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
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1775年1月27日-1854年8月20日)德国哲学家。一般在哲学史上,谢林是德国唯心主义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处在费希特和黑格尔之间。解读他的哲学通常不太容易因为它哲学中关于自然的定义总是不确定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伟大但又捉摸不定的思想家,因为他在观点间的跳跃对于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来说缺少一些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力量。另一些人认为谢林总是关注一些常见的话题,尤其是自由、绝对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近代哲学史
《近代哲学史》(1833/34)是谢林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谢林以高屋建瓴的方式阐述了近代哲学从笛卡尔直至谢林本人后期哲学的演进过程,其中不但包含着他对自己的早期哲学的检讨,更包含着他对黑格尔哲学的详细的批判分析。本卷收录的另外两篇著作,《为维克多·库桑先生哲学著作所作序》(1834)和《哲学经验论述要》(1834),从不同方面补充或进一步阐发了《近代哲学史》中的相关思想。这三篇著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近代哲学史》对于理解近代哲学的精神实质,理解谢林的后期哲学、谢林在德国唯心主义中的定位、谢林与黑格尔的关系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先验唯心论体系/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在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史中,谢林的早期创作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政治上,谢林曾经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者,表达了实现资产阶级法治的要求。在哲学上,谢林把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论转变为客观唯心论,把他们的主观辩证法推广到外部世界,从而为后来黑格尔建立哲学体系创造了条件。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以后,他却从资产阶级法治的倡导者变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辩护士,从包含辩证法内容的客观唯心论走向反动的天主教神学。一句话,他以自己的晚期活动背叛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马克思在给费尔巴哈的一封信里,历史地肯定了“谢林的真诚的青春思想”,同时也无情地戳穿了谢林的晚期哲学就是“在哲学幌子下的普鲁士政治”。这是对谢林的整个政治与哲学生涯的科学总结,是我们了解谢林思想演变过程的指针。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德国古典唯心论代表作,既体现了谢林的进步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也包括了预示着他转向反动的保守方面。在译述这部著作的时候,我们觉得有必要谈谈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演变过程,这对读者了解《先验唯心论体系/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或许有所帮助。
世界时代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从1810年开始构思写作的《世界时代》是谢林自许的其整个哲学的“代表作”(MagnumOpus),尽管这部著作在他活着的时候从未以完整成书的形式出版。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谢林一直试图以“世界时代”的形式对自己的哲学体系作出最终的决定性的阐述,并为此创作了二十多份不同的书稿。这个计划最终搁浅,“世界时代哲学”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否定哲学-肯定哲学”或“神话哲学-天启哲学”的奠基性导论。谢林《世界时代》的二十多份书稿绝大多数已经遗失或毁于战火。本书收录了该书1811年和1813年的两部已正式排印的原稿、1814年的第81号手稿、以及1815年的残篇,这是国内外学界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世界时代》文本辑录。在《世界时代》这部著作里,谢林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框架,刻意地用一种夹杂着历史叙述与辩证法推演的语言阐述了上帝和人在永恒和时间之内的命运:从自身内部的不同本原之间的纠缠和斗争出发,通过斗争和分离,让一切各安其位,统一在唯一的绝对精神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谢林几乎讨论了所有重要的哲学问题,其中关于“神性”、“存在者-存在”、“自由”、“恶”、“时间”的论述尤其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性和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就谢林的主观意愿而言,还是就客观影响而言,《世界时代》都是整个谢林哲学的核心枢纽,对于理解谢林的早期哲学和后期哲学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5%
