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
韩少功(1953年1月-),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国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 他是“寻根文学”代表性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西望茅草地》《爸爸爸》等,曾获鲁迅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纽曼华语文学奖等荣誉。
爸爸爸
7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4%
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在鸡头寨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
马桥词典
3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4%
《马桥词典》是作家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按照词典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镇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的(如晕街)。《马桥词典》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这在中国的农村非常普遍。《马桥词典》透视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挖掘了民族苦难的历史根源,同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面,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农村的又一途径。《马桥词典》是韩少功的代表作品,出版后获多种奖项,在读者中也有广泛影响。
赶马的老三
2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0%
本书是当代作家韩少功的中篇小说,曾获得首届萧红文学奖。作者塑造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村官——老三,他文化水平低,见识少,说话直来直去,工作方法非常独特,常常歪打正着地解决工作上的事情。小说语言幽默风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态度
2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6%
本书是作家韩少功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韩少功近年来创作的思想文化随笔、演讲录共十五篇。两篇分别关于捷克、拉美的文化随笔;九篇思想随文分别围绕阶级、人工智能、道德、民主、人情、自我的多面性、自然、宗教、性展开思辨,四篇演讲录就中国乡村、文学等话题展开讨论,另有一篇随笔分享了十数封与旧友的信。这些文章或讲述知识,或思辨讨论,或评析世态,旁征博引,具有深刻的理性而又不失有趣,可见出作者知识之丰富,思想之严谨深刻,可说是一本“营养丰富”的随笔集。
怒目金刚
1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3%
作家一方面坚实地立足中国传统,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方法,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对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其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本书既是韩少功中短篇小说精读,也是他创作三十多年的名篇荟萃,所选作品大多曾获过奖,有些作品还曾被改编为电影、音乐剧,影响深远。
山南水北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0%
《山南水北》讲述韩少功的写作和返乡,既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事件,也是文人理想的个体实践。他的乡居生活,不失生命的自得与素朴,而他的文字,却常常显露出警觉的表情。他把一个知识分子的生存焦虑,释放在广大的山野之间,并用一种简单的劳动美学,与重大的精神难题较量,为自我求证新的意义。他的文字,也因接通了活跃的感官而变得生机勃勃。
暗示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0%
《暗示》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韩少功力求突破文体的束缚,用一种别致有趣的方式表达抽象的思考和难以言说的概念。读《暗示》仿佛是和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交谈,他在你无意之中把简单的话题引向深处,它会给你一种新鲜的感受:休闲节目成为主课,抽象概念被逐出课堂,“就像一群胡作非为的学生,在下课铃响起时上课,在上课铃响起时下课。”这是一本非常独特、非常有分量的书。在形式上,它与作者的旧著《马桥词典》相似,内容却丰富得多,内涵也更为深刻。本书的文字简约而极富质量。它的描写议论均娓娓道来,时有神来之笔;言人之未言,韵味自在其中,耐人咀嚼,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人生忽然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4%
《人生忽然》为著名作家韩少功全新散文集,回应了时代之问,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存在。全书分为三辑,辑“读大地”,收录对自然、大地、社会、生命、故乡等万事万物的精彩叙事;第二辑“读时代”,收录关于知识与经济、科技与价值、历史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乡村与城市等转型时期的深刻哲思;第三辑“读自己”,收录作者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处世智慧以及灵魂深处本真、深情、动人的点点滴滴。地球的每一天都是新的,给予我们的是绝望还是机会?是拐点还是稍息?作品以一个文学家的睿智通达,对这个时代进行精准观察,告诉大家如何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如何打开理想生活的心灵之门,找回自我价值和意义,献给迷茫、脆弱、却又满怀憧憬、渴望广阔天地的人。
