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勃
刘勃,南京三江学院教师。擅长以现代视角趣味解读古代历史,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还原、发掘历史中的被人忽视的细节,从而让读者重新认识古代历史。 已出版著作:《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匏瓜——读〈史记·孔子世家〉》、《不是东西》、《题不对文》、《天下英雄谁敌手》、《两晋·风流只被雨打风吹去》、《传奇中的大唐》、《小话西游》、《金庸江湖志》 已上线音频课:得到APP:《刘勃的国学课》、蜻蜓fm:《刘勃煮酒论〈史记〉》、精雕细课:《刘勃说先秦诸子》《刘勃说四大名著》
世说俗谈
10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9%
《世说俗谈》是文史作家刘勃解读《世说新语》的历史随笔。刘勃以讲段子的形式来趣味解读《世说新语》中各种知名人物,如阮籍、嵇康、王羲之等人的行为和思想。全书分为“汉魏易代与始畅玄风”“竹林七贤”“中朝的浮华与梦幻”“江河之异”“绕不过去的老贼”等五大章节,刘勃以《世说新语》文本为基础,参照《晋书》等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精准考据,将魏晋时期的诸多名士放进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并展开多重线索的想象与推理,以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魏晋时期的风流与苍凉。
少年读三国
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5%
全书以《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曹操也许不是奸臣:《三国演义》里,曹操一开始就是欺负小皇帝的大奸臣的样子。实际上,两个人的关系要复杂得多,很长一段时间里,曹操确实是被许多人看作汉朝忠臣的。 董卓其实并不蠢:《三国演义》里,把董卓塑造成一个残暴又愚蠢的小丑。对照历史,则应该承认,董卓虽然残暴,但还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怎样在军队里树立权威并赢得军心,他做得很好。 作者的主观意图和艺术效果相反:《三国演义》美化刘备的道德,删掉了刘备性格中不安分和豪侠气,反而弱化了刘备的英雄气概;强调曹操是宦官的后代而忽视了家族支持,显得曹操的事业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打出来的。
金庸江湖志套装(共四册)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6.4%
分为《金庸江湖志》《金庸师承考》《金庸十二钗》《金庸随想录》四本。金庸江湖志是“读库”作家刘勃关于金庸小说的随笔杂谈结集。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武侠与金庸”,收录了《五岳剑派实力考》《少林达摩院的变迁》《杨过的水准问题》等“武评”文章;第二部分作者对金庸小说中的二十几个人物进行了精彩分析;第三部分“故事新说”中,作者借前两篇《苗人凤》和《风清扬》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后一篇《趟子手》则借传统武侠小说的元素,书写了一些注定成不了大人物的年轻人。
知道几句三字经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4%
蒙学读物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本书梳理了各类蒙学读物的来龙去脉。 本书上篇,半本书的内容都是讲《三字经》。它不仅能让孩子快速识字,也包含相当大的信息量,尤其是历史部分,号称是一部小《纲鉴》,是不错的“广见闻”教材。作者对《三字经》文本做了逐字逐句的注释,每一部分还有详细的引申和解说,能帮助家长或其他大众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及文化内涵。 下篇的内容则涉及《急就篇》《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较为经典的蒙学书,主要讲解这些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剖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以及今天我们该如何定位和认识这些书,为传统文化启蒙指明道路。
金庸江湖志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46.1%
