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固庵,号选堂,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书画大师。 其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他曾获得法国汉学儒莲奖等奖项,代表作有《敦煌书法丛刊》等。

中信国学大典·唐诗三百首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2%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篇幅适中,所收作者兼顾众家,同时涵盖各种不同的诗歌题材,脍炙人口之作略无遗漏,历经二百余年,尚能光景常新,继续发挥中国古代诗歌启蒙与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中信国学大典”之《唐诗三百首》,学者康震、陈珀如在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

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5%
吴楚材、吴调侯选的《古文观止》,与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一样,流播广泛,历久不衰,可谓诗文选集中的双壁,发蒙养正,初学写作,尤为实用。为配合新时代的阅读需求,《古文观止》从原书中精选名作中的名作,重新加以注释及语译,展示现代视野,带出新观点、新思维,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除了鉴赏名家作品,亦可用作中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参考书,进而拓展语文的使用空间,做到驭文有术。

中信国学大典·鬼谷子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7%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据考为春秋战国时人,大约生于公元前三九〇年左右,卒于公元前三二〇年前后。他是一位活动在战国中期的著名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更是纵横家的鼻祖,精于心理揣摩之谋,深明刚柔相济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

韩非子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9%
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秉持“以霸王之业教君”的宗旨,归纳整合出一套“凭势、用术、行法”的治国理念,中国第一个极权皇帝,欣赏他,自然也疑忌他;第一个全国的权相,畏忌他,害死他,但更贯彻、执行他的计策。汉以后历朝政治莫不阳儒阴法,于是韩非死了,而又还没有死。

中信国学大典·楚辞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5%
《中信国学大典·楚辞》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能使当代读者滋生永恒不变的审美愉悦。《中信国学大典·楚辞》在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范畴,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讯。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水经注(中信国学大典)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9%
《中信国学大典:水经注》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所记述大小河流多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加上历史人物的活动、郡县的置废沿革、战场的描述、道路关隘、风景奇观、民间传说、碑刻题铭、诗歌民谣等。使原本枯燥的水名、地名,加入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同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次选注选译《水经注》的部分章节,注译时考虑到《水经注》的特殊体裁,及郦道元在为《水经》加注时,很多史事、地名、人名、官名、器物,都点到即止,没有进一步解释,所以注译尽量增补史事,交代典章制度,务求使读者增加认知史事及人物的细节,提高阅读《水经注》的兴趣。

中信国学大典·山海经
1人今日阅读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中信国学大典:山海经》内容多涉神怪,近百年来作为中国神话为西方及国人所关注。现代不少学者致力于考证《山海经》的科技史料,甚至认为《山海经》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有关《山海经》的版本非常多,但大都难逃以今论古、以西论古的常识牢笼,造成了一些错误。《中信国学大典:山海经》的导读与译注,遵循以古论古的原则,以年代相若的中西神话相比较,在方法上更审慎而独到,尽量还原了《山海经》这一经典的实质。

中信国学大典·人物志
《人物志》虽成于一千八百年前,但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有关用人、观人的大学问,其剖析之深与范围之广,恐怕在古今中外都属罕见,发人深省处与警句策语,几乎篇篇有之,甚或段段有之。更难能可贵者,是此书论证之严谨、周详与其环环相扣所显示的系统性,在中国学术史中,殆无出其右。此书虽成于一千八百年前,但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有关用人、观人的大学问,其剖析之深与范围之广,恐怕在古今中外都属罕见,发人深省处与警句策语,几乎篇篇有之,甚或段段有之。

礼记·孝经(中信国学大典)
本书所选的《礼记》诸篇,虽以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礼记孝经》为底本,但其中也有斟酌损益之处。如选译《曲礼》的部分章节,将上、下篇合并为一,又加入《檀弓》篇的章节。又例如以《仲尼燕居》篇取代原来的《缁衣》篇。而选择取舍的标准,皆以“生活”为依归。因为笔者深信“礼”源于“生活”,“生活”蕴含“人情”。

