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宗
雷海宗(1902年6月18日-1962年12月25日),字伯伦,出生于河北省永清县,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家。 其毕生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学贯古今中外,其学术研究自成体系,博大精深,代表著作有《殷周年代考》《历史的形态与例证》等。
西南联大通识课:文学+历史(全2册)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2%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由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中国通史”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两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保持作者独立性和阶段的系统性。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4人今日阅读
这本小书应该是在雷海宗迁至昆明后依约编辑的。历经南迁奔波的雷海宗,坐定在暂时平静的书桌前,从昆明远眺陷于战火中的半个中国,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国难危机的压力与历史哲学的理性思考中往返穿行,感慨反思,刚毅坚卓。 全书的上编冠以“传统文化之评价”,下编则冠以“抗战建国中的中国”,先对其认定的传统中国文化演进中的核心议题相对系统地表达思想观点,再以其所借鉴的文化形态史观,描绘战火纷飞之中、存亡危机之下的中国文化死中求生的希望! 本书聚焦军事问题、家族制度、元首体用三个方面,对中国文化及重大政治问题进行了集中探索与透视,并以淝水之战和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文化第二周和第三周的起点,对抗战形势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展望,正如其在《建国——在望的第三周文化》一文中所说:“兵可说是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问题,家族可说是社会的基本问题,元首可说是政治的基本问题。三个问题若都能圆满地解决,建国运动就必可成功,第三周文化就必可实现。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
3人今日阅读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中国通史”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两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保持作者独立性和阶段的系统性
中国通史选读(上册)
2人今日阅读
西南联大是七七事变后组建的一所战时高等学府,汇集了包括当时的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在内的国内顶级大学。在 从组建到停办的短短八年多时间里,这所大学的师生与中国人民一起经历 了艰苦卓绝的岁月,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铸就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 座不朽的丰碑。
国史纲要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9%
老清华和西南联大最受欢迎的国史公开课,被巴金夫人萧珊誉为“好像说故事一样”,堪称民国大学通识教育无法逾越的高度!上与钱穆《国史大纲》分庭抗礼,下启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是一部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国史纲要》原为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的中国通史教材,描述了中国历史变迁的关节之处,范围兼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思想等诸多领域,尤注重列举疆域内外、社会上下、经济文化重心等各种有形、无形势力之变化,对于中国历史分期的描述,更显出作者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独特理解。因原书重在表达观点,语言极其精炼,对于非史学专业的普通读者来说有些艰深,且字数较少,独立成书稍显单薄。因此,编者从雷海宗先生的史学著作中辑出相关思想,将原书加以增补而成《国史纲要》。
世界古代史纲要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8%
《世界古代史纲要》是史学大师雷海宗的文集,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中国史纲要》《世界古代史纲要》《雷海宗杂论集》《雷海宗时论集》《雷海宗史论集》等共六部作品,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丛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雷海宗文集)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2%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雷海宗文集)》内容简介:秦以上为动的历史,历代有政治社会的演化变革。秦以下为静的历史,只有治乱骚动,没有本质的变化,在固定的环境之下,轮回式的政治史一幕一幕地更迭排演,演来演去总是同一出戏,大致可说是汉史的循环发展。这样一个完全消极的文化,主要的特征就是没有真正的兵,也就是说没有国民,也就是说没有政治生活。为简单起见,我们可以称它为“无兵的文化”。
中国兵史:畸形兵制下的中国的病
本书堪称一部关于中国兵史的完整读本。主体部分是雷海宗的成名代表作《中国的兵》和《无兵的文化》,并汇编作者其他关于中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篇章,以使读者获得一部雷海宗先生对中国兵史研究的完整读本。有关中国兵制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雷海宗不走传统兵制史的路子,从侧面发力,引入西方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兵的精神,也就是武德的历史及其丧失,其间牵出中国文化中很多值得注意的特点,进而为中国史学别开生面。6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梁启超先生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国史纲要