本书(1809)是谢林生前最后一部正式发表的哲学著作,也是“前期谢林”和“后期谢林”的决定性的分界点。此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尽管谢林从未停止紧张缜密的思考和创作,但他再也没有公开发表任何作品,而是仅仅在大学课堂上讲授自己的哲学思想。《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曾经长期遭到忽视和轻视:黑格尔认为它仅仅是个别的、孤立的玄思,叔本华指责它是陈腐的神学教义的翻版。直到海德格尔1936年专门开课以之为诠释对象,并且誉之为“谢林十分伟大的功绩”以及“德国哲学乃至西方哲学最深刻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才激发起人们的强烈兴趣,成为谢林众多著作中最受关注的对象。在这部著作里,谢林试图为人的自由提出一个新的形而上学奠基。通过“存在-存在者-存在的根据”的区分,谢林复兴了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以此改造他一直坚持的“大全一体”学说。在这个过程中,谢林的关注点逐渐从“人的自由”转移到“上帝的自由”,由此开启了通向他的后期哲学的大门。本卷收录的另外两部作品,《斯图加特私人讲授录》(1810)和《谢林和埃申迈耶尔的通信》(1810),相当于谢林本人为《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亲自撰写的阐释和说明,因此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许多细节问题上,对于我们理解这部著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参考意义。
启示哲学导论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2%
《启示哲学导论》(1842/43)为谢林晚期哲学的代表性作品。谢林晚期哲学十分重要的贡献在于区分 “肯定哲学”和“否定哲学”。通过对整个近代理性进行批判式的范围划定,考察其历史性处境和效用,谢林尝试为理性重新赋予合法性,极力克服形而上学自开端以来就包含在自身中、并在近代哲学中达至顶点的虚无主义倾向,从而通过回溯哲学的开端来拯救哲学自身。本书的另外三个文本《对肯定哲学本原的另一种演绎》(1839)、《柏林首讲》(1841)、《论永恒真理的源泉》(1850)与《启示哲学导论》共同构成进入谢林晚期“启示哲学”的通道,并刻画其晚期的基本论题和思想剖面。从思想史层面来看,谢林的晚期哲学更起到从德国古典哲学向19世纪中晚期哲学、甚至20世纪哲学的过渡作用。
学术研究方法论
1803年出版的《学术研究方法论》记录了谢林1802年夏季学期在耶拿大学的讲授课内容。这门课程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关注,谢林从他的“同一性哲学”立场出发,不仅阐发了“科学的整全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哲学的本质”等经典哲学问题,而且深入讨论了学术机构的“科学使命和道德使命”以及学术机构内部的各门科学之间的有机关系。这些思想对于威廉·冯·洪堡(1809年筹建柏林大学)的现代大学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就此而言,谢林的《学术研究方法论》(1803)和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1794)、康德的《系科之争》(1798)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这部讲授录里,谢林尤其阐发了从事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本书和谢林的许多著作一样,同时发挥着“哲学导论”的作用。本卷亦收录了谢林于1802年发表的几篇重要论文,即《论自然哲学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的关系》《论哲学中的建构》《论哲学视域下的但丁》。这几篇论文涉及的问题与《学术研究方法论》相互呼应,更全面地展示了谢林的“同一性哲学”的思想。
选择与结果
本书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的一本论文集,语言简练、清晰而幽默。在本书中,作者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即人们在为戒烟或减肥而选择各种策略时,理性是模糊不清的。他研究了诸如令人畏惧的核恐怖主义、令人不快的勒索、令人难以表达的白日梦、令人胆怯的安乐死等问题,解开了经济学的面纱,揭示了被误置或误判的伦理问题。
论世界灵魂
