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乡土中国
136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5%
费孝通最知名的社会学著作之一,多年来深受学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推崇!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探讨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这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沿着作者的思路,可以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时移世易,但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乡土中国
60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6%
该书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著,根据其19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讲义整理写成,收文14篇。是作者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是中国社会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书前配有“导读”,书后附“知识链接”,以给青少年以必要阅读指引和知识的积累。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
20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9%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与《乡土重建》写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费孝通先生观察并研究中国社会本质的系列性经典著作,也是“社会学中国学派”的系列性代表作。在这一系列著作中,费孝通先生持续观察并研究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对其主要特征、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等条分缕析,完整呈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内外特质,并为其持续发展探寻理论和现实途径。全书融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文化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对中国社会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对于今天我们读懂中国、发展中国并探寻未来的道路仍具有深远而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一套书读懂中国人文社会(套装共8册)
13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4%
1.内含《中国哲学简史》、《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美学漫步》、《人生的三路向》、《1644:帝国的疼痛》、《历史地理学十讲》、《中国近代史》、《陈从周说园》共8本;2.大咖云集,一个名字就是一个领域的权威。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美学大师宗白华、著名思想家梁簌溟、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史念海、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一代园林宗师陈从周......3.精心修订,参照初版以来的多个版本、校订其他版本的诸多错讹,加入精美彩插配图,使原文更有意境。4.全套书涉及知识面广,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是了解中国人文、历史、哲学、地理、美学、建筑百科的入门书。
生育制度
8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6%
围绕“家庭三角”这一核心议题,讨论了中国乡土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其拓展,其中描述社会新陈代谢的“社会继替”“世代参差”等概念影响深远。本书是费孝通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为看重的著作之一。
江村经济(未名社科·大学经典)
7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0%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以人类学的方法对江苏吴江一个村庄——开弦弓村调查研究的成果,作者对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本书是人类学社区研究的典范,也是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向导。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17人今日阅读
本书收入了费孝通先生的两本代表性著作:《乡土中国》和《生育制度》。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土社会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这部作品着重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结构性分析,为了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探讨了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性别分工等重要议题。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先生根据其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生育制度”课程整理而成的。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家庭,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观点来考察生育制度,论述了与种族延续相关的一整套活动体系。
美国人的性格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1%
【一本超级震撼心灵的杰作,读懂美国和美国人,从读懂国民性格开始!著名学者费孝通深度挖掘美国人的性格,揭示美国从蛮荒到超级霸主之谜及大国崛起的秘密】本书是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时的观感笔记,包括《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这三部分内容,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回顾了美国的历史,以敏锐的触角分析了美国人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美国走向崛起中的作用。此外,作者还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中国文化的不同,这种对东西方文明差异的深刻洞察,为我们中华文明的复兴提供了别样的思考。
行行重行行(1983-1996)(合编本)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汇集了费孝通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十余年中所写的近六十篇考察随记,内容包括了他先后提出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等不同的乡镇发展类型,以及长三角、港珠澳、京津冀、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西部经济协作区等多种区域发展战略,其中还包含了他对中西部城市发展类型的思考。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民族学文选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4%
费孝通是中国民族学的奠基人之一,从1935年进入广西大瑶山展开实地调查开始,对民族问题不同层面的关注与研究贯穿其整个学术生涯。本书收录了费孝通有关民族问题长达近七十年的思考与研究。按历史时期分为三辑,共24篇文章。
乡土中国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5%
该书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著,根据其19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讲义整理写成,收文14篇。是作者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是中国社会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书前配有“导读”,书后附“知识链接”,以给青少年以必要阅读指引和知识的积累。
中国士绅:城乡关系论集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2%