《国史纲要》原为20世纪3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中国通史的讲义,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描述了自史前时代到近代(1912年)中国的历史变迁,对此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扼要而不失精细的分析,系统而又清晰地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朝代更替、治乱循环的历史脉络。本书语言通俗、逻辑严密、观点权威,成一家之言、开风气之先,读之使人豁然开朗。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由著名历史学家雷海宗先生编写。本次出版去掉了原书里雷海宗先生在不同时期编写而成的比较琐碎的文章,使之成为一部更为纯粹的关于中国古代兵制的专著。全书共包括“中国的兵”“中国的家族”“中国的元首”“无兵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两周”五大部分,从独特的角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另外,本书保留了原书中的大量注释作为脚注,有利于读者快速答疑解惑,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为了拓展知识,本书还精选了5篇雷海宗先生的文章作为附录,旨在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国学知识入门·大家谈(套装5册)
本套装包括《国学概论》、《国学常识》、《国史纲要》、《吕思勉国学经典入门》、《中国书画入门》。《国学概论》:本书是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综论。全书分为“国学概论”和“国学略说”两部分。“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于1922年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国学略说”主要讲述了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五个国学门类的基本知识。《国学常识》: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曹伯韩先生所著的一部国学知识读物,涵盖了中国传统的语言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哲学、科学、艺术等诸多门类。《国史纲要》:本书原为20世纪3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中国通史的讲义,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描述了自史前时代到近代(1912年)中国的历史变迁。《吕思勉国学经典入门》:全书共分三篇,分别为经子解题、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内容涉及论读经之法、论读子之法、史学定义、史籍溯源、论史事之法、史学演进趋势,等等。《中国书画入门》:本书集结了三位文化大家——诸宗元、叶鋆生、陈师曾关于书法绘画的经典篇目。全书行文浅显,知识丰富且通俗易懂,是书画爱好者较佳的入门指导书。
中国历史经典·大家谈(套装5册)
本套装包括《中国通史》、《中国史纲》、《三国史话》、《中国近代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中国通史》:原书为《吕著中国通史》,分为上编文化史和下编政治史,本书只取下编政治史部分。旨在按照历史年代的发展顺序,略叙我们这一民族国家几千年来的盛衰大略。《中国史纲》:本书是张荫麟先生于1935年受民国政府教育部委托,而主编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全书按照朝代顺序,本书上讫商周,下至东汉,将上千年的历史浓缩在区区十几万字之间。《三国史话》: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唯一一部三国题材的普及读物。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评论历史独具慧眼,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革命和社会发展趋势。《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本书由著名历史学家雷海宗先生编写。全书共包括“中国的兵”“中国的家族”“中国的元首”“无兵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两周”五大部分,从独特的角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如此世界 如何中国
本书是从雷海宗先生的众多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文章汇编,是雷海宗先生对中国历史、中国时政和世界局势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他大胆说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弱点,以试求解答何以会造成千年以上“积弱”的局面,等等。读来发人深省。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是雷海宗先生抗战前后发表的论文的汇编。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兵制的梳理介绍,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进而引申到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精神等,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雷海宗史学论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雷海宗中国古史论文10篇,西洋古史论文11篇,分“中国古史论”“西洋古史论”二章,辑录雷海宗先生在先秦时期史学研究、中国历史的分期、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华北的农业、历法的起源与先秦历法、世界史分期、上古中晚期亚欧草原游牧文明、公元纪年及中译名问题、近代史上的罗马教、基督教宗派及其性质、对世界中古史教学方法由分期法到分段法的体会等专题研究论著,较为充分地展现了雷海宗先生史学研究的成果和思想脉络。
中国通史选读(下册)
