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美丽新世界(反乌托邦三部曲)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描绘了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人类精确而“完美”的生活。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自带预先设定的种姓诞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一切不确定的因素都被消除。他们拥有安定与无限的 “自由”,却丧失了个性、艺术、婚姻、甚至情绪;欲望替代了爱情,快感替代了幸福,设定替代了思考。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边远地区……
美妙的新世界(反乌托邦三部曲)
《美妙的新世界》是A.赫胥黎著名的幻想小说,含义深刻,耐人咀嚼,因此十分畅销。它1932年出版,到1966年的34年间已经出了哈珀版、新哈珀版、矮脚鸡版、矮脚鸡经典版等57版,共275万册。作者A.赫胥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美妙的新世界》,这本科幻小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声誉。这本书的名字意味深长。它来自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本书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重访美丽新世界
推荐值 87.5%
《重访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晚年最重要的非虚构作品,它包含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理论,也是其内容最精简、信息量却最庞大的作品。该书写作出版于《美丽新世界》出版28年后的1958年,当初赫胥黎在书中的预言已经慢慢开始成为现实。本书结合50年代的社会现实,以人口膨胀、组织臃肿、独裁统治、自由理念等关键话题入手,再次诠释了虚构的“新世界”,反映了科技文明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提出了人类该何去何从的课题。该书对“二战”后人类社会的命运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分析,预言了世界两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未来;同时他还对自己的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1984》做了详细的比较。
眾妙之門
◎全書搭配西方繪畫彩圖。 ◎赫胥黎無可比擬的致幻記,近代首次完整紕漏用藥體驗的文獻。 ◎理解《美麗新世界》中藥物政治的祕境,進入赫胥黎世界不可或缺的敲門磚。 ◎神祕經驗的忠實紀錄與深度思索,一睹藝術靈光的堂奧。 ◎藉迷幻藥攀越巔峰同時跌落谷底的門戶樂團(The Doors)團名由來。 赫胥黎用藥經驗的*一手文獻: 探索人類心智*超yue境界、*危險邊陲 誰在呼喚你 你從容回應 Somebody calls you, you answer quite slowly… 「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詩,需要真正的危險,需要自由……」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 ● 赫胥黎無可比擬的致幻記,近代首次完整披露用藥體驗的文獻。 ● 理解《美麗新世界》中藥物政治的祕境,進入赫胥黎世界不可或缺的敲門磚。 ● 神祕主義經驗的忠實紀錄與深度思索,一睹藝術靈光的奧祕。 ● 藉迷幻藥攀越巔峰同時跌落谷底的門戶樂團(The Doors)團名由來。 「我想,我見證了亞當被造出來那個清晨所見的一切──每時每刻都有奇蹟,以赤裸裸的方式顯現。」《眾妙之門》(The Doors of Perception)此書名借用了英國詩人、畫家威廉.布萊克的詩句:「如果我們將知覺的門洗滌致淨,萬物便會以其無限的原貌出現在我們眼前。人們若將自己封閉起來,便只能從洞穴的狹窄細縫中窺探事物。」 赫胥黎出身科學與藝術世家,同代評論者咸認他是「前所未見」、具科學智識兼而擁有文學底蘊的創造性作家。赫胥黎十二歲開始寫作小說,十六歲因眼角膜受損傷及視力,此期間,赫胥黎學習盲人識字系統,由於視力問題棄捨了科學門廊,轉投文學廟堂。赫胥黎首部小說《克羅姆.耶婁》(Crome Yellow,1921)以憤世嫉俗的口吻,對現世社會發表嚴肅批判。二十世紀經典反烏托邦讀本《美麗新世界》中,他更進一步闡述新世界親情將不復存在、宗教失去價值、知識屢遭迫害,人類將停止追求真理,淪為滿足感官逸樂的原始動物,既無批判能力,亦無否定意識。赫胥黎警告人類勿耽戀於物質,並抨擊當代對科技文明的盲目憧憬,乃是一種反自然的無知悲劇。 〈眾妙之門〉被譽為吸毒者聖經,是赫胥黎1953年親試致幻劑「麥司卡林」後的筆記集冊,其中述及「不經文字、直探感官極限」的親身體驗,影響西方當代文化,更是藥物文化與藝術體驗、宗教信仰結合論述之濫觴。〈天堂與地獄〉則可視作一續篇,深入探討了藝術經驗的感官極限與非常態的心智情況。或有論者認為:赫胥黎以文字表達自己對麥司卡林的體驗與評價,導致後世無數人生命淪毀。門戶樂團主唱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更提及,組團時正是讀了此書,深感書中所述與團員經驗的冥應,職是之故,樂團才命名為響亮而簡短的「門」。 神話學家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大腦是禁錮者。它會收束我們的知識,然而一旦我們的大腦被迷幻藥一類東西炸得粉碎,那些禁錮便消失了。我們固然都得生活於此時此地,侷限於我們的特殊觀點,然我們若想成為類似湯瑪斯‧曼、喬伊斯、保羅‧克利與畢卡索那樣的藝術家,就須進入其他觀點,進入總體的全局幅度。這是一個極深刻的挑戰。」 神祕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握無限,剎那即永恆。」 赫胥黎:「LSD,100 µg,肌內注射。」(1963.11.22) 赫胥黎死前要求妻子使用100微克的LSD,分兩次注射入體內,此舉動機難測:LSD既無止痛療效,也不能引發意識安定感。是否,赫胥黎希望能在生死交關的瞬間,進入無意識,以便與那不可言說的真實之域接軌?