集中体现了费孝通四十年代中后期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机制的深刻洞察,与同时期写作的《乡土中国》《皇权与绅权》《乡土重建》在思想上一脉相承。他对士绅在传统社会中的角色、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在西方入侵后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以及转型时期可能的道路选择做了深入的论述,提出了“绅士”“乡土损蚀”等脍炙人口的概念和表述。
美国与美国人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费孝通写作了大量有关美国的系列文章,以游记、随感和时论等形式创造性地用人类学的方式观察美国,试图对其文化和社会生活及其内在张力进行解剖,并勾勒一个“社会结构的标本”。其中,《美国人的性格》被费孝通称为《乡土中国》的姊妹篇,二者是作者自觉践行跨文化比较的人类学方法,对社会结构的原则进行整体性分析的双壁。
云南三村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6.1%
《云南三村》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与张之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在云南农村所作的调查报告,包括《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玉村农业和商业》三部分内容。1938年,费孝通留英回国后抵达云南昆明,便开始在滇池附近寻找农村进行社会结构调查,“禄村”“易村”“玉村”分别是禄丰、易门、玉溪的村庄。对于这本书,费孝通先生在序言中写道:“从《江村经济》到《云南三村》,还可以说一直到80年代城乡关系和边区开发的研究,中间贯串着一条理论的线索。《云南三村》是处在这条线索的重要环节上,而且在应用类型比较的方法上也表现得最为清楚。因之,要理解魁阁所进行的这些的社会学研究,最好看一看这本《云南三村》。”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
2人今日阅读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老一代的著名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家,世人对其青年时代创造的经典著作早已耳熟能详。同样值得世人重视的是,费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末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之后,面对现时代中国及世界的新态势,从实求知、孜孜不倦,延续并将其一生所做的三部主题“文章”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本书从乡村与城镇发展、民族与社会发展、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学术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分别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第二次学术生命中形成的代表性作品,汇成文集,既是立此存照、缅怀学界的先行者,也是梳理学脉,便于后学者续写新的“篇章”。
乡土中国
2人今日阅读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著,根据费先生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讲义整理写成,收文14篇。作者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是中国社会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乡土中国》虽是一部学术著作,但文字简明,通俗易懂,可读性强,适合学生群体。
江村经济
2人今日阅读
以作者家乡江苏省吴江县的开弦弓村为调查对象,以一村的历史和现状为例,阐述了中国农民“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经济生活,并从中探讨中国基层社会的结构和变迁,进而为中国的当代发展出路提供启示。本书是作者的成名作。
禄村农田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7.1%
作为《江村经济》的姊妹篇,《禄村农田》是费孝通著名的“魁阁”时期的学术代表作,作者将研究焦点由东南沿海转移到云南内地乡村,探寻在现代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迁。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1%
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孝通的学术工作转向探索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体形态,有志于恢复中国文化的自主性。他认为自己对“差序格局”和“乡土中国”的论述,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代表性作品就是《乡土中国》《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绅权》中有关“绅士”研究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的写作代表了费孝通40年代后期对中国历史、传统和当代现实的整体性关照,是他学术生命第一阶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思考。
费孝通论社会学学科建设
1人今日阅读
本书将费孝通教授关于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以来有关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论述选择汇编为一本文集,既是对中国社会学重建和发展历史的梳理,又可以满足国内社会学界和社会学专业研究生了解费孝通先生的学科思想的需求。这本书本身也将成为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文献。
长江人文馆系列(套装共10册)
1人今日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哲学文化经典 简要梳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充满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 从世界史和外交的角度讲述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间近百年的史事。 《人生的三路向》——关于人生问题的终极思考 对人生本质做了透彻的分析,提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问题的态度进行综合分析。 《沉思录》——个人哲学思考录 通过与自我心灵对话,思辨个人德行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美学漫步》-融贯中西美学的传世经典 汇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分为美与人生、美与艺术、美与传统三个部分。 《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开山之作 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有理论,也有故事,以真实的心理学案例给你人生的启发。 《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经典之作 从“说园”“游园”“园景”“园趣”四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社会学中国学派”的系列性代表作
费孝通之问:人类社会如何走向“美美与共”——费孝通学术思想传
1人今日阅读
本书围绕费孝通一生的两个问题域展开 :一是其在 20 世纪 30—40 年代,面对工业文明冲击下积贫积弱的中国乡村,提出的“中国要如何走向现代化道路”的问题 ;二是其在晚年面对全球化提出的“人类社会如何走向美美与共”的问题。全书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费孝通从早年关心生态问题(即人与土地的关系),到晚年关心“心态”问题(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国与国的关系)的学术思想的转折过程。其中展示的不仅是学者一生的个体思考,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和文化变迁的思想积淀,对当下的中国及世界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意义。
留英记
1人今日阅读
以随笔杂谈的形式,运用用人类学的方法观察大英帝国的历史命运、英国工党的社会主义实验、工业组织的式微和乡村重建的无望,以及君主立宪、议会政治和文官制度,等等。他敏锐地洞察了英美两大帝国的世纪轮替和“美国世纪”的诞生,今日读来,尤让人叹服作者的宏阔视野和历史预见力。
茧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6%
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中期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长期被封存于作者曾经就读的伦敦经济学院图书馆的“弗思档案”中,2016年才被发现并翻译成中文。小说叙写了19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制丝企业的种种遭际,既是作者名著《江村经济》的“文学版”,又与30年代左翼文学遥相呼应。
师承·补课·治学(增订本)
1人今日阅读
费孝通在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领域开疆拓土长达七十余年,成就斐然。他一生的学术历程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时代的起伏变换密切相关。本书即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从学历程的回顾与反思,更有对社会学与人类学在学科和理论层面的不断思考。