西望茅草地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3%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的经典名作,书中从他的中短篇小说中选取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新作,上述选稿工作由作家本人完成。其作品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描绘出近三十年间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真实地表达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此外,书中还有作家小传、他人对作家的印象记和对话录等内容,有助于广大读者全方位了解作家其人、其作品。
归去来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0%
本书为韩少功不同历史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代表,收录《飞过蓝天》《归去来》《爸爸爸》《赶马的老三》《怒目金刚》《枪手》等6部作品,抒情和批判,浪漫和犀利,诗意和理性,创作时间跨度大,体现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风貌,显示了其一贯的先锋个性,是中国作家的大时代记忆。
年度散文50篇(2022)下册
2人今日阅读
《年度散文50篇(2022)下册》所有篇目由专家评审会“推举”“评选”而出,评审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古耜、何向阳等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组成。 从2022年30余家权威报刊中,评选出50篇有影响力的散文结集。入选作品题材多样,兼及散文各体裁的样式,注重情感真切,个性表达,艺术新颖,尤为注重作品的经典价值——情真而不装,性灵而不饰,境新而不炫,文美而不噪。 这50篇散文的选取,展示了2022年散文的成果,也体现了对散文走向突破的思考与期待,相信相当多的入选篇目经得起岁月的淘洗。散文集读来让人沉浸,如同享用一场文学的盛宴。
爸爸爸
2人今日阅读
本书收录韩少功二十一篇中短篇小说集,发表文学论文《文学的根》,高擎“寻根文学”的旗号。以《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等力作,倾力实践“寻根文学”的主张。
报告政府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9.1%
故事从“我”在唐家河看守所服刑说起,我在监狱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狱霸黎国强、死刑犯“大嘴巴”、嫖娼犯老魏、算命先生瘸子“瓦西里大师”等。无论是仓里的犯人,还是管教,无不展现出人性的一面,历数每个犯人,每个人都有一段或残酷或忧伤的过往,作者对这个环境中的人使用了浓浓的悲鸣笔触,情节娓娓展开——仓与仓之间的“电话”,男仓与女仓之间的字条,给这里人们的生活增添了闪光的色彩。结尾处黎国强与冯姐的约定,反映了管教对这些失足的人们的亲切关怀,更加增添了小说中浓浓的人情味。
马桥词典
1人今日阅读
《马桥词典》是这样一部小说——全书23万字,由115个词条连缀而成。它没有中心事件,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高潮,也没有悬念 ……要说它的中心,那就是南方一个僻远的叫做马桥的山村,一切的词条均与马桥有关,围绕着它向四面八方发散辐射。
山歌天上来(红色经典)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知名作家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他不同创作时期的乡土题材代表作品,如《山歌天上来》《赶马的老三》《末日》《风吹唢呐声》《北门口预言》《怒目金刚》等,这些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小说界》等重要杂志期刊,屡获文学大奖,并被译成英、法、韩等文字出版发行,部分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反响强烈。韩少功一方面坚实地立足中国传统,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方法,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对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其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韩少功是国内“寻根文学”的领军人物,始终保持先锋个性,回应时代的精神逼问。这些在这部小说集里都有所体现。
熟悉的陌生人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收录作者《夜行者梦语》《文学中的“二律背反”》《读书卫生须知》《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等六十四篇随笔。全书分为“关于社会与历史”、“关于人生与道德”、“关于文学与文化”三部分。
日夜书
《日夜书》里的白马湖以作者当年下乡的湖南农村为原型,五位知青和他们的同伴在那里一起生活。小说通过他们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时代的沧桑变迁和时代中相互联系的几个人起伏多变的命运。这是一群从记忆中被挑选出来的人物,他们可以用小提琴拉出柴可夫斯基,认为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比红薯、猪崽更重要,喜欢在树林里畅谈人生。小说从陶小布浪荡不羁、后来成为前卫艺术家的知青同伴姚大甲开始写起,一直到马涛女儿笑月(下一代人)自裁去世,下乡的往昔已然远去,中间日夜更迭、斗转星移,三十年间各自命运的交会体现时间的漫长感。
