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共党员。 丁玲1936年11月到达陕北,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血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卓越贡献,主要作品有《梦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
莎菲女士的日记(轻经典)
4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2%
丁玲创作的日记体短篇成名作,以 “五四” 运动后北京的青年生活为背景。小说由34则日记构成,记录了莎菲的心路历程。莎菲离开家乡到北京养病,生活单调孤寂,与社会格格不入,心灵备受煎熬。她渴望真爱,拒绝了温柔却懦弱的苇弟。偶然结识新加坡留学生凌吉士后,被其外表吸引,为征服他用尽心思。相处中,莎菲发现凌吉士灵魂卑劣,追求金钱和肉欲。她在理智与情感间不断挣扎,虽多次沉醉于凌吉士的拥抱亲吻,但关键时刻,理智战胜情感,最终决定南下,在陌生之地消磨余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6.8%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斗争生活后写的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就,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莎菲女士的日记
2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0.6%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梦珂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5%
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由于深受时代的影响,丁玲的创作深深地打上了“五四”的烙印。其代表作从20世纪20年代写起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到接近80年代的《杜晚香》都为人称道。她的小说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刻画人物心理见长。本书辑录了丁玲的六篇中短篇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新旧时候交接之际的女性的关注。
丁玲全集(3)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2%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精选集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9.4%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1%
故事发生在土改时期的河北地区。通过几个典型人物,深刻表现了桑干河边某农村复杂的斗争,最后在党的领导下,群众的觉悟得到了提高,土地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丁玲全集(1)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4%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母亲·在医院中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0%
本书是作家丁玲的小说精选本。主要收录了《母亲》、《在医院中》等作品。
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4%
作为现代文学重要的女作家,丁玲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初登文坛的早期、解放区时期和晚年时期。除了长篇小说和散文之外,在六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丁玲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1927年的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她的成名作,作品描述一个生肺病的少女在极其灰暗的生活中,怀着伤感和热望去追求理想的爱情,而终至失望的故事,首次显示出这位年轻女作家的艺术才能。本书精选丁玲中短篇小说代表作《韦护》《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其艺术特色是,不过于讲究小说的结构和形式,更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是更看重塑造人物,剖析人物,以及描绘人物活动的意境,同时在主人公的身上倾注深厚的感情,笔触细腻生动,而又深刻简朴。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人今日阅读
本书写的是1946年华北农村的土地改革斗争。作者原计划在小说中写三个部分:斗争、分地、参军。后来写成的是其中的第一部分,不过这一部分在结构上有头有尾,独立成书,构成一部完整的长篇。这部小说以桑干河边暖水屯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土改中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展现出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让读者看到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了光明大道。本书收录了丁玲的十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散文作品。
丁玲全集(4)
1人今日阅读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全集(6)
1人今日阅读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全集(9)
1人今日阅读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自述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6%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丁玲散文
该书系我社中华散文珍藏版系列丛书之一,收入著名女作家丁玲早年到晚年的散文代表作品,侧重收入作者晚年进入新时期后的作品。她的散文记事、怀人、写景、状物,清新、明快,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篇目、字数、规格均与我社该系列同类图书大致等同。
有12Q的孩子有出息(第2版)
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要学习好,他在智力、学习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对自己情绪的调整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理财的能力等多方面都应当有自己的表现,这样才算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有12Q的孩子有出息(第2版)》是一本全面提升孩子能力的书。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通过对孩子智商、情商、德商、心商、逆商、胆商、学商、志商、灵商、财商、健商、体商等十二个方面的解析,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迈向广阔的人生。
丁玲集
本书集精选丁玲1927年至1982年间所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等作品。本文集所收文章依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注释分题注与正文注。题注说明该文最初发表何种报刊,同时注明发表时所用署名,后来编入何文集。正文注简明扼要,为避免冗繁琐屑,对于不会造成阅读障碍的内容不加注。本文集配有若干图片,包括作者肖像、著作书影和文物照片等。
丁玲全集(10)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全集(11)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全集(12)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全集(2)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全集(5)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全集(7)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丁玲全集(8)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二十一世纪中国作家怀人散文:丁玲集
