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
曹聚仁(1900—1972),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浙江浦江墩头镇蒋畈村(今属兰溪梅江镇蒋畈村)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之捷。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后多次回内地,促进祖国统一事业。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
我与我的世界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0%
《我与我的世界》是曹聚仁先生晚年所写的回忆录,后由家人整理增补,按“传记文学”自觉经营,坦诚自白,纵横上下,酣畅洒脱,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与文本意义的传记。它将其生平世界“不加掩饰地揭示出来”。从金华童年的”神道黄昏”,到浙江一师的“四大金刚”;从“国学”和“文坛”,到“我与鲁迅”和“文白论战”,从上海春秋、报刊生涯,到抗战军兴、执笔从戎;不但阅历丰富、见识繁多,而且他颇想勾画出那一时代的生活轮廓及文化工作”,所以“史的意味,比较更重一些”。正因如此,才是一本既有史料价值,又具文学可读性的大家作品。
鲁迅评传
2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学术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全书共二十九节,二十余万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介绍了鲁迅一生的重要经历和作品,并从旁观者视角将鲁迅视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述评,深刻剖析他的作品,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鲁迅。书中也不乏许多珍贵的资料和鲜为人知的轶事,国内外数十种关于鲁迅的传记、评论中颇具特点,是广大读者了解鲁迅生平的重要著作。
万里行记
2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曹聚仁文史集萃”丛书中的一册。 《万里行记》主要记述了作者曹聚仁游历中国各地的所见所闻。作者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尤其精于古文学与历史。这本游记不同于一般游记的浮光掠影,泛泛而谈,而是对文化名城、历史重镇、祖国山川的历史沿革、风俗掌故、人物轶闻、诗词文献的综揽。纵横上下古今之际,笔墨酣畅淋漓。其中对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东南一隅城市的介绍,尤见精彩。读者读此书,不仅能增长知识,也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作者对于故乡以及祖国大好河山寄予的深厚感情。
人间清醒大先生
2人今日阅读
他曾对鲁迅说:“与其把你写成一个‘神’,不如把你写成为一个‘人’的好。”为人的鲁迅先生拥有近乎神的勇气,更令人震撼。 鲁迅文友曹聚仁所著,更具个性的鲁迅传记,他曾对鲁迅说:“与其把你写成一个‘神’,不如把你写成为一个‘人’的好。”他在本书撰写时保持“不需要仰视,也不必俯瞰”的视角,对鲁迅的生平、脾性、家庭、师友多有揭示,对鲁迅的心路历程、社会人生、文艺政治等观念也有阐发。 从鲁迅先生在绍兴的童年时期到日本留学,再到弃医从文,曹聚仁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内心热烈如熔岩的鲁迅先生,他“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把他们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是野兽的奶汁喂养大的,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一些罗曼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而我们作为读者,也因鲁迅先生的经历,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气与清醒。
采访本记
2人今日阅读
采访系列记录了曹聚仁先生从抗战到内战时期的采访经历和所所闻,以及在时代巨变中的复杂意绪。《采访本记》叙述始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中日纠纷,重点在于九·一八事迹、淞沪战役、七七事变,一直到南京沦陷,与《采访外记》所叙战地八刚好接榫。曹聚仁先生致力于使其成为人民的战史,亲临战场,搜集手材料,既有敌军文件,日记以及俘虏口供,也有官方公布文书既参阅友邦人士的报道与批评,也研讨专家的论著。全书包括引论,日本侵略战序幕,全面抗战初页三部分,叙述战事,不蔓不枝,分析战争背后的动因,资料翔实,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胜也罢,败也罢,只不过要和敌人讲和,如作者所言,这部书可说是蒋百里氏此语的有力注解。