日夜书
《日夜书》将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通过几位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物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冲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后知青”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等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们各自的一生回答了时代的精神之问。《日夜书》是一代人的精神史。它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是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
山南水北
那些平时看起来巨大无比的幸福或痛苦,记忆或者忘却,功业或者遗憾,一旦进入经度或纬度的坐标,一旦置于高空俯瞰的目光之下,就会在寂静的山河之间毫无踪迹,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也永远不会发生。
同志时代
本书遴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成就突出、风格鲜明、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择取 每位作家的作品为一系列,各系列卷数不等,每卷以其中某篇作品的标题(长篇作品以书名)命名。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供读者阅读赏析。
大题小作
积累在这个文集里的作品记录了自己在风浪中的一再挣扎,虽无甚可观,却也许可为后人审思,从中取得一些教训。
漫长的假期
《漫长的假期》是韩少功的一部散文集。《漫长的假期》以美文传达深思,以博识传达感动,矢志“用心血和心魂,用一生中全部怦然心动的回忆和向往”,为写作招魂,为生命立言。血性扩张而又理性高扬,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独立言说,展示出中国文化界八十年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轨迹。
马桥词典
本书是“韩少功作品系列”第七卷。此书彻底颠覆了传统长篇叙事文本,处发时招致各种非议,并因此引发官司。《马桥词典》后来荣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奖”中的长篇小说一等奖。1998年获台湾最佳图书奖。2010年获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
西江月
本书是著名作家韩少功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22篇短篇小说。根据内容,作者将这些小说分为玄幻体、卡通体、缺略体、散焦体、常规体五个板块。韩少功的短篇小说立意新颖,结构多变,语言到位,在文学手法上具实验性,思想探寻上具先锋性,整体艺术水平非常高,颇具艺术价值。
文学的根
本书写的是生命取决于创造,而不取决于守成。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用不着担心自己的文化传统溃散绝灭,正像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用不着担心自己失去个性等内容。
韩少功王尧对话录
王尧、林建法主编的这套《新人文对话丛书》表达了人们在“对话”这个时代的所思所想,纪念因为思和想而拥有的痛苦和快乐。酝酿的对话人选,都是声誉卓著的作家和学者,有冯骥才、周立民、韩少功、王蒙、李欧梵、苏童……丛书的“思想状况”,大致可以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文化界的部分轮廓,这些“人文知识分子”对思想文化问题的种种解释,散发着各自生命的体温,在一定意义上,这套对话录丛书也是对话者的精神自叙。
爸爸爸(韩少功文集)
本书收录了作者1985年—1994年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等二十二部。其中《归去来》获1985年度上海文学奖。《余烬》获1993年度上海文学奖。这二十二部小说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
红苹果例外(韩少功文集)
这本是韩少功这些年的中篇小说精选,共六篇。这些作品中有韩少功寻根文化的代表作《爸爸爸》、《女女女》,有具后现代风格的《暂行条例》、《红苹果例外》,有极具悲悯情怀的《报告政府》,也有机趣的新作《赶马的老三》。分为玄幻体、卡通体、寓言体、章回体、常规体。
修改过程
无可复制的一代人和他们的绝版青春,韩少功长篇新作再度“寻根”,追忆77级学子们的逝水年华,思考转型时期的家国命运与机遇得失。肖鹏的一篇网络连载小说,牵扯出东麓山脚下恢复高考入学的第一批大学学子,人称77级。他们从命运中脱颖而出,人生经历极具戏剧性和历史性;他们面对改革开放前后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开创了各异的人生。肖鹏的小说记录了一代人,又修改了一代人,而人生,更像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
革命后记
「文革」是一個事實和情緒的巨大總量,交織了數億人太多的紛爭和尷尬,沉浮和恩怨,遺忘和誇張,以至任何判斷都可能掛一漏萬。事情已過去三十多年,但三十多年後的有關爭議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不是更緩,而是更烈……。」 本書作者韓少功,作為在場者之一,他說:我不可能接受一些嘻哈族的「文革」,比如他們覺得紅衛兵步行串聯特有趣,那不就是「驢友」探險嗎?他們覺得知青下鄉也特來勁兒,那不就是真人秀的「魔鬼訓練」嗎?他們甚至覺得子彈橫飛的武鬥夠爽,夠刺激,嘿,那時候「軍迷」玩一把真的耶。我也不可能接受一些洋左派的「文革」,他們曾認定革命樣板戲就是文化領域人民主權的神聖標誌,紅衛兵挎上駁殼槍就是最徹底的解放,工人趕走廠長就是共產主義的夢想成真。當然,我也完全不可接受某些中國官員的振振有詞:「你以為現在還是文革?你們還想踢開黨委鬧革命?」 問題是,這些人的「文革」印象錯在哪裏?憑什麼本書作者就認為自己的「文革」記憶比他們的更可靠?憑什麼他能相信自己的記憶不是另一種瞎子摸象,在這裏的饒舌不是以白詆青、以宮笑角,五十步看百步?