中信国学大典·孔子家语
孔子修身以礼、从政以德、待人以恕,他的哲学思维深度,通天达地,宽厚宏博,令人赞叹,堪称“一支妙笔,战胜七雄五霸;几卷诗礼,流传亿万斯年”。孔子以生命影响生命,散发着巨大的感染力,潜心书中,犹如站在圣贤的身旁,聆听他一字一句的倾谈和教诲,实为人生一大乐事。“中信国学大典”之《孔子家语》,由潘树仁撰写导读,并对精彩段落、经典语句加以赏析与点评,因此这是一个版本权威、评点精准、特色鲜明的《孔子家语》新注,尤其适合普通国学爱好者阅读。

中信国学大典·吕氏春秋
“中信国学大典”之《吕氏春秋》,由何志华导读及注释,将古典哲思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重点阐发其中蕴含的“贵生”思想,引领现代人感悟生命之义、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之趣。《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提倡一种以儒家伦理观念为指引,更俭朴、更严整的生活态度,以求挽救他所认为自清中叶以来,日渐松散的社会……了解书的意义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借由反思,摸索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模式,寻出当代的出路与价值。

云梦秦简日书研究
本書是系統研究秦簡日書的第一部著作,收論文三篇:《雲夢秦簡日書研究》、《秦簡日書中夕(●)字含義初探》及《秦簡日書歲篇講疏》。書後附日書全部竹簡的照片及釋文。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从秦汉到明清,朝代更替,谁是正统?究竟有否天命?历朝历代对此讨论热烈,饶宗颐先生费时五年,究其原委。 本书是深入研究历史观念史的力作,是饶宗颐先生代表作之一。正统论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历来讨论热烈。饶宗颐先生费时五年,深入研究,穷其原委,成就鸿篇。本书分为通论、资料两大部分。通论部分包括十三章,大体上按照时间先后细致梳理历史上有影响的、不同形式的正统之论。资料部分包括三部分,按时间先后,列举历代论述正统论的文字。编纂形式独具一格,既是史学专著,又是史料汇编,两者有机结合。本书一九七七年香港龙门书店初版后,即引起学界关注,是饶宗颐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潮州艺文志
饶宗颐与其父饶锷合著,首刊于1935年第四卷、1936年第五、六合卷的《岭南学报》。饶锷旧稿二十三卷,编定者十六卷,饶宗颐编为十七卷,又有外编一卷,订伪、存疑各一卷。共二十卷。《岭南学报》实刊十三卷,余遭兵燹遗失。现《潮州艺文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版1印出版,印量1500册 ,收入《潮汕文库·潮汕历史文献丛编》。前十三卷影印,别集之后为胶印。饶锷、饶宗颐为为潮州人士,注重乡邦文献搜罗厘定,特成《潮州艺文志》。《潮州艺文志》记一方艺文不可不为备。 潮汕文庫·潮汕歷史文獻叢編 http://res4.nlc.gov.cn/home/search.trs?method=showDetail&channelid=8&id=312001086100&searchWord=(+respeople%3D+'饶宗'++) 第七卷 為藝文志

老子想尔注校证
本书是一部研究《老子想尔注》的专著

近东开辟史诗
本书是阿克得人的天地开辟神话,是西亚关于天地人类由来的神话宝典,也是世界最早史诗之一。在中国翻译界,饶宗颐首次翻译了《近东开辟史诗》,为广大读者了解或研究近东地区的开辟神话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中信国学大典 历史地理(礼盒套装全12册)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信国学大典历经数年的精心编辑,原定50册图书已陆续全部出版。在此基础上,将50册图书按照内容分为文学经典(12册)、先秦诸子(14册)、历史地理(12册)、哲学宗教(12册)四大套系,以套装的形式推出;套系的知识性广泛而集中,加以典藏设计,增加了收藏的价值。*有效益的阅读是阅读经典,永不过时的收藏是收藏经典,此次出版以期引起中信国学大典新的购买和收藏热潮。 中信国学大典•历史地理(套装12册)主要收录了中国历史地理方面的12种经典,既收录了《战国策》《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经典名著,又囊括《左传》《史记》《汉书》《山海经》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经典的阅读,使读者以史明志,博闻强识,澄心澈智。

词集考
暂无简介

澄心论萃
暂无简介

全明词(全六册)
本书系有明一代词作总集,继《全金元词》后,将明人词作汇编成帙,基本囊括了一代词作文献,供词学研究者及文史爱好者阅读。唐圭璋所编《全宋词》、《全金元词》和张璋、黄畲合编《全唐五代词》之后,将明代词作,总编成帙,集一代之文献,供词学研究及阅读之参考。

