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毕业于堪萨斯州立大学,中国台湾女作家。 其创作的《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相继发行,在文坛和书市被称为“龙卷风”,代表作有《龙应台自选集》等,曾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等。
亲爱的安德烈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龙应台杂文精品
简约犀利 发自肺腑 放眼寰宇
名家小语(上下)
宏论有宏论的气势,小语有小语的灵性。在现当代文坛,台港和海外华文女作家创作的一批小语短文尤其引人注目。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海外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女性。她们凭着一颗独特敏感的心,丰富的想像力,从做女孩到做母亲的人生体验,将身在异域他乡的人生和情感历程细腻地表达出来,仿佛朋友般向我们倾诉着心灵深处的感悟。 本书编者涉猎丰富,视角新颖,取舍有度,从现当代台港和海外华文女作家创作的小语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佳作三百余篇,相信读者从中可以觅到心灵的知音,进而丰富和启迪你的人生。
看世纪末向你走来
目 录 ◎辑一 人在欧洲 给我一个中国娃娃 清道夫的秩序 想念草地郎 番薯 烧死一只大螃蟹 斜坡 打开二二八的"黑盒子" 台湾素描 视大奖·必藐之 桃色之外 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思想栏杆 丑陋的美国人 德国,在历史的网中 泰国来的? 瑞士人 人道难为 猫川幼儿园 阿敏 人的味道 ◎辑二 都是过客 一个美国人死了 谁的公园? 莫斯科有条街 在一条泥土路上 都是过客 当国家统一的时候 毒药 我的手里有一块钱 快乐四号 柏林来的亲戚 帮手 走,跟我到小冷去! 效率就是等待 敞开的俄罗斯家门 "婚礼"前夕 双城记 历史的一刻 统一的奇异果 末代总理 ◎辑三 大陆印象 吵架 电梯小姐 打架 故乡异乡 北京派出所 路口 寻找一个岛 高老太太 我不站着等 山间小路 ◎辑四 行万里路 发现台湾发现我 妈妈讲的话 重回旷野 遇见阿土的那一天 见证者 秩序还好吗? 人吃人的西方 在疯狂中保持清醒 三百与三十万 背着包袱的驴子 国破山河在 ◎附 录 一只白色的乌鸦 三个和一个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
台湾及海外华文文学本质上与大陆文学同宗同源,但在表面其地域的特征,展现其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不无可资参考、借鉴之处。随着世界范围华文文学交流的深入开展、全球华人之间文化视野的相互拓宽,并伴随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人们思想、生活的日益丰富,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将不断有佳篇新作引起读者的兴趣。 作为大陆专门介绍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的《台港文学选刊》,多年来在推介这个领域的作家作品方面积累了一些资源和经验,我们以为,跨入21世纪,无论文学写作的拓展,还是读者市场的需要,台港及华文文学都依然呈现着广阔的阅读前景。对其做进一步的触摸探视,做更为深入、全面的选择介绍,对于促进华人之间的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质,建设精神文明,都不无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编选了《在海德堡附入情网》——2005台港及海外华文作品精华以飨读者。 此精华本均从2005年的《台港文学选刊》所选作品遴选编成,称为“精华”,是就其多次筛选而言。其中既有名家精品,也有新人佳作,可方便读者鉴赏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