企鹅经典文学名著丛书精选二(套装共15册)
《美妙的新世界》 《美妙的新世界》是反乌托邦小说经典之作,与扎米亚京的《我们》、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并称为三大反乌托邦小说。作者赫胥黎在令人心寒的想象中,勾勒出一个乌托邦式的未来,一个机械文明下表面科技进步、秩序井然,而人的“人”性被剥夺殆尽的异化社会,人类在基因设计与药物麻醉下,消极服从于一种统治秩序,如同会自行修复的精密机器一般,没有个人情感,没有爱情,没有痛苦和激情。可怕的是,在这个“美妙新世界”中,人们失去了思考,失去了创造力。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个“庞然大物”,阿罗纳克斯被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阿罗纳克斯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是艇长奈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奈莫艇长邀请阿罗纳克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迈尔大旋涡等许多险情。最后,当 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个偶然的机会,穷作家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他惊讶地发现,盖茨比内心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茜。然而黛茜早已不是旧日的黛茜,尽管他清楚地听出“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却仍不改初衷,固执地追求旧梦重温。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 一阕华丽的“爵士乐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罪与罚》 大学生拉斯科尔尼可夫住在一间租来的陋室里,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像拿破仑那样的“非凡的人”,他铤而走险,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然而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那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最终,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去自首了。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这个集子收录了茨威格十三篇不同时期的作品。好友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茨威格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应用。在他的笔下,人物不再是单薄的名字背后的某个典型形象,而是富于多样的人性特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女主人公在四十岁的时候,出于一种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激情与情欲是茨威格小说创作的主题,也是他作为“灵魂的猎者”施展本事的用武之地。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早期重要的一部著作,一出版即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一股“维特热”,并很快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镇,这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天真快乐的儿童给予他极大的快乐。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让他倾倒;绿蒂也喜欢他,却不能予以回报,因为她已与维特的好友订婚。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的境地,他毅然离开此地,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以便得到解脱。然而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都使他无法忍受。当他怀才不遇地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绿蒂已经结婚,决定以死殉情,遂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上尉的女儿》 贵族青年彼得·安得列伊奇·格里尼约夫去白山要塞服役途中,遇到暴风雪,幸得被官兵追捕的普加乔夫的帮助。为表示感激,格里尼约夫把一件羊皮袄送给普加乔夫。格里尼约夫在白山要塞服役期间,与要塞司令的女儿玛丽娅相爱。青年军官什瓦布林出于妒嫉,与格里尼约夫决斗。普加乔夫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白山要塞。要塞司令米罗诺夫上尉夫妇被处死,什瓦布林投降了普加乔夫的农民起义军。临刑前,普加乔夫认出了格里尼约夫,便将他释放了。投降农民起义军的什瓦布林威逼玛丽娅与他成亲。无奈之下,格里尼约夫只好向普加乔夫求救,普加乔夫在关键的时刻救了玛丽娅。 然而,起义最终失败,普加乔夫被俘。由于什瓦布林的告发,格里尼约夫因涉嫌与普加乔夫有过来往而被捕并判处终身流放。玛丽娅以上尉女儿的身份亲赴彼得堡,向女皇面呈真情,格里尼约夫后被无罪释放。 被判处绞刑的普加乔夫在临刑前,认出了围观人群中的格里尼约夫,向他点头示意,之后从容就义。 《施尼茨勒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收录了施尼茨勒著名的中、短篇小说《梦的故事》《古斯特少尉》《埃尔瑟小姐》《死者无语》《鰥夫》《另一个男人》六篇。 