本卷名为《论世界灵魂》,包含德文版《谢林全集》卷二中的《论世界灵魂》(第345-583页)和卷四中的《论自然哲学的真实概念》(第79-103页)两部作品。这是谢林早期为了帮助人们理解他的自然哲学所写的入门导引性作品,这些作品因为汲取了柏拉图与新柏拉图主义中的“宇宙灵魂”学说的思想资源而极富思想史张力,对于一般读者从思想史的广阔背景进入谢林精深的自然哲学思想是很有吸引力和教益的。鉴于中文学界尚未有对谢林自然哲学作品的系统翻译,而谢林的自然哲学又有多变而复杂的性格(从1797年开始到19世纪初,几乎每年都有一或两个版本面世),因而先行为之出版一个入门导引性的作品的中译本是十分必要的。这一卷出版后,译者后续会系统翻译他的自然哲学著作《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
艺术哲学
谢林的《艺术哲学》(1802/1803)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哲学”的概念,第一次对这个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不同于康德以来的偏重于主观审美意识的“美学”,“艺术哲学”关注的是艺术的本质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哲学意义。 “艺术哲学”也不同于迄今已来的各种经验意义上的或哲学意义上的“艺术理论”,它不是从某个特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把艺术和艺术作品当作一种特殊对象来考察,而是把艺术本身当作哲学的另一种完整的呈现方式。换言之,“艺术哲学”是“艺术中的哲学”。 因此谢林的艺术哲学同时也是他的哲学体系本身(尤其是“同一性哲学”的另一种完整的表述,其中不但涉及其早期的先验唯心论哲学和自然哲学,也与后期的神话哲学和启示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艺术本身而言,本书同样蕴含着大量深刻的洞见,这些洞见通过黑格尔和叔本华——众所周知,这两位哲学家所说的“美学”实质上就是“艺术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卷亦收录了谢林另一篇与艺术哲学有关的长篇论文《论造型艺术与自然界的关系》(1807),从而集中而完整地汇集了谢林艺术哲学的核心文献。
哲学与宗教
《谢林著作集·<哲学与宗教>卷》收录了谢林于1804-1807年间发表的作品,包括《伊曼努尔·康德》《哲学与宗教》《哲学导论》《自然哲学导论箴言录》《自然哲学箴言录》《论德国科学的本质》。而这些作品正是谢林“同一性哲学”时期几部重要的代表作。在这些著述里,除了对形而上学本身的探求之外,谢林也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自然、宗教、艺术、哲学史等对象。这些作品的翻译会极大地丰富我们对于谢林“同一性”哲学的理解与认识,并启发我们对于谢林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思考。
全部哲学的本原
本卷由三个文本构成:《论哲学作为科学的自然本性》《全部哲学的本原》《自然进程阐述》,其中前两个文本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埃尔朗根讲授录”,第三个文本则是德文本《谢林全集》中的一篇重要逸文,主题符合,故与前两个文本编为一卷。 “埃尔朗根讲授录”是谢林研究史上的重要经典,也是谢林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本。它上承“世界时代哲学”,下启“神话哲学”和“启示哲学”,尤其对“世界时代哲学”中所提出的潜能阶次辩证法问题、存在问题、时间问题等做了总结性的阐发,号称“最后的世界时代哲学文本”,对研究谢林哲学至关重要。在哲学问题上,它回应了人类的意识和哲学的内在关系、体系的建构和展开、哲学史的断续等问题,同时回应了黑格尔的批判。在思想影响上,它开启了20世纪的意大利诠释学传统,构成了诠释学都灵学派的基础文本,也影响了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等,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玉米酒精生产新技术
暂无简介
布鲁诺对话
该书是谢林的一部罕见的文学对话体的哲学著作,探讨了事物的神性原理和本性原理。谢林的代表作还有《自然哲学体系初稿》和《先验唯心论体系》,这些著作确立了他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改造者的历史地位。
身体三面向: 文化、科技与社会
此書為時下的身體研究領域提供了最清晰、最廣泛的綜述,也為形體化的分析提供了革新的架構。對於和此主題相關的古典以及當代研究工作,本書為兩者之間的關係提出一種新穎且令人信服的觀點,並以此為基礎,主張身體應被解讀為社會構造的多元面向媒介。在此基礎上,作者建構了一系列身體和經濟、文化、社會、工作、運動、音樂、食物以及科技之間的分析,以作為研究者的焦點,並為讀者提供進入此領域之清晰易懂的入門知識。
建筑模型
《建筑模型》探讨了以模型的形式表达缩小了比例的建筑。模型制作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的工具、技术和材料。因为学生们经常会不得不自己学习制作建筑模型的技术与通常的规则,本书将会介绍一些背景性的知识与实践性的技巧。 除了介绍不同种类的模型、常用的工具与机器设备,我们还将会系统地讨论适合的材料,并以其组合效果的视角来诠释它们。在本书中对于建筑模型制作过程的典型的描述还会包括一些提示与小贴士,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在模型制作所提供的多样性机会中受益,并将他们的设计转化成为富于美感与表现力的模型。