西南联大是七七事变后组建的一所战时高等学府,汇集了包括当时的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在内的国内顶级大学。在 从组建到停办的短短八年多时间里,这所大学的师生与中国人民一起经历 了艰苦卓绝的岁月,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铸就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 座不朽的丰碑。
雷海宗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是著名学人雷海宗的多篇学术论文的合集,作者雷海宗全面论述了他对于中国兵制和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这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国兵制和“兵”的文化,也就是“武德”的历史的读本。传统的研究兵制的著作有很多,但雷海宗将西方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到研究之中,深入而全面分析了中国文化的兵的精神,并由此出发,探讨了整个中国文化许多值得注意的特点,敏锐地预见了中国军队的复兴,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中国史纲要(雷海宗文集)
《中国史纲要(雷海宗文集)》原为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通史教材,描述了中国历史变迁的主要关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讲授对象主要为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因其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的追捧,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无论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式,《中国史纲要》均不同于其他通史,特别与当时盛行的“考证派”大相径庭,反映了作者一向重视综合和通识的治史特点,尤其是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封建时期和专制时期,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成一家之说,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佳作。
雷海宗杂论集
《雷海宗文集:雷海宗杂论集》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丛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全新整理的文集带我们重回被忽视的“雷海宗时代”。
雷海宗时论集
“声音如雷,学问如海,史学之宗”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雷海宗时论集》是史学大师雷海宗的文集,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
雷海宗史论集(雷海宗文集)
本丛书是史学大师雷海宗的文集,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中国史纲要》《世界古代史纲要》《雷海宗杂论集》《雷海宗时论集》《雷海宗史论集》等共六部作品,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丛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
西南联大通识课: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全4册)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由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中国通史”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两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保持作者独立性和阶段的系统性。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历史顺序共分7个部分:胡适先生讲“哲学概说”“诸子哲学”,冯友兰先生讲“汉代儒学”,汤用彤先生讲“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冯友兰先生讲“宋明理学”和“清代经学”。三位大师各呈所长,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 《西南联大美学通识课》是联大美育的直接遗产,由朱光潜、朱自清两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组成,其中包括美学大师朱光潜对美感来源、美的创造与欣赏的系统性论述,以及文学大师朱自清对文艺美学的专门论述。
西洋文化史纲要
本书虽然是七十年前雷海宗先生的讲课提纲,但无论就其整体结构言,还是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述上,至今仍有巨大学术价值,可供我国世界史工作者和研究生参考,启人深思。书中具体包括了:黑暗时代之政治与社会、封建时代之政治与社会、资本主义之兴起与新教之伦理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分为五编,介绍了西洋文化的历史,包括西洋文化酝酿时期——黑暗时代、西洋文化第一期封建时代、西洋文化第二期——旧制度时代、西洋文化第三期——欧美时代。 雷海宗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西洋文化史纲要》是其遗著。是书梳理西洋文化史,起自罗马帝国之灭亡、“黑暗时代”之开始,迄于19世纪末。全书纲举目张,结构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其风格类似课堂笔记或备课记录,内容精准,一语中的,无半点赘辞。文中不少名词
大学用书:世界上古史讲义
《大学用书:世界上古史讲义》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史的分期及其意义、世界上的人种和语言、上古世界之文明古国、上古的中国、上古时代的中国与世界、自然环境、国名、身毒时代、帝国时代的自然科学、帝国的衰亡、印度之分裂等。
隐藏的大家:雷海宗世界史文集