符号·初文与字母
《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多方追溯汉字演化的轨迹,并与腓尼基字母、苏美尔线形文等古文字作比较,从全新角度探索汉字起源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历来的“书同文”政策使语、文分离,文字不随语言而变化,而且汉字结合书、画艺术与文学上的形文、形声的高度美,造成汉字这一枝大树卓然兀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字、文学、书法艺术的连锁关系构成汉文化的最大特色。作者还揭示了汉字未形成初期陶器上的大量线形符号反映了古代闪族人使用字母并尝试采择陶上符号以代替借用契形文的雏型字母之特殊观象,从而提出了字母出自古陶文的“字母学假说”。作者更指出不使用字母是中国古代就做出的明智选择。《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不向香港、澳门及国外地区发行。 作为“业精六学,水备九能”的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大师,饶宗颐先生被论者称为“无愧于当今汉学界导引先路的学者”之荣冕。因其博古通今,中西融贯,既具有中国傅统文化的深厚根柢,又旁通西方治学门径,故而在被称为世界显学的甲骨学、敦煌举、简牍学,以及中外交通史方面都有独创性的贡献,尤以古代文字学研前独深。《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为其数十年研究积累之成果。

新加坡古事记
饶宗颐1968年出任新加坡大学(即今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首任讲座教授。本书为其未赴星洲前所搜集、后经历年增订各项史料之成果。饶教授在星洲时,率先提倡整理星马碑刻,嗣后踵武者多人,史学界认为开南中金石学之先河。本编将民国以前有关新加坡各项史料,作一总结。

饶宗颐辞赋骈文笺注
《潮汕文库·研究系列:饶宗颐辞赋骈文笺注》采取传统的笺注方法,按其创作时间之先后,对饶宗颐教授的四十三篇辞赋骈文进行详细的解读,每篇分题解和笺注两部分,使现代读者在欣赏、学习和研究这些文章的时候能够晓畅其大义,领略其文学艺术之美,而不至于因为文体艰深的缘故造成阅读上的障碍。

潮州先贤像传
《潮州先贤像传》是国学大师饶宗颐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编排,自唐大颠禅师至清曾右丞刚甫,举潮州先贤凡三十人,为其作小传,辅以肖像图,并缀各传援据书目于卷末以备参稽。全书以人为本,以潮州历代名贤为轴,展示了潮州地区人杰地灵、人文昌盛、人才辈出的历史文化长廊,使读者对潮州历史文化获得比较系统的了解。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共14卷20册)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29岁以《楚辞地理考》一书名动天下。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期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荣誉教授。纵横经史子集,兼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东古史,精通诗词、书画、古乐,通晓梵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六种外语,已出版专著60余种,发表论文400余篇,长期引领国际汉学研究的潮流,因所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荣获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

选堂集林·敦煌学
本书收录饶宗颐先生有关敦煌学的文章五十多篇,是饶先生敦煌学文章的首次结集并单本印行。文章涉及道教文书、佛家史料、敦煌文学、敦煌音乐、敦煌书法、敦煌绘画等诸多领域。所收各文大致按内容分类,每类则依时排序,方便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饶先生关于敦煌学研究的多方面成就。

中外文化钩沉(文明通鉴丛书)
本书选录20余篇饶宗颐先生生前发表的有关中外文化交流史论述的论文,研究主题包括我国古代陶符与闪族字母之关系、殷代黄金及有关问题、中国与波斯和大秦的早期交通、古代香药之路、海道丝路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饶宗颐先生有关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成果。读者将从中了解到,前人只知万字符随佛教传入中国,但实际上青海、辽宁的出土陶器已广泛采用这一符号;早在周、秦之际,波斯器物已经海路入华,加工制造;中国人对熏香的使用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早,红山文化的祭器将我国熏炉的最早资料推至五千年前。

长洲集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之一,以“和阮公咏怀诗”为题,对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均作了和诗,并附注释与浅解,饶诗精于用典,蕴藉深厚。阮氏原唱和饶老和诗交相辉映,读者既可解读和借鉴阮诗的精华,也可读到饶老的学人风范、旷达情怀,极富艺术生命力。