其中,《梦的故事》为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奇的电影《大开眼界》提供了素材。《古斯特少尉》无疑是施尼茨勒影响深远的代表作。这篇小说没有脉络清晰、冲突跌宕的故事情节,施尼茨勒刻意记录的是主人公在其荣誉观念受到伤害后转瞬即止、稍纵即逝、飘忽不定、捉摸不透的心理活动,外在的情节自始至终融化于少尉神经过敏的内心独白中。晚期的小说《埃尔瑟小姐》把作者在《古斯特少尉》中运用的内心独白手法有了飞跃的发展,把社会批判意图融贯到这个别有风格的心理案例中,在主人公瞬间感知的联想中,始终反射着那个值得令人反思的外在世界。 《虹》 《虹》以劳伦斯的家乡诺丁汉郡一带的矿区和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布朗温一家三代人恋爱婚姻的故事。第一代汤姆·布朗温与波兰贵族后裔丽蒂雅结合,他们的婚后生活从对抗走向了和谐。第二代安娜·布朗温与威尔在蜜月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冲突,以后,威尔在木刻雕塑工艺中寻找寄托,安娜则在生儿育女中求得了精神的解脱。他们在互不了解中度过了一生。第三代厄秀拉·布朗温在反叛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几经挫折,最后找到了希望的彩虹。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反映了十九世纪后期现代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后英国农民的境况,而作为一部探索人的精神与心灵历史的作品,《虹》着重通过三代人在建立和谐性关系上的努力探索,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要求挣脱旧传统的束缚,找到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茵梦湖》 本书除《茵梦湖》之外,还收入了作者其他六篇作品:《在大学里》《来自大洋彼岸》《三色紫罗兰》《双影人》《骑白马的人》和《汉斯熊》。这些作品弥漫着一种凄凉柔美的诗意,气氛的渲染、情节的铺排、对人物命运的揭示格外富于感染力。我们从中可领略到这位文学大师的整体创作风格。 《茵梦湖》是施托姆的成名作,也是施托姆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感伤爱情的经典名篇,展现德语语言魅力的典范之作,是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影响恒久的珍品。 《坟墓的闯入者》 镇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被杀,黑人路喀斯受到怀疑,被抓入狱中。曾得到路喀斯帮助的白人孩子契克不相信他是凶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个小伙伴及一位白人老太太卷入案子中。他们从死者的坟墓里发现了另外一具尸体,为排除路喀斯的嫌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契克用事实说服了种族主义思想严重的律师舅舅,帮助路喀斯洗脱了罪名。 《坟墓的闯入者》是福克纳创作生涯晚期的一部“侦探小说”,通过这样一个案子揭露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小说中对南方种族矛盾的分析以及种族融合的争论,体现了福克纳的种族观念,成为表达福克纳种族主义的一部重要著作。 《简·爱》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舅母家,十岁时进入洛伍德寄宿学校,度过了八年清苦艰难的求学生涯。成年后,她来到桑菲尔德做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两情相悦,坠入爱河。然而,就在两人结婚的当天,简·爱发现罗切斯特早已结婚,他发疯的妻子就关在阁楼上。简·爱不顾罗切斯特的挽留,毅然离开桑菲尔德,隐姓埋名,独自生活。直到获悉桑菲尔德被大火烧成废墟,罗切斯特的妻子在火中丧生,他自己也成了残疾,简·爱才回到他的身边,两人终结连理。 《简·爱》出版于一八四七年,作者为克服性别偏见带来的阻碍,出版时使用了柯勒·贝尔这个笔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一八七六年发表的代表作品。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莎士比亚悲剧选》 本书收入莎士比亚有代表性的五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其中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部,而后四部则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这些悲剧主人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却因为双方家族世仇最后阴差阳错殉情而死;哈姆莱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时代“颠倒混乱”,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无力回天;奥瑟罗正直淳朴,嫉恶如仇,却轻信奸人妄语,杀妻自戕,追求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涉血前进”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局外人》 《局外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在第二部分里,社会的意识代替了默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默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塑造默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