《隐藏的大家:雷海宗世界史文集》共分四编。第一编是雷海宗于192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杜尔阁的政治思想》。此论文从未发表过,存芝加哥大学档案馆,雷海宗家里也无此文稿。20世纪80年代后期,雷海宗以前的弟子、已故著本文集的此文即是按我手头保存的复印文稿排印的。 杜尔阁是18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政治家与思想家。 此学位论文虽篇幅不算大,却是根据翔实的史料,特别是杜尔阁的原著,参阅了大量的国际学者的专著,对杜尔阁的政治思想作了相当系统、全面、深刻的分析与论述,独立提出了雷海宗自己的见解,是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的。由于此文从未公开过,所以本文稿对于研究杜尔阁与了解雷海宗的学术思想来说,是颇为珍贵的。全文用英文写成,似乎应译成中文。但文中有不少杜尔阁法文原著的引文,我不会法语,无法翻译。 本英文论文的遣词造句,典雅多姿,既有他所推崇的18世纪英国文史大家爱德华·吉本的风格,又能传中国古文简洁凝练之神。 第二编是基督教史研究。雷海宗对基督教史有精深的研究。 这里把雷海宗在基督教史领域所发表的文章与论述集合在一起作为第二编。从《近代史上的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一)》到《二十世纪的罗马教廷与帝国主义》诸篇是雷海宗配合镇压反革命与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8月至12月在《历史教学》杂志、《大公报》与《进步日报》的《史学周刊》上接连刊登的揭露批判梵蒂冈教廷和耶稣会的实质与活动的系列文章,其稿费皆捐献。《基督教的宗派及其性质》是雷海宗1957年1月在《历史教学》单独发表的阐述基督教各主要流派在历史上演变发展的文章。《犹太国与犹太教》、《东方宗教与基督教的兴起》、《罗马帝国与教会之争及基督教之胜利》与《罗马帝国倾覆中之基督教会》诸篇皆摘自中华书局2012年出版的雷海宗著《世界上古史讲义》一书中有关早期基督教史的各章节。《五至二十世纪基督教史纲要》则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雷海宗撰《西洋文化史纲要》一书中有关基督教史的各章节。 第三编是世界史研究,其中包括雷海宗撰写的基督教史以外的世界史方面的文章,按发表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世袭以外的大位继承法》、《历史的形态与例证》与《全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三篇发表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第一篇讲的是罗马帝国皇帝与回教兴起时早期教主的继承方法,意在供当代中国政治元首之更替继承参考。第二篇集中阐述了雷海宗的文化形态史观的观点及其对中外历史的运用。第三篇通过分析西方中古哲学中的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来探讨近现代政治中的全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表明雷海宗似乎倾向于折中,赞成温和的全体主义或温和的个体主义。此后诸篇都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其中,有关世界上古史的文章占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因为1952第四编是书评、论翻译和译文。雷海宗强调要读书尤其是读好书,因而重视写书评。他1927年回国后,在中央大学号清华大学写过多篇书评,主要发表于《清华学报》与《社会科学》,这里编入的是世界史方面的书评。中国史方面的书评见《伯伦史学集》。雷海宗也注意翻译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写了一系列关于翻译的文章,刊载于《翻译通报》,皆与世界史有关,故收入。这里还包括7雷海宗亲笔翻译的两篇关于史学理论的译作。第一篇是《克罗奇的史学论——历史与记事》,这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奇的名著《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历史与记事》的翻译,刊载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学系主编的《史学》1930年第1期。第二篇是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的名著《西方的没落》(第二卷部分章节)的译文,原是1960年前后雷海宗为批判斯宾格勒与进行自我批判而翻译的。西方现代的历史哲学可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或曰批判的)历史哲学两派,斯宾格勒与克罗奇分别是这两派的代表人物,对雷海宗的史等思想与理论有重大的影响。雷海宗将他们的代表作译成中文,可见对他们的重视,其译笔与注释亦有独到之处。
伯伦史学集
暂无简介
国学系列(套装共7册)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传统中国积弱的根源分析》: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传统中国积弱的根源分析》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传统中国积弱的根源分析》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 《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国学十八篇》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收藏整理了傅斯年先生关于“战国子家”和《史记》的珍贵讲义资料,前者概括了诸子百家的源流和特点,后者则开创了现代《史记》研究的先河,两部分内容都是傅斯年巅峰时期的精华之作,至今仍为学界所推重。后人对文中涉及的相关历史篇目做了辑录,在附录部分还精心编撰了傅斯年年谱,具有很强的收藏性和阅读性。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为著者奉献给社会的一部力作。《中国古代哲学史》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雷海宗讲西洋文化史
本书是雷海宗先生的讲课提纲,扼要介绍了西洋文化的历史。本书不管在整体结构上,还是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述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雷海宗文集(全六卷)
本丛书是史学大师雷海宗的文集,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中国史纲要》《世界古代史纲要》《雷海宗杂论集》《雷海宗时论集》《雷海宗史论集》等共六部作品,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丛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