国学概论
1人今日阅读
《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由本书足可窥见国学总体概貌之一斑,是国学爱好者、研究者最佳指引之书。汤志钧的导读兼及思想史、近代史,对章太炎研究十分熟稔,故所论允切。
蓬莱阁国学典藏
在“整理国故”的号召下,清末民初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国学著作,本丛书精选了其中八种近代国学研究的代表之作,一部分为传统学术思想史的系统研究著作,另一部分则为目录学的经典著述,读后能识传统文化典籍之大概,可知中国传统学术发展之脉络,诚为今人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必读书目。
中国史学ABC
本书是研究中国史学的入门级必读书。历史是由史料而组成的,史料,是人类过去思想和行为所留存的痕迹。以科学的方法探究还原历史的真相,这边是史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全书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汗牛充栋的中国史籍的内容,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史学研究方法与体系。史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作者详尽、系统的介绍了关于研究中国史学的基本常识。
中国文学概要·小说新语
本书是一部文学论集,收录了我国现代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关于中国文学的两部著作。《中国文学概要》叙述了“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一直到近代散文的发展流变,内容涵盖文学历史上的各种文学体裁及代表作品。本书虽名为“概要”,但也可视为一部中国文学简史。由于本书原为供中学生课外阅读之用,因此语言风格生动畅达,通俗易懂。《小说新语》是作者谈论国内外小说,是个人化的小说品论集,与其他严肃的文学批评不同,专写“自己所了解的、所欣赏的、所体会的”,风格独特。
书林新话
本书是“曹聚仁文史集萃”丛书中的一册。 《书林新话》共分三部分,上卷“读书散记”是作者曹聚仁读书生活的经历和经验之谈。作者一生博览群书,著作等身,他推崇颜李学派“学以致用”的读书态度,反对“读死书”“死读书”,主张疑古和独立思考;中卷的“蠢话甲录”、下卷的“蠹话乙录”,散谈古今中西各种自己读后受益良多、感触较深的具体书目,比如《浮生六记》《故事新编》《雅舍小品》《约翰生传》《雪莱传》等。这些漫话闲语,文字精炼,不乏真知灼见,启人感悟、思索。
国内风云人物传记精选集(全19册)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7%
国内风云人物精选集,共19册,包括: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大匠之门:齐白石回忆录,顾维钧家族,国士无双:蒋廷黻回忆录,将将之将:蒋百里评传,联大八年,梁启超妙语录,少年中国之少年:梁启超传,舍我其谁,陶希圣的前半生,汪曾祺的味道,危险地活着,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西潮·新潮:蒋梦麟回忆录,休管人生幻与真:李叔同家族,煊赫旧家声:张爱玲家族,杨绛:“九蒸九焙”的传奇,杨言,张伯苓家族。
他们笔下的她们
● 现当代作家、学者畅谈女性观念 ● 深度解读中国性别文化 ● 一本书领略百年来中国女性主义议题的概貌 —————————— 本书是现当代知名作家、学者畅谈女性议题的文章合集。如今女性主义是个热门话题,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并不一致,这造成了观念上极大的冲突、对立和撕裂。学者王开岭、作家林海音等都对女性议题有过长久的关注和思索,他们在这本书里用或温婉或冷峻的笔触,呈现了女性的文化处境和现实处境,生动 表述了他们的观察及洞见。 女性主义在中国不是新近才有人谈论的,学界、文艺界、思想界的前辈,如鲁迅、徐志摩、庐隐等,早就进行过非常深入的探究,这本书也特别收录了他们不少闪烁着真知灼见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和谈论女性问题,它在中国又具有哪些特色和背景?女性主义的出路在哪里?他们的议论不仅独到而热切,甚或比今人还要前卫深刻,同时常让人感受到智识上的趣味。 女性主义不仅关乎女性,而是关乎整个人类、整个文明。这本书就是现当代知名学者、作家、教育家给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启蒙,帮助我们真正理解女性主义,领略百年来中国女性议题的概貌。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是曹聚仁先生的晚年之作。缘起于报章连载《听涛室随笔》,成书为《国学十二讲——中国学术思想随笔》。章念驰先生综合二者精心校订而成为三联书店版《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此书梳理中国传统学术源流,自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迄清代朴学、民国余绪,以时序为经,以流派为纬,博引文献,又不乏裁断,故行世以来,颇受学界推重。由于文笔清新洒脱,论说平实易懂,普通读者亦可借此得窥中国学术思想堂奥。