布鲁诺
《布鲁诺》是谢林以对话录形式展示哲学思想的著作,属于谢林“同一性哲学”时期的自然哲学代表作,也是继《先验唯心论体系》之后又一部系统展示至高者问题的作品。通过虚拟五位历史名人——安瑟尔谟、亚历山大、琉善、布鲁诺和玻利虚尼奥——之间的对话,谢林突破了康德和费希特的先验哲学范式,不再将客观东西的根据置于主观意识之中,而是确立客观东西自身的根据性、秩序性。该书的主题包括:1)哲学的合理状态是真和美、哲学和艺术的关系问题;2)至高的合理状态是寻求同一性;3)从至高者到受限制的东西的过渡是追问事物如何从永恒中涌现出来。《布鲁诺》收入了同时期谢林发表在《哲学批判杂志》的两篇论文:“论一般哲学批判的本质”和“论至高同一性体系及其与最近的(莱茵霍尔德)二元论的关系”。这两篇文章同样阐述了同一性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并涉及与同时代其他哲学家的论战。
启示哲学(上卷)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著作集
《启示哲学》与《启示哲学导论》构成了一个整体。如果说《启示哲学导论》表明了谢林晚期哲学的最终诉求、思想出发点和方法,那么《启示哲学》则是对前者的运用和具体化。谢林在其中着重考察的是神话史、三一论、基督论、人类学和教会史,以一种不同于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的历史哲学方法,重新构造了一条人类理解自由的历史谱系,对当代的哲学、神学、宗教学、比较神话学,乃至海德格尔的“存在史”观和沃格林的“政治观念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译本《启示哲学》分为两卷,本书为下卷,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1.从神话到启示的过渡;2.对原初逻各斯的讨论;3.对基督教相关内容的生存-历史哲学解构与重构。
国家审计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财政审计研究系列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财税改革与国家审计的结合点,近些年来也紧密跟踪国家审计领域的新发展。 2012年以来,我们在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的支持下,启动了诸多围绕国家审计、财税改革等主题的专题研究。 《国家审计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财政审计研究系列丛书》将其中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关的部分加以整理、补充,结集出版。 《国家审计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财政审计研究系列丛书》的体系框架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如下安排:首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国家审计的功能界定”,是全书的总论部分。第二章“国家审计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重大政策贯彻落实跟踪审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扶贫审计等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的三个问题。第三章“政府职能转变与国家审计互动关系研究”。第四章“国家审计与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研究”。第五章“决算审计:国际经验借鉴与中国发展历程”,讨论国家审计助推全面深化改革领域政府职能转变、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决算审计等相关问题。第六章“公共预算审计的法律、规则与实务”。第七章“我国政府债务管理领域的立法现状及改革方向”,讨论在财税改革以及财政审计领域如何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第八章“国家审计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讨论国家审计在全面从严治党领域发挥的作用。
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