本书是“读库”作家刘勃关于金庸小说的随笔杂谈结集。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武侠与金庸”,收录了《五岳剑派实力考》《少林达摩院的变迁》《杨过的水准问题》等“武评”文章;第二部分作者对金庸小说中的二十几个人物进行了精彩分析;第三部分“故事新说”中,作者借前两篇《苗人凤》和《风清扬》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后一篇《趟子手》则借传统武侠小说的元素,书写了一些注定成不了大人物的年轻人。
萧何: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9.4%
萧何曾在秦朝为县吏,刘邦起兵时,他不遗余力地辅佐刘邦,成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萧何协助刘邦巩固领地,制定律令制度,治理天下。他被公认的三件旷世之功是:接收秦朝的律令文书簿籍,举荐韩信,镇抚关中。
失败者的春秋
春秋是中国历史的青春时代,内外乱战,戎狄交侵,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涌现出一群想要重整山河的霸主。刘勃起底纷繁的历史文献,勾画出一幅诸国兴亡变幻的画卷,也留下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重现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挣扎和奋斗。
战国歧途
《战国歧途》讲述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曲折故事。 《战国歧途》作者以《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籍为底本,结合新近考古资料,多方比勘,考察了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事件,力求再现大变局时代的历史图景。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打捞《史记》中消失的《今上本纪》,追寻汉武盛世的真实面貌 ★还原司马迁作为历史见证人的视角,看尽大时代中的个人命运 ★刘勃最新作品,论文般的历史考据,侦探小说般的阅读快感 这本书写汉武帝时代,但不是全面介绍汉武帝时代。作者刘勃从《史记》的叙述之中,还原司马迁的处境,理解他对许多事件的视角。 在司马迁的见证下,汉武时期的儒臣、名将、酷吏、后宫、游侠、平民命运各异,他个人也成为舞台中的角色。 今人可能怀疑司马迁的视角和书写不够客观,但一个生逢盛世的品格正直、才华横溢、感情充沛的优秀人类的私人记忆,也仍然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错位的复仇
本书是刘勃“拆装《史记》”系列第一本。这是刘勃继“青春中国史”后又一力作,巧妙拆解《史记》的原有文本,通过考证、比勘、推理、猜想,将其拼装成另外一种故事结构,试图在宏大叙事和真实历史之间,寻找属于个体生命的鲜活故事。 从战国时代开始,许多人把自己的复仇梦想寄托到伍子胥身上,“伍子胥”慢慢竟有了些复仇之神的意味。在《错位的复仇:伍子胥传奇》中,刘勃通过史料比勘,将伍子胥复仇的前因背景、过程布局、后果影响细细道来,既精准刻画出春秋末期的纷乱现实,也重塑了一个血肉丰满、充满错位的复仇故事: 伍子胥投奔吴国是为了向楚平王报仇,但反而是楚平王之死让他在吴国的内斗中立稳了脚跟;他帮助吴国变得强大,但吴王的行为他已无力干涉,只能眼睁睁看着楚国百姓被野蛮摧残。至于鞭尸的情节,也许更多来自后人的虚构……
匏瓜
本书是历史写作者刘勃所著的一部孔子传记,也是对《史记·孔子世家》的一次精读。刘勃参照《论语》和《左传》等相关历史资料进行信息比对,将孔子的人生际遇放置在春秋末期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并展开多重线索的想象与推测,以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孔子的“成圣之路”,为读者理解孔子的选择、思想和境遇开拓出一个丰富的空间,提供了一些既有趣味又有启发意义的思路。
天下英雄谁敌手(刘勃说书)
暂无简介
小话西游
《小话西游》主要内容包括:菩提祖师、称王与革命、闹龙宫、桃子该请谁吃、十万天兵天将、轻狂的石头、盛会背后、第1次亲密接触、唐僧、观音禅院的人情冷暖、三个紧箍、高老庄、猪猴关系、唐僧肉、大圣行凶、好人沙僧、生存智慧几种、黄袍无力百花残、游方僧人与僧官等等。
两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大清盐商》编剧、《小话西游》作者刘勃全新力作《两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岔路口,很多问题都面临着至关重要的抉择:统一还是分裂;贵族政治还是官僚政治;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作者用细腻诙谐的笔触,鲜明形象的人物,非为说史,而是咏怀,再现烽火连天的乱世争霸。
煮酒论《史记》
《史记》是史学经典,随意翻阅,到处灵光崩现,通读一遍,就是大千世界。这一次,还原《史记》本真!