世界
暂无简介
鞋癖
目录: 《跨世纪文丛》缘起 总序:跨世纪的机缘 小说 鼻血 领袖之死 归去来 蓝盖子 北门口预言 史遗三录 爸爸爸 谋杀 梦案 昨天再会 那年的高墙 鞋癖 随笔 夜行者梦语 阳台上的遗憾 安妮之道 母亲的看 作揖的好处 无价之人 性而上的迷失 佛魔一念间 韩少功的感性视域 韩少功的理性范畴 跋 附录:韩少功主要作品目录
新时代的忍耐
本集收集的散文:内容涉及各方面且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善恶、伦理、生死、真实、孤独、至美……12个故事,12种人生。故事的主人公在失望与希望之间摇摆,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徘徊,在存在与虚无之间踟蹰。他们就是我们,来这人间一趟,渴望被温柔对待。汪曾祺《受戒》描写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王蒙《风筝飘带》讲述年轻人在困境中不忘对美好信念的追寻,都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有时难免令人感到悲伤和烦恼,但终究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他们内心深处的种种欲念,在接受现世生活最本真的洗礼后,不断起伏、蒸腾、沉淀,最终化成一句喟叹:生而为人,我很感激。
文学大家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新晋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领衔十位文坛大家,与你畅谈文学人生! 《文学大家谈》由莫言、王蒙、余华、贾平凹、周国平、苏童、韩少功、林少华、叶兆言、侯文咏,十位文学大家在“文化周末大讲坛”上的演讲记录组成。 作家们轻 松又不乏深度地侃侃而谈,聊的不仅是文学,也关乎文化时政和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是什么事,哪些人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让我们来一窥大师是如何养成的。
夜深人静
本书是作家韩少功过往数十年文章合集。文章均摘自其小说、随笔代表作,筛选出精华部分,重新编排,共分为少年、乡亲、天下、书卷、心魂五部分。全书从《爸爸爸》、《马桥词典》、《日夜书》等作者以往的小说、散文作品中采集英华,精心编辑而成,跨越时空,虚实并举,带有心灵自传色彩。其中,《少年》篇是作者自述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包括下乡插队的所见所感,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氛围有深切的体察;《乡亲》篇记述了一个个难忘的人,一件件奇妙的事,是中国乡村社会一份生动的记录;《天下》篇包括作者在世界各地的见闻与经历,立足于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思考;《书卷》篇展现了作者广博的阅读经验和深刻的思考力,彰显着富有主体性的理性精神和批判力度;《心魂》篇则进入更深的生命层面,祖先、自然、生死成为关键词。而长文《落花时节读旧笺》是新作,收入了80年代以来许觉民、张贤亮、刘再复、蒋子龙、陈映真、张承志等人写给作者的信,并加以点评,是一份充满历史质感的侧记。
想明白
韩少功是当今文坛一流的作家,在文坛有很大影响。近年他的作品出版得不是很多,此次我社将推出韩少功回归乡野,寻根扎根期间的最新力作——韩少功最新思想随笔《韩少功汉语实验读本:想明白》。
小文艺·口袋文库·小说系列(全19册)