这是一部丁玲的散文集,书中收录有作者的《开会之于鲁迅》、《鲁迅先生于我》、《风雨中忆萧红》《悼雪峰》、《悼念刘芝明同志》、《胡也频》、《悼念茅盾同志》、《悼江丰》、《彭德怀速写》、《向警予同志留给我的影响》、《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元帅呵,我想念您》、回忆潘汉年同志》、《回忆宣侠父烈士》、《回忆邵力子先生》、《悼念伯钊同志》等多篇作品。
丁玲散文
《丁玲散文》以我社旧版为底本,请清华大学王中忱教授做导读一篇。我社底本是丁玲之子蒋祖林先生的选编本,也是市面上唯一的丁玲散文选本。内中收入丁玲早年到晚年的散文代表作品45篇,按发表年代排序,侧重收入作者晚年进入新时期后的作品。另有丁玲生平照相十几张,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丁玲的代表作品有《五月》《“三八节”有感》《风雨中忆萧红》《“牛棚”小品》《鲁迅先生于我》等。丁玲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她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历经大革命、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反右”等阶段,她的思想和风格也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这本身就有研究意义。丁玲一面是革命者,一面是女性作家,她自有细腻的文笔,又有对时代,特别是时代中女性身份地位的思考,毛泽东称:“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可见丁玲文笔中力量的一面。
莎菲女士的日记(字里行间文库)
本书选入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一九三○年春上海》《我在霞村的时候》五篇小说,这些作品标志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女性的崛起,同时也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丁玲用细腻的感情与文字,深情地刻画出五四之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追求自由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她们身上既有浓重的空虚、苦闷、绝望的感伤主义色彩,又深深地烙上了时代和社会的印记。
乡村纪事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那么在乡村基层的实践中,实现这些目标要如何破局,要以谁的力量为核心呢?这正是本书作者希望通过实地调查寻访回答的问题。 沿着这一思路,作者用数年时间深入乡村,走访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过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对当前中国乡村新型集体经济实践的基本认识。所谓“新型集体经济”,其关键在于明确,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谁是乡村社会的主体,如何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讲述7个真实的乡村故事,作者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振兴发展的内在力量,是重新激活的村集体。乡村要发展,不可能依靠分散的小农户,也不能只依靠某个“能人”和大户,更不能简单等着资本下乡或城市的反哺输血。村民要真正组织起来,在村集体的领导下,以整体的角色投身到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的潮流中去,真正把握住振兴发展的主动性。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小说主要讲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丁玲散文(中华散文插图珍藏本)
《丁玲散文》系我社中华散文珍藏本系列丛书之一,收入著名女作家丁玲早年到晚年的散文代表作品45篇,按发表年代排序,侧重收入作者晚年进入新时期后的作品。包括《五月》《“三八节”有感》《风雨中忆萧红》《“牛棚”小品》《鲁迅先生于我》等。丁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经历深刻展示了女性知识分子与政治、文学、文化、社会乃至革命的复杂关系,她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她的散文记事、怀人、写景、状物,清新、明快,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斗争生活后写的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就,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作者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有头有尾、情节集中等长处,又与自己擅长的心理分析、环境描写相结合,使得全书波澜起伏,舒徐有致。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丁玲散文选集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将它们串联起来,以不同年代按不同作者选集分册出版,便于读者阅读与欣赏。《丁玲散文选集》为《百花散文书系·现代部分》之一种。
我在霞村的时候
写于1941年初,发表于同年6月的《中国文化》第3卷第1期,后收入1944年桂林远方书店出版的同名小说集。 作品塑造的是一个在遭受日寇凌辱后又忍受着灵与肉的双重折磨而做着地下形态的抗日工作的乡村青年女子的形象。特殊题材的择选以及作者对于主人公寄予的深切同情和敬意,表明了作者的思想胆识和艺术创新方面的追求,尽管对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基本上是从侧面进行的。然而女性作家特有的观照视角,用作者的话来说作品提出来的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问题”(《丁玲谈自己的创作》),仍然使得作品具有深沉感人的力量。
红军长征记
《红军长征记》是1937年2月由丁玲主编的一本记述长征的书,原名初为《二万五千里》。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等原因,直到1942年,才由总政治部更名《红军长征记》后,作内部参考印制发行,现已难见其踪。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由朱德亲笔签名赠给知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军长征记》孤本并引起各方关注。《红军长征记》是极为珍贵的一本书,也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早、真实、具文化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 长征改变了毛泽东,毛泽东改变了红军和整个中国。1936年春,上海《字林西报》撰文谈到长征时说:红军经过
当代女性文学书系
蓝棣之 主编 《当代女性文学书系 》,包括以下: 鬼吻 : 女性心态文学 斋女 : 女性惑抒文学 殉葬 : 女性调侃文学 来世 : 女性梦幻文学 悬空 : 女性流浪文学 游戏 : 女性本位文学 变奏 : 女性异端文学 分居 : 女性写真文学 囚禁 : 女性性爱文学 流星 : 女性忏悔文学 梦妖 : 女性主义文学 呕吐 : 女性生存文学
我是一颗小草
像许多现代作家一样,丁玲的文学创造后期以散文创造为主。这个体裁更适合经历过沧桑忧患的人们抒发情感,他的散文的语言自然、朴素、雄健酣畅。作者丁玲在《我是一棵小草》中讲述了她的创作、她的故事以及她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丁玲同志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给广大文学青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要走进丁玲的散文世界,不可不读她这篇《我是一棵小草》。
雁字回时
历史的烟云,她们看过;艰辛的人生,她们走过;太多的悲欢离合,她们品味过。正是如此,她们的文字才能够将世事用奇异的色彩和悲切的哀婉叙述出来,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享受到这丰厚的精神盛宴。
在黑暗中
《在黑暗中》是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在黑暗中》收丁玲女士的的短篇小说包括《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最后一页》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