读和使用。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画家诗史(套装上中下册)》: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画家诗史(套装上中下册)》十一卷,分正续雨集,近代李浚之编撰。全书其辑录清代二千余位画家,诗作四千余首,各家皆附有扼要小传。全书收罗该备,选取精当,“幽潜不遣,有网罗放失之勤:去取必当“无兰艾杂遝之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画家及其诗歌创作的面貌,是研究清代绘画史、诗歌史的重要文献,敝功先生评价该书即云:“以人存诗,以诗存画,权衡精密,寄托乃弥。于张浦山、秦谊芬着述之外,别开蹊径,自树风标。论六德于三百年间者,不读此书,不足为知人,又何有于论世、论艺乎。”本次以一九三〇年所刻正集及一九三八年所刻续集为底本点校出版,并编制画家人名索引,以便读者。
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
《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抄本。九卷,补遣一卷,陶宗仪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人。近代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论此书甚详,曰:“是编起自三皇,迄于元季,摭采至为繁富,文笔筒当,间加评论,褒贬颇得其平。……其于元、辽、金、外域书家,亦为著录,且详及其国特有文字,亦颇足资考证。”《绩书史会要》一卷,作者朱谋垩。朱氏字隐之,号八桂,明宗室。《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仿《书史会要》史会要体例而作,补有明一代书家423人,颇为完备,评语亦简明可观。余绍宋评曰:“是编续陶书而作,采辑明代书家亦颇周详。惟九成于诸家得失直抒己见,隐之则多托于评者之言,评者为谁遂无可考。或因事属本朝,时代较近,有所顾忌而然也。”此次整理,《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以上海书店影印洪武刻本为底本,参校上图藏清抄本、日本清家文库本、《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