谢林继在《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里探讨人类原初意识在神话里的表现之后,在《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里进一步阐发这个意识在哲学里表现出的本原学说传统,尤其详细阐发了柏拉图的“走向本原的道路”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关于“那个是存在者的东西”亦即“存在者本身”的核心思想。在这之后,谢林着重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和努斯学说,揭示其如何一步步走向近代哲学的“理性”和“精神”等核心概念,最终表明作为“第一科学”的“唯理论哲学”是一种仅仅在纯粹思维中把握本原的“否定哲学”,并不能真正认知本原(上帝),而这意味着,它需要一种从经验出发的“第二科学”亦即“肯定哲学”的补充,才能够上升到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即所谓的“哲学宗教”。 谢林的《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是他的绝笔之作。本书不但继续阐发了他在晚年一直坚持的“否定哲学”-“肯定哲学”的区分和统一的思想,更是用一种宏大的哲学史视野梳理了“唯理论哲学”(实即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形成线索,其中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详细而深入的探讨尤其提供了大量新颖的洞见。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和《近代哲学史》合在一起也基本完整地呈现出了谢林高屋建瓴而独树一帜的哲学史观。
全部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的体系
《全部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的体系》(亦称“维尔茨堡体系”)是谢林同一性哲学时期最成熟的体系作品之一,也包含了谢林最系统的自然哲学学说。与其他诸多分别阐述自然哲学或先验唯心论哲学的著作不同,该书罕见地熔自然哲学与先验唯心论哲学于一炉,不是泛泛的论述与体系构造,而是谢林青年时代以来诸多思想的结晶。该书分为“一般哲学”部分与“特殊部分”,前者阐述了上帝(或绝对东西)的理念及其与特殊东西的相互关系,后者不仅从一般与特殊两方面展示了描述“实在世界”的自然哲学,还专章描述了“观念世界”及其各潜能阶次。
自然哲学体系初稿
《自然哲学体系初稿》(1799)及其导论是谢林早期自然哲学的成熟版本、谢林从作为无条件者的自然出发,创新件地使用动态原子论模型来解释天机物活,又将勿质的起源归入普遍的宇宙有机体的历史中,明确了自然哲学中有机自然的优越性地位。在广泛追踪同时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理学和解剖学成果之后,谢林以“可激发性”为有机体的核心概念,对“有机体”和“生命”的本原进行了更为体系性的建构,以对抗布朗主义者对有机活动的片面埋解。最终,谢林将无机自然有机自然的统一关系收束在他标志性的潜能阶次学说之中。本书的体系性体现在,一方面,谢林指出自然哲学的最高任务是追问二重性与异质性的原因,确保自然哲学的本原性追求;另一方面,从原初统一和二重性的辩证出发,谢林完成了对化学过程和动态过程的建构,提供了先天动态阶序的完整图示,在自然哲学的这成熟形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早期哲学对本原活动的坚持,也可以看到下一阶段的同一性哲学对体系性哲学的探索。
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著作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代表作
《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是谢林关于自然哲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初版于1797年,年仅22岁的谢林因此书奠定了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经典思想家的地位,以致谢林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都以“自然哲学家”著称。 本书通过将燃烧、光、电、磁、物体、力等不为传统哲学重视的自然概念纳入哲学的视野,赋予它们思辨的含义,使这些概念一方面突破了牛顿等近代科学家赋予它们的单纯经验科学意义,另一方面摆脱了德国神秘主义者波墨、陶勒等人赋予它们的神秘主义神学色彩,恢复了它们在前现代具有的本体论含义。 谢林的用意并不在于开辟一个不同于传统哲学的新领域,自说自话,而在于对康德与费希特那里陷入主观唯心论的意识哲学格局中的德国古典哲学加以改造,使其重新获得呈现永恒真理的能力。
对我的哲学体系的阐述
本卷收录的三个文本《对我的哲学体系的阐述》《基于哲学体系的进一步阐述》《动力学进程演绎》均出自谢林当时与黑格尔合编的《思辨物理学杂志》,这份杂志在当时有巨大的影响,标志着谢林与黑格尔共同与康德-费希特传统的先验-主观唯心论告别,向着从“绝对者”出发的大全一体体系迈进。在哲学史上,这也是所谓的“绝对唯心论”出现的标志性著作。 这三个文本共同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同一哲学”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也构成了同时代人和后世理解谢林的一个基本材料。无论是费希特还是黑格尔的谢林批判,所主要依据的就是本卷中的两部《阐述》。因此它们也是理解德国唯心论发展的内部争辩史的重要材料。诸如“黑夜里的牛”这样的著名批判,也是针对这两部《阐述》的。 此外,谢林在这两部阐述中的一个亮点,就是结合开普勒定律,提出了在同一哲学框架下的“天文-地理学”理论,以对抗牛顿的“机械-还原论”传统,因此也更能鲜明体现出德国古典哲学自带的“自然辩证法”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