文坛五十年
《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为《文坛五十年》(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54年初版)及其《续集》(香港世界出版社1955年初版)的合集。作者自己说,这是“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书”,“和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相仿佛”。所不同的是,作者“以四围师友生活为中心”,“以史人的地位,在文坛一角上作一孤立的看客”。这种既身历其间,又抽身旁观的双重身份,使得《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兼具回忆录与文学史的定位和特性。《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描叙了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段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貌。依时间脉络先后为顺序,以五十七个专题,追述了五十年间的文学社团、流派、思潮、报刊载体、重要作家和深具影响的作品。由于作者身在文坛、学界和新闻圈三界游走,与《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中谈论到的梁启超、章太炎、李叔同、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陈望道、夏丐尊等,多有过直接交往,《新青年》、五四运动、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也是他身历或熟悉的,所以,他的追述不乏第一手的信史资料,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也独具只眼,既不仰视,也非俯瞰,而取当事人之平视。这些可说都是《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优长。娓娓道来如述掌故的随笔风格以及个性化的臧否人物,读来亲切随和且感性有趣。
蒋经国论
曹聚仁与蒋经国的相识始于1938年8月16日的南昌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从而也有了《蒋经国论》中所收录的《一个政治新人》专访稿的诞生。1941年曹聚仁因避战乱迁居赣州,蒋经国更是盛情相邀主持笔政,二人的相知因为《新赣南报》及《正气日报》创刊更进一步。二人合作有数年之久,曹氏对蒋经国的生活、思想及认识均有相当了解。蒋经国亦有感叹:“知我者,曹公也!” 移居香港后的曹聚仁以记者和学者身份曾一度扮演着国共两党的“和谈使者”,为国共两党的“床头打架床尾和”而努力,然他终究只是“一个看革命的旁观者”,无法左右政治的步伐。可他却用文字真实记录了他所认识的蒋经国。曹聚仁既是蒋经国的朋友,又是他的传记作者,江南的《蒋经国论》亦受其启发而著,同是他还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客,毛泽东更是三次专门接见并作长谈。他如是说道蒋经国:“说起经国也正是哈姆莱脱型的人物。他是热情的,却又是酷的,他是刚毅有决断的,却又是犹疑不决的,他是开朗的黎明气息,却又是忧郁的黄昏情调。他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徒。”又如是说道大,小蒋:“这一对父与子,并不是代表了两个世代,两种性格,如罗斯福与霍浦金斯那样相反而实相成的人。他们都有点刚愎自用,都有点耐不住刺激,都有点好大喜功,他们都会用权谋诡计,使人疑惧生畏。他们都只能用奴才,不会用人才。”
将将之将:蒋百里评传
蒋百里(1882—1938年),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01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2年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9年,随梁启超等赴欧考察。先后辅佐过蔡锷、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1936年,在西安事变的和平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1937年日军侵华,蒋百里积极投身抗战。1938年11月病逝宜山,被国民党追赠上将军衔。主要著作有《欧洲文艺复兴史》《日本人》《国防论》等。
上海春秋(克勒门文丛)
本书写于1962年,是作者为香港《循环日报》写的一个专栏。当时海外人士对上海情况十分隔膜,一些年轻的华人甚至不知上海地处何方,把广东以外的大陆人都称作“上海人”。作者虽不是上海籍人士,但从20年代初到上海后,先生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年,50年代初也曾多次到过解放后的新上海。既看到过被外国人称为“冒险家乐园”的上海,又曾在“八一三”淞沪战事中,为保卫上海而身临火线,还亲眼见到人民当家后上海的变化。他以亲身经历和翔实的史料,向海外人士介绍了上海的春秋。