大学的改造
本书是清华大学教务长费孝通50年代的旧作,主要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适应新形势,大学在管理体制、高考、教学、学制、精兵简政、教师转型、医疗互助、互助保险等各个方面进行的改造,从中可以看到政权更迭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适应新形势的各种举措,因此,本书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珍贵史料。
当代社会人类学发展
本书是费孝通先生主编的,集结中国国内学者对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发展的思考。全书以费孝通先生对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本土化的期许开篇,中有各学者对亚欧美国家社会人类学发展的比较分析,最后亦有对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发展的讨论。
乡土中国(美绘版)
1948年4月,费孝通出版了《乡土中国》一书。这本书最初是由一篇篇的散论编订在一起的,属于散文体的论说文集,不过由于费孝通是一位社会学家,受到过当时英国人类学的完整训练,因此写出来的文字表面上松散,实质却是一种学术上的紧凑,随处都可以见到理性思考的睿智和启示,文字上,篇篇都是在讲有关中国基层社会里的乡土逻辑及其实践,整体上也就是有关于乡土中国的具体讨论。 《乡土中国》出版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8年,那时的费孝通已经积极参与到了民主建国的社会运动之中去,他试图用自己的学术思考来去构想未来中国可能的出路问题,这个问题毋庸置疑地便落到了那时占有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问题,或者广义而言的乡村发展问题上。 《乡土中国》这本书流畅生动,类似于一幅讲述中国乡村生活故事的景物画,画面清晰明朗,人物性格鲜明,生活安排更是井然有序。在一种差序格局的网络之中,似乎人人都会各守其责,各安其位,男女有别,老有权威,少有礼数,一派秩序和谐的生活景观。但这种理想的生活显然不是没有危机感的。费孝通写《乡土中国》一书目的之一就是在呈现一幅和谐融洽的乡土中国之外的危机,为乡土重建和“理想中国”的构架做出自己的探讨。 因此,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即便是在今天,还依旧是有重新去讨论的空间和价值,借助于对此书的阅读和讨论,值得重新去面对现代社会日益浸入到我们传统生活并对之加以替代之中而有的一些深度反思。实际上,每个人去阅读《乡土中国》一书,都必然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社会,或者真正理想中国究竟会是怎样的。这可能才是费孝通试图去写《乡土中国》一书最为本真的初衷。
乡土中国
大家小书-乡土中国》作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轻人在知识领域里锰闯猛攻的标本,拿出来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义。至于《大家小书-乡土中国》内容所提出的论点,以我现有的水平来说,还是认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没有现实的意义。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孔林片思:论文化自觉
收录费孝通从1989年到2004年的文章,集中呈现了费孝通晚年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其中,“文化自觉”“美好社会”“美美与共”等脍炙人口的说法,是其针对西方流行的“文明冲突论”和文化相对主义,从中国文明本位出发贡献给世界的极富中国思想特色的文明论与文化观。
中国文化与全球化(人文讲演录)
暂无简介
江村经济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2%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论文的依据是作者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今属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的调查资料,最初以英文发表,题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1939年在英国出版,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作者将开弦弓取名为江村。作者对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
生育制度
2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9%
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美国人的性格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9%
本书是著名学者费孝通的经典名作,包括了《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三部分内容,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区别,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分析了美国人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美国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作用,有利于加强我们对我国和平崛起及东方文明的重建的思考。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是费孝通先生的一本人物散文随笔集结,记录了费孝通先生身边众多的人物和国外历史名人,展现了一代人的风采、信仰和精神,而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弥足珍贵,正是当今社会逐渐缺失的,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索。
远方,是生命的航程:费孝通域外随笔
《远方,是生命的航程:费孝通域外随笔》体现了费孝通在游历西方各国的同时,用一个社会学家的目光注视和观察西方世界,记录了历史与现代、政治与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为人们展示了“地球背面”万花筒般的世界。同时,他心系祖国,目光长远,将东西方社会进行了系统的对比与分析,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本书主要收录了费孝通在留学期间和访外学术交流时写作的散文。这是一个社会学家眼中的,对域外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这是一本深度和温度并存的游记。
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
从《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中,读者可以了解费孝通如何通过“人人可以看到的事”,表达自己对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可以感受作者对亲友、师长一往情深的思念。可以领会一个社会学家眼里观察到的,对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作者长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常常能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闪光点,选篇范围从青少年时代到老年时代,内容丰富,文字质朴。
三联文丛:民主·宪法·人权
《中学图书馆文库:民主·宪法·人权》是费孝通先生于六十多年前写的一本小册子,潘光旦先生称其称为“未经‘国定’的一册公民读本”。 这本介绍民主的普及之作,以唠家常、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民主思想的内涵,谈论民主政治的基本认识。全书以民国时期社会和政治现象为背景依托,生动地阐述美、英、德、法等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发展和衍变,对照当时国内的现实和案例,从而使普通民众了解到民主国家的人民对于政治应有的低限度的常识。在短短五六万字篇幅里,作者谈国家,谈历史,谈政府,谈人民,谈宪法约法,谈民法刑法,可谓面面俱到。民主、宪法和人权本是极为严肃、深奥、艰涩的话题,可是在费孝通先生笔下,却毫不晦涩死板,全篇以与友人的争辩、夫妻间“闺房私语”、保姆悲惨境遇,甚至给孩子讲故事等故事化、口语化、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使全书显得生动活泼,读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别有风味,真真令人叫绝。 民国三十五(1946)年8月,本书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不到一年,就连续五次再版,之后六十多年,没有出版。此次为大陆一次刊行简体字版。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皇权与绅权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皇权与绅权》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皇权与绅权》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然某些著作之成形,可追溯至民元之前若干年,因其有重要地位,亦酌情收入。
中国文化的重建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