读罢春秋不成歌
市面上,通俗讲史的书正多,其中关于春秋的,也已经有了不少。 既然又添了一本,就有责任说明一下,这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想了想,似乎可以说这么几条。 第一,本书没有翻译《东周列国志》。 这条拿出来,实在有点荒诞。《东周列国志》是小说,和《三国演义》一类,谈历史不能从小说中找材料,这还值得一说么? 但在这年头,或许还真有必要说一下。虽然,本书也绝非什么正经著作。 第二,本书比较短。 春秋时期,差不多三百年历史,《左传》里提到的人物,就有2000多个。展开来写,很自然就会写好几本书。我比较懒,只勾勒了一下主线,所以一本书就写完了。所以,这书也许适合同样比较懒,不想看好多本书的读者。 第三,本书没什么新意。 现在流行的,是《原来,这才是×××》、《×××应该这样读》之类的书名。这样一张嘴就发千载未发之覆的派头,或者有益于销量罢。我虽然想跟风,却实在鼓不起勇气。 何况,本书也确实没什么新意。这书是讲稿的底子,给本科生、大专生上课,首先的责任是把一些常识讲清楚,是把前辈学者的见解,用通俗的语言介绍出来。而且据我的经验,对只在中学教育和电视剧里接触过历史的人来说,让他们面对许多并无新意的东西,就已经够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了。 第四,这本书不指导人怎么取得成功。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句话我很喜欢:“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有些问题,谁也别指导谁。
题不对文
▪知名历史畅销书作家刘勃写的一种精炼而又通俗易懂的文本,《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史记》、《战国》、《封神演义》、《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杜甫、文人、园林…… ▪古今中外,借一点而发散开,在历史的 史料中恣意挥洒。 ▪从史料中得,又全无学术之艰涩。 ▪以诙谐轻松的语言,化芜 杂晦涩为起伏跌宕。 ▪书写历史与文学间的“兴到之事”。 ▪用刘勃老师的话来说“做文章的过程,近乎一种四则运算:蒐集材料做加法,挑选材料做减法,用理论整合材料做乘法,指出人家的理论不靠谱是做除法。这里的文章,主要是做减法,暗搓搓也耍了不少除法,乘法是没有的。”
新白话道德经
《道德经》是老子所著,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自然有读万卷书的条件。《道德经》是仅有五千字的著作,认真读过的人,一定会认为:老子是中华民族的哲人,也是伟大的圣人;《道德经》闪耀着老子崇高的思想光辉,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无上智慧。 《新白话道德经》是关于研究道德经的专著。
刘勃煮酒论史(第一季)
不是管理者的成功指南不是管理者的成功指南,不是经营家的权属谋略不是经营家的权属谋略,更不是到处兜售的成功学鸡汤更不是到处兜售的成功学鸡汤 ,这一次这一次 ,还原还原《《史记史记 》》本真本真 !!
资治通鉴故事/译林世界名著(学生版)
成年人总是热心。他们得为孩子们想很多事情,而且还会努力地去落实。这成为他们很多人白天的项目,接着还在梦里探讨。他们知道,《资治通鉴故事(学生版)》是属于他们应当有的一个大良知,因为他们既然有了后代,如果不日以继夜负责任地安顿、引导,那么家园怎么荣茂,这个世代的地球又如何安稳?
天下英雄谁敌手+小话西游 两本套装 刘勃说书系列
《小话西游(刘勃说书)》 这是“刘勃说书”系列第一本。正是从这本书,刘勃开始了他的历史人文写作。他似不经意地检读小说《西游记》(也包括了一些电视剧《西游记》内容),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史籍典故、今人段子,游刃穿插于文本、历史、现世当中,宛如孙行者精神附体。本是BBS盛世的遗珠,稍加整饬,即以适合他的方式等来真正属于他的读者。 《天下英雄谁敌手(刘勃说书)》 这是“刘勃说书”系列的第二本,三国还未归晋,曹刘已成传说。故事流传千年,方有《三国演义》。解读三国的常见套路,是用史料纠错演义;本书反其道而行之,探究史实如何被大众审美和文人趣味塑造成型——犹如看见两位美女,是如何一步步化妆乃至整容的——这无疑是极有趣的。
吸血鬼的故事
《吸血鬼的故事》初叔于1870年,系英国小说家理查德·伯顿根据印度民间神话整理、撰写而成。 本书围绕着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维克拉姆国王的历险展开。维克拉姆治国有方,天下太平,然而曾被他父亲激怒的一名魔法师乔基设下陷阱,欲杀之神。他要求维克拉姆为他带来一只吸血鬼以便他“作法”。故事随即转为维克拉姆与吸血鬼的对话,吸血鬼讲述了11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当维克拉姆完成乔基的指令后,已经认出了这个仇人,随即先行下手,杀死了这个作恶的魔法师。 魔法师和国王的恩怨是个普通的喜剧结局,它只是为了引出全书的主体——呼血鬼的11个故事。在这个11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管窥古印度的政治、文化、宗教等诸方面的风貌,并接受自古以来直到今天仍至为受用的一些道德教诲的洗礼。
歧途哭返说战国
《歧途哭返说战国》作为《读罢春秋不成歌》的姊妹篇,讲的是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即后世称之为“战国”的一段历史。这样一段史实复杂、史料零碎的历史,不很好讲。刘勃既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大段翻译史书,细大不捐地逐年排比资料的偷懒法子;也没有像一些自诩解构、标榜通俗的著作那样,只关注邻猫生子似的段子,而是以“战国七雄”为主,分专题讲评。各篇篇幅长短,以有话无话为据,并不强求一律;具体写法上,不只就事论事,而上下引证,多方比勘,使读者真正能体会到历史的智慧。 编辑推荐:《歧途哭返说战国》:一部中国史,秦以前是花明柳暗疑无路,秦以后是水复山重又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