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
我将自己当作一个百年后的史人来审订史料,力求公正、真实,要对得起战场上的将士,更要对得起下一代读者,绝不歪曲事实。 ——曹聚仁 1、我国第一部客观、公正、全面讲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作品,后人评价该书“立论与视野至今仍然无法逾越”。 2、第一部超越 党派党见、还原历史真相的抗战 史。 3、著名学者曹聚仁先生八年战地记者的亲历记录。 4、2015年首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实之作。 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曹聚仁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亲历了八年抗战,他从采访淞沪战役开始,随军走遍了大江南北,采访了台儿庄大战等大小战役,写下战地通讯无数,并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在抗战胜利结束后的1946年,即撰成本书。 《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一书曹聚仁先生以战地记者的亲身经历,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了这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还原历史真实的画面。可以说这是第一部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抗日战争的史论。
中国抗战画史(上下册)
《中国抗战画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曹聚仁先生和舒宗侨先生一拍即合,他们用一年多时间编著了这本《中国抗战画史》,一个用文字,一个用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可以说这是第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比较全面的史论。
三联·精选阅读文库 50种
《三联·精选阅读文库 50种》汇集了三联书店近年出版的一批集知识性、资料性为一体的经典读物,涵盖文学、国学、历史、语言、艺术等诸多领域,多是中外名家大家轻灵有趣又充满智慧的“小经典”、代表作。本套书是经过历史检验留下的经典,多是常销品种,是读者口口相传的名篇,口碑甚好;作者都是该领域类的文学大家,市场认知度高;普及性:虽为大家,其著作确有较强可读性,具有三联“大家小书”的鲜明特色,作品有自成一派的气象或格局;本套书经过三联书店专门团队精心选择,涵盖文学、国学、历史、语言、艺术、建筑等领域,可有效拓宽读者知识面。
采访外记·采访二记
《采访外记》《采访二记》《采访三记》加上,《采访新记》,合起来就是曹聚仁先生的“采访”系列了。这次依据新加坡的创垦出版社地世纪50年代版本刊本,为大陆简体初版。 “采访”系列的六七十万文字,是曹聚仁的先生自1950年从上海去香港后的五六年当中最重要的写作。书中记录了他四十岁前后至五十岁前后的人生变化,记录了他从抗战到内战时期的采访经历和所见所闻,也记录了他在大时代巨变的惊涛骇浪中的彷徨、复杂心绪。要了解他,不能不细读他的“采访”。以时间划分,《采访外记》以抗日战争“八年生活为第一段落”,以中日战事为主线,兼及国共两党间的分合恩怨,应是1953年前后所写;接着的《采访二记》,写的是国共内战时期两条战线上的战事与和谈,兼及民主党派的活动。以“采访”作为书题,当然与新闻采访相关,是要留下一点“旧事陈迹”,给下一代的青年作参考。但综观全书,却有着回忆录的味道。他晚年正式写回忆录《我与我的世界》时,就把《采访外记》中的一些内容和章节纳入其中。
中国近百年史话
暂无简介
梦想的中国
这部作品诞生的30年代前期,是一个距今相对遥远的时代了,当时参与其事而还健在的人物已寥寥无几;就征文的题目而言,所谓“梦想”,实指对未来的展望,这也是征文的策划者的思路。既然谈的是“未来”,就不能不立足于“现在”。那么,这里有必要对3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做一点背景式的交待。
听涛室人物谭
《听涛室人物谭》主要内容包括:政海谈秘、悼念程颂云将军、陈立夫卖粽子、于髯老、于右任的诗、做炮孤儿于髯老、悼于髯翁、蒋百里多才多艺、“西安事变”的特客——蒋百里先生、蔡廷锴将军之忆、悼念朱启钤老人等等。
笔端
作者自言,民国二十年八月间,几个不甘于寂寞的中年人,集合拢来办《涛声》,由是作者恢复深夜写文章的旧脾气,所写也多为杂烩式的。“到底是中年人了,觉得自己的影子也颇可留恋了”,其中一部分,积聚在这小册子里,早先由天马书店印行,今又由三联书店重刊。《金楼子·立言》云:“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慧,笔端而已。”作者谦言,为文无所取义,即以“笔端”题名。 这些带点苦味的文字,内容确实驳杂,论文、短评、随感、考据,无所不包既有白话文言之争,也有新诗旧体之别;既有国故与国今的高论,也有京派与海派的点评:既有读书而感的“书生之见”,也有历经世事后的人生感喟。体类传统札记,笔生如珠妙语,旁征博引之中不失性情流露,谈书论文之间颇有情致。何妨在想象作者灯下执笔漫谈之际,心领其意绪,神会其思考。