轻量级风格,中量级篇幅,重量级阵容——上海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小文艺·口袋文库”,一套轻便丛书涵盖小说、社科随笔、传记等多种文学体裁,以百种规模回归阅读本质,重拾书香风雅,希冀“成为你的美好时光”。“小文艺·口袋文库”首批推出“小说”系列19种,精选聚焦现实的“中国故事”,于日常经验的褶皱,邂逅那些低语的灵魂,讲述独属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以精美故事拼贴人生版图。接下来陆续推出的“器物”和“偶像”系列,则分别为引进版社科类和传记类读物,均以中篇体量解码大千世界——正所谓:口袋虽小,有容乃大。本套丛书,囊括了余华、苏童、李洱、格非、徐则臣、韩少功、裘山山等中国现当代名家作品,包含《我胆小如鼠》《群众来信》《二马路上的天使》《不过是垃圾》《伪证制造者》《报告政府》《正当防卫》《特蕾莎的流氓犯》《无性伴侣》《单身汉董进步》《不准眨眼》《荔荔》《夏朗的望远镜》《城市八卦》《请女人猜谜》《北地爱情》《目光愈拉愈长》《致无尽关系》《金链汉子之歌》共19部作品。好读、便携、有格调,口袋文库,你的贴身小文艺,用碎片化时间来感受经典的力量吧。
性而上的迷失
暂无简介
然后
韩少功先生曾经在一篇《灵魂的声音》的随笔里这样谈到小说:“小说只意味着一种精神自由,为现代人提供和保护着精神的多种可能性空间。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能使人接近神。如此而已。”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韩少功的小说世界由寻根而开始,虚构出一个人性复杂、光怪陆离的文字空间。譬如在他的早期获奖小说《西望茅草地》里。作者就试图写出生活的复杂和人物的多面。当韩少功连续抛出《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等小说佳作时,一个成熟的作家站在了读者的面前。《爸爸爸》是叙述一个部落失败历史的寓言,是对失落的父性、阳性的呼唤,同时也是对“妈妈性”的咒骂,幽默中透露着苍凉。《女女女》则是对自然人性的呼唤,也是一次女性精神的探险,对读者来说也是一次毛骨悚然的旅行,是美“女”与怪“须”的双面运演。评论家吴亮认为:“韩少功这一时期的小说在当代是独步的,它的价值不用等到将来的追认。在两个世纪行将交替之际,韩少功的小说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当代的思想困境,它是前后无援的。文学理论家刘再复则认为:“我相信,丙崽(《爸爸爸》的主人公)的名声还会愈来愈大。人们将会认识到,韩少功发现了丙崽,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发现。韩少功帮助我们发现了人性,发现了自己。” 九十年代,韩少功由湖南来到海南岛,经过一系列的风风雨雨,在沉静后又推出了他的“幻想自叙体”小说,如《领袖之死》、《会心一笑》、《北门口预言》、《红苹果例外》、《鞋癖》、《真要出事》等。这些小说大致包含了三种故事:一、自传性的回忆录;二、混乱的城市体验;三、知青岁月的魔幻再现。韩少功在这样的写作中似乎已摆脱了“寻根”时的某种理想,开始以一种世俗化的情感来体验记忆体验生活体验过去,然而在神神鬼鬼的叙述中又始终有一种智者理性的抗争。小说的语言从容自然,还杂夹着一丝的调侃,仿佛有一种看破世情的大彻大悟。而在小说《鼻血》、《余烬》等篇什里,韩少功以幻想重新裁剪了时间与空间,打通各种隔阂,让过去、现在和来世同时发生,让阴面与阳面穿透转换。这种幻想已到了入魔的程度――日常现实真实性沉沦了,迷失了,如庄子之梦蝶。 在文学日益成为边缘化的进程中,韩少功在小说创作之外,又发表了大量的思想性随笔,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可能是随笔更能直观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