佛国集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之一,由《佛国集》46首和《白山集》36首诗歌组成,附录《谢灵运年谱》。20世纪60年代,饶宗颐在佛国印度关系研究时期作《佛国集》,游历欧洲时作《白山集》,两辑均以记游为题,旨在抒发心中的览胜之感,读世之情。诗作表达出一种博古通今的体悟,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西海集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之一。1976年,饶宗颐应邀赴法国巴黎讲学,5月,由雷威安夫妇陪同,游历了法国中南部,访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故居,登Puy Mery绝顶;9月,漫游西班牙,访中古回教圣地哥多瓦及阿含伯勒宫。沿途之中赋诗收入《西海集》。诗作中西融会贯通,自出心裁,又别开一境。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候随之纵横东西,从而获得一份厚重的历史感。同时也能感受到饶老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

羁旅集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之一。1977年,饶宗颐整理了其志在抒发羁旅忧伤,思古讽今的诗作,结成《羁旅集》,以记游为题,旨在抒发心中的览胜之感,读世之情。记游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永恒的题材,饶宗颐的诗词却能写出今人之思,体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瑶山集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中的一种,包含了《瑶山集》及《集外诗》。饶宗颐曾于1943年秋天至桂林,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44年,桂林告急,无锡国专迁至蒙山。冬,蒙山沦陷,饶宗颐曾二度进入大瑶山,窜迹荒村,历经艰辛。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他随于10月间,整理瑶山诗作成《瑶山集》,共得六十四首诗。这是现存最早的诗集。陈颙、詹安泰、刘寅庵分别为该集题辞,后收录入《选堂诗词集》、《清晖集》。1999年,饶宗颐增补了《集外诗》共7首,收入本书。

题画诗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之一。收入饶宗颐十分擅长的题画诗76首,以及精选其所作题跋诗词中的精品辑录而成。画史常将画喻诗,以诗生画自添姿。以诗生画,以画喻诗,诗画交融表达了一种清奇之美。郭熙曾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道出了诗画相生之渊源。饶宗颐是诗人兼画家,他以“俯仰自得”的精神,用画诗来表达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十周年馆庆同人论文集:饶学卷
本书为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十周年馆庆同人论文集最后一部,即饶学。所收论文皆为学术馆研究人员对于饶宗颐学术、生平、交游及艺术的考察和探寻。其中《选堂字考》、《选堂先生轶事数则》、《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是有关饶先生个人的有趣小文,而《论饶宗颐先生的华学观》、《饶宗颐先生的琴学初探》《饶宗颐教授的敦煌学研究》《饶宗颐教授与藏学研究》《椎轮为大辂之始》等,则是为饶先生的相关学术研究梳理了脉络,另外还附有《饶宗颐教授学术艺术年表》,为从事饶学的人提供了便利。

清晖集
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诗词骈赋文集《清晖集》,由深圳海天出版社推出。饶教授博古通今,融贯中西;“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不仅在被称为世界显学的甲骨文、敦煌学、简牍学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独创性的贡献,于诗词骈赋等传统文类的创作上亦别具一格。凡游记、随笔、书信,甚或序跋文章,也多以诗词歌赋形式表达、唱酬。这在烟霞流溢的《清晖集》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诚如其已故好友季羡林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言:是“以纯正之古典形式,表真挚之今人感情”。故《清晖集》不仅是当代传统格律韵文的绝唱,也是这位世纪老人学养襟怀及人生履迹的再现。

明报.出入山河
《明报:出入山河》将香港月报四十年间精华以及因时代局限而未能流布于内地的精彩篇章,首次结集出版。40年前的1966年,金庸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月刊》杂志。如今这本杂志已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心目审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始终保持着独立自由的人文精神传统,其作者涵盖各文化领域的名家大师。但是由于发行区域的限制,这本杂志对于内地的大多数读者来说,却无缘见到。

法藏敦煌书苑精华(八册)
由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饶宗颐先生编选。先辑为《敦煌书法丛刊》共二十九册在日本二玄社陆续出版。饶公不单从书法的角度论证写卷的艺术价值,而且在解题中详加考证其内容。此次中文版重新整理,易名为《法藏敦煌书苑精华》。 前序由周绍良先生撰写。

楚帛书
暂无简介

选堂诗词集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