天一阁人物谭
《天一阁人物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北行小语
新中国成立伊始,海外多持观望、怀疑,甚或敌视、妖魔化态度,谣诼纷集。在此背景下,著名作家、学者曹聚仁以新闻记者身份,在1950年代,多次从香港北上,访问北京,并游历大陆备地,以客观、中立、公正的立场,深入报道大陆的社会巨变,产生深远影响。自称既不“反共”,也不“亲共”,而是力求“知共”的曹聚仁,录其所见,记其所闻,存其所思,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第一手历史文献。抗美援朝、合作化运动、反右运动等重大事件均有所记录。本书系大陆初版,堪与作者以战地记者身份留下的《万里行记》前后辉映,并足传世。
曹聚仁杂文集
《曹聚仁杂文集》是三联书店出版社向读者推出的一本优秀杂文集。曹聚仁先生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杂文、以随笔的笔法撰写的学术性论著尤佳。《曹聚仁杂文集》从其三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五十年间撰写的近二百万字的杂文中,精选出四十七万字,汇编成集,以飨读者。
湖上杂忆
呈现到读者面前的这一套《现当代名家游记散文摄影珍藏版丛书》,具有崭新的视觉效果。 这样的新颖,使得我们凭此厚实的业绩,足以豪迈地宣布一个图文时代的大旗已经竖起。 当然,它也很老,在明清时代文人画的画与题跋的关系中,我们能找到坚实的历史根基。 读图曾经被视为思想幼稚、情感肤浅、心灵浮躁。然而,也正是在读图中,我们发现了尚未泯灭的童心、留恋不去的生趣和活泼泼的感性。 图文不同于插图,在插图书籍中,图是文字的点缀并且紧紧依附于文字。 但对于图文书籍来说,图自成系统,前后呼应;它被文字所拥有,又一次次从文字的空隙中滑脱,向世界直接展示它的光影和色彩,并吸引着文字对它再一次拥有。
文坛三忆
《文坛三忆》分别追忆浙江一师、上海暨南大学以及主办杂志三个时期的师友,故名“三忆”。曹聚仁(1900-1972)集学者、作家、报人三种名分于一身,而且在这些领域皆有建树,交游遍天下,故笔下人物包括弘一法师、朱自清、俞平伯、陈望道、陶行知、柳亚子、郁达夫、鲁迅等数十位知交。从报界、学界、文坛,以迄政界;从江浙到上海,以至香港,涉及范围极广,近乎中国二三十年代文化界的全景式素描。内中文章以人物为径,以事件为纬,尤其注重人物轶闻掌故,读来鲜活生动,有如一部现代《世说新语》。
人事新语
曹聚仁迁居香港后,曾于1950年代中期数次北行访问大陆。本书即为其间的观感和记录。内分“京居随笔”、“艺文一角”、“剧人、剧话”三编。第一编“京居随笔”记录作者在北京小居的所见所闻,内容涉及北京的历史地理、风景名胜、居住饮食,颇能传达出古城新都的神韵。第二编“艺文一角”主要以作者在国庆十周年时观看过的戏曲、歌舞剧、话剧、电影为基础,以“戏迷”的角度和“史家”的笔法分类介绍了当时中国文艺界的进展和状况。第三编“剧人、剧话”着重于记述梅兰芳、欧阳予倩等戏剧名家的往事,以及作者多年来搜罗整理曲艺资料的心得与杂感。全书侧重在一个“ 新”字上。其中既有作者对“弋阳腔”等戏曲专业知识的自家之言,又有记录50年代剧目、演出、艺人的生动史料。不失为一本珍贵的艺术文献资料。
书林三话
《书林三话》为曹聚仁书话系列第三种,前曾以《曹聚仁书话》为题于1998年初版。上世纪30年代初,曹聚仁先生即以“书话”为题,在报刊上发表读书小品。他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早使用“书话”一语的一位先行者。50年代初,曹先生到了香港,到70年代病殁海外,他一直以卖文为生,而写作最勤的还是随笔与书话。 曹聚仁的书话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这缘手他的国学修养以及对文史哲的广泛涉猎。他读书主张杂览,行笔自然洒脱,不尚空论,因此时见新意,不失学人品位。 《书林三话》或论史谈文,或话版本源流,或道书业沧桑、文坛掌故,莫不娓娓动听,率真直言。作者曾说,他做学问和写作,“一部分只是为我自己,我也明白,为‘己’部分弄清楚了,倒真的为‘人’,这是我经过了一番经历以后的觉悟”。从这种诚恳的自白,可以看出他撰写随笔与书话的严肃精神,也正是我们不能小视这些貌似不经意为之的小品的原因。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第十辑:军中随笔 东战场上 海前线 大江南线 东线血战记 别动队在浦东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充分利用上海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已见或未见的关于淞沪抗战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即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力求比较全面、翔实和生动地反应淞沪抗战的全貌。
西厢记.西施
《西厢记》于1935年5月出版,共30幅漫画,曹聚仁撰写文字说明,并摘引了《董西厢》和《王西厢》的原句。《西施》的43幅漫画稍后完成,连载于《时事新报》,文字说明由胡考自撰。本书将胡考这两种古代题材的漫画合印重版,并附送《德伯家的苔丝》插图藏书票一张。
采访三记·采访新记
接续《采访外记》和《采访二记》之后,《采访三记》涵盖的时间段是1949年解放军进入上海到朝鲜战争爆发,前后大约一年;而1956年1月初版的《采访新记》,则主要记录了他从香港对中共主政下的中国大陆的观察。 曹聚仁先生的这一“采访”系列,以全景式视角、客观的立场、独立的评论,结合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为后世提供了一份独特的历史文本:隔着半个世纪的时段,当下的普通读者不难借助作者笔下的历史现场和即景报道,感受或触摸那个时代的风云和气息。从中还可看出作者力求摆脱政治漩涡、却又不得不在左和右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痛苦。《采访新记》之后不久,他进入了“北行”时期,见诸文字,即为《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话》(三联书店合并为一册《北行小语》刊行),那又是另外一番心情了。
书林又话(修订版)
对于一生著述颇丰的曹聚仁来说,笔耕不辍的背后,往往依托的是阅读的广博,与读书的勤勉。作者“看的书很杂”,又“相当的随意”,往往“想起点什么,就写下来”;点滴文字中“又流露出作者对书,对文、对人及对生活的态度和见解,也看得出作者深厚的学术根底”。一篇短短千余字的“书话”,就可牵带出晚年的曹聚仁或是亲身经历过的文坛掌故,或是阅读后写下的笔记心得,或是谈诗论艺时的即兴体会,或是关于文学诸多层面的理论探讨。这些在书内四辑中都各有侧重,同时也兼及学问、书趣、政治立场与人生感悟的发挥。《书林又话(修订版)》所收文章,多系作者晚年在香港卖文为生时期,发表于报刊的专栏,生前未曾结集。今由其家人整理,修订,纳入“曹聚仁书话系列”。相信“今天的读者,即使没看过他谈到的那些书,看了他写的书话”,“也会有一定的收益”。
鲁迅年谱(校注本)
曹聚仁在与鲁迅的交往中,自忖受益良多,因此终其一生,对鲁迅也是念兹在兹。继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出版的《鲁迅评传》,1966年——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曹聚仁编次《鲁迅年谱》,以为纪念。《鲁迅年谱(校注本)》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鲁迅年谱”,除鲁迅一生著述行纪外,兼及政治史、文化史、语言革命与日本影响等诸种视野,尝试“把鲁迅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描画”,下卷为鲁迅“作品评论及印象记”,收辑时人评论鲁迅的著名文字,希望这部分“有如一个人的影子”,“正可以衬托”鲁迅的“轮廓”。由于曹聚仁当时身处香港,囿于资料限制,上卷年谱中难免出现讹误,此次三联出版此书,以注释的方式对该书做了基本的修订,希望以较佳的面貌来使该书在大陆地区首度面世,同时也希冀它能够成为鲁迅研究史上的一个纪念。
文笔散策文思
本书合收曹聚仁先生上海时期的两种散文集。《文笔散策》为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文思》为上海北新书局1937年初版、新加坡创垦出版社1956年重版。此次分别据商务版和创垦版为底本,予以重刊。 文笔散策》内分“历史小品”、“詅痴散策”、“国学扬弃”、“瓢语”四辑,大致是以历史小品为主的杂集,内中还附收了因作者发表于《申报·自由谈》上的两篇文章而引发的一组辩论争鸣文章,作为历史文献,或可借以感受些许30年代文坛的氛围。《文思》“专以谈文为主,可供一般知识青年语文课外读物之用”,兼及文艺评论与鉴赏,涉及小品、诗歌、散文与戏剧等文类。与《文笔散策》偏重历史不同,《文思》主要探讨的是其同时代的作家和作品。
图书馆经典文库:中国近百年史话
《图书馆经典文库:中国近百年史话》,开始于19世纪中叶,其时正当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国近代史开端;收尾至抗战军兴。也可换一种描述,说它纵贯晚清和民国。就《图书馆经典文库:中国近百年史话》结构而言,首章“前词”是总论概述性质,接下来的21节则依时间顺序写来,各节大致以人物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所拈出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袁世凯等,重要历史事件则包括甲午海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五四运动等。
中国抗战画史(上.下册)
《中国抗战画史(套装共2册)》曹聚仁、舒宗侨都是在抗战中投笔从戎的战地记者、摄影记者和画报编辑。八年中他们采集到了许多第一手资料,曹聚仁用新闻纪事体裁写成了《中国抗战画史(套装共2册)》,舒宗侨提供了自己拍摄的大部分新闻图片,从而有了《中国抗战画史(套装共2册)》的态度客观、笔调生动和图文并茂。其中图片部分有抗战前、中、后期各大战役的战地掠影;国共两党及民众的抗日名将的英姿;还有数百幅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照片;近百幅实战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